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房產新聞
產業新聞
據住展雜誌統計,2022年北台灣新成屋、預售屋建案總規劃戶數共計86,245戶,累計成交戶數為29,550戶,剩餘戶數為35,586戶,平均整體銷售率約45.4%,較2021年下滑14.7個百分點,年衰退幅度為2015年以來最大,房價下修壓力增大。據住展雜誌統計,以縣市來看,2022年北台灣新建案平均銷售率,由高至低依序為宜蘭地區63.2%、新竹地區53.2%、基隆市49%、台北市46.8%、新北市44.7%、桃園市40.7%,北北桃基區域房市新屋銷售率均低逾五成,增大房價下修壓力。住展雜誌提供 以縣市來看,2022年北台灣新建案平均銷售率,由高至低依序為宜蘭地區63.2%、新竹地區53.2%、基隆市49%、台北市46.8%、新北市44.7%、桃園市40.7%;與2021年相比,除基隆市外,其他縣市銷售率皆呈現衰退,並以新竹地區降最多。
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成采錡表示,去年北台灣新屋市場平均整體銷售率低於50%,顯示新建案市場已供過於求;棘手的是,大環境不利房市發展下,日前市場買氣已無法及時消化去年12月出現的千億推案量,緊接著年後至329檔期,北台灣尚有上千億元案量將釋出,若買氣遲未有起色,接下來建案面臨的競爭壓力將與日俱增。 2020、2021年新建案銷售率皆突破七成、稱霸北台灣的新竹地區,2022年銷售率53.2%,年降24.3個百分點。不過新竹地區銷售率大幅下滑,主因為寶山銷售率僅26.8%,拉低全區平均。新竹其他區域銷售率都還在50%之上,尤其推案量相對少的竹市香山及竹縣湖口、關西、芎林,銷售率都超過70%。
成采錡表示,去年第4季北北桃房市入冬時,新竹市場買氣仍穩健,不過自《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三讀後,今年市場氣氛明顯轉冷,建案成交步調放慢,將壓縮房價成長空間。 台北市2022年銷售率約46.8%,較2021年降低20.8個百分點;新北市2022年銷售率約44.7%,較2021年衰退15個百分點;桃園市2022年銷售率約40.7%,較2021年衰退14個百分點;基隆市平均整體銷售率則來到49%,較2021年逆勢增加2.2個百分點。
內政部今(16)日於行政院會報告「減輕民眾負擔,多元支持方案」,三年疫情很多人的生活都受到影響,為了減輕民眾的生活負擔,此次政策重點是優先照顧「租屋族」,並關心支持中低薪「房貸族」。透過擴大推動租金補貼、持續增加直接興建與包租代管社會住宅供給、擬定中產以下自用住宅貸款支持等多項政策,來減輕居住負擔。 行政院發言人陳宗彥轉述,行政院長陳建仁表示,總統蔡英文相當關心國人居住問題,過去也透過多元政策,包含上個月立法院三讀通過的平均地權條例、8年20萬戶社會住宅政策以及300億租金補貼方案等方案,來減輕大家的居住負擔。 陳建仁提到,本次為因應3年多來疫情升息壓力,對於中產階級帶來的壓力、衝擊,政府運用疫後特別條款規劃房貸補貼方案,針對一定家戶所得以下、僅持有1戶自用住宅的貸款且依定和貸金額以下者,提供每戶一次性3萬元支持,預估減輕55萬房貸戶負擔。 優先照顧租屋族 租金補貼擴大辦理 內政部表示,每年300億租金補貼政策去年首度由中央直接受理與撥款,核定戶數由108年的6萬戶大幅成長,現已達27.7萬戶,其中弱勢家庭約占四成、初入社會青年與婚育家庭各占約三成,實質給予租屋民眾支持並有效減輕生活負擔。 今年針對租金補貼也提出5大精進作為,包含:
一、隨到隨辦;
二、舊戶直接延續補貼,不用重新申請;
三、新申請戶之租約免附房東身分證字號;
四、放寬房屋的適用範圍,會以房屋稅和地政資料進行勾稽,無資料者可以切結方式處理;
五、擴大到18歲以上的租屋族皆可適用。
減輕中低薪房貸族壓力 目前「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及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特別條例」刻正在立法院審議中,內政部為快速回應民眾需求同步依草案第 3 條第 2 款「減輕居住負擔及提高居住品質」規劃,為因應疫情衝擊以及升息所造成房貸增加的壓力。內政部進一步指出,本政策重點是減輕中低薪房貸族的居住負擔,不是鼓勵未來要買房的人,不適用購買高房價者,也不會補助到出租房子的房東! 因此,規劃內容是針對2021年每戶家庭可支配所得 120 萬元以下,僅有一間房子而且是屬於有自用住宅者;台北市房屋原始核貸金額在 850 萬元以內,總價1200萬元以內,其他地區房屋核貸金額在 700 萬元以內,房屋總價在1000萬元以內,提供 3 萬元的定額支持。在法案通過後預期全國約可嘉惠 55 萬貸款戶,其中台北市約佔 4 萬戶,非台北市其他城市大約51萬戶。
定額支持3萬元係以全國平均房貸餘額495萬元,2022年央行累積升息0.625%來估算而得。 符合下列資格之民眾,可申請住屋貸款支持方案:
一、僅有一筆自用性質購置住宅貸款;
二、名下只有一戶房屋以內;
三、110年家戶所得合計120萬元以內;
四、原始核貸金額台北市850萬元(房屋總價約1200萬)以下的房屋、其他縣市始核貸金額700萬(房屋總價約1000萬)以下的房屋。
持續推升全國社宅供給總量 內政部表示,中央興建社宅已從109年底的4,435戶,在3年內興建數量快速成長,2022年已累積興辦3萬491戶及遍及全國20縣市,完成「社宅環島」里程碑。今年馬祖與金門也將開辦,將可達成全國22縣市均有社宅的成果,預計可增加2萬戶。 內政部進一步補充,截至2023年1月底,全國直接興建社宅戶數已突破7.1萬戶,未來也將持續盤點國公有低度利用房地,與各部會機關整合利用國有土地,以取得社宅用地,預估在2024年底,中央與地方興建社宅總量可累計達成12.3萬戶目標。未來也會就社宅執行策略與方向進行更多討論與滾動檢討,持續推升全國社宅供給總量。
另社會住宅包租代管計畫自2017年底開辦,累計至2023年1月底,媒合數已突破5.8萬戶,現行已達每季新增7,000戶之成果,未來將持續擴大包租代管4.0執行與媒合量能,以每季增加1萬戶為目標。 內政部最後強調,本計畫是支持受疫情衝擊的中低薪民眾。關於「居住正義」的落實,內政部未來會針對需求與問題,有次序、有重點的提出多元措施,規劃長遠且永續的政策。
新北工業區都更通過再添2案,土城沛陂段150地號及新莊幸福段480地號等7筆土地都更案,未來將打造綠建築、智慧建築及耐震設計建築,基地內也將留設4公尺寬以上人行步道、綠美化及開放空間,而2處工業區都更將為新北市提供約500個就業機會,每年可創造出約84億元的產值。 新北市土城沛陂段150地號都更案於去言申請事業計畫報核,以協議合建方式實施,基地位於土城區中興路所圍街廓範圍內,並位於經濟部所管轄的土城工業區內。
新北都更處指出,土城沛陂段現況為逾40年的1層樓老舊廠房,基地面積約700坪,將興建1棟地上10層、地下2層,總樓地板面積約3781坪的作業廠房,預計將提供新北市約260個就業機會,並創造每年超過14億的產值。 新北市新莊幸福段480地號都更案於2020年申請事業計畫報核,以自行興建方式實施,基地位於新莊區化成路195巷、福前街所圍街廓範圍內,並位於化成工業區內。
都更處說,新莊幸福段現況為逾30年的2層樓老舊廠房,基地面積約745坪,將興建1棟地上9層、地下3層,總樓地板面積約4688坪的作業廠房,並協助興闢基地內計畫道路,提升用路品質,預計將提供新北市約240個就業機會,並創造每年超過70億的產值。新北都更處長張壽文表示,目前土城及新莊的工業區都更案件共計16件,申請基地面積約14.6公頃,預估供給樓地板面積約26.71萬坪,共5件施工中,包括勝仁針織、中華工程AI智慧園區等案,已完工為華南金資產公司,後續可提供產業發展空間及活化產業競爭力,創造安全、健康且舒適的工作環境。
國立屏東大學不動產經營學系教授楊宗憲16日表示,政府新推的住宅政策三支箭,加上平均地權修法預售換約不溯及既往,有機會使得「修法效應」軟著陸,不過,買方處於觀望,今年前三季房市將呈「量縮價緩跌」的格局,要到2024年,房市交易才有機會先蹲後跳,價穩量增。 富住通商用不動產、國立屏東大學與高雄市不動產估價師公會聯手,16日下午舉辦「2023商用不動產市場發表會」,由富住通董事長莊明昇、屏東大學不動產經營學系主任張桂鳳、高雄市不動產估價師公會副理事長蘇文清主持,國立屏東大學不動產經營學系教授楊宗憲應邀,以「臺灣住宅市場的趨勢與變化,2023年房市展望」為題,發表專題演講。
他說,根據國立屏東大學不動產大數據暨大量估價研究中心各項技術指標的綜合觀察顯示,在供給面方面,國內建照供給累積量,屬於近年最多,餘屋去化已成焦點,由於新北、台中、和台南的未開工住宅數量偏多,去化壓力較大。 至於需求面,台灣則處於整體剛性需求回升,投資需求不足的狀況,新北、高雄需求量能,相對較強,台北、桃園剛性需求較為不足,國內六都,除了高雄之外,其餘五都,投資需求普遍不足。 楊宗憲指出,由次近來國內房價漲幅明顯趨緩,桃園、高雄的預售市場有回檔跡象,交易量下跌幅度偏大,買方觀望濃厚,交易量續降機會大,而新北、高雄交易量下降幅度較多,桃園、台中、屏東交易量較為穩健。
他說,由於平均地權條例修法影響,2023年台灣房市的投資需求,大幅減少,整體去化速度減緩,高總價、套房、蛋白區、蛋殼區、以及供給量大的區域,房屋價格修正壓力相對較大。 楊宗憲預測,因買方觀望氣氛增強,2023年房市將轉為買方市場,市場主軸以餘屋去化為主,不過,也因平均地權修法預售換約不溯及既往,加上政府新推的租得起、住得起、和買得起等「住宅政策三支箭」,將使平均地權修法效應,傾向軟著陸。
他認為,全球與台灣央行升息空間有限,整體仍屬於低利率,有利於市場軟著陸,甚至積蓄能量,在地價稅、房屋稅仍然偏低的環境之下,加上「有土斯有財」觀念深固 ,成屋市場供需關係,仍相對穩定,房市不易出現拋售潮,最重要的是,政策主軸將由「打炒房」轉為「居住支持」,「政府有點想做多」,因此,房市壓力可望減緩,「今年買賣移轉棟數應不至低於29萬戶」。 楊宗憲最後對房市下了一個斷言,2023前三季,房市趨於觀望,量縮、價緩跌,蛋黃區價格維持穩定,蛋白區、蛋殼區、以及供給量大的區域,價格容易修正,要等到2023第四季開始,市場才會量縮價穩,進入2024年,在低利率件之下,房市才會價穩量增,並有機會「出現先蹲後跳的行情」,陽光會再來。
富住通不動產董事長莊明昇16日表示,大型工業土地及廠房仍供不應求、產業園區的開發持續帶動工業市場、以及國際大廠持續加碼投資台灣等三大因素驅動,高雄工業用地2022年成交總額達475億元,比2021年的299億元,年增58.86%,比住宅建築用地和店面的相對下滑,表現更搶眼,今年有很高的機會繼續向上攀升。
富住通商用不動產、國立屏東大學、與高雄市不動產估價師公會聯手,16日共同舉辦的「2023商用不動產市場發表會」,富住通不動產董事長莊明昇指出,包括住宅建築用地、店面和工業用地的商用不動產市場,高雄和台南兩大都會2022年合計的成交總額約3,372億元,比2021年的4,847億元,年減達30.43%。
如以個別城市來看,台南整體的商用不動產成交金額下跌幅度更大,從2021年的2,090億元,跌至2022年的1,299億元,整體跌約約37.85%,其中,住宅建築用地從2021年的671億元,跌至2022年的401億元,跌幅40.24%,店面交易總額從2021年的1,005億元,跌至2022年的702億元,工業用地則從2021年的414億元,萎縮到2022年的196億元,跌幅達52.66%。 他說,高雄整體的商用不動產成交金額跌幅相對縮小,大約只有24.18%,從2021年的2,757億元,跌至2022年的2,073億元,最關鍵的因素是,高雄工業用地2022年的交易金額達475億元,不跌反增,超越2021年的299億元,成長58.86%。
不過,高雄的建地和店面,則與台南相同,一起下滑,高雄住宅建地從2021年的932億元,跌至2021年的579億元,跌幅37.88%,高雄店面從2021年的1,526億元,跌至2022年的1,019億元,下滑33.22%。 莊明昇分析高雄工業用地交易一枝獨秀的原因指出,大型工業土地及廠房仍供不應求、產業園區的開發持續帶動工業市場、以及國際大廠持續加碼投資台灣等三大因素驅動所致,在後市需求不減的情況之下,今年有機會持續向上。
想拋棄繼承前要三思!就有一名配偶想拋棄繼承,將財產全部給予兩名子女,沒想到遺產稅從1000元暴增至49.4萬元,相當不划算。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被繼承人若拋棄繼承權,依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7條第2項規定,不得扣除免稅額。 國稅局指出,依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7條及第18條規定,被繼承人的配偶、成年直系血親卑親屬、父母及其受其扶養之兄弟姊妹及祖父母每都可享有不等的遺產及贈與稅扣除額,但若選擇拋棄繼承權,則無法扣除。
國稅局表示,今年遺產稅免稅額1333萬元,配偶扣除額493萬元、成年的直系血親卑親屬扣除額每人50萬元、父母扣除額每人123萬元、配偶、直系血親卑親屬及父母如為重度以上身心障礙者,每人加扣扣除額618萬元、受其扶養之兄弟姊妹及祖父母每人50萬元,另外喪葬費扣除額123萬元。 實務上常有繼承人間為達成特定目的或基於理財規劃,協議遺產由部分繼承人繼承,未繼承遺產者,則辦理拋棄繼承,如此一來即不得扣除拋棄繼承親屬之親屬扣除額。
舉例說明,某甲在今年1月1日死亡時遺有配偶乙及成年子女丙2人,甲的遺產共2千萬,扣除配偶、成年子女、喪葬費用扣除額後,甲的遺產淨值為1萬元,以遺產稅10%計算,只需繳納1000元的遺產稅。 但若甲的配偶選擇拋棄繼承,就少了配偶的493萬扣除額,遺產淨值為494萬,應繳納的遺產稅將暴增至49.4萬元,也就是得多繳40多萬元的遺產稅,相當不划算。 國稅局提醒,繼承人於拋棄繼承前可考慮透過協議方式將被繼承人所遺之財產進行分配,除可達成遺產之分配,亦可適用親屬扣除額,減輕租稅之負擔。
根據南部專業不動產學者與商仲、建商意見領袖統計分析指出,2023年前三季南部市場觀望氣氛仍在,市場將呈量縮價緩跌情勢,蛋黃區價穩,蛋白、蛋殼與供給量大區域,價格容易修正,但今年第四季起,市場可望呈量縮價穩態勢,預估2024市場價穩量增,有機會先蹲後跳。 國立屏東大學不動產經營學系教授楊宗憲分析,根據國立屏東大學不動產大數據暨大量估價研究中心的調查統計,全台住宅市場發展,目前房屋供給面,建照供給累積近年最多,餘屋去化已成焦點。其中新北、臺中、臺南未開工宅數偏多,去化壓力較大。 需求面的整體剛性需求回升,但投資需求不足。
除了新北、高雄需求量能相對較強,臺北、桃園剛性需求較為不足;除高雄外,其餘五都投資需求普遍不足。 至於價格與交易量方面,房價漲幅明顯趨緩,桃園、高雄有回檔跡象。交易量下跌幅度偏大,買方觀望濃厚,交易量續降機會大。而新北、高雄交易量下降幅度較多,桃園、臺中、屏東交易量較為穩健。 針對平均地權條例修法影響,楊宗憲認為,投資需求將大幅減少,整體去化速度減緩。尤其是高總價、套房、蛋白、蛋殼區與供給量大區域價格修正壓力較大。 也因買方觀望氣氛增強,今年轉為買方市場機會高,餘屋去化成為市場主軸。而政府「住宅政策三支箭」+「預售換約不溯及既往」新政策,將使修法效應軟著陸。
同時市場上仍有環境支持因素,包括升息空間有限,整體仍屬於低利率,有利於市場軟著陸甚至積蓄能量。地價稅與房屋稅等持有稅仍然偏低,加上「有土斯有財」觀念深固,成屋市場供需關係仍相對穩定,房市不易出現拋售潮。今年股匯雙漲,也利於維持房市資金動能。政策主軸將由「打炒房」轉為「居住支持」,減緩房市壓力。高雄市不動產開發公會理事長陸炤廷指出,受到中央銀行與財經部會為穩定房價,祭出管控政策發酵以及美台升息影響,房市交易量減緩,但建材價格居高不下且缺工問題仍在,房價具僵固性、下跌空間有限,預料2023年房市將呈「交易量跌、價格緩修」狀態,今年市場在通膨、升息、地緣政治與新冠疫情等多項負面因素壟罩下,全球的股匯市與不動產市場波動劇烈。
而隨著美國通膨逐步受到控制,升息速度可望趨緩,中央銀行升息幅度隨之放緩,再加上近日國門全面解封,觀光旅遊業逐步回溫,都對台灣經濟帶來正面影響,2024年會是國內經濟更有展望的一年,房地產也會邁入更健康的市場。富住通商用不動產董事長莊明昇則說,目前南部市中心指標型物件需求增加,店面將成為私法人投資置產首選。同時疫情趨於平穩,餐飲及零售市場景氣將復甦。
央行信用管制措施政策影響,持有成本不斷提升,如租金報酬不變,市場勢必受到衝擊。 今年大型地上權土地投資產業將更加多元化,且大型工業土地及廠房仍供不應求。國際大廠持續加碼投資臺灣且台商資金回流,在工業市場成交量及價格持續創新高情勢下,產業園區的開發仍將持續帶動工業市場。
根據實價資料揭露,位於高雄農十六特區的「京城天贊」,去年10月,由高雄一間在地企業,以總價約7.3億元,一次打包一樓4間店面,而4筆成交單價均突破百萬元,單筆最高成交單價達138萬元,創下高雄實價史上最貴的大樓店面成交單價。 據了解,該棟豪宅社區另一側的4間店面,在2018年底時,同樣由香港商頂級精品傢俱公司,以總價約5.8億元一次全包,該筆交易最高成交單價為110萬元,時隔多年、期間又受疫情干擾,相較4年前成交行情,如今每坪單價以價漲逾2成成交,足見樓店王吸金實力超強。 台灣房屋明誠龍勝加盟店店長洪誌隆表示,該社區位於高雄農十六豪宅特區,已至少連續三年蟬聯年度豪宅王寶座,目前社區最高成交單價達66.2萬元,由於屬於豪宅社區,從建築外觀、用材、空間格局等條件都屬頂級規格,且該店面位處精華地段,坐擁巨蛋商圈、義享天地、美術館特區等三大熱門商圈,商機豐沛機能佳,而店面屋況新穎、大坪數格局、又屬雙面臨路的黃金三角窗,各項優勢條件都讓其身價不同凡響。
洪誌隆說,這類豪宅型店面與一般樓店不同,未必需要具備旺盛的集市效益,會選擇進駐豪宅社區的業者,大多鎖定特定社區消費力強的頂端客層,因此多吸引資金雄厚的精品業者或高端租客入主,也讓這類豪宅店面更具創價實力。 台灣房屋進一步統計高雄2022年10大樓店交易榜單,由鼓山區及左營區全包,鼓山就佔六席,多集中在美術館及農十六特區,左營區則以巨蛋商圈最多,除了樓店王以每坪138萬元遙遙領先之外,其餘店面成交單價則無7字不入榜。 其中,位於巨蛋商圈富民路上的「采蓮天」社區與南屏路的「遠見臻品」一樓店面,各以單價79.4萬元及77.4萬元,分居亞、季軍,而這兩個社區也是十大樓店中最資深的社區,屋齡均超過20年以上,目前這些金店面大多由美髮沙龍、診所及餐飲服飾業者承租中,亦不乏對商機眼光精準的房仲業者卡位進駐。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經理李家妮表示,高雄屋齡10年內的新樓店,平均成交單價約落在5字頭,十大樓店能創造高身價,多具備地段商業性高、集客力佳、格局屋況條件佳等共通性,若附帶長期租客帶租約的物件,價格又更具優勢。 以高雄樓店租金投報率來看,目前多落在2%以內,投報率雖不高,不過對投資族來說,看好商圈發展潛力,能趁早卡位黃金店面,期待未來轉手的獲利,亦是不錯的投資選項之一。 李家妮指出,今年雖受平均地權條例修法影響,將針對私法人購屋採許可制,不過用途為純商業用的店面並非管制類型,隨著國門解封,迎接疫後商機來臨,都可望再推升商用店面交易熱度。
住展雜誌統計,2022年北台灣新成屋、預售屋建案總規劃戶數共計86,245戶,累計成交戶數為29,550戶,平均銷售率約45.4%,較2021年下滑14.7個百分點,年減幅度是2015年以來最大。北台灣新建案平均銷售率跌破50%多空分水嶺,也讓房價下修壓力加大。 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成采錡表示,北台灣新屋市場整體平均銷售率低於50%,顯示預售、新成屋市場供過於求;大環境不利房市發展,加上目前市場買氣已無法及時消化去年12月出現的千億元推案量,由於329檔期即將到來,屆時北台灣推案量將更龐大。成采錡指出,在龐大推案供給量下,加上今年房市受《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及選戰等因素干擾,若接下來買氣未有起色,不僅建案銷售壓力加大,平均銷售率恐持續低於五成,預料房價將遭遇下修壓力。
住展雜誌統計,2022年北台灣預售、新成屋建案總規劃戶數共計86,245戶,扣除建商保留戶、股東戶與地主分回戶後,市面銷售可售戶數為65,136戶,累計成交戶數為29,550戶,剩餘戶數35,586戶,整體平均銷售率約45.4%,較2021年下滑14.7個百分點,也中斷連續五年正成長,且年減幅度更是2015年以來最大。
以縣市來看,北北桃基等四縣市新建案平均銷售率均在五成以下,以桃園買氣最差、銷售率僅40.7%,年減14個百分點;新北市、台北市買氣也欲振乏力,區域市場平均建案去化率各在44.7%、46.8%,分別較前一年度減少15、20.8個百分點。 基隆市去年新屋市場略上升,年增2.2個百分點,是北台灣六大地區中買氣唯一上升區域,但新建案平均銷售率仍不到五成。 成采錡表示,雙北市去年新屋市場多是蛋白區銷售超過蛋黃區,以北市來說,前五名買氣最好區域為內湖、文山、南港、萬華、北投,銷售率均高於五成;中正、松山銷售率都不到三成;新北市去年銷售率最佳區依序為樹林、蘆洲、三峽,因供給量較少、年度可售戶數低於200戶,讓三區銷售率皆超過八成。 桃園市方面,成采錡指出,桃園去年買氣較好區域為觀音、龍潭、八德,銷售率五成以上。
冠德建設(2520)再下一城,昨(16)日公告擬與台中市政府簽訂「台中捷運烏日文心北屯線市政府站之土地開發案」,該案土地面積約2,053.3坪,投資金額高達93.87億元,未來推案總銷初估百億元起跳。 冠德建設去年12月中與中鹿開發共同合作,以最優申請人拿下台中捷運綠線含金量最高的「市政府站之土地開發案」;冠德建設指出,該案規劃打造地上43層、地下七層之台中首座生態捷運複合地標,未來捷運綠線、藍線將在此處共站轉乘。
「台中捷運烏日文心北屯線市政府站(G9-1)之土地開發案」基地面積約2,053.3坪,位於台中七期台灣大道、文心路兩條主要幹道交叉口;冠德建設及中鹿開發完成與台中市府簽約後,初估該案投資金額達93.87億元,此案也成為冠德建設第11個公部門案子。 冠德建設指出,此案規劃取得EEWH綠建築及低碳建築鑽石級認證,以及LEED綠建築與智慧建築黃金級認證。
女力崛起!財政部統計,2022年繳納房屋稅的女性納稅義務人占比為44.9%創新高,與男性納稅義務人的「男女差」僅10.2個百分點,是最接近的一次,顯示女性經濟實力及持有房產比重愈來愈高。 近10年來不含非自然人及公司共有所有權人的房屋稅開徵戶數,由2012年的943萬戶逐年增長到2022年的1149萬戶。2012年女性納稅義務人比率約43.6%,2022年底增加到44.9%,10年來增加1.3個百分點。
去年男性納稅義務人平均每戶面積42.5坪;女性納稅義務人是39.1坪,男性是女性的1.09倍;若折算每坪現值,女性持有坪數平均現值是男性的1.25倍,顯示女性擁有房屋集中在都會區。 以縣市區域觀察,雙北地區女性納稅義務人比率高於男性,台北市女性51.6%,男性則只有48.4%;新北市女性則50.1%,男性則是49.9%,其餘縣市的女性都低於5成,尤其連江縣23.7%最低。
就年齡級距觀察,2022年19歲以下男性納稅人占比達6成7,女性只有3成3,為男性一半。財政部表示,未成年者持有的不動產多數來自於繼承或贈與,普遍仍是國人保有家產「傳子不傳女」的傳統觀念所致。 隨年齡層上升,女性納稅人占比隨之上升,30到39歲逐漸突破4成,50到69歲達到高峰,約4成7,財政部表示,女性所得水準及經濟自主能力提高。
【歐亞】臉書粉絲專頁
若歐亞資產評價集團寄送之每日新聞造成困擾,懇請來信告知,將從系統作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