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亞不動產估價師聯合事務所
Euro-Asia Real Estate Appraisers Firm
電話:(02)2579-3722 / 0800-589-920
傳真:(02)2578-4950
地址:台北市松山區八德路三段219號6樓
聯絡窗口:

王詠樂 襄理(Zora#230) 陳盈如主任(Becca#235)

葉庭妤(Tiffany#212) 陳臻(Ariana#237)

 

~ 加入官方Line~

房產新聞

  1. 預售屋漲勢放緩 與成屋價差縮小

  2. 危老重建案 再給胡蘿蔔

  3. 去年建物買賣31.8萬棟 連5年上升後首次下降

  4. 出售配偶贈與房產 兩眉角

  5. 危老重建條例/時程獎勵遞減 5月降至2%

產業新聞

  1. 墾丁豪華民宿無照經營拒罰 查封近萬坪土地後抱現金繳清

  2. 【新竹球場揭弊4】承包商赫見黑歷史 球場弊案竹市府回應了

  3. 獨家/房價不降!建商頻放話 章定煊揭真相:以後「直接倒閉」給你看

  4. 長虹李文造為房市「軟著陸」寫下新註解

 


1、預售屋漲勢放緩 與成屋價差縮小

2023/03/01 / 記者 朱曼寧

       預售屋漲勢放緩,與成屋價差縮小。平均地權條例過關,預售市場恐衝擊最大,過去三年預售屋開價「超漲」,與成屋價差甚至超過四成,但到了今年價差縮小,為疫情以來首見。 據591新建案統計六都加新竹縣市近兩年預售屋、成屋價差,價差均有縮小現象,其中以新竹縣市價差減少15.1個百分點最多。 全球居不動產情報室總監陳炳辰指出,今年預售屋受到平均地權條例挑戰,預售案價格走低空間大,新屋可能更會吸引首購族群,買氣走向成屋市場,加上先前有些開價過高預售屋去化速度放慢,也會調整價格,因而縮小成屋與預售屋價差。

       591新建案指出,平均地權條例修法通過,包括預售屋禁止換約轉售、私法人購屋住宅許可制等新制即將上路,短期恐不利預售屋買氣,未來利空持續兌現,估計動能將減弱;此外,甚至部分購屋族恐將出走到成屋市場,刺激成屋價量走揚,一來一往可望縮小兩者差距。 統計近一年(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預售屋與屋齡5-10年成屋之成交均價表現,六都加新竹縣市中,以新竹縣市價差30.4%最多,預售屋每坪成交均價48.9萬元,成屋均價每坪37.5萬元,等於一坪就差了11.4萬元,其次為台北市28.7%,第三為台南市27.1%。

       591新建案指出,相較成屋已完工且經轉手,價格隨市場定錨較穩定,預售屋是賣「未來完工」價格,在規劃及興建階段更容易受大環境影響,像這幾年房市就面臨熱錢、升息及缺工缺料等不同原因,導致預售屋行情越墊越高。 以目前價差最大的新竹來看,預售行情飆升,去年每坪已直逼5字頭,年漲幅5%,與成屋價差達三成。近年竹北、東區等精華區塊素地稀缺,導致預售價格屢創新高,連周邊新埔及湖口等鄉鎮也跟進喊漲,形成預售案全面起漲情形。

TOP


2、危老重建案 再給胡蘿蔔

2023/02/28 / 記者 陳姿穎

       危老重建案近年大爆發,截至今年1月累計受理案件突破3,300件,申請案全台遍地開花,但卻遇到缺工困境。對此,內政部營建署透露,針對營造業缺工一事,將修正危老及都更容積獎勵辦法,新增採預鑄工法最高給予5%容積獎勵。 依《都市更新建築容積獎勵辦法》加計時程及規模獎勵、綠建築證書、社福或公益設施等獎勵,整體容積獎勵以40%為上限。預鑄工法是指在工廠先預鑄結構體,減少工地現場澆築混凝土的作業流程,可以大幅降低了人力及施工時間等成本,有效縮短工期。 因此,考量重建品質、人力及時間成本的平衡,營建署將檢視修正都市更新及危老重建的容積獎勵辦法,預計將預鑄工法列入容積獎勵項目,將可有效節省重建工程所需的營建勞動力並縮短工期,並能改善既有傳統場鑄工法的缺點,提升重建工程品質與效率。

       此外,針對目前營造業者的痛點之一的「缺工」,官員表示,依照勞動部先前函釋,屬於「公益性」工程可申請移工。因此,都市更新、危老重建等住宅工程都可聘雇移工。 營建署指出,目前危老容積獎辦法中,針對綠建築、智慧建築、耐震設計等給予一定獎勵,未來將納入預鑄工法,加計時程及規模獎勵的10%後,同樣以40%為限。

       而容積獎勵方案,目前研擬以預鑄構件體積占全結構體達75%以上者,可得基準容積5%獎勵;占50%以上、未達75%者,可得4%;占25%以上、未達50%者,可得3%。 官員表示,為了加速公有房地重建,在這個立院會期內政部將優先推動《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修法,明訂公有非公用土地及建築物,除已有具體利用、開發計畫或面積達重建計畫一半者外,應一律參加危老重建,不受相關公有財產管理法令限制,以加速公有房地參與重建的辦理時效,修正條文草案將在近期提送行政院會討論後,送立法院審議。

TOP


3、去年建物買賣31.8萬棟 連5年上升後首次下降

2023/02/28 / 記者 陳俊華

       據內政部最新統計,民國111年建物所有權買賣登記31.8萬棟,較110年減3萬棟,是106年起連續5年買賣上升,並在110年增至34.8萬棟後、首次下降,顯示交易市場有緩和趨向。 據內政部最新公告,民眾為確保建物所有權權屬,依據土地登記規則辦理建物所有權登記,包括第一次登記和移轉登記。111年建物所有權移轉登記計48.2萬棟,買賣、繼承及贈與等3者合占9成1,較110年減少2萬棟。 內政部表示,移轉登記部分,就移轉棟數觀察,111年移轉48萬1959棟,較110年減少3.96%,其中買賣登記31萬8101棟,繼承登記7萬382棟,贈與登記4萬9805棟;在移轉面積方面,111年移轉5629萬平方公尺,較110年減少4.39%。

       內政部指出,111年買賣登記31萬8101棟中,以新北市6萬184棟、占18.92%最多,台中市5萬695棟、占15.94%次之,桃園市4萬3935棟、占13.81%居第3,高雄市、台北市、台南市分別為3萬7117棟、2萬8611棟及2萬3091棟,6都合計占7成7。 內政部說,6都買賣登記棟數與110年比較,只有台中市增加1.41%;非直轄市縣市中,則以澎湖縣、基隆市及屏東縣分別增加27.70%、18.03%及9.15%較多。 內政部表示,近10年登記棟數概況部分,移轉登記從102年移轉50.4萬棟,下降到105年37.9萬棟最低點,106年起反轉回升到110年達50.2萬棟,111年則下降為48.2萬棟,主要是買賣登記變動所致。 內政部說,買賣登記從102年37.2萬棟最高點,降到105年24.5萬棟最低點,106年起反轉上升,110年增至34.8萬棟,111年下降為31.8萬棟,交易市場有緩和趨向。

TOP


4、出售配偶贈與房產 兩眉角

2023-03-01 / 記者 陳姿穎 

財政部高雄國稅局表示,夫妻間不動產贈與雖不須課徵贈與稅,但應留意未來出售時,仍要依規定課徵房地合一稅,官員指出,申報時留意兩大眉角,包含取得時間、取得成本兩項課稅依據。高雄國稅局官員指出,個人取得配偶贈與的房屋及土地,適用《遺產及贈與稅法》第20條規定,不必計入贈與總額,所以在贈與過戶的當下,不會產生贈與稅問題;然而等到未來出售時,面對房地合一稅課稅規定,就應該特別留意。

       官員表示,民眾交易2016年1月1日以後取得房地,應適用房地合一制課稅,為遏止短期炒作,持有期間愈短,適用的房地合一稅率可能將會更高。 現行房地合一2.0規定下,持有二年內稅率45%,持有超過二年未逾五年稅率35%,持有超過五年未逾十年稅率20%,持有超過十年則稅率降到15%。因此,納稅人持有時間將影響適用稅率,取得時間點的認定至為關鍵。 一般而言,取得時間點是以過戶日為準,不過若因特殊情況取得不動產,認定方式就要特別留意,例如因夫妻之間的贈與而取得。 國稅局表示,個人出售房地,若適用房地合一稅制,且該房地是取自配偶贈與,應以夫妻間第一次相互贈與前,配偶原始取得房地之日為取得日,並依配偶原始取得原因,據以計算持有期間及適用稅率。

       舉例而言,林先生與陳小姐為夫妻,林先生在2017年初購入一套公寓,2019年中將這套房地贈與陳小姐,夫妻間贈與房屋免課贈與稅;而夫妻倆在2020年底將這棟房地出售,原始取得日應以林先生2017年取得時為準,出售前持有逾二年、未逾五年,適用稅率為35%。 除持有期間認定會有所影響,官員表示,第二項重點是取得成本的認定,會與一開始配偶取得房地方式息息相關。 若假設先生贈送房地給太太,而先生一開始取得房地方式是花錢購入,後續太太出售房地時,就是以先生原始購入成本,作為計算房地合一稅取得成本。 而若先生房地一開始是從第三人手中繼承或受贈取得,而非購入,後來贈送太太,太太出售房地時,就是以先生繼承或受贈時的房屋評定現值及公告土地現值,依政府發布的消費者物價指數調整後價值,作為取得成本。 

TOP


5、危老重建條例/時程獎勵遞減 5月降至2%

2023-02-28 / 記者 陳姿穎

       危老重建條例時程獎勵逐年遞減,今年5月12日前申請重建案為4%,營建署官員提醒5月12日之後將調降至2%,民眾若要維持10%容積獎勵可從規模容積獎勵補足。 營建署官員指出,《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2017年5月10日公布施行,依條例規定三年內時程容積獎勵為10%,已於2020年5月11日屆期,不過為持續增加誘因,2021年已完成危老條例修法,將時程容積獎勵延長至2025年5月11日,以8%、6%、4%、2%、1%的方式遞減逐年遞減,至2025年5月11日時程獎勵將完全歸零。 營建署表示,2021年5月12日至去年5月11日時程獎勵為6%,至今年5月12日危老時程獎勵為4%,而今年5月12日後時程獎勵將調降為2%。

       另外,官員說明,雖然時程獎勵遞減,但仍可使用容積獎勵補足,危老重建面積大於200平方公尺者,即可擁有規模獎勵基準容積2%的獎勵,每增加100平方公尺,給予基準容積0.5%的獎勵。容積獎勵與時程獎勵兩者加總最高獎勵仍不得超過基準容積的10%。因此,自今年5月12日起危老時程獎勵調降至2%後,民眾申請都更案若要維持10%容積獎勵,重建基地面積需達1,400平方公尺以上。

TOP


 

 

1、墾丁豪華民宿無照經營拒罰 查封近萬坪土地後抱現金繳清

2023年2月28日 / 記者 張孝義

       屏東墾丁有間渡假會館坐擁花園與無敵海景,110年未領取民宿登記證經營15個房間的住宿業務,被屏東縣政府依據發展觀光條例裁罰30萬元並勒令歇業,老闆卻遲未繳納罰款,行政執行署屏東分署執行人員清查老闆名下不動產上有設定多筆高額抵押,通知老闆盡快繳款以免不動產被拍賣,這位老闆這才在農曆年後趕緊抱著現金到分署一次繳清罰單及其他欠稅。 這名老闆名下座落在墾丁的11筆土地面積近萬坪,光是公告現值即高達5000多萬元,市價應有上億元,老闆的資產雄厚,分署於是先發函通知老闆到分署報告財產狀況,卻遲遲未現身,書記官數次電話聯繫後,老闆陳稱近期內將繳款,卻始終未履行,執行人員到已易手經營的豪華民宿現場訪查,在場人表示原先的老闆數年不在該處且沒有他的聯絡方式,執行人員再前往他名下另一棟也座落在墾丁的別墅查訪,則已人去樓空。

       因為民宿老闆不動產上有設定多筆高額抵押,如進入拍賣程序,拍定後的價金需優先清償抵押債權,如有餘額才能沖抵罰款,執行人員為落實公法債權之保障,迅即發函地政事務所辦理民宿老闆土地與建物的查封登記,準備進行鑑價等拍賣前置作業,年初書記官再以電話聯繫民宿老闆告知查封事實,促其盡快繳款以免不動產被拍賣,這位老闆這才在農曆年後趕緊抱著現金到分署一次繳清罰單及其他欠稅。

       屏東分署表示,無照經營民宿業務得按次處罰,每次最高罰鍰30萬元,主管機關並得斷水斷電或強制拆除,衍生的費用亦需由業者負擔,罰單及費用如經移送,分署定會貫徹執行,以確保國人旅宿安全。另外,疫情趨緩後旅遊業蓬勃發展,分署提醒如係入住民宿振興繁榮在地經濟與觀光產業,可先上網查詢是否為合法民宿,以保障自身安全與權益。

TOP


2、【新竹球場揭弊4】承包商赫見黑歷史 球場弊案竹市府回應了

2023年3月1日 / 劉志原

       本刊調查,新竹市府不排除進一步開挖球場以利改善,並調查是否有回填其他物品及有無違反《廢棄物清理法》,或公務員涉及圖利及偽造文書等刑責,相關的刑事責任正由新竹地檢察署分案偵辦中,至於民事賠償責任,負責監造的艾奕康公司及施工的巨佳營造公司,若真有未按圖施工等情事,也恐遭提告求償。 在此同時,巨佳營造的黑歷史也跟著曝光,該公司2016年12月承包「桃園市立大溪高級中學教學圖資大樓新建及設備工程」,卻發生灌漿工程時模板倒塌壓跨施工架造成人員死傷的意外,新竹市府2019年招標評選時,沒有考量該廠商過往曾發生的重大工安事故,也沒有到公共工程委員會「公共工程標案管理系統」的「重大工安事件」事項,查詢「最近5年發生重大職災之公共工程清單」,導致有不良紀錄的巨佳可以得標。

       針對新竹球場排水等多項缺失,新竹市府發言人施淑婷表示,去年9月前市府時期,審計室即行文要求檢討,並要求查明相關人員疏失責任,高虹安市長上任後,審計室也再次來函正式要求究責,於是高市長責成政風處調查行政疏失責任,日前已初步完成報告,時間範圍從106年1月至111年7月,具行政缺失人員10名以上。至有關龍來公司求償部份,市府發言人施淑婷指出,新竹市府教育處和對方多次協商,高虹安市長亦親自出席瞭解協調,雙方共識為不解約,但事實上,龍來球場公司早於去年8月前市府時期,即因球場問題無法營運造成損失而發函向前市府要求暫停營運或補償,但前市府並未積極回應。

       目前處於休館的新竹球場,斥資近12億元整建,其中包含造價3億餘元的300格位停車場,目前停車場正常開放,球場何時重新啟用至今仍無定論,龍來公司面對每月上百萬的成本,正持續與新竹市府協商,新竹市議會也已成立監督小組因應,目前新竹市府已扣住2億餘元尾款未付給承包廠商,這筆款項是否足以支付相關損失或對簿公堂,很快就會有答案。 龍來公司在新竹市前市長林智堅任內,與新竹市府簽定OT合約(政府興建後交由民間營運管理),做為職棒味全龍隊雙主場之一及基地,球場一樓為商店、售票口,2樓及4樓為觀賽空間及球團辦公室,3樓為VIP室,可讓1萬人入場看球,當初美好的願景如今看來相當諷刺,相關人員的責任有待檢調追查釐清,還納稅人公道。

 

TOP


3、獨家/房價不降!建商頻放話 章定煊揭真相:以後「直接倒閉」給你看

2023年2月28日 / 記者 陳韋帆

       房市利空環伺,仍有建商業者頻放「不降價、房價漲」消息。財經房產學者章定煊接受《三立新聞網》專訪表示,「不降價、房價漲,可能極少數個案有這樣表現,但現在大環境對於房市不友善,堅持不降,恐怕不少中、小建商未來就是直接倒閉給你看!」 章定煊指出,2022年Q4國泰房地產指數各都房價有漲有跌,銷售率明顯大減,信義房地產指數則只有高雄上漲,其他通通下跌。

       基本上再再顯示,2022年Q4市況已經很差,加上2023年Q1沒有任何利多傳出,很難看到房市未來還有其它上漲理由。 關於近期「不少業者堅持不降價、部分區域房價反漲」的情況,他分析,「業者強調成本高,所以不降價,而年節前後確實也有些人出手購屋,從房仲業績、移轉棟數來看,交易量確實有些微反彈,但看年增減幅度,明顯不是很好,也就是說市況依舊低迷。」 章定煊說,我們現在應當很直觀面對這件事情,就是「房價到底是不是剛性需求可負擔」?事實就是很難,尤其是房價最高的北部區域最為嚴重,想要讓房價持續撐盤,一定需要投資性買盤,但現階段,無論是政治、法規、金融面,救梅沒有辦法支撐。

       他進一步說明,「政治層面上,總統大選將至;法規上,《平均地權條例》修正草案預計今年上路;金融面上,美國持續升息抗通膨,台灣也勢必跟進;外部還有中國共機不斷擾台。投資性買盤又如何會留在房市?」 章定煊認為,「假設建商說的『成本很高』是真話,那現階段就是等,等著看有沒有轉機,並告訴你不會降,繼續撐著,但也因為這樣,反而很危險,因為價格只要撐不住,就會看到一大堆中、小建商跑路!死都不降價的結果,最終就是倒閉!」 最後,章定煊建議,「真正想要買房自住的人,除了要存有一定資金外,現階段就是等待,等待降價,不要被外部繁雜的資訊影響,但至於跌多少,就要看購屋區域,沒有建設到位、胡亂飆漲的重劃區,跌3~5成都不意外,精華市區,1~2成或許就是底線,但無論如何,等待都比直接出手更好。」

TOP


4、長虹李文造為房市「軟著陸」寫下新註解

2023/02/28 / 蕭又安

      長虹建設董事長李文造2023年2月22日表示,《平均地權條例》修法通過後,對於房地產已經產生影響,而且逐步在市場中發酵,他認為政府要做的是讓產業健全(軟著陸),而不是打趴,他強調:「房價小跌可以、大跌不行,打趴營建業並不是好事。如果把建築業搞成泡沫化,對於大家都不好!」所以,接下來的房市會出現「漲多區域價格回檔」的現象。 至於「房價軟著陸」的條件為何?李文造認為,一般來說,反映這波工料雙漲,建案合理漲幅在2-3成,那些漲3-5成的就是與建材漲幅相當,價格可能不跌,至於那種漲7-8成那種區域產品,價格應該要回來。

       李文造指出,《平均地權條例》修法中,對市場影響比較大的是預售屋不能轉售,這對代銷業影響比較大,屬於「短空長也空」的壓力,對於建商反而還好,應該算是「短空長多」,所以,《平均地權條例》的修法,他認為,房地產應該把代銷和建商兩者分開來看才是。房屋的需求依舊存在,這次修法的殺傷力,應該會在1-2年內慢慢淡化。 李文造強調,現在房市面對(1)經濟不穩、(2)信心問題、(3)政府打房、(4)兩岸危機(5)缺量隱憂等5大難題,「打房的影響是短期,但若政治不穩,經濟就難以成長,屬於長期傷害。」他這麼說道。對於土融限18個月內開發,李文造表示,現在市場就怕房子供給量太多,這條措施根本催促業界加快蓋房,這項規定不然就是要延長時間、不然就是要取消。

       在升息的腳步下,已處於高利率環境,建商貸款壓力不小,政府應該讓銀行自已衡量,依個別建商的狀況衡量貸款額度,不應該管太多。 李文造認為在政策打房下,投機會退場,但房價只會小跌、不會大跌,如果把建築業搞成泡沫化,對於大家都不好,政府應該要輔導建築業軟著陸。所謂軟著陸,是應該所有漲過頭的都要回來,至於台北沒什麼漲,還好,可維持現狀,維持營建成本漲幅就差不多,漲幅3-5成還算合理,但如果漲超過5成就可以軟著陸。面對未來房市,李文造表示,長虹會減少購地計畫,採邊建邊售。目前住宅和商辦各占5成,他認為「未來1-2年,商辦市場會優於住宅市場。」但預售不預售並不是長虹的重要政策。

 

TOP


 

 

【歐亞】臉書粉絲專頁

 

若歐亞資產評價集團寄送之每日新聞造成困擾,懇請來信告知,將從系統作處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