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亞不動產估價師聯合事務所
Euro-Asia Real Estate Appraisers Firm
電話:(02)2579-3722 / 0800-589-920
傳真:(02)2578-4950
地址:台北市松山區八德路三段219號6樓
聯絡窗口:

王詠樂 襄理(Zora#230) 陳盈如主任(Becca#235)

葉庭妤(Tiffany#212) 陳臻(Ariana#237)

~ 加入官方Line~

房產新聞

  1. 買氣尚未急凍 外國人買房六年增2成

  2. 北市整宅更新補助開跑 金額無上限 最高補助工程經費90%

  3. 房市凍傷!預售屋月賣萬件腰斬剩5千 專家:這狀況將讓利搶客

  4. 房價不會跌?內行人7面向分析:投資收租太誘人

  5. 傳今年租金補貼2.0擬「隨到隨辦」 營建署:程序完備後會儘快上路

產業新聞

  1. 高雄全台首創 房市圖資化資訊更透明

  2. 新聯陽:2023局勢多變、推案將更謹慎

  3. 用天氣圖看2023年商用不動產趨勢!住宅及土地市場烏雲籠罩

  4. 安坑輕軌帶動房價漲?「這站」跌了1成多 人口少了逾千人

  5. 青埔推案熱度不減 建商求順銷 價格未創高

  6. 新竹逼近8字頭5年漲91%!在地房仲曝原因:只能繼續漲

  7. 保險業賣樓 一年售逾146億

 


1、買氣尚未急凍 外國人買房六年增2成

2023年2月7日 / 張夢珊

       內政部近期公布外國人來台購置不動產數據,去年全國取得建物所有權較前年減少8%,創下5年來新低,但跟房地合一1.0上路當年相比,大幅增加20%,外國人取得建物面積更增加74%。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副理郎美囡分析,外國人取得我國不動產量通常隨著景氣高低而增減,去年市場趨冷,但通膨壓力下不動產價格還有空間,因此不動產所有權取得數量仍優於2016年市場低點。 儘管去年外國人取得不動產數量創5年新低,但未出現大幅緊縮的情況,與2016年市場低點相比,六都除了台北市明顯減少外,其他五都表現各有千秋,並以桃園以南表現為佳,其中桃園市建物棟數6年增加98%、面積增加10倍,除了話題多、案量多,2016年的比較基期低也是大幅量增的因素,此外桃園市外國人土地取得筆數比2016年房市低點高出1倍,土地取得面積大幅增加51%。

      住商不動產桃竹苗區執行經理陸毅棋指出,桃園市坐擁建設議題,具有國際機場、機場捷運等交通利多,航空城吸引投資人及開發商目光,物流業近幾年陸續進駐,故進場布局者,許多為台商之海外公司,以投資或設廠名義登記,隨著疫情管制逐漸鬆綁,相關商機可期,且桃園市價格低於雙北,有大面積建物或土地的需求,桃園是相對理想的選擇。

       郎美囡表示,近幾年稅制等政策打房,以及疫情導致交易流程難以流暢,外國人取得不動產數量未能創新高,且從央行選擇性信用管制及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可觀察出政府打炒房重點在住宅市場,商用不動產相對具有優勢,近年租金水平逐年上揚,且台灣經濟發展穩健,若無巨型黑天鵝竄入,成交量尚不至落入谷底。

TOP


2、北市整宅更新補助開跑 金額無上限 最高補助工程經費90%

2023/02/07 / 記者 朱語蕎

       台北市府自2020年起推出「臺北市整建住宅及華江地區重建範圍之住宅」辦理公共檢修可申請補助政策,各整宅可依自身照需求,向更新處申請公共環境及設備等檢修及更新的補助,最高補助總工程經費90%,且無金額上限。今年補助已於1月3日開始受理申請至年底止。

       整建住宅(簡稱整宅),屬於政府早期於1962至1975年間,為安置違建拆遷戶所興建的住宅,多數建築物已逾50年,因住戶較為密集且產權複雜,若走都更重建這條路漫長且不易,也因為公共空間長期缺乏維護管理,造成公共環境及設備逐漸老化損壞,在重建之前,台北市政府提供整宅公共環境及設備檢修的補助,讓整宅居民在重建前可以有多重的選擇。北市府去年已協助南機場十三號整宅共15棟、劍潭A1區整宅以及斯文里一期整宅完成公共環境的修繕,讓其公共通道照明設備換新,並將樓梯間重新油漆粉刷及水塔清洗、馬達管路更新等,大大提升了生活品質,讓居民安心過好年。

TOP


3、房市凍傷!預售屋月賣萬件腰斬剩5千 專家:這狀況將讓利搶客

2023年2月7日 / 

       過完農曆年準備迎接春暖花開,不過房市卻不像季節更替有好轉跡象,房仲單位統計自2021年下半年至2022年下半年的預售屋實價揭露件數,從每月最高逾1.3萬件,腰斬到4~6千件,專家指出,隨著修法上路、預售屋換約將走入歷史,預估今年的預售市場也不樂觀。 信義房屋統計官方預售屋實價揭露件數資料,2021年下半年數據中,除7~8月受民俗月淡季影響,成交件數未破萬件之外,9~12月的預售屋市場受到資金行情、通膨等因素刺激,買氣暢旺,平均單月預售揭露件數可達1.2萬件,最高為2021年11月的1萬3187件。前年預售屋最多賣1.3萬件 去年跌破7千件 不過2022年開始,除3月房市旺季還有破萬件的預售屋成交量之外,整體市況可謂每況愈下,尤其下半年房市吹起冷風,從5月起連續7個月的預售屋揭露件數都跌破7千件,相較2021年下半年旺季的盛況等於腰斬。

       進一步觀察2021年9月旺季時的六都預售屋揭露件數,六都除了台北市外,1個月成交的戶數都超過1千件,桃園和台中市甚至超過2千件,不過景氣見高後下滑的速度相當快速,到2022年11月,六都預售揭露的件數全數跌破1千件,尤其是科技業投資題材快速退燒的南二都,衰退幅度相對更為顯著。 南二都衰退顯著 後續市場不樂觀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2022年11月資料雖尚未完整,但整體趨勢已經反映買氣疲弱,尤其預售產品又是房市的領頭羊,預售進入量縮整理後,房價也沒有太多表現空間,2022年的新案及二手市場在價格創下歷史新高後,雙雙量縮進入盤整期,預料後續預售市場銷售狀況也不會太樂觀,一旦有新的變化,也會帶動房市出現新的風向。

       須端牛肉吸引買方 將現讓利個案搶客 曾敬德補充,預售市場投資退場後,又遇上景氣開始進入盤整修正階段,短期預售市場將只剩下自用客層,而面對景氣突然的劇烈改變,預售案勢必得端出更多的牛肉才能吸引消費者,包括送冷氣等家電,或者推出精裝修的住宅產品,讓消費者可以連裝潢都一併申請房貸,吸引更多自用客購屋。 不過以現在預售案買氣疲弱的狀況看來,曾敬德判斷,一旦銷售時間拉長,可能會導致部分個案出現讓利搶客的狀況。

 

TOP


4、房價不會跌?內行人7面向分析:投資收租太誘人

2023年2月7日 / 

       台灣房價只漲不跌?為了抑制房價上漲,政府連續祭出多項打房政策,除了稅制、信用管制措施,央行去年也連4次升息,加上重磅的打炒房措施《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如今已見房市交易降溫,不過仍有許多人卻認為,房價不會因此被打趴。 台灣房價難跌 內行人曝7重點 一名網友在PTT直言,和家人在這10年來,累積蠻多買房經驗,雖然每次都會聽到有人擔心房價大崩盤、少子化衝擊、空屋率疑慮,或是房市泡沫等消息,雖然身為白手起家受薪階級,難免會擔心資產付諸流水,不過他也以7大面向做出詳盡分析,預期整體台灣房價要跌的機率不大。

       收租金流穩 投資太誘人 首先,他認為「房租有吸引力」,房租收入可以打很高的折數,再認列收入繳所得稅,收租的穩定金流,對於不喜歡高風險的長輩而言,是一樁穩定的投資,再者「老屋貸款容易」,老房子的貸款基本上不會被銀行卡太多成數,造就新屋漲價後,老屋也跟漲的怪異現象,而這也將是都更困難的問題之一。 房價高 有錢人仍買得起 另外,他觀察到「打房政策反而助漲房價」,每次政府祭出管制,反而都提高了房地產資產品質,而台灣「失業率低、高薪比例多」,在資金充沛下,以前多數是大家庭,現在孩子結婚後便會想買房搬出去,需求推升,房價就會上漲,甚至外溢到外部縣市。

       持有成本低 難見全面崩盤 除此之外,他進一步解釋,全球「長期低利率環境」造成資產價格膨脹,是不可避免的大環境趨勢,就算近期不斷升息,對於房價的衝擊仍有待觀察,至於「持有稅率、房價所得比、地價稅」等專業因素,也深深影響房價,且若是新成屋越賣越便宜,先入手的屋主,一定會氣死。 最後他強調,台灣房地產泡沫全面性的崩盤是有難度的,因為台灣的失業率、利率沒有激烈變化,因此很難演變成建商倒閉、銀行呆帳大增或法拍屋數量暴增。>

TOP


5、傳今年租金補貼2.0擬「隨到隨辦」 營建署:程序完備後會儘快上路

2023/02/07 / 梁博超

       行政院核定的300億「中央擴大租金補貼專案計畫」,有平面媒體報導,內政部今年將租金補貼升級為2.0版,採「隨到隨辦、隨辦隨領」,預計於4月上路。營建署今(7)日澄清,目前正規劃今年度隨到隨辦,開辦時程尚未確定,將待行政院核定後另行公告受理申請日期,未來將加強宣傳。

        營建署指出,去年辦理300億元中央擴大租金補貼專案,透過相關創新作為及宣導措施,申請戶數倍增至32.6萬餘戶,合格戶數也突破27.7萬戶,已陸續自去年10月起撥款。 營建署表示,今年度租金補貼將持續辦理,並規劃朝隨到隨辦等簡政便民方向精進,由於尚須報行政院核定及準備相關前置作業程序,推估不太可能於今年4月上路。不過,確定受理時間後便會積極向各界宣導,請民眾隨時注意營建署官方訊息。>

TOP


1、高雄全台首創 房市圖資化資訊更透明

2023年2月8日 / 柯宗緯

       大高雄不動產開發商同業公會7日公布全國首創「大高雄168富巢芳蹤」房市資訊平台,將建商開工資料及房屋銷售資訊圖資化,採無償資訊共享方便產、官、學界運用,更可讓消費者掌握更透明的房市資訊,未來該會將義務協助其他縣市,進一步推廣至全國。 大高雄不動產開發商同業公會理事長洪光佐指出,房市智慧圖資大數據分為開工、銷售圖資兩部分,依據會員公司當月申報開工報表,以地籍圖套繪街道圖精準標註基地位置,取代報表生冷難知位置的地段號數字。 洪光佐說,另將高雄市房屋市場調查協會每周所提供的房屋市場總覽表以街道地圖標註銷售案場位置,使建築同業及各界快速取得街廓附近銷售案場數及銷售價格區間,並點選可立即連結該銷售建案廣告網頁。

       洪光佐強調,未來將無償提供該圖資Know-How,協助全國開發商公會建立該縣市開工及銷售圖資,該系統可作為建築購地、規畫、銷售時等重要輔助工具,一機在手就可掌握大數據分析。 市場資訊委員會召集人蔡紹豪指出,銷售圖資每周更新、開工圖資則為每月更新;初步已先完成申報開工和市場銷售資訊,未來將結合高雄市房屋市場調查協會的329和928檔期的推案資訊、以及房屋過戶統計等數據。 台灣省不動產開發聯合會理事長黃啟倫公開向政府喊話,政府在打房、平均地權條例等作法打擊業者,如今小建商面臨存亡關頭,事實上建商也不認同炒房,過去因為資訊不對等間接引來炒房疑慮,如今透過「大高雄168富巢芳蹤」大數據,可與政府攜手實現居住正義。

       工務局長楊欽富指出,高雄1年約3000件案報開工,此有助於市府施政指標參考,如可研議哪些區段需開闢道路、公園等。此外,在洪光佐呼籲下,工務局、地政局也允諾將配合提供詳細的開工、實價等資訊,以利公私合作,共創房地產多元發展。

 

TOP


2、新聯陽:2023局勢多變、推案將更謹慎

2023/02/07 / 記者 張瀞勻

       2023年開春以來房市討論度最高的議題「平均地權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該法案於1月10日於立法院正式三讀通過,近半年房地產業界不安的氣氛,終於塵埃落定,相關子法亦會在4月份推出,預計年中正式實施,不過代銷龍頭新聯陽預估,2023年房市受到整體經濟景氣衰退及政府政策影響,推案量及銷售率將有明顯的下滑,預計短線投資客將消失,房地產將以自住剛性需求為主。 在局勢變化多端的2023年,新聯陽表示,近年推案會相對謹慎,不與同業追逐承攬量,選擇適當的個案承接,面對即將到來的329檔期,此時正式每年房地產最重要的推案重點檔期,新聯陽推案重心除了雙北,還有台南地區推案,整體推案金額將達600億元以上。

       指標大案包含:連雲建築結合國內外知名團隊,位於台北市忠孝東路上的「連雲玥恒」銷售案量90億,面寬90米,並打造泳池景觀會所﹔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260與280巷間的指標危老重建案僑安新村,案名「鑄慕」,設計為24層SRC結構綠建築,銷售案量亦達90億元﹔新北市指標大案「晴空大地」,基地位於三重自強路五段及仁義街口,推案規模達220億元﹔台南北區指標大案「欣府城」,今年亦順勢推出「欣府城-進士樓」,由日本cdi國際建築團隊打造,為台南第一日本住友制震+柱中柱耐震系統雙制震宅。

TOP


3、用天氣圖看2023年商用不動產趨勢!住宅及土地市場烏雲籠罩

2023-02-07 / 蔡惠芳

       宏大國際資產公司今(7)日公布2023年不動產市場天氣圖,預期上半年辦公、廠辦、工業三大類型不動產,最被看好,呈現「晴時多雲」;不過,住宅及土地市場,預期陰霾不斷,烏雲籠罩;至於旅館,則受惠國境開放,預期將多雲時晴,曙光乍現。 宏大國際資產公司總經理陳益盛今天表示,去年1月發布的銀行選擇性金融管制,管制18個月內必須送建照的金箍咒,已導致建商保守買地推案,加上政府祭出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打房已打到建商、代銷,甚至房仲業者。 至於商用不動產的市場,陳益盛表示,最近出現相對樂觀及不同的情勢,宏大國際資產最新完成的2023年Q1市場季報指出,隨著時空轉換與產業的變化,各類型不動產的走勢也各自有不同發展與走勢,可以天氣圖來做概略性的比喻。

       陳益盛指出,觀察2018~2022年近五年來商用不動產的交易及趨勢,預估2023年,商辦、廠辦、工業、零售、旅館五大類市場,依序呈現出熱與冷的現象。 陳益盛分析,預期今年上半年,以辦公、廠辦、工業三大類型不動產,最被看好,呈現「晴時多雲」;不過,住宅及土地市場,預期陰霾不斷,烏雲籠罩;至於旅館,則受惠國境開放,預期將多雲時晴,曙光乍現。 從近五年的交易量來看,五大類成交金額仍以工業類占比達45%~47%最高,商辦與廠辦則各約20%~24%不等次之,旅館則因疫情放緩國門即將開放,有曙光乍現的跡象,佔比約5%~13%,零售店面雖佔比僅約3%~4%仍不高,但沉寂多年後終於稍有萌芽,從「食」與「美」的產業首先帶動。

       在商辦市場方面,陳益盛指出,台北市區幾乎無新增供給,物以稀為貴,你不買、她不買、自有人買。 以信義區A 辦統一國際大樓為例,2019年Q2成交每坪158萬元,已經是當時商辦交易最高價;不過2020年Q3,成交價再提高到每坪179萬,漲幅已上漲13.3%,是資金行情的起點,2022年Q4的成交價更上漲到每坪210萬,漲幅17.3%,也是第一戶突破每坪200萬元的商辦案例,已經不亞於信義區豪宅的價格。 陳益盛指出,商辦市場呈現價漲格局,也形成商圈逐步外溢,市中心買不下手或希望更新屋齡的,北市就往近期最熱門的北士科、南港、內科、大直,或再往新北市捷運沿線多區,甚至桃園青埔、新竹竹北等區域,尤其台中七期市政特區等,也因工商活動逐步成熟,漸漸發展出商辦需求及市場。 在廠辦方面,陳益盛表示,廠辦類產品過去是往歸類於工業不動產,但近年來隨著市場需求轉變,由於商辦供給不足,由內科到北士科,甚至新北市捷運沿線幾個行政區,由科技業帶動之下逐步發展出廠辦市場,作為企業研發中心及行政辦公之用。

       近年則有金融業Fintech的需求加入,如中信金的內湖安康路二棟資訊及行政大樓,及華南金位於土城工業區興建中的廠辦大樓等。由於廠辦大樓的價格相對低於市中心的商辦大樓,因此只要是電子相關產業,或策略性產業、甚至傳產,購置/承租廠辦產品,其成本會較商辦類低上許多,因此近年來市場有逐步擴張的趨勢,多家建商也提高興建廠辦的行列,如華固、長虹、遠雄等。 在工業/廠房方面,陳益盛表示,工業類型不動產仍是市場交易金額最大的項目,近5 年每年交易額幾乎但占幾大類商用不動產的榜首,佔比達45%~47%,而 2022 年交易金額高達702.3億元,主要市場仍呈現缺貨,猶如汽車仍缺晶片但已放緩,有需求有貨仍須先下手。

       陳益盛分析,隨著農地廠房逐漸申報或已另覓得他處、及國外訂單放緩,搶購潮已逐步放慢,預估市場仍穩定成長,但價格會逐步回歸理性。 至於店面/零售市場,陳益盛認為,目前「雨快停了,但地面仍濕滑!」零售/店面近期因政府逐步解封,消費者去年第三季已經陸續外出逛街、聚餐,業者也感到人氣氛圍日漸提升,已較積極進行擴點,其中以餐飲、醫美業者最為明顯,美妝保養、生活百貨業者、藥妝店等也陸續計畫拓點。 陳益盛表示,近期就先後媒合了醫美、餐飲、生技業成交店面及具有店效的2樓店辦,可以感受到「美」的、「食」的產業已逐步回溫,但其他多數產業仍相對保守及觀望。 至於旅館/飯店,陳益盛樂觀預期,由於解封在即,預期將曙光乍現,一魚二吃—可經營或收租、可改建。

       宏大國際資產公司分析,以往的飯店或旅館交易,多數都是經營權的移轉,或換人經營。近年的旅館市場則不同,購買者有三類,一為投資收租型法人,以穩定收租為前提購買,如2022年Q1全球人壽買下新竹國賓大飯店及好樂迪KTV。 第二種,為建設公司以買土地的概念購入,可做都更或危老,如遠雄建設於2021年購買台中波特曼汽車旅館即是。 第三,是購買來自己經營的業者,如東立物流購入新北市汐止區的富信飯店,全新以「富士飯店」命名及經營,加強餐飲、宴會空間,收到不俗的成效。飯店及旅館市場,隨著時間的轉變也會讓投入經營的比例逐漸拉高。

TOP


4、安坑輕軌帶動房價漲?「這站」跌了1成多 人口少了逾千人

2023/02/07 / 記者 朱語蕎

      安坑輕軌通車在即,預計將於10日正式通車,沿線設定9個站點,周邊房市也在近期引發熱議一面倒喊漲,中信房屋研展室統計近3年實價登錄資料,沿線各站周邊直徑一公里內房價平均成長15.5%,且僅有K09十四張的華廈均價為負成長,有-11.3%的跌幅,此外,K01雙城、K02玫瑰中國城與K03台北小城的華廈產品漲幅均在10%以內。 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謝欣亞表示, K09十四張的華廈產品為負成長的原因,與2020年有大量高單價華廈交易影響,如單價直衝6字頭的「華潤禾禾好好」跟「遠雄青青」,連帶影響了平均單價,2021、2022兩年的華廈均價目前已回穩在46萬之間,該站周邊價格十分穩固,大樓也僅有2%的上漲。

       至於房價飆漲部分,統計數據顯示以K04耕莘安康院區的華廈漲幅最為明顯,近3年每坪單價從25.1萬飆升至37.8萬,漲幅高達50.6%,謝欣亞分析表示,該區房價漲幅雖高,但實際檢視各筆成交物件發現,由於K04耕莘安康院區與K05景文科大兩站的距離僅有650公尺,較高單價的產品都較接近K04景文科大,若以接近K04耕莘安康院區的周邊500公尺來看,近幾年只有零星的大樓與透天交易,單價也多在1字頭。 謝欣亞認為,綜觀近3年沿線9站周邊房價漲幅,大樓房價平均漲幅15.5%,華廈平均漲幅17%,公寓平均漲幅13.8%,沿線整體均價除大樓產品,普遍尚未站上4字頭,房價仍相對實惠,惟K01至K03三站,較少大樓產品,近兩年更是無交易紀錄,若想住電梯產品,該3站的華廈都還有2字頭可買,適合預算不多的小資族「用通勤時間換取價格空間」。

       而安坑輕軌的通車是否能帶動人口成長,根據新北市政府民政局資料統計,安坑地區近3年間人口呈現負成長,平均減少1.7%,正成長的地區只有香坡里、公崙里跟華城里,其中香坡里以成長3.4%居冠,頂城里則以-7.1%成為逆成長第一的里,後續通車是否真能帶動人口移入,尚須時間觀察。

          

TOP


5、青埔推案熱度不減 建商求順銷 價格未創高

2023/02/07 / 記者 朱語蕎

       農曆新年剛過,房市冷了好一段時間的中壢青埔特區,承接去年底的推案熱潮,第一季就迎接兩大指標案進場。根據住展雜誌統計調查,以目前市況預估,業者將以順銷為首要目標,價位與去年差異不大,精華地段的行情每坪約45~52萬。 即將進場的兩大指標案分別為興富發集團「美術水公園」、遠雄和光世代建設「遠雄仰森」,後者進度較快,已在網路釋出媒體預告。

      「遠雄仰森」基地三面臨路,近青塘園,距機捷A18站、A19站皆不遠,規劃29~43坪3~4房格局,主打遠雄集團三大保固,詢問度頗高。 住展表示,醞釀中新案還有「御禾院」、「豐郡京硯」,也已陸續公開,前者為大濟建設投資興建,基地近機捷A17站、書法公園,27~47坪2~4房格局,訴求戶戶邊間;後者為豐郡建設投資興建,為28~40坪2~3房格局,具中空樓板,強調是區內唯一雙面採光2房。

       目前也還有不少新案籌備中,包括寶台機構系列案No.2「寶台·未來」、宜雄建設新案「耑鑄」、大華建設系列案No.2以及寶佳機構-鴻築建設青山段新案等,量體都不小,主力產品都為2~3房。

TOP


6、新竹逼近8字頭5年漲91%!在地房仲曝原因:只能繼續漲

2023年2月7日 / 

       東森新聞 2023年2月7日 週二 下午3:32 新竹房市多年來在竹科員工高所得的支撐下,交易穩定、價格直漲,即使在市場轉向之際仍屢創天價。例如去年底新竹市關埔重劃區預售屋「富宇天雋」出現每坪79.4萬元;竹北高鐵特區新完工的「極上惠友」也傳出7字頭轉手價,皆站上區域新高。房仲指出,竹科創造出許多百萬年薪的員工,「不會買不起,且比來比去也買不到更便宜的房子。」 實價揭露關埔重劃區預售案「富宇天雋」頂樓戶,去年12月以每坪79.4萬元成交,58.11坪,總價4280萬元;另外2筆中低樓層戶別也有每坪逾77萬元的行情,距離8字頭僅臨門一腳,直追新北市蛋黃區。新竹精華重劃區 站上7字頭新高 同樣屬於精華蛋黃區的新竹縣竹北區高鐵特區,也傳出甫完工的新成屋「極上惠友」,也在去年11月以單價71.3萬元、總價3458萬元成交,不過東森新聞記者查詢內政部實價資訊並未有該筆紀錄,疑已遭下架。

       根據ETtoday報導,該成交戶於2018年以每坪35.3萬元成交,持有4年轉手,大賺1647萬元,等於漲幅達91%。 「實價出現7字頭不意外,已經是新竹房市的趨勢了!」住商不動產新竹關埔加盟店店東曾文慶表示,房價高漲的真正原因,就是營建成本大漲!尤其疫情期間通膨問題嚴重,目前超高樓級的鋼骨大樓營建成本每坪約35萬元,一般傳統鋼筋混凝土建築的成本也要15萬元,「成本都這麼貴了,房價只能繼續漲」。土地價格15年來 從20萬飆漲250萬 以「富宇天雋」為例,關埔重劃區可建土地已少,曾文慶指出,相較該區約15年前剛開發的土地價格每坪約20萬元,「惠宇那塊土地成交價已高達每坪250~260萬元,地價漲幅相當驚人」,再加上高漲的營建成本,房價自然降不下來。

       再看「極上惠友」轉手價從3字頭躍升7字頭,曾文慶指出因建案口碑佳,地點也相當好,本來就具備一定增值空間,加上竹北已有新案將開出8字頭價格,對於有實質居住需求的人而言,「連郊區的芎林都賣到4字頭了,比來比去已經買不到更便宜的」。 竹科員工多百萬富翁 不會買不起 如此無極限漲幅是否讓買方吃不消?曾文慶表示,新竹買盤以竹科員工為主,以台積電為例,通常輪班制的基層員工年薪都有百萬元,工作3年都能有3百萬年薪,待寶山廠營運後將增加2千多名百萬富翁,「不會買不起房子」,尤其去年科技業營收佳,許多人有額外分紅,都湧入市場買房。 不過房市轉冷也是事實,在《平均地權條例》修法推出後,曾文慶指出,過去預售屋付50萬元訂金、隨即轉單就賺500萬元的狀況,最近已經沒有了,投資型或想賺價差的人少了,買方不會追價、賣方也可接受議價,市場變得比較健康,呈現理性交易。

TOP


7、保險業賣樓 一年售逾146億

2023年2月8日 / 記者 朱曼寧

       保險業去年賣六棟樓,根據統計,明台產險與三商美邦人壽(2867)均在去年賣樓,分別賣出四棟、二棟,合計六棟建物成交總金額約146.3億元,總建坪逾1.8萬坪,總地坪為3,270.5坪。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表分析,產險公司出售的台北、新北、台南等標的,目前都持續由產險分公司使用中,不排除是採「售後回租」的方式,讓買方可穩定收租,並吸引以長期收益為目標的金融業、投資公司等買家接手。 此外,保險業出脫的物件,不少屋齡都超過30年,具有危老或都更的重建可能性,加上全棟建物的土地持分大,多數物件占地都超過百坪,因此買方除了行庫外,也有建商乘機卡位。

       據實價登錄,去年11月,台南安平區永華路二段的明台產險台南分公司辦公室,以總價9.74億元,賣給了台南在地的皇龍建設,創下台南史上總價最高的商辦交易。同月,明台產險位在台北吉林路分公司大樓,屋齡約53年的全棟辦公室,也被幼華集團焦家所屬的安宏公司,以總價6.28億元買下。 根據產險公司公告資料,明台產險11月以總價37.69億元售出台北市大安區的仁愛路舊總部大樓,以及以6.31億元售出新北市的板橋分公司大樓,等於去年11月明台產險就連賣四棟大樓,進帳約60億元。

       壽險公司也有出脫不動產的案例,去年三商美邦人壽先在7月,將內湖精英電腦大樓以83.5億元,售予中國人壽;接著又委託商仲標售持有的環球世貿大樓資產,其中四樓部分,10月被相關企業三商電腦花2.83億元購入。 產險與壽險雖然都是保險業,但產險與壽險出脫不動產的背景因素不盡相同。陳定中說明,疫情下產險的防疫保單理賠金額爆量,根據金管會統計,光去年一整年,防疫險與疫苗險合計理賠總金額,就高達2,116.4億元,除了明台產險賣樓換現金,和泰產險去年也公告擬出售不動產,足見防疫保單理賠對產險業造成的強烈衝擊。 壽險方面,受到美國強勢升息影響,國內外的股市、匯市及債市「三市震盪」,使投資部位的價值減損,導致部分壽險業者賣樓挽救淨值。

TOP


 

 

【歐亞】臉書粉絲專頁

 

若歐亞資產評價集團寄送之每日新聞造成困擾,懇請來信告知,將從系統作處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