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房產新聞
產業新聞
根據營建署統計,去(111)年民間主導的都更與危老重建共核准869案,較近3年每年平均712案,執行成效穩健成長中。 今(112)年的營建署的重點工作,包含要推動公有房地參與危老重建的修法工作,與建立採用「預鑄工法」的容積獎勵等。 此外,為鼓勵危險老屋重建,有關地價稅、房屋稅等稅捐減免也延長至116年5月11日。至於政府主導都更方面,截至111年12月,政府機關引入民間業者擔任出資實施者共58案,民間投資金額約4685億元。 而國家住都中心推動的公辦都更,已完成「台北信義區兒童福利中心B1-2、B3-2基地都市更新案」等8案簽約,其中「台北市捷運圓山站西側地區都市更新案」及「台北市信義區兒童福利中心B1-1基地都市更新案」等3案皆已開工。
營建署說明,「都市更新發展計畫(112-115年)」在去年8月29日已獲行政院同意,後續將以5大政策「檢討強化政府主導都市更新機制」、「精進專責機構推動都更模式」、「改善民間都市更新輔導機制」、「都更知識推廣及人才培育」、「執行並檢討中高樓層危險建築物都市更新推動機制」,作為未來4年的發展方向。 為加速公有房地重建,營建署也啟動「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第5條之1法制研商工作,讓位於危老重建計畫範圍內的公有房地也能參與重建計畫;修正條文草案將於近期提送行政院會討論後送立法院審議。
此外,為考量重建品質、人力及時間成本的平衡,營建署參採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研究成果,將檢視修正都市更新及危老重建的容積獎勵辦法,預計將「預鑄工法」列入容積獎勵項目,改善傳統場鑄工法的缺點,將可有效節省重建工程所需的營建勞動力並縮短工期。
嘉義市門面、國道一號嘉義交流道下北港路兩側209多公頃的區段徵收案,9年前送審中央,多次挨批進度慢,市府指出,將做產業園區帶動住商發展,下周舉行農業區1500多名地主說明會,拚年底獲核定;已知有8、9成地主都同意徵收,據了解,已有投資客收購農地,1坪由原本2萬多喊到4.5萬。
市長黃敏惠重視北港路兩側開發,並宣布納入西區大發展內。據指出,有投資客針對1塊地有多名持分者,展開購地,有的無聯外道路農地,1坪可喊到4萬,有道路則1坪4.5萬,有地主已接獲不少詢問是否出售。 市府都發處表示,未來徵收後,預計45公頃作為工業用地,其他都是商業服務設施或住宅區,產業園區初步規畫為支援性產業,整個區域要當嘉縣的科學園區、馬稠後園區、無人機研發基地等軸帶中心點。 都發處指出,中央要求北港路區段徵收案,針對公益性、必要性、出流管制的說明,必須再補件,另徵收區段的209公頃內,大多數都是農地,要做農業變更,須充分尊重地主意願,本月初陸續寄發地主意願調查問卷,並於2月6日及7日下午2點整,在世賢國民小學活動中心開說明會;會趕上半年補資料給中央,核定後發包公共設施。
嘉市西區北港路區段徵收發展協會會長賴國村說,地主對於開發的意願都相當高,範圍內僅北港路邊,有房東出租店面,現階段月收租金數10萬,因此對是否同意徵收比較遲疑。 市府解釋,農地若不參與區段徵收,未來恐永遠當農地、無法開發,此番解釋讓地主紛紛改觀。 「市民等很久!」市議員蔡文旭認為,市府先前忙湖子內區段徵收,現在又同步進行嘉北車站附近的區段徵收案,既然北港路是門面,就要加速進行,否則會影響投資考量。
台北捷運沿線土地寸土寸金,北市捷運局土地開發規畫完成63處;仍有7處在用地取得;徵求投資人及前置作業8處;設計5處;施工4處等。由於捷運局的土地開發動輒上百億購地,有議員質疑,有些土地竟閒置數十年未開發,其中板南線新埔站捷三基地、永寧站捷一、捷十周邊基地最浪費。捷運局回應,土地開發時程都很長,協議也困難,至於永寧站捷一、捷十因大法官第743號解釋不能產權移轉,才至今未開發。
北市議員秦慧珠質疑,北市捷運局延宕多年的土地開發案,板南線新埔站捷三用地其實早在民國87年就已支付4828萬元,預定興建地上23層,地下4層住商複合型大廈,但因捷運局整合地主遲未有進展,至今還在規畫設計。至於板南線永寧站捷一、捷十用地,捷運局也早在民國77年就以私地徵收方式取得土地,並支付土地補償費14億6052萬,但土城線早在民國95年已通車,永寧站已花掉14多億購地,卻從民國90年起的15年沒徵求投資人而閒置,甚至大法官第743號解釋出爐,徵收捷運土地不得用於同一計畫辦理之聯合開發,應有法律明確規定得將之移轉予第三人所有,主管機關始得為之,而被限制開發。
秦慧珠還質疑,捷一、捷十用地,捷運局因未能善用捷運建設帶來的區位優勢,遭審計部糾正要求改善,認為捷運局聯合開發圈地後不積極開發,應速提出對策。 捷運局回應,永寧站捷一及捷十最後被限制開發,是因早期規畫時,因有地主不同意,後來用徵收方式取得土地,因大法官解釋後徵收土地不能產權移轉,目前這塊基地也尚未納入北捷TOD開發,現在還是作為轉乘的停車場使用。 至於新埔站的捷三用地,捷運局表示,的確原本規畫要開發為大樓,但因當時簽完約後,有一部分地主有意見,又不想開發,後因新北市政府都委會審議,不開發就要回到原住宅區規定,地主又想要開發,才延宕這麼久,目前這塊地已有投資人送都審中。 捷運局表示,捷運土地開發時程本來都會很長,而且公告都市計畫之後還要用地協議,通常都要好幾年,加上協議過程非常困難,土地開發沒有想像這麼容易。
根據實價租賃資料顯示,2022年辦公室租賃最高單價是國泰置地廣場每坪4780元,商務住宅最高價則是新光信義傑仕堡,實價最高價每坪3977元,至於2022年雖然疫情衝擊與消費疲弱,但北市仍有3筆實價租金單坪超過一萬元,分別位於中山商圈、東區與信義市府商圈。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信義計畫區是台北市最具代表的政經中心,區域內的辦公、豪宅甚至商務住宅都是市場指標,尤其頂級A辦市場租金動輒超過每坪4000元,吸引外商等企業進駐,同時信義計畫區的豪宅也是身分表徵,信義計畫區也是台北最具指標的豪宅聚落。
根據實價揭露資料顯示,今年9月地標國泰置地廣場也再度刷新自身紀錄,35樓月租84萬元,換算每坪單價達到4780元,再創自身單價新高,同時也是今年以來辦公室租賃最高單價。 至於信義計畫區的指標商務住宅新光信義傑仕堡,今年實價9月11樓月租13萬元,揭露每坪實價租金為3977元,也是商務住宅中的租金王。 店面部分,北市2022年則有3筆單坪萬元實價紀錄,包括中山商圈的一處小店面,2022年1月揭露租金12.5萬元,換算單坪租金為1萬5623元,其次則是東區商圈6月月租39.9萬元,每坪1萬1200元,信義市府商圈月租25萬元,每坪1萬704元。
曾敬德表示,中山商圈是近年北市崛起的文青商圈,優勢包括巷內有許多小型店家可逛,包括外來服飾、飾品、甜點等,商圈內的公園有時還會有市集,另外還有新光三越等百貨公司,地下書街等,商圈內的單品消費具有吸引力,相當受到年輕族群的喜愛,也是近年少數能夠不受疫情影響還成長的商圈。
電梯大樓是許多人的購屋首選,但是要買高樓層還是低樓層好,有許多眉角,裝潢平台《PULO裝潢》分析電梯大樓各樓層的利弊,認為購屋的黃金樓層並非越高越好,而是買在6至10樓的中樓層,視野好又沒有噪音蚊蟲,價格又比高樓層低,是最搶手的樓層。《PULO裝潢》日前在IG指出,高樓層的房屋採光好、視野遼闊,空氣較流通,隱密性也高,日後房屋周邊區域開發後,視野也不易被遮蔽,但價錢比中低樓層來高。以及樓高15層以上可能有水壓不足的問題,部分社區會將「中繼水箱」設置於12~14樓間,容易成噪音及潮濕,頂樓還有太陽曝曬、室內悶熱的問題。
《PULO裝潢》表示,低樓層適合家中有長輩或行動不便的人,價格較便宜。不過因樓層較低,採光和隱密性相對差,還有馬路上噪音及振動的問題,景觀也容易被遮蔽。並且部份建案的2、3樓大多為公設管線轉折處,堵塞時容易淹水,噪音也更多,而4樓也常因諧音成為民俗禁忌。 最後《PULO裝潢》說,中間樓層多為6~10樓,視野、採光較低樓層來得好,也不易受噪音、蚊蟲影響,舒適度大幅提升,若不幸碰上消防災害,救災可及,重點是費用比高樓層低,通常是比較搶手的黃金樓層。但不管樓層高低都各有利弊,購屋前還是要先考量自己的需求為主。
《平均地權條例》修法通過後,國泰(2501)、華固、長虹、潤泰新、興富發等五大指標開發商均認為,今年將是房市震盪的一年,交易量一定萎縮;而因為營建成本高昂,房價沒理由跌。 對於房價是否鬆動,五大建商均表示,在土地、營造成本高昂,財務健全的品牌開發商旗下所推建案沒有理由降價,只有高財務槓桿操作的建商才有可能降價。《平均地權條例》修法草案日前三讀修法通過,包含嚴懲炒作、預售屋禁止換約轉售、解約申報登錄、私法人購屋採許可制、建立檢舉獎金制度等法案,待子法訂定完成,最快上半年上路,且新法基於法律信賴保護原則、採「不溯及既往」。
國泰建設副總暨發言人林清樑表示,在新法即將上路下,目前房市觀望氛圍明顯,雖然市場期待降價,但建商土地成本高昂,營造成本又因工料雙漲、居高不下,且產業缺工問題未獲解決,坦言「成本能降得不多」。 林清良指出,近二、三年因通膨推升大宗原物料上漲,建案營造成本大漲,加上高科技電子業先前積極擴廠,在營建業已有缺工問題下,又遇到電子廠搶工且新冠疫情讓移工無法進入台灣,工料雙漲問題雪上加霜。 華固建設總經理洪嘉昇指出,2023年全球經濟展望不佳,國內房市又面臨政府打炒房政策壓抑,整體氛圍不好下,市場交易量一定萎縮;價格方面,財務健全的開發商若是在近二、三年取得土地、發包的營造工程,都面臨高營建成本的壓力,「實在不可能賠錢做生意」。
洪嘉昇強調,只有高財務槓桿操作的業者才有可能因財務壓力而降價,或是土地取得成本相對較低的建商才有讓利空間,今年房市就是「個案表現」。 潤泰創新董事長簡滄圳認為,《平均地權條例》修法通過後,接下來房市就是回到剛性需求的基本面,至於價格部分,因新建案面臨高成本因素、不太可能降價,新建案價格就是合乎市場行情銷售。 長虹建設表示,《平均地權條例》修法通過後,市場買氣偏冷,少數出現財務壓力建商才有降價可能性;整體來看,買氣會縮到什麼程度,要看後續子法嚴格程度,至於價格因建商成本居高水位,房價不至於會跌。 興富發建設指出,新法通過後對房市將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市場成交量一定萎縮;至於房價變化,就是「個案表現」。財務狀況不理想、靠高銀行融資借貸經營的建商壓力會比較大,不排除降價可能性。
時聞建案轉手獲利的台中市知名建商「聯聚」,其位於七期豪宅「聯聚理仁」,在內政部公佈實價資訊中,去年7月的12樓交易,總價為6270萬元,總坪數是127.4坪,排除車位單價約為53萬元,備註仍為毛胚屋,仍可讓持有超過8年的賣家,獲利1445萬元,不可謂之低,交易價碼上單總價都算是社區近3年新高,買賣雙方則均為自然人。 鄰近台中歌劇院的「聯聚理仁」,位置也算七期黃金地段市政特區周邊,屋齡近10年,總樓層25層,走標準豪宅規劃,全球居不動產情報室總監陳炳辰指出,該社區過去也有數百萬的獲利紀錄,目前社區行情在單坪5字頭,超高樓層戶保有6字頭實力,此次交易算是落在社區正常表現,賺得價差也算時勢所趨。 而此次交易顯示賣方入手8年仍為毛胚屋,陳炳辰說,不少資產族群購屋都不急著入住,又或是多屋置產,兼之旅居國外等情況,均可能是長期為毛胚的狀態,尤其七期豪宅本常被視為收藏品,不一定要實住,更印證在此筆物件狀態上。
要是突然現身有緣人,出價合乎預期而脫手,都彰顯七期豪宅的資產價值。 另外,陳炳辰分析,雖然6字頭已為七期豪宅正常發揮的均價,「聯聚理仁」則要在超高樓層才能達標,不過去年房市已開始降溫,七期豪宅競品也多,其還能在毛胚狀態獲利上千萬元,又免於課房地合一稅,都已是七期置產大贏家,選對地段與產品,輔以長期持有,仍是房產獲益的不二法門。
而常見以公司名義購置的豪宅市場,後況受限私法人採許可制,但陳炳辰認為,能買到豪宅物件,資產也得有兩把刷子,像是5年內不得轉手等規範倒不一定撐不住,而是否可能以公司宿舍為名,行大老闆們住所之實,亦會是後續值得觀察,不無解套的可能機會。惟整體來說現況利空太多,預期仍有心琢磨於高價宅的有錢人,不追逐總、單價過高的產品,像此次交易價就是社區合理水位,難見亮點或將是高價宅市場新常態。
春節高雄走春,有許多民眾將搭乘捷運、輕軌、鐵路地下化等大眾運輸系統前往景點,其中熱門的景點路段,包括最夯的輕軌C20、C21站龍貓隧道,駁二特區、西子灣、夢時代等熱門站區,民眾除了休閒觀光遊覽之外,站區附近的景觀大樓新案,也頗有看頭。 高市府捷運局指出,春節期間高雄輕軌為確保旅客安全及維持服務水準,規劃於農曆春節連續假期(112/1/20(五)~112/1/29(日))期間,於人潮較多地點及週邊輕軌車站,如駁二特區及鹽埕市集(C12 站)、西子灣及旗津(C14 站)、夢時代(C5 站)、轉乘捷運R6 站(C3 站)等機動調度人力支援服務,以加強服務旅客返鄉團圓及年節出遊之需求。
高雄輕軌除首末班車維持6:30及22:00自端點站發車外,春節期間特別規劃以假日時刻表運行,13~18 點為尖峰時段,班距最密可達10 分鐘以內。 捷運局也表示,大順路雨豆樹林蔭綠廊路段是城市寶貴的資源,市府非常重視該路段輕軌施工對雨豆樹之影響,為塑造如同高雄美術館龍貓隧道輕軌之意象,大順路段之雨豆樹將保留與軌道共存,車站部分也考量「以站就樹」設計儘量保留樹木,僅針對車站月台無障礙通行空間牴觸之樹木進行移植。 經評估後沿線206株雨豆樹計有9株牴觸車站樹木需進行移植作業,相關移植作業除依照專家學者指導進行修剪及移植作業,亦於夜間進行移植及運輸作業降低交通衝擊,並依據環評承諾將雨豆樹永久移植至高雄美術館園區。
市調顯示,包括鄰近C20龍貓隧道一帶,皇苑建設興建中的超高層鋼骨景觀豪宅大樓「御皇苑」,去年高樓層已出現單坪64.8萬元的實登價;仰德建設在鄰近駁二藝文特區推出「仰德.駁二」景觀大樓預售案,去年平均成交實登價站上4字頭。 另外,鐵路地下化科工館站,也是春節走春熱門站區之一,深耕高品質住宅市場營造優質口碑的歐美建設機構,春節後228檔期,也將新完工推出「森青道」景觀大樓案,中高樓層即可俯瞰科工館上萬坪綠景與北高雄街景,基地距鐵路地下化科工館站僅約100公尺,受到市場矚目。
房市景氣不明,但上市櫃開發商推案節奏未變,如興富發、華固、國泰建設(2501)、長虹、潤泰新等五家上市建商,合計推案規模挑戰2,000億元,又以興富發建設超過1,300億元案量最多。 《平均地權條例》修法草案1月10日三讀修法通過,由於法案針對預售市場而來,不少建商採取「延後推案」策略因應。 興富發建設副總暨發言人廖昭雄指出,集團推案、銷售策略未改變,依舊鎖定剛性需求的首購族為主要客群,除了住宅,今年會加大商辦產品推出。 廖昭雄表示,今年興富發推案量估達1,314.04億元,四成是住宅產品、案量合計逾500億元左右,符合往年水位;特別的是,今年公司拉大商辦推案占比,光商辦新案就高達六筆、案量合計逾800億元。
華固建設今年推案動能依舊,公司規劃推出四大新案,總銷合計高達328億元,包括總銷約109億元「南港玉成案」、近60億元「信義光復」、近70億元「堤頂大道案」,以及總銷94億元「台中經貿路案」。 潤泰創新今年則規劃推出三大新案,包括「左岸生活」、「峰左岸」、「北士科案」,初估推案量合計約120億元,又以「峰左岸」案量最大、市場估計案量至少55億元以上。長虹建設今年規劃推出總銷20億元的台中「長虹天擎3」,以及總銷60億元的彰化「員林一期」。
大陸春節房市刺激力度難敵房地產業整體頹勢,克而瑞地產研究中心28日公布報告顯示,2023年春節期間,大陸新房成交規模年減14%,相較疫情前的2019年跌幅更超過3成。預估今年開局依舊「很難」,對於全年行業規模的樂觀預期就是止跌。 澎湃新聞引述克而瑞報告顯示,儘管大陸疫情管控全面鬆綁,但受房市行情低迷影響,2023年春節假期房企推盤積極性普遍不高,除了青島、長沙和梅州等少數熱點城市在春節周供應量達2萬平方公尺以上,其餘多數城市幾乎沒有建案推出。 克而瑞指出,儘管大陸疫情管控全面解綁,但2023年開局依舊「很難」,除了少數二、三線城市房企仍保持較高的推盤熱情之外,多數城市推盤積極性較低,核心一、二線城市項目表現亦不及三、四線城市。 成交方面,40個重點城市在春節周(1月21日至27日)成交規模僅35.7萬平方公尺,年減14%,且較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大減32%。報告指出,這顯示大陸「降頭期款、降利率」的刺激政策,對於購房者的帶動作用有限。
分城市能級來看,大陸一線城市春節周購房成交量年減72%,但仍顯著優於2021年和2019年同期。二線成交表現略顯遜色,期內成交規模僅為7.1萬平方公尺,年減28%,其中,僅有青島、南寧、蘭州和合肥等少數城市持續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三、四線城市的返鄉購屋置業初現端倪,房市逆勢翻紅,成交規模年增13%。溫州、東莞、中山和珠海等東南沿海城市顯著增長,年增幅均超過50%。蘇北和川渝等城市也因疫情管控全面鬆綁,再加上部分開發商以低首付、特價房、大折扣等多重優惠讓利購房者,有效帶動買氣。 克而瑞分析,三、四線城市春節期間的放量更多是基於疫情管控全面解綁之後需求的延遲性釋放,持續性有待觀察。多項利多政策似乎未在春節房市激起太大的浪花,因此對於2023年行業規模的樂觀預期即為止跌。
台灣房市交易量急速萎縮,海外置產又興起!台灣房地產投資買盤最興盛的「預售市場」在打炒房下,明顯逐漸步入冰河期,市場海外房地產投資說明會開始越來越多。元宏不動產加值服務平台研究總監陳傑鳴表示,「海外房地產投資跟買外幣、基金截然不同,千萬要當心人財兩失!」 陳傑鳴表示,台灣海外置產風潮其實已經相當多年,從已開發的歐美、日本、加拿大、英國等國,到開發中的東南亞國家都有,尤其是開發中國家,不少業者還主打「高投報、保證買回」等字眼,吸引不少菜籃族投資。 不過,早年就有不少菜籃族血本無歸案例,在前一波2014年的海外置產風潮,至今還留有許多交易糾紛資訊,只要上網一搜就可發現。
他進一步指出,海外不動產常見風險有「匯率波動風險」、「政經變動風險」(如:排華意識)、「法令變動風險」(如:避免外國人炒作的規定)、「交易安全風險」(如:可能無履約保證)、「產品流通風險」(如:當地人根本無力購買)、「資訊取得風險」(如:原先預訂的重大建設不蓋了)等七大類。 陳傑鳴建議,其實海外房地產並非全然不可碰,但必須掌握「看得到、養得起、賣得掉」三原則,才能降低風險,若是從台灣本土仲介海外購屋,必須查清楚該司是否合法,以及資本額、成立時間、名聲等,只要有一個環節業者回答得模糊不清,就乾脆不要買,錢放在自己口袋裡最安全。 另外,除了上述的七大風險,有鑑於近年「人肉詐騙」頻傳,陳傑鳴指出了第八大風險,如柬埔寨詐騙事件,倘若要前往各國賞屋,除了查清楚仲介公司之外,也要事先了解當地治安等,做好萬全準備,才能避免自己淪為肉票,甚至被迫成為詐騙集團一份子!
最後,他提醒,若民眾購置海外不動產不幸發生交易糾紛時,可檢附具體個案資料送請經紀業所在之直轄市、縣(市)政府查明處理,並得向消費者服務中心、消費者保護官申訴,或向直轄市、縣(市)「消費者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 若涉及跨國消費糾紛,則可至行政院消費者保護會網站進行線上申訴;也可至「外交部領事事務局」網站,查詢各國(地區)消費者保護機構的申訴管道,並自行檢具申訴資料或透過經紀業協助,向國外企業經營者所在地的國家申訴,或另依不動產當地的相關法令規定處理。
【歐亞】臉書粉絲專頁
若歐亞資產評價集團寄送之每日新聞造成困擾,懇請來信告知,將從系統作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