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房產新聞
產業新聞
日 期:2023年01月17日
公司名稱:可成 (2474)
主 旨:(補充交易相對人資訊)可成取得不動產相關資訊
發言人:侯乃鳳
說 明:
1.標的物之名稱及性質(如坐落台中市北區XX段XX小段土地): 土地:台北市大安區通化段六小段26-4、27、28、29及30-3地號等5筆土地 (權利範圍:243/10000) 建物: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97號24樓、99號24樓、99號3樓及地下三層 (含3個地下三層坡道機械車位) 建號:通化段六小段2608和2609(權利範圍:全部)、2648建號(權利範圍:323/10000)、 2676建號(權利範圍:3/135),共4筆建號
2.事實發生日:112/1/17~112/1/17
3.交易單位數量(如XX平方公尺,折合XX坪)、每單位價格及交易總金額: 土地:25.51坪 建物:454坪 交易總金額:新台幣466,966,999元
4.交易相對人及其與公司之關係(交易相對人如屬自然人,且非公司之關 係人者,得免揭露其姓名): 交易相對人:匯豐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與公司關係:非關係人
5.交易相對人為關係人者,並應公告選定關係人為交易對象之原因及前次移轉之 所有人、前次移轉之所有人與公司及交易相對人間相互之關係、前次移轉日期 及移轉金額: 不適用
6.交易標的最近五年內所有權人曾為公司之關係人者,尚應公告關係 人之取得及處分日期、價格及交易當時與公司之關係: 不適用
7.預計處分利益(或損失)(取得資產者不適用)(遞延者應列表說明 認列情形): 不適用
8.交付或付款條件(含付款期間及金額)、契約限制條款及其他重要約定 事項: 付款條件:依買賣契約內容付款
9.本次交易之決定方式(如招標、比價或議價)、價格決定之參考依據及 決策單位: 價格決定之參考依據:參考估價報告
10.專業估價者事務所或公司名稱及其估價金額: 事務所名稱:歐亞不動產估價師聯合事務所 估價金額:新台幣488,814,000元
11.專業估價師姓名: 謝宗廷
12.專業估價師開業證書字號: (110)高市估字第000120號
13.估價報告是否為限定價格、特定價格或特殊價格:否或不適用
14.是否尚未取得估價報告:否或不適用
15.尚未取得估價報告之原因: 不適用
16.估價結果有重大差異時,其差異原因及會計師意見: 不適用
17.會計師事務所名稱: 不適用
18.會計師姓名: 不適用
19.會計師開業證書字號: 不適用
20.經紀人及經紀費用: 世邦魏理仕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依得標買賣價款總額金額0.7%
21.取得或處分之具體目的或用途: 因應營運需求 22.本次交易表示異議之董事之意見: 不適用
23.本次交易為關係人交易:否
24.董事會通過日期: 不適用
25.監察人承認或審計委員會同意日期: 不適用
26.本次交易係向關係人取得不動產或其使用權資產:否
27.依「公開發行公司取得或處分資產處理準則」第十六條規定 評估之價格:不適用
28.依前項評估之價格較交易價格為低者,依同準則第十七條規 定評估之價格:不適用
29.其他敘明事項: 出售方將召開董事會,若有任何進度或新的資訊,會再另行公告(因系統無法辨識 交易相對人名稱,故補充公告)。
政府為了抑制炒房行為,陸續推動稅法、平均地權等改革及修正,但許多未周延的規範往往在上路後,造成無辜民眾的困擾及抱怨。例如房地合一稅實施後,不論繼承或買賣取得房產,出售時都須課重稅,然而實務面卻常見長輩接連過世後,房產再度轉繼承,一旦變賣便須面對高額的稅賦,慘變「天上掉下來的債務」。
「房地合一稅實施以來造成的疏漏,因為政策帶來的困擾一直在發酵!」中華民國地政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安正指出,房地合一稅立法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防杜少數人炒作房地產,是針對快速買賣移轉的人進行實價課稅,但是卻也因此產生了非常大的不公平。 房地合一稅打炒房 卻誤傷及繼承者 由於立法未盡周延,已衍生出連串問題。陳安正表示,上路的這些年來反而造成許多經濟處於弱勢、生活已陷困頓的繼承人,礙於重稅無法變賣繼承的不動產來改善生活壓力,因為一旦變賣該遺產時,隨之而來的就是背負龐大高額的房地合一所得稅賦,「猶如天上突然掉下來的債務」,實在相當不公平。
2016年前取得的不動產屬於舊制,土地增值稅不須課所得稅,但2016年後取得的不動產屬於新制,不論是買賣或繼承取得都要用實價課稅,陳安正認為,繼承屬於法律行為,卻要與買賣行為一起負擔此稅賦,本質上已相當不公平。 繼承時間認定持有期間 難符自住輕稅規定 實務面上也發現,例如父親的房產死後先由配偶、母親繼承,若不久後母親也過世,無奈導致多次非自願再轉繼承房地,「這已夠令人憐憫同情了」,一旦繼承的子女將房產出售,還須繳納高額的房地合一稅,顯已淪為惡法。
陳安正解釋,這類非自願再轉繼承的問題,首先會遇到《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0條第3項規定「土地以公告土地現值或評定標準價格為準;房屋以評定標準價格為準」作為計徵遺產稅的時價,與市價脫節,雖有利於繼承人繳納遺產稅,卻不利於繼承人再出售。公告現值與市價脫節 不利繼承人再出售 這是因為繼承取得的不動產所認定的價格較低,但產權移轉改由新制認定後,一旦出售,財產持有期間僅能以最近期的時間點認定,以房地合一稅2.0來看,變成繼承的2年內出售要被課所得的45%、5年內被課35%、5年以上才有10%。
修正建議一:繼承人可選擇申報時價 對於新稅法衍生的不公平,陳安正認為有3點可改善之處,一是修正《遺產及贈與稅法》,讓繼承人可選擇參申報房地產時價,以免將來出售時只能以偏低於交易行情的價值來當取得成本,以致產生不合理的稅賦。修正建議二:繼承不動產成本以實價認定 二是實價登錄制度已上路20年,主管機關已可輕易查到「時價」,因此在認定繼承不動產的成本時應可逐漸回歸「實際交易價格」,不應再一概採認土地公告現值及房屋評定現值。
修正建議三:再轉繼承應視符合自用住宅 最後是從《遺產及贈與稅法》來看,「被繼承人死亡前5年內,繼承之財產已納遺產稅者。不計入遺產總額」,又有「被繼承人死亡前6至9年內,繼承或受遺贈的財產已繳納過遺產稅者,分別按年遞減扣除80%~20%之遺產價額」,立法意旨是為了避免同一筆財產因短期內連續發生繼承,而一再重覆課徵遺產稅,建議房地合一稅也應參照檢討,例如再轉繼承一律繳納20%,或視為符合自用住宅以10%課稅,才更符合課稅的公平正義。 正心不動產估價師聯合事務所所長黃昭閔對於此狀況也相當認同,建議非自願繼承所取得的不動產,應由估價師來認證,導入符合現況的時價,才不致遭課高額所得稅。
根據不動產資訊平台統計,高雄市全市住宅約有110.3萬戶,而屋齡50年以上的老舊住宅約有12.2萬戶,占比約11.1%,對於民眾的居住安全及都市的防災系統會造成無形的衝擊,因此,加速推動危老重建及鳳山合法房屋是工務局強化執行的重要政策之一。 工務局表示,去年危老重建輔導團配合市府推動台積電進駐、建置S廊帶高科技產業園區等重大施政方針,輔導申請危老重建計畫案件數達134件,是前年的1.7倍,所整合的土地面積約51,191平方公尺,較前年增加約11,867平方公尺;重建申請的樓地板面積約473,240平方公尺,較前年增加約14,908平方公尺。
而今年重建申請的樓地板面積,根據內政部公布的住宅價格指數估計,市值約357.5億,可望增加本市不動產交易的多樣性。另外,鳳山合法房屋證明自去年6月啟動「簡政便民2.0-家戶送達」後,僅6個月時間,累計核發件數達5,126件,較啟動前核發件數增加約15倍,且持續進行中。
工務局表示,今(112)年仍會持續成立危老重建輔導團,並會再次增加服務站數量及危老重建說明會場次,也會強化專業建築師及危老推動師的服務量能,並持續跟銀行團溝通危老重建優惠融資方案,以期能更貼近市民鄉親對於居住安全的需求。如市民鄉親對於危老重建有任何疑問或諮詢需求,歡迎親洽市府四維行政中心1樓建築管理處「危老重建受理窗口」,或撥打(07)336-8333分機2281、2284,均有專人為您服務。
臺南市長黃偉哲今年元旦宣布112年度住宅補貼新政策,加碼112年度購屋利息補貼合格戶,除原可向內政部申請的整合住宅補貼自購住宅貸款優惠利率外,市府再加碼一次性補貼6萬元利息。 市府都發局長徐中強指出,本次補助對象,搭配內政部營建署每年申請購屋利息補貼方案,為設籍於臺南市之市民,申請日前2年內已購屋登記並辦理貸款,或尚未購屋預計於112年12月31日前購屋貸款者,辦理112年度「整合住宅補貼資源實施方案」自購住宅貸款利息補貼之合格戶,除享受210萬貸款20年優惠利率外,市府再加碼一次性補助6萬元現金利息,已貸款者合格後一次撥入申請人之郵局帳戶。尚未購屋者,於112年12月31日前購屋貸款後持貸款餘額證明向都發局請領補貼款。
申請期間約於112年7-8月配合整合住宅補貼實施方案一併受理申請,(提前或逾期申請者,無法受理),請欲申請之市民朋友注意相關申請公告資訊。 市府都發局說明,相關申請條件可至內政部營建署首頁住宅補貼專區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https://pip.moi.gov.tw/V3/B/SCRB0108.aspx)參考去年度規定,除家庭成員僅能持有申請一戶住宅外,家庭年收入102萬,月平均所得4萬9,805元,家庭動產限額294萬元,不動產530萬元等限額,惟申請條件仍應依今年公告規定為準。如對本補貼有疑問者,歡迎撥打市府都市發展局都市住宅科(06)3901105、(06)3901347,將有專人提供解說服務。
平均地權條例修法過關,部分中大型建商將退出預售屋市場。對此銀行業者分析,已有聽聞許多中大型建商客戶,認為修法限制預售契約轉手,將大為衝擊預售屋的銷售量,因此財力夠的建商已打算退出預售屋市場,此行為不僅影響不動產市場,恐怕也「打」到首購族,首購族只能轉進中古屋或成屋市場,自備款籌措壓力更大。
|首購族轉進中古或成屋市場 自備款壓力增 根據《工商時報》報導,行庫主管表示,一般而言,首購族若買預售屋,一開始的自備款約當於房屋總價的1成,之後隨著工程進行,按進度來分期付款,相較於新成屋或中古屋,可少出1成的自備款,財力負擔較沒有這麼大。
如果首購族購買的是新成屋或舊成屋,若透過銀行房貸,大多數仍得出房屋總價起碼2成的自備款,較為例外的是公教住宅貸款,首購族可再多拿0.5成,也就是最多8成5的成數。 此外,在大多數的銀行若能取得8成5的成數可說相當不易,因此即使預售屋的房價比起新成屋或中古屋來得高,但首購族在買預售屋時,由於只用出1成的自備款,因此相對可減壓財務負擔,如今中大型建商退出預售屋市場,導致預售屋案源大減,首購族只能轉進中古屋或成屋市場,更增籌措自備款壓力。
|「子法」如何配套是關鍵 國銀主管也坦言,現在平均地權條例的「子法」如何訂定,整個金融圈都在看,也憂心若子法沒有對母法作好配套,恐對首購族買房雪上加霜。不具名國銀主管表示,在平均地權條例修法通過前,央行打房緊縮投資客銀根之下,買預售屋的已漸以自住的剛性需求為主力買盤,但由於預售屋在近幾年來缺工缺料缺人的變數之下,大多數建案都延後交屋,甚至因此妨礙購買預售屋的自住戶原先金流規畫。
而為了因應預售屋銷售量衝擊,不少銀行調降土建融放款成數,據多家銀行內部評估結果,在雙北市,包括新北市的淡水、新莊、林口、五股,和桃園青埔等地區,相對「成數調降壓力較大」。中永和、板橋、新店等新北市地區,由於進入台北市交通最便利,且人口密度高,因此銀行評估預售屋銷售衝擊相對較低,對建案調降成數壓力也較小。>
去年整體商用不動產市場表現,總計前11個月上市櫃法人商用不動產交易額為1,616億,全年交易可望超越去年的1,687億,商用不動產交易額93.25億,其中辦公、廠辦交易佔比逾6成,市場需求依然強勁。 重點工業區、精華地段土地呈現缺貨,加上各縣市政府近年也提倡廠辦立體化,以智慧型廠辦翻轉城市面貌取代老舊廠房,引入各項智慧、AI科技、自動化設備,其中由上市電子公司憶聲電子旗下華憶建設打造,位於桃園的「憶聲智匯科技園區」即是中壢工業區的指標案,離桃園國際機場約15分鐘車程,沿線接軌台北、新竹等北台灣產業廊道,在便利交通網絡跟成熟的產業結構下,磁吸效應吸引二代企業主密切探詢。
遠創力行銷行銷協理董啟文表示,目前搶購廠辦的企業主著眼於三大需求,第一廠辦更新有利於企業打造總部門面,提升品牌形象;第二是各產業朝向智慧科技、綠色永續方向發展,推升企業主對節能、自動化廠區、AI等多功能廠辦需求;第三租不如買的環境,「憶聲智匯科技園區」是相對優惠的2字頭房價,對於企業都一舉多得的聰明投資。
14期重劃區已成為北部上市櫃建商今年的競逐戰場,包括國建、亞昕、欣陸旗下子公司大陸建設、新美齊、宏璟與鼎固-KY等,都將伺機進場推新案,加上台中在地品牌建商搶進,14期新推案將大爆發。 根據開發商私下統計,近二年來,台中14期已公開銷售建案合計14件,總推案戶數約1,400戶,總銷約達400億元,預售屋單坪均價已站穩53.4萬元;今年14期將進入推案爆發年,預計進場的預售新案達20案,總推案戶數達1,500戶,總銷估達500億元。 14期因知名私校林立、擁有廣大綠地及重大建設等利多,加上周邊水湳中央公園特區,磁吸全台知名建商及大型開發商南下獵地,目前超過500坪的土地成交案達107筆,其中,土地面積超過2,000坪的有國泰、雙橡園、精銳、磐興、順天、豐邑、惠宇機構、宏璟與鼎固控股等八筆。
今年14期預計推案包括「亞昕一緻」、「國泰美禾」、「惠宇覞山」、大城「仁平段」、磐興「仁平段」、新業「美和段」等新案;已送都審並將推出2,000坪大基地開發案,有磐興與豐邑機構;線上預售案則有去年第四季進場的「順天KING’S ROAD」、豐邑機構「豐穗」、「南悅豐映」。 其中,近二年鎖定14期獵地推案的亞昕集團,看好區內低密度、高綠覆,同時擁有學區、商圈機能的優勢,推出總銷約33億元的「亞昕一緻」,產品規劃26-39坪、二至三房,已開放預約。 此外,國泰建設今年預計在「美和段」豐樂路與昌平東六路,推出總銷34億元的大樓預售案;而精銳建設在14期「敦和段」崇德十路約1,168坪的基地,目前規劃29至44坪的產品。 惠宇營建機構今年也將首度在14期「環中段」推出「惠宇覞山」預售新案,基地面積約1,225坪,預計打造地上23層的超高樓建物,據悉主攻換屋型產品。 豐邑機構近期公開14期「仁平段」預售新案「豐穗」,基地面積約875坪,產品規劃51至61坪、三至四房換屋型產品,總戶數58戶,總銷約12億元。
世邦魏理仕(CBRE)受委託公開標售新竹工業區廠房,17日上午開標結果出爐,最終以土地換算每坪37.6萬元成功標脫,本次土地交易單價較去年上漲逾34%,也讓新竹工業區2023年一開春就創下歷史新高的紀錄。 該標的位於新竹工業區第二期西區光復北路上,建物總面積逾1,550坪,屋齡僅約11年,鋼骨結構,土地為1,358坪丁種建築用地。由於新竹工業區內少有供給,自標售公告起,即有多家廠商及投資人熱烈洽詢及購買標單,潛在買方除了區域型客戶外,更不乏科技產業、電子製造業、及生技產業洽詢評估。
由於標售廠房現況維護甚佳,建物規格亦適合眾多產業立即進駐;此外,本基地法定容積率為300%,現況實際使用容積低於111%,如未來搭配政府獎勵措施,仍有相當高的擴廠空間,因此對自用型買方而言,是極具吸引力的標的。 2022年起,在全球主要經濟體持續升息、國際經濟前景轉趨黯淡,以及政府陸續祭出不動產調控政策的多重影響下,台灣大型不動產市場投資動能大減,去年全年土地及商用不動產交易金額共計新台幣3,330億元,年減率達28%,可見得買方態度轉趨保守。觀察全台工業地產市場表現,2022年總投資額為新台幣1,462億元,雖較上年小幅衰退7%,但仍創下有紀錄以來歷史次高水準,顯示在全球經濟情勢動盪之際,國內自用型買方的置產需求仍維持穩定。
由於新竹工業區內標準廠房釋出的案件數相當稀少,區域型買方常面臨無標的可買的窘境,而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新竹工業土地平均單價近三年漲幅高達19%,位居北部主要工業區之冠。去年(2022) 9月實價登錄中,同樣位於光復北路上標的,以土地換算成交價格約28萬/坪,這回土地交易單價較去年成交案上漲逾34%。 世邦魏理仕資本市場部主管林敬超表示,CBRE繼上周成功售出新竹科學園區獨棟廠房後,一周內再次標脫新竹工業區廠房,顯示新竹地區自用型買方擴廠需求強勁,且至今CBRE仍掌握相當多組的買方委託找尋合適標的,即便整體房市在政府釋出打炒房政策後正逐步下修,工業用不動產在此次市場盤整中,受影響幅度較有限,地段與區位強勢的物件仍能突破重圍,能預期今年(2023)自用型工業不動產仍將在大型不動產交易中占有相當高的比例。
2022年十大代銷排行榜出爐,根據數字科技(5287)旗下591新建案統計,六都、新竹去年十大代銷接案量,排名依序為海悅廣告、新聯陽機構、甲山林廣告、新理想廣告、新高創廣告、創意家行銷、上揚國際、璞園建築、漢華行銷、信義代銷。 591房屋交易網新聞公關組副主任畢務潔表示,根據統計指出,超過半數新建案皆由代銷接案銷售,細究接案類型比例分別為包銷42.47%、包櫃12.00%、純企1.51%,再者各大代銷積極擴張版圖的野心,也不再分南北,像是海悅廣告近年逐步站穩中南部市場,新聯陽機構去年將觸手伸向台南,而有代銷南霸天之稱的上揚國際也正式插旗北台灣。 2022年全台十大代銷龍頭寶座仍由海悅廣告蟬聯,接案總銷突破2千億大關,來到2184.2億元,與2021年接案總銷1871.7億元相比,年增16.7%。
海悅廣告近年積極進軍中南部市場,去年更一舉拿下台中七期百億大案「國雄無双」,另外,百億指標案還有「興富發鉑悦」及「大同莊園lll」,三案共挹注410億元總銷。 接著則由新聯陽機構再度奪得亞軍,2022年接案總銷共1195億元,與前年接案總銷1065億元相比,年增12.2%。新聯陽機構2022年揮別以往鎖定雙北佈局,並將觸手伸向南台灣,首案即為台南北區「欣府城-一品樓」,而去年指標案還有總銷140億元的「新光人壽總統傑仕堡」,該案鄰近府院林立的台北博愛特區,為每戶均價超過8千萬元的豪宅產品。 與2021年同樣位居第3名的甲山林廣告,2022年接案總銷突破千億元,與前年的634.3億元相比,年增近9成,成長幅度驚人。歸功於自家愛山林建設兩大指標案「都廳大院」與「新竹帝寶」,一併貢獻750億元,約占甲山林2022年接案總銷7成。
再來同為榜上常客的新理想廣告,2022年接案總銷來到573.38億元,新理想廣告接案重心仍維持在雙北、桃園,不過去年最大指標案為高雄亞灣區大坪數海景豪宅「大觀在上」,該案一共挹注62.39億元,也讓新理想廣告2022年接案總銷年增逾8成,排名較前年大幅上升4個名次。 而前年跌出榜外的新高創廣告,2022年一躍晉升至第5名,接案總銷567.5億元,新高創去年積極佈局新竹竹北,接案包括「寶佳奇磊」、「佳鋐華興悦」以及指標案「合新詠遇」。再來同為2022年新上榜的創意家行銷,去年接案總銷為475億元,接案重心仍維持在雙北,指標案為台北大同「首岳」及新北新莊「全坤峰碩」。
第7名則由有代銷南霸天之稱的上揚國際奪得,去年接案總銷為471.1億元,年增近4成。上揚國際去年兩大指標案「NeXT21」、「研森」,除了守住南台灣既有版圖外,2022年更首次插旗北台灣接案,攜手三本建設位於桃園小檜溪重劃區的「三本四季」、「三本大序」。 再來則為璞園建築,2022年接案總銷414億元,去年除了指標案「檀.悦」及「震大懷真」之外,自家個案「築觀」、「璞園泊隱」、「璞園喆里東」、「璞園畾畾青」以及與誠寬建設連手的「日日好日」也一共挹注璞園建築140億元總銷。 第9名則是新上榜的漢華行銷,2022年接案總銷370.2億元,受惠於搶下高雄左營百億指標案「世紀莊園」,替去年接案總銷吃了大補丸。
最後則為信義代銷,維持以往水平,2022年接案總銷357.4億元,不過排名部分則由2021年第6名擠下跌至第10名,重心以北台灣為主的信義代銷,去年指標案有新北中和「擎天峰和」及新北新店「名毅吾山II-靚山」。 全球居不動產情報室總監陳炳辰指出,平均地權條例讓餘屋壓力轉向建商,目前市場擔心是否有爛尾樓的窘況,而這些大型建商品牌資產相對雄厚,或能降低相關風險而有其參考價值。且因為這些建商不乏量體大之新案,也不無具備今年可望降價的指標性。至於今年的推案量下修情況,由於去年比較基期相當高,若回到2019年房市熱潮前的狀態,約比去年量體修正近兩成。
農曆年假將屆,不動產市場封關之際,商用不動產開出紅盤,世邦魏理仕(CBRE)受業主獨家委託公開標售新竹工業區廠房,17日開標結果出爐,某製造業買家以總價5.11億得標,換算每坪土地單價達37.6萬,比去年同期上漲34%,也使得新竹工業區2023年一開春就改寫歷史新高。 世邦魏理仕指出,該不動產位於新竹工業區第二期西區光復北路,占地面積1,358坪,土地使用分區為丁種建築用地;建物總面積逾1,550坪,屋齡約11年。法定容積率為300%,目前實際使用容積不到111%,如搭配政府獎勵措施,未來仍有相當高的擴廠空間,因此對自用型買方而言極具吸引力。 世邦魏理仕資本市場部主管林敬超表示,世邦魏理仕繼上周成功售出竹科獨棟廠房後,不到一周,再次標脫新竹工業區廠房,顯示新竹自用型買方擴廠需求強勁。 林敬超表示,2022年全台不動產市場投資動能大減,土地及商用不動產交易金額合計約3,330億,年減28%,顯示買方態度轉趨保守。
其中,工業地產全年成交金額約1,462億,雖較前一年小幅衰退7%,但還是刷新歷史次高紀錄,顯示在經濟情勢動盪之際,自用型買方的置產需求仍維持穩定。 林敬超表示,新竹向來為工業市場詢問熱區,結合竹科、新竹工業區兩大產業聚落,持續帶動城市發展。由於新竹工業區內標準廠房釋出的案件稀少,由於供不應求,近三年間,區內工業土地每坪單價漲幅高達19%,位居北部主要工業區之冠。 2022年9月實價登錄資訊,同樣位於光復北路上標的,以土地換算成交價每坪28萬元,昨天決標案換算每坪土地行情,再比去年飆漲逾34%,改寫新高。
近年高雄房市因台積電設廠議題而火熱,即使去年下半年市況急轉,但建商布局未來仍頗具信心。根據高雄兩大不動產開發公會統計,去年申報開工總銷金額逾3千億元,年增48.23%並創史上新高,且高達9成是1~3房小宅,顯示低總價房型已是主流,在戶數及房價增高之下,便反映到總銷金額的大幅提升。 數據顯示高雄市2022年的申報開工總銷金額高達3063.5億元,是首度突破3千億元關卡,比2021年的2066.71億元增加48.23%。公會指出,主因是成本增加,進而反映在售價上。 成本飆升墊高房價 高雄去年開工總銷破3千億元 事實上,觀察開工的總樓地板面積約為2596810平方公尺,僅較2021年增加25.09%;再觀察大樓的開工戶數約21145戶,也比2021年增加24.26%。高雄市不動產代銷公會理事長謝哲耀指出,其實與2021年相較之下,整體開工基地的數量是持平的,但是因為小宅化之下,興建戶數變多,又因房價變高,便反映到總銷金額上。
然而開工總銷創新高,並不表示推案供給量大,謝哲耀表示,該數據反映的是高雄未來3~5年的建案完工量,實際上不一定以推出市場銷售,尤其去年下半年約自11月起,基於市場氛圍、營建成本仍高、《平均地權條例》修法等不確定性問題,不少建商選擇延後推案或先建後售,除待修法細則確定之外,預估明年2~3月高科技產業的人口需求將落實,建商推案動作才會更明確。 低總價為依歸 小宅佔比高達91% 另一方面,去年開工產品類型延續2021年的小宅,以175個大樓建案、共計21145戶來看,1房有1340戶、2房8816戶、3房9241戶,1~3房的小宅共計19397戶,佔比高達91.37%。
全球居不動產情報室總監陳炳辰指出,房市現況以滿足自住、首購、低投資預算的族群需求為主,價格自然得同步吻合,尤其是總價帶得壓低,小宅出線便不意外,此況全台皆然,即便是中南部本習於居住空間較大,建商傾向保守,當然也就越蓋越小,事實上在2016年房地合一稅首波實施之際,台中就曾席捲小宅風,原因也在於此。但細看數據,陳炳辰分析,高雄的小宅囊括到3房,可能與北台灣的兩房、1加1房,甚至台北市的1房,在概念上有所落差,除了顯見南北房市兩樣情,3房型產品雖不比南部民眾透天的居住習慣,但實用性上卻很足夠,大樓也有居住管理的方便性,也會是南部民眾接受度轉強,建商可銷售戶數多,又符合市況效益,一拍即合,未來應也會成為市場主流。
新北市幅員廣大,以台北市外圍第一圈被視為一線精華區,統計近1年房價表現,發現三重區漲幅14%居冠,勝過中和及新莊的12%,均價54.6萬元則直追永和的59萬元及板橋的57.3萬元。專家指出,主因是近年大型建設陸續到位,又有不少新興重劃區,大量建商推案帶動房價明顯走高。 根據元宏不動產加值服務平台統計,新北市一線精華區近1年的房價變化,以三重區每坪均價54.6萬元、1年漲幅14%,成長最明顯;其次為中和區的均價52.8萬元,漲幅12.5%;漲幅第3名為新莊區的12.3%,每坪均價為49.8萬元。
另外汐止也漲了1成,每坪均價38.2萬元,為一線精華區中最低價;永和區則以最高均價59萬元,卻漲最少僅3.5%,敬陪末座。三重房價年漲14% 居新北精華區之冠 元宏不動產加值服務平台研究總監陳傑鳴表示,三重發展較早,區內有不少宮廟,加上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因治安問題為人詬病,導致民眾對於買房有抗性,房價表現一度落後。 不過近年的三重隨著建設陸續到位,區內還開發了不少新興重劃區,包含二重疏洪道重劃區、仁義重劃區等,都有建商大量推案,替房市提升不少市場能見度,不僅吸引外來客購屋,也帶動區域房價明顯走高,近1年房價漲幅1~2成,為新北主要精華區中漲幅最大的行政區。
交通、商圈及重劃區優勢 有利房市發展 三重房市能竄起,陳傑鳴認為主要有3大原因,首先是交通機能強,除有台北橋、重陽橋、忠孝橋、新北大橋等9座橋連接台北市大同、中正、萬華、士林及新北市新莊、板橋等地外,區內還有捷運中和新蘆線、桃園捷運機場線兩條軌道,未來還有捷運北環段建設利多,區域房市發展相當吸睛。第2原因則是商圈生活機能成熟,陳傑鳴表示,三重人口眾多,有許多成熟商圈如菜寮生活圈、天台生活圈、五華街生活圈等,生活機能相當完整,採買便利。 最重要的就是新興重劃區的發展相當吸睛,包含重陽重劃區、仁義重劃區及二重疏洪道兩側重劃區等,皆快速發展。
二重疏洪道兩側 將成三重最高房價區 陳傑鳴強調,尤其是二重疏洪道兩側重劃區,近年建商大量插旗推案,除有大台北少見的水岸景觀外,捷運先嗇宮站旁還有東森媒體園區、新北市政府第二辦公大樓等重點建設規劃,又鄰近新北產園區,未來有機會效仿內科模式快速發展,區域房市未來性大,估計將是未來三重最高房價的區塊之一。
事實上,茂德建設近期公開的指標案「都廳大院」,便因廣告量大、市場焦點火力集中,成為北台灣來人量及收訂量最多的建案。 新案成交價逼近8字頭 有望繼續攀升 陳傑鳴表示,三重區的建案產品相當多元,目前區內平均房價普遍落在4~6字頭,隨著建設利多的持續開發,新案最高成交價甚至已逼近8字頭,「還有持續墊高的趨勢,足見市場對三重房市認同度相當高」,推估因區域題材不少,後續的房價排名有機會繼續向上攀升。
【歐亞】臉書粉絲專頁
若歐亞資產評價集團寄送之每日新聞造成困擾,懇請來信告知,將從系統作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