歐亞不動產估價師聯合事務所
Euro-Asia Real Estate Appraisers Firm
電話:(02)2579-3722 / 0800-589-920
傳真:(02)2578-4950
地址:台北市松山區八德路三段219號6樓
聯絡窗口:

王詠樂(Zora#230) 陳盈如(Becca#235) 葉庭妤(Tiffany#212) 

房產新聞

  1. 楊金龍強調 房市管制會持續較長時間

  2. 土地、商用不動產交易額 創4年新低

  3. 房地交易虧損 三年內抵減

  4. 平均地權條例懶人包:平均地權條例是什麼?修法重點有哪些?正反方怎麼看?修正案通過後誰會受影響?

產業新聞

  1. 央行四度升息 調高半碼

  2. 航空城效應!世紀鋼砸6.51億元買14筆農地

  3. 保險養地 金管會祭緊箍咒

  4. 實踐ESG 中鼎打造綠色工程

 


1、楊金龍強調 房市管制會持續較長時間

2022/12/16 經濟日報 記者陳美君、楊筱筠

中央銀行昨(15)召開理監事會議,房市管制措施並未加碼、維持先前推出的措施,但總裁楊金龍強調,「央行選擇性信用管制會實施一段較長的期間,央行貨幣政策轉向,會比房市管制結束得更快。」 楊金龍先前在立法院提到,房市在明年第1季有機會「軟著陸」。

楊金龍昨天進一步解釋,房市「軟著陸」雖然未有具體定義,但意思是指,房地產能慢慢的往下調整。 楊金龍還說,房市若「硬著陸」、一下子把它打趴,政府要反過來支撐它反而很困難,中國大陸最近的「紅三條」就是明顯例子,「紅三條」一出爐,中國大陸的房地產都趴下去,政府為了救市,又要用「16條」等各種措施,但成效很有限。

為了讓房地產緩緩下修,楊金龍表示,央行的打炒房措施,會實施比較久的時間,且貨幣政策轉向,會比房市管制來得早。意思是,央行就算停止升息,房市管制措施也會繼續維持一段時間。

楊金龍昨天表示,央行自2020年12月以來,已四度加碼房市信用管制,有助銀行授信風險控管。今年以來,全體銀行建築貸款與購置住宅貸款成長走緩,不動產貸款集中度略降,不動產貸款的逾放比率維持低檔;加上央行自3月以來緊縮貨幣政策,也有助強化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成效。

楊金龍強調,未來央行將持續關注不動產貸款情形與房市發展情勢,並檢視管制措施的執行成效,適時檢討調整相關措施內容,以促進金融穩定及健全銀行業務。

TOP


2、土地、商用不動產交易額 創4年新低

2022/12/16 自由時報 記者徐義平

升息、打炒房、股市重挫、經濟前景未明等多重因素影響,今年商用不動產及土地買氣開高走低,截至十二月十四日止,前者累積交易總額約一三二五億元、後者約一七六七億元,同步創下四年新低,且分別年減二十五%及三十九%。

第一太平戴維斯董事長黃瑞楠指出,今年商用不動產以辦公室買氣最佳,成交總額達四六九億元、約占三十五%,且今年前十大商用不動產交易案,就有五筆是辦公室買賣,而前兩大交易案買家均為中國人壽,分別砸一二○.五億元買進台中豐邑市政核心大樓整棟以及八十三.五億元買進北市內科精英電腦大樓整棟。

不過,中央銀行今年累積已升息二.五碼,壽險業者最低收益率門檻拉高至二.七二%,若再考量風險因素,壽險業願意接受的不動產收益率門檻已拉高至三%,在大台北幾乎買不到,因此,近幾年可看到壽險業者前往外縣市掃樓獵地,今年買進的不動產高達七成不在雙北市。

另,今年土地買氣則因建商縮手而大幅衰退,去年光是建商買地金額便高達二六一八億元,今年僅剩一○五九億元,年減近六成。第一太平戴維斯研究部資深協理丁玟甄分析,主要與打炒房政策有關,甚至聽聞已有銀行對建商土建融陸續收傘。

不過,過去三年建商已買進六千億元的土地庫存,即便今年買地策略保守,也不太影響推案土地來源;而且,近期可以發現多數建商提高工業廠辦推案比重,甚至參與公辦都更案、聯開案等,抑或是採取合建等方式,希望降低土融的沉重負擔。 展望明年,若「平均地權條例」修正草案通過,在私法人購買住宅需要許可的情況下,可能出現部分資金轉往商用不動產,明年整體來說可望呈現「價量均穩」的趨勢。

TOP


3、房地交易虧損 三年內抵減

2022/12/16 經濟日報 記者陳姿穎

台北國稅局表示,房地合一新制上路後,個人交易2016年1月1日後取得房地,不管是虧損或獲利,都必須在移轉登記日隔日起30日內辦理房地合一稅申報,房地合一交易若有虧損,可在交易日以後三年內抵減房地合一交易所得,不過要留意三年折抵期限,若超過期限,國稅局將不准認列。

國稅局官員表示,適用房地合一新制案件,房地交易獲利或損失的計算,是以交易時的成交價額減除原始取得成本,以及因取得、改良及移轉而支付費用後的餘額為所得額,交易獲利所得必須課徵房地合一稅;交易若經核定產生虧損,可自交易日後三年內的房屋、土地交易所得減除。

國稅局舉例,甲先生2016年10月10日以總價850萬元買入A房地,2018年1月5日以總價900萬元出售,並完成所有權移轉登記,支付取得、改良及移轉費用共120萬元,申報房地交易損失70萬元(出售總價900萬-取得成本850萬-取得改良移轉費用120萬),並由國稅局核定交易損失。

之後甲先生又在2022年3月3日出售2019年買入的B房地,交易所得為200萬元,此時甲先生申報減除出售A房地的損失70萬元,但因已超過損失交易日後三年度的抵減年限,因此國稅局否准認列,核定補稅。

另外,國稅局官員表示,房地合一稅2.0上路後,包括取得費用、改良費用及移轉費用如果產生損失,其中移轉費用可列舉提示證明文件,但如果未能提示證明文件,推計費用率為3%,並以30萬元為限。國稅局呼籲,民眾出售適用房地合一案件,應注意房地交易盈虧互抵相關法令規定,以免因不熟悉《所得稅法》,遭國稅局補稅。

TOP


4、平均地權條例懶人包:平均地權條例是什麼?修法重點有哪些?正反方怎麼看?修正案通過後誰會受影響?

2022/12/15 Yahoo新聞 記者陳昭容

平均地權條例隨著房價不斷高漲,成為網友關心的議題。今(2022)年4月,行政院將平均地權條例修正草案送入立法院,誓言祭出限制預售屋轉售、重罰不動產炒作等五大重拳。

然在各界意見拉扯下,平均地權條例修法擱置多時,如今終於傳出12月21日要登上談判桌,引發廣大關注。究竟平均地權條例是什麼?為何要修法?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通過後,又可能造成哪些影響?一起來了解! 平均地權條例修法與房價不斷飆漲有關,內政部期望透過五大重點,讓不動產市場能穩健有序發展。

平均地權條例是什麼?

平均地權條例是土地法的特別法,簡言之,是政府用來維持土地與房屋價格的法律。根據內政部地政司資料,自1949年政府播遷來台,實施一連串土地改革後,都市地價因為工商繁榮上漲,投機壟斷的風氣日漸興盛。

為了解決都市土地問題,政府於是在1954年制定「實施都市平均地權條例」。 由於法律原僅規範都市土地,導致其他土地大幅漲價,甚至變成牟取不法暴利的對象,為了貫徹實施平均地權的核心概念,政府決定擴大平均地權的實施範圍,1977年修正公布為「平均地權條例」,全面實施平均地權。

平均地權條例為何要修法?

地政司平均地權條例立法沿革顯示,自從1977年修正公布為平均地權條例以來,依據各時期所需,平均地權條例有過15次修法,修正理由各有不同。 新冠疫情初期,大量熱錢湧入房市,讓本就不便宜的房價持續飆漲,居住正義再度成為國人熱議的話題。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更曾示警,「房價已經變成國安問題」,因為高房價對國家的人力資本而言,無論是量(少子化)或是質(人文教育),都會構成排擠效應。

多方疾呼下,今年4月7日,由內政部提出、行政院通過的平均地權條例修正草案,便是為了引導不動產市場正常發展,杜絕虛報價格,防堵現行投機炒作漏洞、契約轉售牟利等情形,有望補齊先前修法不足之處,現已送交立法院等候審議。

平均地權條例修法重點有哪些?

行政院指出,本次平均地權條例修法有五大重點,分別如下:

平均地權條例修法,支持者怎麼看?

景文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章定煊分析,台灣房市中,區位的獨特性容易形成壟斷,加上地產可以長期持有,房產又屬於銀行優質擔保品,吸引建商以小搏大進行槓桿操作,使得房市趨於獨占或寡占的性質,由供給方掌握定價權,並進行差別取價。

所謂的「尊重市場機制」,則成了地主剝削建商、建商剝削投資客、投資客剝削購屋者、購屋者剝削房客的藉口。而這次平均地權條例修法的要點,都是針對抑制短線炒作,正好可以健全房市市場機制。

政治大學地政系退休教授張金鶚也認為,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通過後,應能讓房市更健康合理化,尤其能抑制炒作最嚴重的預售屋和成屋。不過張金鶚提醒,相關子法配套須嚴格執行,地方政府亦須確實配合,否則勢必會產生漏洞。

民進黨立委王美惠另透露,雖然現階段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共有九個版本,但不論朝野,都表示希望能回應民眾最在意的「平抑房價」,藉此遏止炒房亂象,落實居住正義。

平均地權條例修法,反對者怎麼看?

然而,平均地權條例修法也引來許多建商、經銷商業者,甚至部分學者的反彈聲浪。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楊玉全,以及中國文化大學都市計畫與開發管理學系系主任徐國城均質疑,預售屋、新成屋「換約」,未必與「炒房」畫上等號。

不動產代銷經紀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謝坤成並提到,目前房地產市況轉冷,若再推行爭議修法,加上央行貸款成數限制,不動產銷售勢必受衝擊。以這次平均地權條例修法措施中的「管制私法人購屋」為例,一旦草案通過,私法人取得住宅用房屋必須獲得許可,形同法人投資房地產完全被斷路,很可能影響都更案、危老整合進度。

鄉林集團董事長賴正鎰也說,政府一年多來打炒房,已看出抑制房價的成效,若還禁止預售屋換約轉售、私法人購屋採許可制並五年不得買賣,是在限制人民自由買賣,房地產已哀鴻遍野,「希望政府不要再落井下石,讓大家都有飯吃」。 房產顧問李同榮則直批,在房市降溫的此刻,推出平均地權條例修法,不但因噎廢食、時機不對、成效不彰,還可能造成扭曲市場的嚴重後果。

平均地權條例修法進度到哪了?

內政部擬具的平均地權條例修正草案,4月7日便經行政院通過,正在等待立法院審議,預計12月21日立法院內政委員會排案初審。 已知朝野黨團共提出九種不同的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版本,如果達成共識,將會盡速送達立法院會進行三讀;但若內政委員會對修法內容未達共識,民進黨團有可能在2023年1月13日休會前,變更議程,將平均地權條例抽出來表決,完成三讀程序。

平均地權條例修法通過會怎樣?

鑑於平均地權條例修法,針對「預售屋」、「新建成屋」有限制換約轉售的規範,因此若是修法通過,應會對部分預售屋屋主產生壓力,修正案正式上路前很可能出現「轉售逃命潮」。至於房價是否下跌、居住正義是否落實,還有待觀察。

TOP

 


1、央行四度升息 調高半碼

2022/12/16 經濟日報 記者陳美君、楊筱筠

中央銀行昨(15)日召開今年最後一場理監事會,跟進聯準會升息腳步、調升政策利率半碼(0.125個百分點),調整後重貼現率將升抵1.75%,創下逾七年新高。央行總裁楊金龍昨天直言,如果央行能夠make sure(確認)明年的通膨率能降到2%以下,就會停止升息。

今年3月以來,央行已四度升息,累計升息幅度為2.5碼,存準率也調升2碼。除3月大幅升息1碼外,6月與9月都是升息半碼,再搭配調升存準率1碼,本季只升息半碼,顯示貨幣政策緊縮力道正在減緩。

對於本季未進一步調升存準率,楊金龍昨天定調,貨幣政策基調已從先前的「緊縮」,轉變成「溫和緊縮」,央行認為,銀行已開始緊縮企業資金,同時經濟成長與通膨力道雙雙減緩,且今年與明年兩年,台灣的經濟成長率都無法保「3」。

對於美台昨天同步升息,是否代表聯準會升息、台灣會有不得不跟進的壓力?楊金龍回應,兩國的經濟情況與通膨不一樣,聯準會利率升得很高,是因為通膨很嚴峻,如果台灣明年通膨能降到2%以下,而美國2025年才能降至2%,「我們就一定要跟到(指升息)2025年嗎?」對於美台貨幣政策走向,楊金龍昨日直率回應,「台灣央行停止升息的時間會比美國快、而且快得早。」

在通膨方面,楊金龍表示,原油及穀物等價格回跌、國內蔬果等食物類價格漲幅減緩,國內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趨降;但不含蔬果及能源的核心CPI年增率仍高,為2.86%。

央行預測今年CPI及核心CPI年增率分別為2.93%、2.59%,高於2%的通膨警戒線。 展望明年,全球供應鏈瓶頸紓解,國際機構預期油價等將低於今年,央行預測明年CPI及核心CPI年增率分別回降為1.88%、1.87%;但楊金龍強調,「雖然預期明年通膨率可控制在2%以下,但仍有不確定性,就像沒人預測到俄烏戰爭會發生一樣。」

楊金龍表示,央行理事會多數同意升息半碼,但央行副總裁陳南光、陳旭昇與李怡庭三位理事投下反對票,他們認為,本季應該要升息1碼。

另外,聯準會利率決策釋出鷹派訊息,央行官員妙喻,市場原先預期的「太鴿」、聯準會結果「偏鷹」,但又不是「非常鷹」,算是隻「貓頭鷹」。 面對央行理事會部分成員,及聯準會決策「內外皆鷹」的局面,央行本季升息半碼後,市場預期,明年利率按兵不動的機率非常高。

TOP


2、航空城效應!世紀鋼砸6.51億元買14筆農地

2022/12/15 財經中心/許沛汶

根據公開資訊觀測站12日的公告顯示,上市鋼鐵大廠世紀鋼(代號:9958)公告,砸下6.51億,購買大園區航空城客運園區附近,鄰近大觀路的14筆土地,該筆交易土地位於居善醫院旁,總面積約1萬5917.1坪,主要為農業區土地,換算單坪約4.09萬,將投資非營業用不動產,成為實價登錄上路以來,大園區南港段面積最大的土地交易記錄!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協理江怡慧表示,世紀鋼大力度砸下6.51億元,向自然人買下的大園區南港段241、286、283、329、335、347、349、360、344、211、162、204、262、223地號等14筆土地,其中有2筆道路用地、1筆水利用地,其餘11筆皆為一般農業地,整樁交易換算單價每坪4.09萬元,現今土地為空地;該地居航空城計畫區、航空城客運園區、草漯重劃區之間的要塞位置,產業利多豐厚,有機會成為桃園房市的明日之星。

江怡慧分析,世紀鋼砸大錢購地,顯見看好航空城計劃發展,以及桃園人口紅利持續成長,因此重金卡位投資非營業用不動產,進行後續變更產業園區計劃。該公司因已在桃園市觀音設有世紀離岸風電產業園區,如今持續在桃園海線砸大錢,購入客貨運園區旁的大片土地,不排除是為串連綠能相關產業發展作佈局。

江怡慧說,全台最大開發計劃「桃園航空城」已全面啟動,且繼鬼城青埔高鐵特區翻紅後,素有下一個青埔之稱的「航空城客運園區」亦受到關注!進一步觀察桃園不動產e指通統計,航空城客運園區近年房價如騰雲駕霧,各類型住宅不論新舊大樓或是透天厝的產品,5年來房價最少漲了近四成,新大樓產品更是漲勢洶洶,漲幅高達57.7%。

台灣房屋航空城直營門市店長徐國強表示,大園的航空城客運園區,是近年轉紅的新興區域,當地新大樓今年平均房價已突破2字頭,中古大樓平均房價則還可見一字頭,在一片漲聲四起的桃園房市中,因房價親民而更具魅力,也吸引了不少觀音、大園以及在機場周邊就業者前來此購屋。

TOP


3、保險養地 金管會祭緊箍咒

2022/12/16 工商時報 彭禎伶、魏喬怡

保險業養地成本將越來越重!保險局15日宣布,今年底保險公司計算資本適足率(RBC)時,所有未取得使用執照的在建工程、未完工程,無論自用或投資,一律比照素地,加計0.4倍的風險係數,以免保險公司「假動土未興建」,以萬年工程養地。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表示,試算有八家壽險、二家產險公司受到影響,RBC最多少一個百分點。

其次,明年開始投資性不動產續後未採公允價值(即市價)列帳的公司,現行計算RBC時是有75%可計入自有資本,明年起須即時利用且有收益的不動產,用收益法評估出的增值,才能算入自有資本,即素地的增值不再計入資本,會有四家壽險受影響。

第三點亦是從嚴的規範,即金管會從2014年起鼓勵壽險資金自身或協助金控集團打亞洲盃或國際盃,對保險業投資國外保險相關事業,例如保險子公司或國外銀行,若是「具控制從屬關係」只要計35%的風險資本,沒有從屬控制關係計提30%;但2024年起,保險業若再新投資國外保險相關事業,投資金額要全數從資本中扣除,舊有投資則先維持原狀,等於獎勵打國際盃的措施在10年之後,已正式走入歷史。

另外四點修正則對產險資本適足率有正面助益,一是已公布過的因虧損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資產,認列為認許資產,並納入自有資本者,可未來十年盈虧互抵,對因防疫險大損失的產險有利。

二是現行RBC計算天災風險加壓情境的損失為200年回歸期最大可能損失,今年比照ICS可以額外扣除年平均損失。

三是現行RBC天災風險資本包含自留風險資本與再保險攤回賠款的信用風險資本,亦是比照ICS,並參考美國保險監理官協會規定,將風險係數由現行4.8%降為1.8%。

四是因應2026年接軌台版ICS,逐年調整現行車險及商業火險保險費及準備金的核保風險係數,今年到2024年係數會先下降,影響最大的產險公司,RBC可因此增加73個百分點。

TOP


4、實踐ESG 中鼎打造綠色工程

2022/12/16 工商時報 袁延壽

以核心專業推動ESG的永續績效,獲得國際投資機構的高度肯定!台灣工程產業龍頭中鼎集團,連續8年蟬聯入選國際道瓊永續指數(The 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ices, DJSI)「新興市場(DJSI-Emerging Markets)」成分股,依其目前官網公布結果,近二年更獲評全球營建工程業最高分、蟬聯第1名。中鼎為台灣唯一且首家入選DJSI的工程公司,獲此殊榮成功再創台灣工程業紀錄。

中鼎集團總裁余俊彥表示,中鼎不花錢做ESG,而是承諾以「Most Reliable 最值得信賴」的品牌精神,發揮最大的永續工程影響力,扮演好「地球永續的把關者」角色,在世界各地打造兼顧經濟與環境的綠色工程,帶動世界往更美好的方向前進。  

「為地球永續把關、員工認同度第一」;中鼎表示,集團將企業營運與永續目標做連結,更將ESG內化成為員工的工作日常及DNA。在員工敬業度調查中,ESG的認同度排名第一,高達78%。 全球7千位中鼎人都自許為「地球永續的把關者」,合力推動企業ESG永續發展,中鼎指出,在此基礎下,近年業績穩定成長,持續展現亮眼成果,截至今年11月,集團新簽約額約933億元,並以3,365億的在建工程、850億的營收,雙雙創下歷史新高紀錄。  

核心本業為「統包工程」的中鼎集團,因應全球永續發展趨勢,近年逐步發展與地球永續息息相關的「綠色工程」,工程規模之大,影響這片土地能否永續發展至深,承攬的工程從陽光、水、風相關產業,再到與大眾日常生活相關的電力、資源循環再利用、捷運都包括在內,可說是打造綠色生活的隱形推手。  

中鼎強調,這些優異的實績,不但在焚化發電、水資源、LNG接收站、捷運機電等領域,成為國內市占率領先的廠商,近年更將業務拓展至太陽光電、離岸風電、儲能等新能源領域。  

在因應氣候變遷的挑戰,中鼎表示,集團積極投入低碳與綠色工程,以在建工程承攬金額占比為例,自2015年23%上升至2022年66%,大幅成長412%。此外,中鼎也與產學研單位合作,投入淨零碳排、氫能等技術的開發與應用,掌握綠色商機。而透過「綠色技術」的應用,中鼎在2019至2021年為客戶興建的工程,總節能相當於減排CO2達1,170萬公噸,約為30,000座大安森林公園。  

「全員ESG,領航淨零EPC」;面對淨零排放趨勢,中鼎指出,為發揮「台灣第一、全球百大」國際統包工程集團的影響力,除承諾達成2030/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更當責不讓帶頭產業進行減排,號召全球7千同仁推動「全員ESG 領航淨零EPC」,針對EPC(設計、採購、建造)統包建廠各階段提出節能減碳綠色技術方案,並攜手全球合作夥伴實踐建廠淨零行動,為客戶把關好建造期間及完工後的節能減碳效益。

TOP


 

【歐亞】臉書粉絲專頁

 

若歐亞資產評價集團寄送之每日新聞造成困擾,懇請來信告知,將從系統作處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