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房產新聞
產業新聞
通膨威力驚人,主計總處今天公布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3.04%,其中房租大漲2.44%,創26年半最大漲幅。主計總處官員指出,除了維修成本高漲,房東考量通膨壓力,於合約到期後漲租可能也有影響。 主計總處今天公布1月CPI年增3.04%,突破3%的偏高水準,主計總處專門委員曹志弘解釋,主要受春節因素以及蔬菜價格基期偏低影響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1月CPI的7大類表現,除了食物類上漲5.27%,漲幅持續居高,居住類也大漲2.49%,主因是住宅維修費、家庭用品及房租分別上漲3.60%、3.34%及2.44%所致,其中房租更創下85年7月以來最大漲幅。
曹志弘分析,房租漲幅創下波段新高,應與房東考慮成本負擔上漲有關,因住宅維修費漲幅同樣大漲,去年全年漲幅創下85年來新高,加上最近通膨較高,房東考量生活開銷,便在房租合約到期後陸續漲租。 曹志弘進一步指出,去年4月起,房租月增率明顯走揚,而合約通常是一年一簽,考量基期因素,今年4月起漲幅才會逐步收斂。 至於這波租金上漲是否會帶動物價走揚,曹志弘認為「應該不會」,因為主計總處查的是家庭租金,而非商務、營業用租金,不會直接影響到其他商品項目的成本。 為了如實反映國內物價變動,主計總處國民所得統計評審會專案審查會議已在去年12月審議110年基期各種物價指數改編作業,調整過後,CPI的7大基本分類中,仍以食物類權數占25.4%居首,居住類占24.2%次之。
與105年基期比較,食物類權數增加1.7個百分點,主因外食費支出增加,而居住類增加1.5個百分點,主因是住宅租金(含自有住宅設算)支出成長所致。 曹志弘表示,經過調查,國內外食族愈來愈多,因而調整相關權數;房租方面,不論是住宅品質提升或是租金上漲,「民眾負擔的租金確實增加」。>
前幾年預售市場火熱,去年開工量更寫下新紀錄,據內政部統計資料,2022年住宅類開工宅數共145,647宅,總樓地板面積將近623萬坪,雙雙創下統計以來新高,與2021年相較,宅數年增11.7%、面積增加10.2%。 六都中,增加最多為高雄市,宅數增加59.9%、面積增加46.2%,而六都以外縣市,開工量增加最多的竟然是台東縣跟嘉義市,有超過一倍的年增幅。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副理郎美囡分析,去年雖然房市降溫,預售買氣大不如前,但2020及2021年預售市場大開紅盤,投資開發蔓延至蛋白區,累積龐大量體,雖然目前房市有打炒房、升息等困境,但預計2~3年後交屋,有些建商認為屆時市場可能有不同景象,且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上路後,預售轉賣受限制,可增加以成屋投資置產的意願,讓開工量寫下新高。
綜觀2022年各縣市住宅開工量,與2021年相較,六都僅台中市宅數年減8.5%,台南市幾乎持平,高雄市宅數大增59.9%、面積年增46.2%,其住宅開工面積高達86萬坪,超過9棟高雄85大樓的樓地板面積,桃園市宅數與面積也分別有27.7%、23.4%的顯著成長,台北市宅數增加17.6%,新北市則增加7.7%。
住商不動產高屏澎區執行協理林祺博指出,高雄市近幾年力推半導體S廊帶,吸引大型企業進駐,不但創造房市亮度,未來也能增加廣大的就業機會,預期日後有人口紅利帶動,前幾年新案買氣非常熱絡,使得開工數量大幅增加。 出乎意料的是,六都以外縣市與前年相比,住宅開工量大幅增加的都不是印象中的購屋熱門地區,宅數年增幅前三名分別為台東縣、嘉義市及南投縣,台東縣住宅開工宅數大增225.7%、面積增加165.9%,嘉義市宅數及面積分別有172.5、173.7%的成長,南投縣宅數增加40.8%、面積年增33.6%。
住展雜誌發布今年1月北台灣市況風向球,分數42.7分,分數較去年12月減少4.1分,對應燈號維持綠燈;與去年同期相比,分數減少2.6分。風向球六大構成項目呈現「一升、二平、三降」,之中新成屋戶數分數上升,待售建案個數、成交組數分數持平,預售屋推案量、來客組數、議價率分數下滑。 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成采錡表示,進入新建案市場傳統淡季,年前市場供給量縮減,整體市況因缺乏新案拉抬,平均人氣稍降,買氣則與上月持平。隨著年後新案陸續推出,市場將在指標新案進場,發揮集客效應下升溫,但人氣要成功轉換成買氣,仍需等到買賣間的價格角力賽拼出勝負。
北台灣1月預售屋推案量僅約500多億元,較去年12月減少700多億元,月減幅56.9%,線上待售的住宅建案維持在一千多個,變化不大。新成屋供給因先建後售指標案進場增加,1月北台灣完工釋出的新成屋戶數有300多戶,對應指標分數上升。 儘管今年春節收假前夕,各接待中心來人量小增,北台灣整體房市仍因月初少有新建案公開拉抬人氣,月平均來人組數重回去年11月、地方選舉前水準,但買賣雙方的價格認知差距尚未出現明顯縮小跡象。 成采錡表示,元月市況表現平平,但有望改變當前局勢的曙光已出現,即預售屋限制換約定調不溯及既往,降低打炒房政策短期內對房市的威脅。也因觀察到部分買方將新建案價位作為是否結束觀望、出手購屋的參考,預期329檔期新案的定價策略,將決定線上建案銷況是先蹲後跳還是蹲到腳麻。
展望2023年房市,不得不從2022年的市況說起,因為上半年景氣大好,下半年卻因為地緣政治、央行升息等議題影響,讓買氣急轉直下,而房市向來「量先價行」,加上未來一年還有經濟展望不佳、房市政策趨嚴、供給大增、總統大選等變數,業者多保守看待未來一年的市況,認為房價有機會在部分地區出現明顯修正。 根據內政部統計,2022年累計至11月,全台建物買賣移轉棟數為29萬1,158棟,較2021年同期下修6.6%。台北市不動產仲介經紀業公會理事長郭子立推估,2022年全年交易量會落在32萬棟左右,是近6年來首次出現衰退,且下半年買氣明顯轉冷。
價格方面也是「虎頭蛇尾」,根據永慶房產集團統計其內部成交資料,發現7大都會區2022年各季度房價走勢由漲轉跌,第1季、第2季還普遍有明顯成長,但第3季之後,漲幅開始收斂,甚至到了第4季,除了新竹縣市、新北市、桃園市仍有1%左右的「上漲」之外,其他都會區已經轉為負成長。 造成房市走弱的原因,有3大關鍵,包含升息、地緣政治風險,以及全球經濟前景不明。新的一年,房市有機會回溫嗎?整體而言,市場對成交量看法相當一致,認為會進一步萎縮,但對價格看法分歧,有些業者認為會盤整,有些則認為會下修,但都偏保守看待。
鄉林集團董事長賴正鎰預期,台灣房市將盤整3年,因為《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通過後,政府打房的動作會縮手,市場將回歸正常機制,但是建築材料成本上漲,以台中市為例,這2年平均房價從每坪20萬元上升到45萬元,建築成本從每坪8萬5,000元漲到14萬元,成本不降、房價也「已經回不去了」。 過去1年房價漲得又快又急,但目前大環境並沒有支撐房市繼續往上的條件。因此,永慶房產集團業務總經理葉凌棋表示,從交易量萎縮,以及7大都會區房價鬆動的狀況來看,「量先價行」幾乎可確定房市多頭已到盡頭,實價登錄的行情可能從「地板變成天花板」。 再加上2023年還有一些變數要注意,除了經濟展望不佳,《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也顯示政府打擊房市炒作的決心。
雖然內政部代理部長花敬群證實,預售屋禁換約將不溯及既往,但政策趨嚴,預售屋的下車潮早已湧現。永慶房產集團統計各房屋買賣平台,發現2022年12月的預售屋轉售案件高達2萬2,658筆,較2021年同期大增41%。 除此之外,2021年住宅建照核發的宅數爆出天量,達17萬465棟,2022年累計至11月也高達16萬5,792棟,是1994年以來最高數量。而取得建照之後,這些新增供給將陸續在預售屋市場、新成屋市場釋出,葉凌棋推估,2023年至2025年,預售屋完工戶數會超過15萬戶,大量成屋進入市場,勢必將造成衝擊,累積大量賣壓。
而預售屋向來是房市的領頭羊,在供給大增、需求下降的狀況下,2023年預期房市價跌量縮,尤其過去超漲的地段,更有可能出現較為明顯的修正。陳賜傑觀察,像是7都當中,新竹縣市、高雄市在2022年上漲都逾10%,購屋人在出價時,就可以相對地下修預算,避免買在波段高點。
近2年科技業蓬勃發展,科技園區也處處開發,中科后里園區周邊有逾千億元的十大建設投資案,炒熱區域房市,專家指出,買盤多為科技新移民,甚至在供給不足下外溢到豐原區,新案成交價3字頭起,業者稱「未來的產品、現在的價格」。中科后里園區位於台中產業科技走廊北端,向北與竹科銅鑼園區銜接,向南與台中國際機場門戶計畫、中科園區串連,也讓原本屬於鄉間小鎮的后里區,在科技新城的發展下,發展前景備受期待,也讓鄰近的舊城豐原區因外溢效應而受惠。
后里2年房市量增3成 多為科技新貴 統計近2年后里、豐原不動產買賣移轉量的變化,后里區2年交易量大增32.7%,豐原區則持穩小增3.6%,中信房屋行銷企劃部副理江龍名指出,后里房市買盤大半都是科技新移民,在當地挑不到好物件而外溢到豐原區。 細數后豐地區的重點開發建設共計10項,又以中科后里園區開發將投資千億元最為重要,另外還有神岡豐洲科技工業園區2期議題;交通建設也不斷推出,包含已啟動的堤南路拓寬並連接月眉,已核定的國道1號后里至大雅路段拓寬計畫,加上年初甫通車的國道4號豐潭段、豐原轉運中心等,大台中山手線甲后段也納入前瞻基礎建設計畫。 投資議題多樣 熱度外溢豐原 商業開發也有麗寶Outlet購物中心1、2期陸續開幕營運,后里森林公園BOT案則將擴大招商,將朝向複合商業、旅宿、建設等模式經營;醫療機能也逐步升級,豐原醫院后里分院施工中。
近期后豐地區也出現不少規格提高的建案,例如后里在地建商展裕建設,邀請七期豪宅建築師、日本國家級營造團隊所規劃的「展裕丰格」,現場銷售專員指出,成交均價落在3字頭,可說是「未來的產品、現在的價格」,購屋客中6成為園區科技族,另外3成以上來自市區與豐原。 大型建商搶入 對區域具信心 豐原火車站周邊則有富宇建設「大宅豐鼎」,成交單價約在45~51萬元之間;另外還有「久樘宸陽」,每坪約在40~44萬元之間,未來后豐地區還有長虹、坤悦、慶山、丹源、國聚等建商將推出新案,顯見開發商對區域的高度信心。
新北第二行政中心將進駐三重二重疏洪道左岸,該區大眾運輸機能強勁,有中和新蘆線、環狀線及機場捷運三大捷運線構建完整的捷運網絡,首先環狀線號稱台灣「山手線」目前已通車的西環段,全線均在新北市內,如板橋、中和等區,人潮於捷運沿線活動,為運量帶來正向效益,也推動沿線地區發展。 新北捷運局將以捷運場站為起點,循「點—線—面」開發層次,串接各站「點」帶動沿「線」發展,再促成大型開發區的「面」,逐漸形塑新北市成為大眾運輸導向發展(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 )的城市,引領軌道經濟,打造安居樂業的新北捷運生活圈。
三條捷運線共好 打造大台北生活圈 再來,機場捷運更是直達國門,台灣已在後疫情時代,陸續解封,各行各業緩步復甦,外資、台商預計也能重返台灣市場,熱錢返鄉,目前機場捷運線在雙北市的A3三重站與北捷中和新蘆線連通,雙線交會可見三重站的便利性,另外台北捷運中和新蘆線路線也行經三重區,有台北橋、菜寮、先嗇宮站等,從三重區就能無須轉車就能直達北市大安、中正區,然而在鼓勵「綠色運輸」上,三重設置多處YouBike 站點,結合免費社區巴士,就是要讓三重人可以更輕鬆、更自在穿梭於大街小巷。 觀察新北市的行政區和經濟發展,大致以大漢溪為界,溪南的中和、永和、新店在捷運早一步帶動下,強勢崛起,房價甚至與台北市並駕齊驅;為了打通任督二脈、刺激溪北的發展,隨著台灣在後疫情時代強勁的經濟表現,人流與金流匯集之後,在公部門資源的挹注之下,三重有機會接棒衝刺。
同步第二行政中心開發案 雙北買房詢問度爆棚 三重各區交通機能特色不同,其中二重疏洪道左岸重劃區就擁有台64線快速道路、捷運先嗇宮站等,近期指標大案「都廳大院」近捷運先嗇宮站2號、3號出口,到站即到家,未來社區旁就是東森電視總部、新北第二行政中心,以後就業員工人口紅利,讓該區CBD發展更上一個檔次,生活品質部分,近1.7萬坪的大街廓,可比擬三座北市仁愛路「帝寶」,且鄰近新北大都會公園,廣袤的綠地空間,是大安森林公園的16倍大。
根據高雄市與大高雄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112年1月份、112年各月份會員申報開工統計,今年1月份,高市大樓總開工數為13案共1294戶,集中以2房500戶及3房650戶為大宗,相較111年1月份為19案共2200戶,較去年同期減少41.18%。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月總樓地板面積為16萬3156.69平方公尺,111年1月份為26萬9401.92平方公尺,較去年同期減少39.44%。
今年1月銷售面積為17萬133.44平方公尺,111年1月份為28萬1300平方公尺,較去年同期減少39.52%。今年1月總銷售金額為140億9052萬元,111年1月份為227億3589萬元,較去年同期減少38.03%。 經統計112年1月份,高市透天總開工數為7案共84戶,111年1月份為22案共243戶,較去年同期減少65.43%。今年1月總樓地板面積為1萬5857.06平方公尺,111年1月份為4萬3275.97平方公尺,較去年同期減少63.36%。 今年1月銷售金額為10億8000萬元,111年1月份為37億6700萬元,較去年同期減少71.33%。
高雄市不動產代銷公會理事長謝哲耀指出,春節過後,市場看屋反應有愈來愈好跡象,包括中古屋市場的看屋表現也高於年前,目前剛性買盤逐漸回籠,雖然短期內市場觀望氣氛不易完全退散,成交量體也尚未放大,但價格仍持穩,市場推案量體持續縮減,仍利於中長期市場回歸正軌。
林口新市鎮真的不一樣了!隨著新創園區啟用、國際媒體園區動工、荷蘭半導體大廠艾司摩爾(ASML)落腳工一科技園區,創造萬個高薪就業機會,新創與科技人才鎖定公園綠地、學區與便利機能的「躍升創新特區」周圍築巢,也成為房價最有力的支撐。 根據新北市民政局統計,最近5年林口增加1.7萬人移入,雙北地區高薪族跟著產業遷移到林口。隨著新創園區延攬百家國際業者進駐、已動工國際媒體園區開發案,未來人潮也會越來越多,區域發展會越來越成熟。
再加上近期ASML落腳「工一科技園區」設廠,預估挹注300億元的資金,最快明年七月動工,無疑替房市注射強心針,之後以ASML為首的產業聚落將誕生,會有更多相關產業鏈、協力廠商進駐,串連媒體園區與新創園區而成的「躍升創新特區」,周邊住宅需求將大增。 ASML進駐的工一科技園區日前新北市府宣布,將全力發展為光學精密儀器、生物技術、電子通訊、醫療美容、環保能源等產業聚落,擁有強而有力的後盾支持,與上、下游協力廠商陸續進駐,未來預估有超過3.5萬個機會! 串連鄰近產業形成「躍升創新特區」,以家樂福商圈為核心,目前生活機能已到位,除了有家樂福、還有全聯、林口市場等據點,可供日常蔬果肉品採買,且比鄰三井OUTLET、環球購物中心、威秀、昕境雙影城,一次滿足所有食衣住行育樂,不僅如此,周邊國際學校林立,除了有美國學校外,還有每年招生額滿的熱門雙語頭湖國小。
家悦建設、家泰建設雙強聯手,攜手劃擘林口指標新案「璽來登日朗」,位於「躍升創新特區」正核心地段,規劃2~4房、19~45坪,住家下樓即是翰林公園、一旁就是明星學區頭湖國小,讓孩子上學道路不遠,父母能夠兼顧工作與教育,日前已經正式公開,敬邀賞屋。
上市營建股「代銷天王」愛山林(2540)多年來持續橫跨房地產代銷、及自地自建案的投資興建事業,其中擔任「包租公」已多年的台北市大直頂級豪辦地標「台北時代廣場CBD」10樓一整層辦公室,隨著近年辦公市場供不應求,且大直已逐漸形成企業總部聚落,辦公室行情水漲船高、增值不少,未來愛山林將不排除伺機處分,獲利了結。 愛山林今(9)日召開董事會,通過其擁有的台北市「台北時代廣場」大樓的辦公室,由固定資產,轉列為投資性不動產;愛山林建設總經理張境在今天表示,愛山林多年前已買下的「台北時代廣場」辦公室,包括有台北市中山區植福路308號10樓建物、樂群二路265巷2號建物及該大樓23個停車位,今天董事會通過,由固定資產轉列為投資性不動產。 愛山林是在2014年間,以總價7.18億元,買下興富發建設投資興建位於大直的「台北時代廣場」辦公室一整個樓層,面積約662坪;換算每坪取得成本,約108萬元左右。
張境在表示,「台北時代廣場」10樓辦公室,是愛山林長期投資的自有資產,目前是出租給韓國的知名半導體公司-SK海力士半導體公司,每年貢獻愛山林長期穩定的租金收益。 據內政部實價登錄資訊顯示,「台北時代廣場」高樓層10樓的租金行情,每坪月租已來到2,000元大關。 「台北時代廣場」自完工迄今已有33筆租賃成交價格登錄,每坪月租,自1,303元到2,711元不等;其中4樓一單位,辦公室月租每坪達2,711元最高。
至於成交單價,每坪最高在九樓,104年以每坪128萬元成交,轟動市場。 張境在表示,隨著近幾年辦公室行情持續攀升,炙手可熱,愛山林未來也不排除在適當時機、適當價格,獲利了結。>
受到全球經濟成長的疑慮、央行調高利率等因素,國銀不動產放款增速趨緩明顯,另外,2022年底國銀承做房貸、建築融資佔存款總餘額及金融債券平均比率降至26.58%,為近三年新低,比率在29%以上銀行已連五個月掛零,顯示國銀對不動產放款持續縮手。 金管會銀行局近日公布全體國銀不動產融資概況,素有建商信心風向球之稱的建築貸款2022年12月為3兆4,622億元,年增9.46%,近三年新低,購置住宅貸款餘額為9兆3293億元,年增6.47%,亦為三年半低點,增速趨緩明顯。銀行局副長童政彰表示,主要因為總體經濟因素,包括全球經濟成長的疑慮、央行調高利率等因素。 觀察國銀不動產放款品質,2022年12月底購置住宅貸款逾放餘額降至62.75億元、逾放比連5個月持平於0.07%;建築貸款逾放餘額降至26.59億元、逾放比連4個月維持0.08%。
依照《銀行法》72之2條規定,國銀承做房貸、建築融資不得超過存款總餘額及金融債券的30%。分子部分,去年12月房貸加上建築融資總餘額為13.41兆元,月增600億元;分母部份,存款總餘額及金融債券為50.45兆元,月增3100億,平均比率降至26.58%,為近三年新低。 在家數當中,37家本國銀行裡,房貸、建築融資比率在29%以上銀行已連5個月掛零,在28%到29%之間降至三家,27%~28%有11家,26~27%有10家,25~26%比率的有3家,未滿25%的則有10家。>
近日傳出受中央銀行第四波信用管制影響,中小型建商爆發資金壓力。嘉義市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名譽理事長、嘉義市聯儀建設公司董事長呂冠衡指出,近年來營建成本大漲,缺工缺料,使得工期拉長,利息增加,而各項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融資政策,扼殺全國中小型建商生存與發展,政府政策更似乎懲罰身為生產者的建築業,若中小建商撐不住倒閉,建築工人失業、周邊廠商裁員苦撐,最後面臨經濟、失業各種問題而崩盤,政府投入再多資源,恐怕也救不了。 國發會昨就「健全房地產市場行動方案」各項措施推動情形進行討論,並表示政府穩定房地產市場的決心堅定,未來將持續視市場現況及政策推動成效,研擬相應措施及配套作法,以營造健全市場發展環境,並兼顧區域平衡發展。
嘉義市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名譽理事長呂冠衡說,央行針對房市祭出一連串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包含限制公司法人、自然人購置住宅貸款、購地貸款、餘屋貸款、工業區閒置土地抵押貸款等控管貸款成數,以及取消特定地區第二戶購屋貸款之寬限期,撥款金額下降、利率提高等措施,還有部分行庫管制土建融五大禁令,為營建業融資政策投下震撼彈,嚴重影響全國中小型建商生存與發展。
他說,全國中小型建商因為資金周轉不容易,可能因政策殺人而周轉不靈,更嚴重者面臨倒閉危機或出現蓋不下去的爛尾樓,直接、間接影響到正常購屋者的權益,更會造成房價持續上漲,若中小型建商撐不下去因而倒一片,將引發經濟問題。
呂冠衡提出建議:
1、放寬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取消各行庫管制土建融禁令,不致真正影響到正常的投資生產與經濟行為。
2、放寬金融機構對中小型建商之不動產授信風險控管。
3、對於信用良好且非一案公司之全國中小型建商的開發案,應視為正常性的投資生產行為,應予以放寬土建融限制,回歸原本土融以興建計劃書合約金額貸款七成、建融以興建計劃書發包總金額五成。
4、建議金管會應全面檢討銀行法不合理的「天條」。
5、台灣的城鄉發展差異大,建議金管會應責成金融機構及銀行全面檢討,將原本都市與城鄉差異化的分級貸款規定做平等對待,讓全國中小型殷實經營在地建商可因融資挹注繼續投資城鄉建設,帶動地方發展。
6、政府應讓市場自由化發展,切勿再以更多不適當的法令制定控管產業,甚至於不當打房,影響產業整發展,應讓市場更自由化,以「協助」取代「控管」。
呂冠衡指出,若政策讓中小型建商因借不到資金而活不下去,或減少供應量,只會讓房價更高,大者恆大,大型建商議價能力更強,價格主導力更強,依照經濟學供需法則,量少而需求相同或更多時,價將更高,若中小建商撐不下去,則造成爛尾樓,形成糾紛,消費者也是輸家。
市場傳出小建商被土建融管制勒得快斷氣,國發會因此促請銀行有條件讓建商順利取得融資;不過,建商痛批官員根本沒抓到重點,關鍵是土融限期18個月開工令非常不合理,以及許多小建商根本借不到錢,官員講的「完全是空話!」建商龍頭紛紛呼籲央行應取消土融限期開工令的「魔咒」、或延長到三年,另土融額度應恢復到7成。 中華民國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楊玉全表示,央行連續兩年緊縮土融額度、限期18個月動工,加上銀行溯及已核貸的舊案,如原本額度超過5成,到期要展延時,成數最多給一年的緩衝;而如果還是沒有動工,就必須補足、清償成數差額,等於變相抽銀根,全聯會近期電話幾乎被打爆,楊玉全呼籲政府正視土融不當管制的問題。
楊玉全指出,建商跳腳的兩大關鍵,一是限期18個月動工令,二是有些建商根本貸不到錢。對於國發會邀集央行、內政部、金管會和銀行公會,促請銀行在「不可歸責借款人因素」下有條件放寬土融條件,「其實官員根本沒抓到重點,所謂考量不可歸責因素,完全是空話!」 楊玉全認為,土融的18個月動工期限的魔咒沒有取消,對問題的舒緩幫助不大。
這次雖然納入「不可歸責借款人因素」可延長,但銀行在受高度監理的壓力下,願不願意認定什麼是「不可歸責借款人因素」?借款人實在不敢有太多期待。 新竹市不動產開發公會理事長朱彥龍表示,此次跨部會議中認定「不可歸責借款人因素」,包括受疫情或大環境影響面臨缺工缺料、工務機機關審照時程較長者,如今疫情已燒三年了,所有建商都受缺工缺料所苦,政府為何不直接解除18個月開工令。
朱彥龍建議,央行應取消土融限期開工令的「魔咒」或延長到三年;至於土融額度,應恢復到7成或6+1(核貸6成、另1成待動工後再撥款)才屬合理。 台北市不動產開發公會理事長、陽信銀行和全陽建設董事長陳勝宏表示,「限期18個月開工根本是無法執行的政策!」光是畫圖、都審、環評、請照等就起碼一年半。建議政府應取消18個月限期令,並鬆綁土融成數管制到7成。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8日邀集央行、內政部、金管會、銀行公會進行跨部會協商,鑑於於近期景氣低迷,中小型建商取得融資困難,會中促請銀行於授信時考量區域適度均衡發展,協助建案取得資金。 本次會議就行政院「健全房地產市場行動方案」推動各項措施討論,對農曆年前三讀通過「平均地權條例」修法,與會者都認為有助健全房市交易秩序,未來相關子法將以不影響正常交易、符合實務需要為原則進行規範。
國發會官員表示,由於近期景氣低迷,中小型建商希望政府能夠協助他們解決融資困難、建材上漲等問題,本次會中也針對中小型建商所面對的困難,進行討論,會議特別促請銀行於授信時,考量區域的適度均衡發展,妥善調配授信額度,以利部分區域建案取得資金。 國發會指出,本次會議已請銀行公會配合向其會員加強宣導,金管會也將於相關會議持續與銀行溝通。另財政部將同步知會公股行庫。
央行7日也已增修訂「央行對金融構辦理不動產抵押貸款業務規定」答與問,已公布在央行網站,供金融機構參考依循辦理。
會中並針對「購地貸款信用管制」規定再次說明:
(一)金融機構承作都更、危老案件已排除選擇性信用管制適用,以加速都更、危老推動;
(二)金融機構應個案覈實評估借款人預計動工實際所需時間,除有不可歸責借款人因素,最長以18個月為原則;
(三)不可歸責借款人因素的情形,包括受疫情等大環境因素影響而發生缺工缺料等情形,致影響動工時程等;
(四)金融機構應於貸款契約明定,未於一定期間動工興建者,除經金融機構查證有具體明確事證屬不可歸責於借款人因素者外,應逐步按合理比例收回貸款,並採階梯式逐年加碼計息等約定。未有一致性要求全面收回貸款之硬性規定。
【歐亞】臉書粉絲專頁
若歐亞資產評價集團寄送之每日新聞造成困擾,懇請來信告知,將從系統作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