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房產新聞
產業新聞
全國屋齡超過30年的老宅數量相當多,共達460萬戶、占比高居5成,而六都老屋數量又更龐大,其中發展已久的台北市,屋齡30年以上的老屋有65萬戶、占比7成,結構老舊、居住安全堪慮的老屋都更重建刻不容緩!台北市府宣布「都更5箭」政策即日起正式啟動,台北市長蔣萬安7日親自宣布都更5箭行動正式展開,市府透過「降門檻、法放寬、速通關、排障礙、加碼辦」等 5 項行動措施,將台北打造成一座更安居城市。 台北市超過30年的老屋相當多,結構不佳、機能不足,老屋量體相當大,需要花相當長時間才可能完成重建,台灣的地震又較為頻繁,若發生強震,那對老屋的損害及後果難以想像。都更五箭:
第一箭「降門檻」,市府於今(2023)年3月3 日公告實施「公辦都更 7599 專案計畫」,受理意願門檻自90%降至75%,並引進民間專業技術團隊,以「早進場、幫試算、助選屋」三大創新服務,協助民眾參與公辦都更。
第二箭「法放寬」,除了公辦都更,市府同時積極檢討各項法令協助民間加速辦理都市更新,包括「都更單元及事業計畫全面開放併送」、「山坡地危險建物可更新」、「放寬商業區都更案後院深度比」等法令鬆綁,使得民間辦理重建能更有彈性。
第三箭「速通關」,為加速審議程序,市府推出「都市更新 150 專案」,審議時程 150 日,另外「權變小組提前進場」及「都市設計審議 130快速通關專案」等方案,藉由提前審查及分流審查制度縮短行政時程,讓民眾立即有感。
第四箭「排障礙」,目前台北市推動危老案件是六都之冠,未來市府將以「擴大培植民間專業人力」、「放寬檢討審查項目」、「精簡程序提升效能」等面向,持續加速危老重建案件進程,預計可縮短審查時間約 6個月。
第五箭「加碼辦」,因應超高齡社會來臨,老舊公寓加裝電梯需求大增,未來將提高補助金額至300萬元(總工程經費60%)、補助一樓空間美化費用,加速推動老舊公寓增設電梯。
蔣萬安指出,台北市建城139 年,人老屋老,如何都更得好、加速流程,一直是市府關心的議題,不論現在還是未來,期望透過這次都更 5 箭行動,能加速台北市都市更新及危老重建進程。
傳統市場環境雜亂,過往多被視為嫌惡設施,房市票房毒藥,但因產權零碎複雜、基準容積率不如周邊土地等因素,更新又不易。為解決困境,新北市城鄉局表示,將推出民有市場活化再生專案計畫,加速民有市場都更改建。 「民有市場活化再生專案計畫」有二重點,
第一是臨路條件符合規定的完整市場用地,在實施者取得土地及建物所有權人比例逾50%同意書時,就可向城鄉發展局提出申請,並會跨局處由市場處及都更處專案協助,同樣也能劃設為更新地區。
第二,符合專案資格者劃設為更新地區後,除享有原本時程獎勵,若整合同意比例達75%,還可採都市更新與都市計畫變更併行方式,透過捐贈社宅、公幼及托老等回饋公益設施,提高基準容積率,但以不超過鄰近的住宅區基準容積率為原則,有助老舊市場更新改建。
城鄉局表示,市場用地劃設區位多位於交通便利處,且屬鄰里地區發展的核心,但受限於市場產權零碎複雜、基準容積率不如周邊土地使用、多目標及獎投等法令限制,導致老舊市場更新不易,因此新北城鄉局透過各種方案,勇於面對老舊市場都市更新的困境與課題。 新北市都市計畫委員會今年2月已通過三重成功市場、大同南路市場,以及永和永利市場、成功市場劃設更新地區,將同意比率從原本80%降為75%,同時也提高時程獎勵,前5年更新案報核可獲得容積獎勵10%、後5年為5%,優於未劃定更新地區。
新北市政府城鄉局長黃國峰表示,新推專案期望以民間參與方式辦理市場用地基地開發,透過專案窗口、簡化行政作業流程、主動劃定更新地區及搭配都市計畫細部計畫變更等機制,有條件地適度提高基準容積率等機制,以改善現況建物老舊、居住環境不佳的情形。 城鄉局表示,民有市場活化再生專案計畫預計3月中公告,並於3月底開放受理申請,專案受理申請期間2年,歡迎有興趣的市民或土地所有權人洽詢新北市政府城鄉發展局,或至城鄉局網頁查詢相關資訊。
近年房市推案火熱,新房子愈蓋愈多,不過,新成屋買氣不增反降。內政部資料顯示,2022年全台屋齡五年以下新成屋買賣移轉共計1.52萬筆,僅占住宅買賣14.4萬筆的10.5%,等於每十人僅一人買新成屋,為2009年有統計數據以來的歷史新低。 和2009年新成屋交易9.12萬戶、占比35.6%相比,13年來大幅減少7.5萬戶,25個百分點。 東森房屋研究中心經理葉沛堯表示,高漲的房價是導致新成屋買氣走低的「元兇」,在目前政府打炒房、薪水緩漲、房市趨冷的環境下,未來新成屋交易佔比恐會繼續下降。葉沛堯指出,觀察歷年新成屋買賣移轉筆數可以發現,新成屋交易佔比已經連續六年下降,而這六年正是台灣房市極速升溫的階段。
最近幾年受全球QE、通貨膨脹、缺工少料等因素影響,全台房價飆漲,新建案價格更是屢創新高,而薪水的漲幅卻明顯追不上房價的腳步,在高昂的房價面前,普通購屋民眾只好把目光投向房價相對親民、入手門檻相對較低的中古屋市場。 另外,房地合一稅2.0於2021年上路,購屋未滿五年出售將被課以重稅,也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新成屋交易量的下滑。
對於新成屋市場後市,葉沛堯指出,去年房市快速降溫,市場觀望濃厚,加上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限制預售屋及新成屋換約轉售,民眾購買此類產品的意願大幅降低,研判未來市場買氣將持續向中古屋市場挹注,今年新成屋交易占比恐繼續走低,不排除跌到10%以下。 葉沛堯提醒,新推案仍在如火如荼地興建,依內政部統計,2022年住宅類核發建照宅數超過18萬宅,是統計以來史上第四高,在目前都會區房市買氣降溫,普遍出現供過於求狀況下,這些新增供給將是台灣房市的一大風險。購屋民眾在買房前要特別留意所在區域的供需關係,以此避免未來房市發展若不如預期所產生的跌價風險。
政府連推11波打炒房政策,建商的營造成本原已倍增,土融還降至五成、甚至已借不到錢,且須在18個月內動工,否則要收回貸款;加上去年下半年起預售屋急凍,恐引發中小建商倒閉潮。 近兩年,政府共祭出11波「打炒房」政策(表1),房價還是驚驚漲;2022年,推案量更創下2.1兆新高紀錄。但,為何從今年元月起,各大開發商公會紛紛喊救命,直言「土融18個月的動工期限」條款,恐掀起中小建商倒閉潮?這不過是銀行的一項內規,怎麼就捲起建築業的千堆雪? 《平均地權條例》衝擊預售市場 起因於2021年12月17日,央行為嚴打建商養地,促請銀行將四大項目納入授信內規,做為稽核及自行查核重點;金管會也列為對銀行的金檢要項。其中,最具傷殺力的是,明訂借款人預計動工實際所需時間,最長以18個月為原則。 初期,建商並不太在意。一位建設公司董事長劉如興(化名)說明原委,儘管這兩年缺工缺料,美國通膨嚴峻、猛烈升息,導致全台「土地+營建」成本,每坪上漲10至15萬,「但市場買氣依舊,投資客並未退場,案子照樣推。」
直至2022年3月,內政部拋出《平均地權條例》修正草案,擬禁止預售屋或新建成屋讓與或轉售第三人時,買方轉為觀望。但,鑑於九合一選舉在即,政府又緊急縮手,「3月關閉的買房群組又在6月噹噹噹響起,互通消息;建商也吃下定心丸,繼續推預售案,」一位建築業主管說出來龍去脈。 房市繼續歌舞昇平。豈知2022年11月26日,敗選的執政黨為緩解民怨,將矛頭指向高房價。12月21日,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初審通過《平均地權條例》修正草案。景文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章定?坦言,「投資客、建商措手不及,才知道政府是玩真的,今年元月10日更快馬加鞭三讀通過。」 由於修正案鎖定的正是預售屋,從去年3月內政部放出消息後,預售市場就開始降溫。一位建商分享實際案例,2022年元月、2月共賣出300戶預售屋,3月退了100戶,政策暫緩後又慢慢回溫,三讀通過後,每天成交僅剩1∕10。 修正案對預售市場衝擊甚大。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指出,預售實價揭露資料顯示,2022下半年開始反轉,5月起連續7個月的件數均跌破7000件,較2021年下半年幾乎腰斬(表2),今年法案正式執行後,預售換約將走入歷史,轉為自用當道的市場。預售市場遇冷,代銷業首當其衝。正在推的只能繼續賣,多數不敢再接新案,甚至有公司裁員,員工轉行仲介、改賣中古屋。
劉如興說,2020年12月8日土地融資(簡稱土融)降至六成五,2021年12月17日再縮到五成,假設土地總價10億,一年間自備款從3.5億變成5億,資金壓力倍增。 籌足自備款後,政府還要求須在18個月內動工,銀行每兩個月派人到工地巡察,如發現進度落後,將按比例收回貸款,並採階梯式加碼計息,建商財務愈發吃緊。 18個月就像「天條」,新舊建案一體適用。過去舊案到期,都能順利展延,2021年12月17日後,都得照新內規,重新談貸款條件,並加列但書。 美國鷹式升息抽走台灣熱錢 雪上加霜的是,美國從2022年3月17日開始升息,全年共升息七次、17碼,熱錢快速抽離台灣,銀行存款總餘額也跟著縮水。 一位銀行行員說,根據《銀行法》第72-2條(建築放款總額之限度)規定,商業銀行辦理住宅建築及企業建築放款之總額,不得超過放款時所收存款總餘額及金融債券發售額之和的30%。「熱錢轉往美國,8月後兩岸關係緊張,有錢人又將部分現金匯至海外,存款分母變小,又配合打炒房政策,建築融資空間當然變更窄。」 上市櫃公司董事長王凱文(化名)分享親身經歷。他感嘆,才一年時間,土融利率從1.8~2%調到2.8~3.6%,還有人借到4%,利息雖倍增,能貸到錢都要偷笑了,現在是一毛錢都借不到了。 去年底,王凱文找很多家銀行談新建案的土融跟餘屋貸款,每家銀行都說沒有額度,連有權狀的餘屋貸款都要排隊等額度。
「我是上市櫃公司都受到這種待遇,何況是中小建商,只能跟親友或同業用較高利息調頭寸,卻僅是杯水車薪。」 「18個月的動工限期」就像套在建商頭上的緊箍咒,導致只有三條路可走,第一條是硬著頭皮,在18個月內拿到建造執照(簡稱建照)動工,但得承擔未知的營運風險,最終可能虧損;第二條路是籌資還債,曾有小建商無法如期動工,被銀行催促還錢,四處籌錢還清2.5億貸款,被迫停業、裁員;第三條路就是將案子盤出去或賣土地。 「以前仲介都是介紹素地,近期十幾個案子都帶建照,應是建商申請到建照,卻被18個月動工的條款卡住,沒有資金繼續燒下去,四處找買主的,」王凱文說。 房市專家何世昌說,去年11月傳出新北市樹林預售案的建商努力增資後,仍無法渡過難關的憾事,最終宣告解散,將案子盤出去。「這個老闆運氣不錯,好歹有人接手,現在有愈來愈多案子在兜售,有些大建商直接跟仲介說不用再來了,沒有接案需求。」 限貸令+18個月限期動工,導致2022的土地交易量大幅縮水。過去多數買地的建商、開發商都要靠融資,現在銀行不放貸,後勢又不佳,沒人敢接、也沒錢接盤了。
銀行雨天收傘,建商貸款無門 從去年底至今,中小建商達七成的中華民國不動產開發公會全聯會,每天都接到求助電話,歸納會員心聲:缺工缺料外,2022年起利率變高、存款準備率調升,廠商承受較高利息費用,內憂(營造成本上漲)又外患(買方觀望)。尤以18個月動工期限最不合理,以及舊案續借還要溯及既往,甚至借不到錢,財務負擔沉重。 一位中型建商說,現在是銀行說了算,不僅嚴選放貸對象,還調高利息,未能按期動工,要收回貸款,並採階梯式加碼計息,中小建商很難討價還價,轉成白話文就是「雨天收傘」。 銀行到底有沒有抽銀根?用數據說話。 依照《銀行法》72-2條規定,銀行辦理房貸、建築貸款總額上限是30%,多數以28%為警戒線,2022年上半年,每月約近十家占比超過28%,6月有四家逾29%。 2022下半年,銀行積極配合抽回不動產資金,成效斐然。根據金管會2022年12月底的統計顯示,僅三家超過28%,連五個月均無銀行超過29%;不動產放款比率更連續六個月下降至26.58%,創35個月以來的新低,放款額度都空出來了。
中華民國不動產開發公會全聯會祕書長于俊明說,建商已受升息、缺工缺料等成本增加衝擊,且市場已向下修正,政府卻在未通盤瞭解、也沒有跟業界溝通下,推出各種管制政策,嚴重危及業者生存。 連不在限貸令範圍內的都更、危老都受波及,現在土建融能貸到五成就不錯了。「都更、危老整合期非常長,要挨家挨戶說服,業者還要自備五成資金,無利可圖、風險又高,誰還會想做,」于俊明說。 經業界數次陳情後,2月8日政府同意金融機構可依授信內規及建案規模等情形,核實評估借款人預計動工實際所需時間,除有「不可歸責」借款人因素外,包括受疫情等因素影響而發生缺工、缺料等情形,以致影響動工時程;或因建案特性不同,如建案規模、建築法規規範要件差異等因素,導致影響公務機關審照時程較長者,可不受18個月內動工的限制。 打房抓錯重點,恐全民皆輸 政策看似鬆綁,業界卻不領情。中華民國不動產開發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楊玉全表示,真正關鍵在18個月的動工期限,以及有業者借不到錢,這些魔咒沒有解除,中小建商命在旦危。
他進一步說,官員抓錯重點,「考量不可歸責因素」是空話。銀行在「高度監理」壓力下如何認定,業者不敢有太多期待。建議合理動工期限應放寬至30個月、取消回存建融自備款的新制,以及暫緩執行《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 房地產被喻為火車頭產業,如何平穩房價又不失去經濟動能,是執政者的考驗。 「打炒房跟健全房市是一體兩面,打過頭將產業掐死,影響的不只百萬從業人口,也會衝擊整體經濟發展;房價崩落,國民的財富肯定縮水。政府應周全考量,而非只為打炒房而打炒房,全民恐要付出無法彌補的代價,」王凱文呼籲。 國立清華大學計量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安富金融工程研究中心執行長馬瑞辰坦言,政府嚴格稽查、重罰紅單,禁止預售屋轉讓等政策已一定程度打到投機客痛點,但18個月的動工期限,也確實讓需要融資的建商壓力爆棚。如不根本解決源頭的土地供給、調降原物料成本及缺工問題,每次打炒房都會打錯對象,徒勞無功。 房產專家何世昌說,建築業迎來最嚴峻考驗,關鍵就在央行於一夜間,促請銀行用內規,關掉水龍頭,沒有資金活水,中小建商借錢卡關,恐會有人渴死而倒閉。只要有人撐不下去,第一個倒下,就會引發難以挽救的骨牌效應。
上市代銷海悅國際開發今公告2023年2月業績,合併營收共2.02億元,月增48.45%,但比去年同期減少4成;累計前2月合併營收3.38億元、年減44.22%。 海悅表示,受經濟與通膨等不確定因素影響,消費者購屋意願仍低,但2月接待中心來客數已較1月回溫,更回升至去年均值表現,後續仍需觀察重點建案的銷售狀況。 海悅表示,公司代銷業務來源無虞,又以首購、首換等自住建案為主,影響較低,加上轉投資收益今年會有明顯挹注,多角佈局效益將陸續顯現。 不過,台灣房市進入「房價新平衡時期」,海悅表示,接待中心來客詢問人潮,未能帶動成交量,因此業績較去年同期衰退不少,主要是買賣雙方對於房價期待的門檻尚未取得共識,加上台灣經濟、通膨與升息疑慮等不確定因素,影響消費者購屋意願。
目前建案銷售趨緩,後續將關注房價走勢,一旦房價達成新平衡階段,交易量將逐步活絡。 今年第一季海悅即將開案的建案有,台北市「冠德信義BCF」、新竹市「浩瀚森PARK」、「利晉曙光」、台中市「泰御天鑄2」、「悅讀大城」、台南市「南科悅揚」與高雄市「達麗未來市」,其中台南市「南科悅揚」已於1月公開銷售,目前已簽約戶數,將於3月貢獻營收。 至於營建收入與轉投資收益部分,台中「達麗創世紀」,預計第三季進行交屋,將陸續挹注海悅營收與獲利項目。而「世界南科」自建案亦將於第一季推出,全案將規劃268戶,32~42坪,總銷金額達40億元。
台中市政府近年來積極開發海線,其中梧棲區在海空雙港加持,三民社會住宅等多項公共建設、交通及社會福利挹注下,吸引人口遷入,全區人口數於日正式突破6萬大關,相較99年12月縣市合併時人口數,成長幅度逾8%。民政局長吳世瑋表示,梧棲區緊鄰「台中科技走廊」及「海線產業走廊」,龐大的就業機會帶動人口紅利,並吸引許多建商進行大型造鎮計畫,讓港區發展迅速,成為民眾移居梧棲的強烈誘因。 吳世瑋說明,梧棲區是台中港所在地,區內劃設台中港特定區,是全台唯一同時擁有海空雙港國際門戶優勢的重劃區,在港口加持下,另有加工出口區及商業區,港區有大型國營企業如台電、中龍鋼鐵及中油,且交通便利鄰近機場、高速公路及鐵路,近年更有三井OUTLET大型商場進駐,加上鄰近大肚山黃金科技走廊、台中彰濱工業區、台中港離岸風電產業園區,與台中港科技產業園區等4大產業園區黃金廊道,加速市政與民間投資挹注,區域一片看好,吸引大量新婚人口和就業人口「輕移民」。
吳世瑋指出,根據市府統計,2022年底梧棲區戶數近2萬戶,人口約5.9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約3,604人,是海線地區人口密度最高的行政區,其中位處中港中學文教區的大庄里,為梧棲區最大里,人口近萬人;另位於重劃區的頂寮里,里內有許多建設公司推動大型造鎮計畫,造鎮推案買氣將持續帶動人口遷入。 民政局說明,台中市位處台灣中部核心,面積廣大,不論在氣候、人文、地理上均相當適合經濟產業發展,因此在產業發展及歷史人文皆有其吸引力等誘因,台中市多處行政區域人口數也呈現穩定性成長,市府團隊持續推動各項交通、建設、水利、體育等各項重大計畫,並積極落實多元友善育兒措施,生育獎勵擴大補助,營造樂婚願生能養的友善環境,全面提升台中整體環境,打造市民最期盼的移居好城市,相信未來會吸引更多人移居台中。
台南傳統商圈重新洗牌?開業27年的新光三越台南中山店,整棟大樓即將出售,不少台南人討論「要結束營業了嗎」。據指出,大樓出售只是換房東,房客在未來幾年內仍為新光三越,不影響經營;該店緊鄰台南火車站,所在的民族路商圈受疫情影響,人潮大減。 「從3歲到30歲,中山店參與了你大大小小的重要決定與歡樂時刻」,新光三越台南中山店臉書粉專,3日貼出這段話,嚇到不少台南人「要收掉了嗎」;畢竟三越桃園大有店,才剛於2月28日熄燈。幸好小編後面補了一句「以前不曾缺席,未來也會屹立相伴」。 不過中山店自1996年開幕以來,雖然就位在台南火車站旁,卻也面臨商圈轉移的窘境,加上疫情衝擊,逛街人潮大不如前。大樓將出售,有網友問「要改成IKEA了嗎」,小編秒回「沒辦法變成IKEA,但我們5F宜得利超好逛」。
大樓出售的原因,是「新光一號」REITs共6筆不動產公開標售,其中一筆就是中山店。受託機構兆豐銀行2月24日公告,總底價近300億元,以新光天母傑仕堡大樓開價114.51億元最高;租金收益率超過2.72%的三越中山店,則開價43.75億元。 台南有兩家新光三越,後起的西門店量體更大、品牌更多,連粉專追蹤人數都是中山店兩倍多。一般認為建築物出售,最後由新光人壽買回去的可能性高,等於房東還是自家人。
配合中央推動南部半導體S廊帶政策,高市加速開發橋頭、楠梓、仁武及亞灣5G AIoT等四大園區,吸引多家大廠投資累計金額近6千億元,目前進駐高雄日商達312家,累計投資金額新臺幣374.2億元,在進駐高雄外資企業中高居第一,高市府積極爭取日企持續投資高雄,強化南部半導體生態系,為台灣半導體與高雄發展電動車等趨勢產業注入動能,共同拓展全球市場。 高雄市長陳其邁指出,全球半導體先進材料及設備製造領域中,日本位居領先地位,其中三井化學已有百年歷史,產品囊括汽車、醫療材料、資通訊與半導體等,提供運具移動、醫療保健、ICT產業、基礎與綠色材料產品及解決方案,特別是ICT關聯產業中用於矽晶圓背面研磨的表面保護膠帶市占率更是全球第一。
陳其邁強調,上任後積極推動產業轉型,配合中央南部半導體S廊帶政策,加速開發橋頭、楠梓、仁武及亞灣5G AIoT等四大園區,促成台積電、穩懋、華邦電、默克、英特格、穎崴、義隆、天正國際、三福氣體等大廠投資,累計金額近6千億元,盼透過主動拜會親自詳加介紹高雄投資環境,爭取三井化學加碼投資高雄。 三井化學集團旗下台灣東喜璐機能膜公司,專注生產半導體矽晶圓背面研磨製程中保護膠帶,位於南科高雄園區(路科)廠房於109年1月量產,為因應未來市場需求,接續投資逾24億元擴建第2期廠房,預計今年10月正式量產,半導體製程膠帶產能將達760萬㎡/年,此外,面對科技產業發展持續強勁,台灣東喜璐機能膜公司仍持續規劃在台投資計畫,鞏固全球半導體製程保護膠帶霸主寶座。
高市府經發局長廖泰翔表示,目前進駐高雄日商達312家,累計投資金額新臺幣374.2億元,在進駐高雄外資企業中高居第一。他指出,市長上任後推動產業轉型,聚焦半導體及5G AIoT雙主軸產業發展,也吸引鴻海集團進駐橋科及和發產業園區打造電動車生態系。他推崇三井化學在晶圓保護膠帶是全球頂尖廠商,盼促成三井集團與在地業者、學校合作,打造技術創新、設計研發及產品測試基地。
根據台南市與大台南不動產開發公會最新統計,台南市前二月新申報開工量體,包括透天504戶與大樓3142戶,合計達3646戶,其中永康大樓量體居冠達1587戶,佔比高達5成,其次為安平區大樓578戶,透天則以安南區175戶居首。即將到來的329檔期,東區推案有加溫趨勢。 根據二公會統計,台南房市新申報開工量體,二月份有逐漸增多現象,一月份台南新申報大樓開工量體僅959戶、透天152戶,二月份新申報大樓開工量體卻達2183戶、透天352戶。 二月份台南大樓新開工申報量體,以永康區高達1131戶居冠,其中最大案為聯上實業中興段忠孝路22層大樓案達734戶排行冠軍,前二月永康也以1587戶領軍,二月安平區大樓新申報開工量體,以潤隆建設安平區新南段健康路三段24層海景大樓案,也達423戶。
根據數字科技(5287)旗下591新建案分析,今年329檔期推案,台南市今年在延推案公開及指標案挹注下,反彈力道超狂,總銷金額從去年同期的141億暴漲至818億元,量能大增近700億,年成長更是驚人480%。 最主要原因除了在精華地段東區一些指標案公開外,連南科周邊的永康、善化及新市也都湧現一波新案潮。不過,由於當前台南房價已處高檔,以東區來說新案普遍開價都已至3、4字頭,平實重劃區內更有上看5字頭的個案傳出,隨著買氣轉冷,更傳出部分業者開始以促銷或加大議價空間的手法拚成交。
國境開放,觀光商機爆發,大街小巷人潮滿滿,西門町商圈迎來疫後最大開店潮,房仲業者指出,西門町目前至少就有10處店面正在趕工中,卡位這波觀光復甦商機。值得注意的是,人潮回流後,房東也有感,部分租客租期想拉長五年,但房東只願意租兩年的狀況。 根據觀光局統計,今年1月來台旅客已經從2022年1月的7,639人次,大幅復甦到25.5萬人次,雖然仍遠不及疫情前1月的80餘萬人次,但仍可看到觀光產業景氣已經從谷底復甦,國內指標國際觀光商圈西門町,現在店面也迎來一波開店潮。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雖然現在還看不到西門町往日每坪1.5~2萬的店面租金盛況,但西門町商圈隨疫情穩定後,內需復甦且國際觀光客人次也逐漸增加,國際熱門觀光城市都在迎接疫後的觀光人氣,香港甚至提供50萬張免費飛機票吸引觀光客,從統計數據來看,來台旅客人次最多的亞洲地區,1月已經復甦到疫情前的1/4,復甦跡象顯著。
根據觀光局歷年一月的來台人次統計,疫情前2017~2020年都超過80萬人次,2022年1月疫情觀光雪崩,僅剩下7,639人次,今年疫情穩定與國境開放後,回升到25.5萬人次,人次佔比最高的亞洲觀光客,也可望在政府開放恢復港澳自由行後,進一步回溫。 觀察西門町的租金實價狀況,2020、2018年各有一筆單坪兩萬的租金紀錄,2014~2020總計也有5筆每坪1.5萬~2萬元的實價租金,但近半年西門町租金單坪5,000元以上實價揭露有5筆,最高的是包括峨嵋街月租25萬,單坪租金8,783元。
信義全球資產商仲部主任林廷宇指出,西門町店面今年以來詢問度甚高,熱度是近2年最熱的時候,且商圈內的店家在這波不景氣也經過一波洗牌,像是夾娃娃機店大舉退出,但近期大頭貼店家變多,且受惠疫情復甦,伴手禮店從去年11月就重新進場開店,店家除了看好商機外,大幅修正過後的店租也是吸引店家進駐的誘因之一,現在區域內仍有些空置狀況,但租金已經有谷底反彈的跡象,現在已經有租客想租五年但房東只願意租兩年的狀況。
【歐亞】臉書粉絲專頁
若歐亞資產評價集團寄送之每日新聞造成困擾,懇請來信告知,將從系統作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