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房產新聞
產業新聞
內政部正在進行修訂《平均地權條例》相關的多項子法。據了解,將針對以都更為主的私法人購地大鬆綁,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報核後在主管機關審查時,公開展覽期間就可開始購地、規劃,不用再每次申請許可;在都更危老合建分售、產權整合過程中,因實務所需的買賣移轉,納入免經許可範圍。 如果是因參與都更危老重建,必須事先購入住宅進行整合,則納入「需經許可」。內政部指出,須經許可的審查方式、審查表單,以及審查期限與方式已研擬好,只要審核確認確實為都更危老所需,七天內就會通過,業者不需擔心曠日費時。
平均地權條例子法修正案在今年1月三讀通過,因修法規定私法人購買住宅每次都需許可、且設有五年內不得轉讓的期限,引發產業反彈,擔心對都更產生打壓效應。內政部在3月底和業者舉行座談會,針對業界最關心的私法人購買住宅進行溝通,並同意將都更鬆綁項目列入子法。 在免經許可項目,相關人士指出,《平均地權條例》中私法人購屋住宅採許可制,但在子法訂定時確定排除都更危老業者,如私法人屬於都更、危老計畫公展範圍內的權利關係人,在都更危老合建、產權整合過程中,因實務需要的買賣移轉行為,納入「免經許可」項目。
另外,業者購買劃定地區範圍的標的,也列為免經許可項目,例如配合中央或地方的重大建設,或是因地震、火災、水災、風災或其他重大事變遭受損壞,具有重建急迫性,也免經許可。 參與都更危老重建,事先購入住宅進行整合,納入「需經許可」但內政部指出,只要是審核確認確實為都更危老所需,七天內就會通過,不需擔心曠日費時。
私法人購屋須經許可類型,目前包含購買宿舍、出租經營用途、建築物使用作衛生福利機構場所、以及依《合作社法》成立登記經營住宅公用業務的合作社。 此外,對於業者擔心平均地權條例中的檢舉獎金制度導致浮濫檢舉,內政部承諾子法明確要求,檢舉人「實名制」,應附身分及聯絡資料,還有被檢舉人身分資料、違規情形、時間、地點、以及足以供研判違規行為的具體事證資料,也就是檢舉要採實名制 ,如果檢舉人偽變造事證將移送檢調。
新北市推動多元都更,累計至3月已有1256案申請,並有831案核准。13日包括板橋及新店各有1件「簡易都更」案件完工,更新後更沿道路退縮4公尺以上人行及綠美化空間,提升都市巷弄徒步空間品質及美觀,大幅增加居住品質。新北市都更處表示,板橋案鄰近海山中學,基地面積約968平方公尺,重建前為8戶的2層樓老舊磚造建物,更新後搖身一變為85戶的地上15層、地下3層鋼筋混凝土大樓。 重建後不僅提供友善寬敞的人行空間,並種植植栽改善周邊環境,使當地學生及居民不再遭受人車爭道之苦。
而新店案靠近捷運新店區公所站及新店行政園區,基地面積約633平方公尺,重建前為7戶的3棟兩層樓透天厝及1棟4層樓公寓,且屋齡超過50年以上,更新後為39戶的地上12層地下3層鋼筋混凝土構造大樓。 更新後建物與鄰房距離擴大,提升都市防災空間,亦減少窄巷高樓的壓迫感,提升居住安全品質,生活機能也更加完善。
新北市都更處表示,市府為協助危險建物重建,提出多元都更方案,截至今年3月底已有1256案申請,其中有831案核准。 都更處指出,只要符合30年以上老舊建物、面積達基地面積一半以上即可提出簡易都更申請,住戶免花費鑑定費用並更簡化申請程序,且為增加重建誘因,已於去年修法將獎勵上限由20%提高至30%,期盼誘因的提高讓民眾除循一般都市更新條例所訂途徑,能有更多元、更簡易的選擇,改善鄰里小巷弄環境,提供誘因同時兼顧都市防災。
營建署表示,蔡總統上任後,即以主動積極的態度,推動三大居住協助政策照顧國民,研擬社宅興辦計畫,並訂定8年20萬戶社宅目標,包含12萬戶直接興建與8萬戶包租代管,中央與地方的達成數標準也始終如一,政府直接興建社宅於今年3月底,已達成超過7萬戶3千戶,包租代管社宅累計媒合6萬4千餘戶。 營建署表示,依據行政院2017年3月6日核定「社會住宅興辦計畫」,直接興建戶數係以工程完成發包(即決標)視為達成,此標準從未改變。第一階段4萬戶社宅目標已於2020年底達成,2021年累計達成54,554戶,2022年累計達成71,112戶,截至今年3月底既有、新完工、興建中及已決標待開工的社宅合計7萬3,031戶,刻正按照社宅推動的進度,持續穩健成長,全力達成12萬戶直接興建社會住宅的目標。
鑑於地方興建量能不足,中央協調各部會盤點並篩選出適宜興辦社宅的土地,並由國家住都中心為推動主力,將興建約6.9萬戶社會住宅。至於社宅住宅工程經費,地方政府及國家住都中心均採融資方式先行取得工程款所需資金,後續再藉由中央補助收入及租金收入回收工程款。 營建署說明,包租代管社宅截至今年3月底,累計媒合6萬4,333戶,預計2024年中可達成8萬戶持續入住之目標。2022年辦理300億元中央擴大租金補貼專案,透過相關創新作為及宣導措施,補貼戶數相較110年13.1萬餘戶,也倍增突破為27.8萬餘戶。
今年更精進將採隨到隨辦、不設申請期限等方式,讓有需要的民眾可隨時提出申請,也將申請年齡從20歲調降至18歲,以擴大對學生租屋族的照顧。 進一步觀察六都社宅執行狀況,以包租代管而言,桃園市成果斐然,以19612戶拿下第一名,其次為新北市12813戶,第三名為台中市9838戶,第四、五名為高雄市4494戶、台南市4494戶。
至於截至今年3月底既有、新完工、興建中及已決標待開工的社宅,由六都政府主導的部分,以台北市19984戶最多,其次為新北市6937戶,全台第二大都會區的台中市只有5970戶,其次依序為桃園市4705戶、高雄市2363戶以及台南市1854戶。 營建署表示,推動只租不賣、租金合理的社會住宅,是政府協助中低收入、社會弱勢及受薪階級居住安穩的具體行動,也是一種社會投資,截至今年3月底,政府直接興建社會數量已超過7.3萬戶,加上包租代管6.4萬戶,整體社會住宅數量已近14萬戶,營建署表示,將全力達成20萬戶社會住宅的目標,也希望地方持續進行此項居住正義的社會投資。
蛋黃區房價居高不下,不少民眾只好用距離換取空間。東森房屋研究中心彙整內政部戶政司資料發現,2022年全台淨遷入人數最多的行政區是桃園市的龜山區,淨遷入5,289人,其後分別是北屯區4,812人、淡水區3,009人、觀音區2,992人和林口區2,958人,進一步觀察實價登錄資料,上述5大人口遷入熱區的房價分別有7%~15%的漲幅。 東森房屋研究中心副理黃勝暉指出,上述5個行政區都是房價相對親民或有建設利多挹注的區塊,自然備受廣大民眾青睞,房市前景也同樣值得期待。 黃勝暉指出,人口淨遷入排名第1的龜山區與排名第5的林口區緊密相鄰,A7重劃區的建設為龜山、林口兩地增添了不少能見度, 帶動區域房市交易量能快速升溫,A7重劃區從推案初期的2字頭,到如今已有新建案成交價飆破4字頭,顯見市場對於該區塊的發展潛力有很高的認同度。
淨遷入排名第2的北屯區,黃勝暉表示,北屯與中科、水湳經貿園區為鄰,又有捷運綠線、北屯捷運機廠特區、Costco、國道四號延伸74快速道路工程、十四期重劃區等利多題材加持,房市發展很有想像空間,最近幾年吸引了大量建商和購屋民眾到此布局。 排名第3的淡水區,黃勝暉指出,淡水生活節奏適宜,風景優美,目前區域房價仍普遍落在2字頭,是雙北小資族、退休族的購屋熱區,未來伴隨淡江大橋、淡海輕軌、淡北道路等建設題材的發酵,淡水房市長期表現並不看淡。 排名第4的觀音區,黃勝暉表示,觀音區的草漯重劃區是目前區內交易最熱絡的區塊,草漯重劃區緊鄰青埔高鐵特區,區內房價仍普遍落在1~2字頭,與青埔動輒3~4字頭的房價相比,的確很有競爭力。
隨著航空城計劃及周邊工業區的發展,觀音區的房市交易量能也有望同步受惠。 黃勝暉指出, 人口是發展的基石,人口的流入讓以上5個區域的房市都有了很強的支撐力。其中,前5大人口遷入熱區中有4個都來自新北和桃園,新北、桃園緊鄰台北,三地共處「北北桃生活圈」,最近幾年伴隨北北桃地區大眾運輸的不斷完善,很多無力負擔台北高昂房價的小資族、首購族都開始把目光轉向新北、桃園的蛋白區,用通勤時間換取更合理的房價和更舒適的居住環境。
此外,在人口遷入熱區排行榜中台中也有一個行政區上榜,近年來台中的建設題材相當豐沛,不少國內外知名企業相繼駐扎台中,產業的蓬勃發展也讓愈來愈多的年輕人踏上「中漂」之旅。 不過,目前上述人口淨遷入熱區多屬於高度發展的補漲期,雖然長線並不看淡,但由於短期內房價漲幅過快,民眾在入手前還是要謹慎挑選,切忌貿然追高。
根據財政部個人房地合一徵課所得稅件數及應納稅額統計表統計,從 2021 年以來共計有 5.4 萬件個人房地合一徵課所得稅案件,屬於無應納稅額,2021 年無應納稅額佔比達 31.55%,2022 年無應納稅額佔比也達 25%,對比房地產價格大漲,出現數萬件的免稅案件的確有點超乎想像。
信義房屋 (9940-TW) 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對此一現象的解讀是,2021-2022 房價出現一大波漲勢,但同時間卻有 1/4-1/3 符合房地合一稅收條件的個案,屬於無應繳納稅額,這樣的景氣不太容易出現售屋賠錢的狀況,可能有些案件屬於先買後賣的重購退稅,有些可能扣除成本與費用後,房價沒有增值,只是這樣的比例在這樣的大多頭景氣下,實在是蠻出乎意料之外。 統計顯示,2021 年的房地合一稅案件中,共計有 3.3 萬件屬於不用繳稅,占比為 32%,2022 年前三季則有 2.1 萬件屬於無應繳納稅額的案件,占比為 25%,反映出有相當比例都屬於不用繳稅個案。
值得留意的是房地合一稅 2022 年屬於 10% 稅率的案件數開始倍數增加,逐漸有 2016 年買進的屋主,開始適用 6 年 400 萬元免稅,超過按 10% 課稅的狀況。 曾敬德提醒,適用 400 萬元免稅有相當條件,必須個人或其配偶、未成年子女設有戶籍;持有並實際居住連續滿 6 年且無供營業使用或出租,且 6 年內以 1 次為限,除了 400 萬元免稅優惠外,民眾也可以利用重購退稅條件,但都要留意相關規定。
邁向2050淨零排放,除了節能,還需創能、儲能,台北市環保局今年更首度推出「臺北市住宅社區創能儲能及節能補助計畫」,預定補助1億元供住宅社區設置創能、儲能設備,推動分散式發電,申請期間自5月1日到7月31日或補助經費用完為止。 環保局指出,此計劃補助對象為北市轄內房屋所有權人及社區管理委員會,補助方案共計三種,每一申請人或每一場址以補助一次為限,每案補助額度不超過建置總經費49%為限。 方案A補助對象以社區為主,公共區域申請創能儲能及節能項目,每案補助上限600萬元。
方案B則分為住宅或社區公共區域申請創能搭配儲能項目(創能或儲能方案不得單獨申請),社區每案補助上限400萬元,住宅每案補助上限100萬元。 方案C補助對象也是社區,公共區域申請節能項目,每案補助上限200萬元。 依照不同補助方案,社區每案最高可獲200萬元至600萬元不等;住宅每案補助上限100萬元。
環保局說明,創能項目包含設置於住宅或社區公共區域用電之太陽能、風力發電等再生能源、氫燃料電池發電等新興能源,或其他零碳技術等自用發電設備。儲能項目則須與創能設備連結,可做為日常或緊急供電使用;節能項目以設置於社區公共用電的能源管理系統或冰水主機為主。 申請人最晚須於2023年11月30日前完成施作,並檢附成果報告書向環保局申請查驗,待查驗完成後即核撥補助款項。
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以下簡稱國家住都中心)今(17)日於雲林縣虎尾鎮舉辦「東仁安居」社會住宅開工典禮,由行政院陳建仁院長執鏟,行政院雲嘉南聯合服務中心許根尉執行長、雲林縣副縣長謝淑亞、國家住都中心花敬群代理董事長、黃景茂執行長等各方嘉賓一同蒞臨,祈求工程順利進行。本案為雲林縣社宅動土第二案,展現中央對雲林縣的重視。本案總經費18億9,560萬元,全數由國家住都中心負擔,營建署補助長期非自償營運缺口。目前國家住都中心直接興辦社會住宅已決標戶數達31,079戶、全國社宅已完工及決標戶數累積達73,031戶。
行政院陳建仁院長致詞中讚許,社會住宅結合新科技,導入智慧建築、綠建築以及地震偵測系統,讓民眾可以住得舒適且安心。他也期許未來中央、地方以及民間一起合作,打造最堅韌的社會住宅。 國家住都中心花敬群代理董事長進行工程簡報時表示,很感謝台糖提供本次社宅土地,在雲林除了斗六好室與今日開工的東仁安居外,今年還會再招標第三處社宅。此外,花敬群指出本案公設比與建蔽率低,也設置更多開放空間、兒童遊戲場,讓社宅居民與鄰里都能共享社宅成果。 「東仁安居」基地位於雲林縣虎尾鎮,虎尾鎮為雲林縣人口數第二大行政區,近年中央於虎尾地區陸續推動重大建設,如已啟動運行的高鐵雲林站,以及正在規劃興建之中部科學園區虎尾基地等。
為因應就業人口及潛在居住需求的增加,國家住都中心積極推動雲林縣社會住宅興建,期能帶動整體區域發展,繼去年「斗六好室」動土,今年也加速第二案「東仁安居」之開工。 本案地理位置優異,基地座落虎尾鎮中心,東側臨文科路、南側近光復路,距離國道1號8分鐘車程。基地緊鄰大成商工、虎尾高中,近虎尾觀光糖廠、賣場等,文教生活機能完善。本案亦考量當地社福需求,設置托嬰中心及店鋪。
「東仁安居」建築規模為地上14層、地下2層,可提供400戶社宅單元,全案規劃設計公設比約30%,可提供住戶更實惠的戶內大空間,建蔽率約37%,建築量體配置退縮及留設大面積景觀綠地及開放空間,提供更開闊的環境予住戶休息及鄰里共享,全案預計116年1月完工。 國家住都中心興建社會住宅,以「安居·好室」作為品牌識別,期能讓有需要的民眾都能安心居住,好事連連。國家住都中心亦感謝台糖公司提供土地,也感謝雲林縣府團隊行政支援, 國家住都中心目前在台灣本島及澎湖等20縣市均有社宅決標,也持續加速興辦社宅,滿足更多有居住需求的民眾,早日實現入住安心安全社宅夢想。
在半導體業和高科技業帶領下,南市製造業產值穩定成長,加上南科連續兩年產值破兆、沙崙綠能產業逐漸成熟,南科、沙崙已是台南經濟發展雙引擎,根據統計,4年來南市吸引投資新增1238件,創造投資額1238億元,帶動4萬1254個就業機會。投資與就業機會增多,也帶動南科與沙崙周圍房價帶站上3字頭,加上北外環快速道路與國1高速公路建設,帶動鄰近的永康鹽行房價上看4字頭。 根據南市府經發局統計,自108年1月至112年3月投資南市合計新增1238件,創造投資額1238億元,年產值2486億元,帶動4萬1254個就業機會。
目前列管2億元以上重大投資案92案,投資額達2761億元,市府團隊戮力合作、全力協助廠商排除各項投資障礙,自市長上任以來,計有79案完成投資、投資額約1009億元。 目前在半導體業和高科技業帶領下,南市製造業產值穩定成長。 加上南科連續兩年產值破兆、沙崙綠能產業逐漸成熟,南科、沙崙已是臺南經濟發展雙引擎,在中央持續扶植南部地區高科技產業發展、大南方科技廊帶發展背景之下,未來電動車及綠能科技等先端技術應用的需求將大幅成長,南市亦將持續針對半導體產業、綠能產業、電動車產業等作為招商目標,以吸引國內外資優質企業夥伴來台南投資。
南市府經發局長林榮川指出,新增投資4案中,包括製造業及再生能源投資案如肉品分級包裝廠、飼料廠以及聯電循環經濟資源創生中心、太陽能案場等,合計將帶來44億元投資額與近500個就業機會。 市調資料顯示,南科與沙崙雙引擎帶動,加上北外環3期通車與國道1號永康交流道改善推動,新開發的永康鹽行國中區段徵收區一帶,吸引遠雄、宏普、國泰、櫻花、京城集團等大建商紛紛搶進購地與陸續推案,房價帶也上看4字頭。另外,距南科效應的善化、新市、台史博館特區一帶,房價皆站穩3字頭。
仲量聯行統計,今(2023)年第一季商用不動產及土地交易額都呈現量縮,全台商用不動產及土地總投資額合計為288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約七成;然而在民間參與政府土地開發招商案方面,仍繳出不錯的成績單,顯示投資人在通膨、升息、經濟成長趨緩及平權條例政策等不確定因素下,在進行投資決策時更加謹慎及效率,謀定而後動。 交易類型方面,第一季最大宗交易類別為工業型不動產,達107億元,占總交易額84%。
買方多是科技及製造業者以營運策略上的自用需求為導向。若細看工業不動產交易組成,可以觀察到近68%的交易額為廠辦交易,又以台北市內湖科技園區最為企業青睞,雖然整體市場的買氣降低,但本季台北市的廠辦交易總額,較去年同期逆勢成長了34%,更為近三年同期最高,意味著產業發展衍生的剛性需求仍然穩健。
台灣近年掀起台積電風潮,護國神山不僅影響產業鏈,周邊房市也成為外媒關注焦點,根據彭博報導,面對全球經濟衰退,台灣房價在半導體產業帶動下逆勢攀升,圍繞台積電吹起的房地產熱潮,除了推升新竹房價,價漲態勢還往南部蔓延,提醒這種現象可能加劇民眾不滿。
彭博報導指出,台積電的拓展計劃牽動台灣房價,有別全球經濟放緩的趨勢,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好表現,連帶造成房地產市場增溫,風潮逐漸往南部擴大,還提到晶片廠的高薪員工正在推高當地房價。 彭博引用信義房屋的數據指稱,面對全球經濟衰退以及科技業裁員潮,包括美國舊金山也有衝擊,房價年漲幅下修6.7%,反觀新竹幾乎沒有減緩購屋族熱情,房價仍比去年同期增加22%,若以過去5年來看,房價年漲99%幾乎是全台平均水準的3倍,就連同樣挾帶台積電議題的台南、高雄,房價也年漲9%、14%。
報導認為,民眾買不起房子,成為台灣政府越來越頭疼的問題,多年來試圖在低利率環境下調控市場,尤其台灣央行警告,房價飆升加劇貧富差距,甚至比美國等國家更嚴重,因為房屋是家戶財產很大的組成部分,隨著圍繞科技業的房地產熱潮向南部蔓延,可能加劇民眾的不滿。 高薪工程師撐盤 房價追漲有感 彭博提到,台積電或競爭對手的新進工程師,年薪大約新台幣100~200萬元,大約是台灣平均工資的2~4倍,這些高薪階級撐起新竹房市,還引述一名前台積電工程師的說法,根據33歲的Johnny Chung說法,自從2013年來新竹工作時一直在找房子,4年前覺得價格太高沒出手,現在缺幾乎追漲3倍。
他還透露,目前在新竹地區,由於當地缺乏休閒娛樂,加上「新竹的工程師有很多錢沒地方花」,買看房成為一種流行的消遣方式,就連自己也花130萬台幣購買預售屋。 彭博指出,隨著台積電和其他科技業公司的擴張計劃,芯片驅動的房地產榮景將蔓延到新竹以外的地區,後續房價漲幅最高的兩個城市,目前以高雄和台南最顯著。報導還引用非科技業民眾的觀點,根據新竹最大購物中心的員工、現年27歲的Sarah Lin說法,對於不是竹科工程師的人來說,「想在新竹市買房根本是天方夜譚」。
房市冷颼颼,今年開季全台交易量年減近2成,不過房價卻未見跌勢,戴德梁行總經理顏炳立表示,今年房地產受利空夾擊,象徵榮景的牛市已終結,熊市悄悄逼近,今年將呈現「熊比牛大」的景象。商仲也強調,今年房市利空大於利多,市場要有耐性,才能等到價量翻揚。 |連續升息 中小型建商資金壓力大 針對房市現況,根據《聯合報》報導,顏炳立表示今年房地產「熊比牛大」,因為在升息、打炒房等措施下,象徵榮景的牛市結束,反而房市寒流悄悄逼近。目前不只交易量6年來首見衰退,在央行連續升息帶動利率走揚情況下,中小型建商籌資卡關,恐將興起一波倒閉潮。
針對房價部分,顏炳立則表示,隨著房市交易量持續縮水,房價將會慢慢跌下來,若以單季來看,預計今年的狀況是首季買賣雙方拉拔僵持,第2季價格鬆動、第3季價格下修,若方向正確的話,第4季就會跌。不過對於蛋黃區房價,顏炳立認為,跌幅頂多在10%內,要期待下跌1成,則是「一點機會都沒有」。
再來,隨著房市冷卻,民眾可否趁勢進場撿便宜?顏炳立表示,只要價格合理,今年自用型買方便可以進場,央行升息半碼的壓力,不太會對持有者或比較大戶買進的人有太大的壓力。 |土地交易冷 地主讓利才能換成交 土地市場方面,顏炳立指出,今年受行庫緊縮四類不動產授信,斬斷上游土地交易金流,土地交易急凍,房市維持價量收斂的大方向,短期內更看不到明顯復甦可能。不過他也指出,六都地段好、面積大的商、住、工土地,只要地主開出第一槍讓利,就機會贏回交易量。
在金山南路經營數十年的老字號「北平西來順」,是永康商圈知名的店家,但不敵疫情挑戰,加上無人接棒,店老闆歇業後,新的承租方看中永康商圈的人潮,斥資千萬元將舊建築改頭換面,要搶攻疫後新商機。 台北市東門永康商圈發展協會理事,同時也是當地房仲業者的陳姿璇談到,疫情重創各大商圈的商機,不少店面易主,或停租,店面關了不少,但自去(2022)年下半年疫情趨緩後,永康商圈的復甦明顯可見,店面承租案轉趨勢熱絡。 陳姿璇談到,位於金山南路的「北平西來順」,是東門當地人的記憶美食,但2022年10月歇業解散登記後,讓不少人不捨,「西來順」店老闆退租後,直至去年底,以南北貨聞名的滋立集團,其旗下「采立軒」看中該地點的發展性,進而大膽進場承租。
「采立軒」為滋立集團旗下品牌,由深耕迪化街南北貨市場超過60年的老店媳婦-李靖葦所創建,采立軒門店耗資千萬打造,一樓為創新冰品「滋粒冰菓室」、二樓為「滋立會所」俱樂部、三樓為滋立集團辦公室、四樓則為「滋立歡樂吧Lounge Bar」,整體設計由今年獲頒2023年美國謬思設計大獎室內設計類白金獎的「夢工場室內設計」設計總監劉漢仲操刀,以現代時尚風格為傳統南北貨產品賦予全新風貌。 李靖葦在開幕活動表示,「采立軒」正在發展30分鐘即燉即食時尚燕窩新品,如一樓的「滋粒冰菓室」的冰品就可加入燕窩,她認為,可吸引愛美的時尚女性,加上永康商圈有不少觀光客,故在籌設會所的同時,特別請劉漢仲將店面設計成網美來打卡的好處所。
而不僅是此一承租案,陳姿璇表示,在永康商圈的正永康街邊,在今(2023)年第一季,另還有三個店面簽租賃,目前都在進行重新裝璜中,預計進駐的品項有國際巧克力品牌、知名冰淇淋及美甲美容業,此外,青田街還有個約60坪的一樓,之後會有精品業進駐。 陳姿璇表示,疫情解封,民眾報復性消費出籠,而永康商圈也湧現逛街人潮,外國觀光客也陸續回來,餐飲店家的生意已好轉,另有不少承租方也詢問店面承租事宜,加上,從4月17日後,口罩也解封了,民眾將重回2019年疫情爆發前的生活,屬於觀光客人潮為主的永康商圈店面交易或租賃也可望復甦。
陳姿璇表示,捷運淡水線東門站因永康商圈的出入人潮,成為熱門捷運站,如2019年東門站有高達964萬人次進出,而疫情爆發後的2020年為792萬人次,再依序為2021年的581.8萬人次、去年2022年已上升至644萬人次,而今年1-2月有124.8萬人次,若乘以6,加上口罩解封了,一年可望有748萬人次,商圈生意的復甦是指日可待,也因此,吸引迪化街南北貨市場滋立品牌及國際巧克力品牌等業者搶先進駐。
依據財政部資料,今年第一季全國個人房地合一所得稅共計64.18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年減12.0%,去年下半年開始房市買氣大減,稅收也明顯緊縮。 不過比較房地合一上路後歷年第一季個人房地合一稅,今年卻只低於去年同期。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總監郎美囡分析,房地合一稅在2021年7月升級至2.0版,兩大改版讓個人房地合一稅收增加,首先是持有5年內轉售稅率增高,其次是預售屋轉售也是房地合一稅課徵對象,且以今年房價轉售仍有增值空間,故市場交易量減少,稅收卻未創新低。
觀察六都第一季個人房地合一稅,納稅大戶台中市今年下修23.8%,今年11.79億元與去年同期比較少了3.68億元的稅收,但六都中,今年稅收減幅最大者為台南市,今年4.25億元、年減33.8%,台北市今年減幅25.8%。 今年有三都稅收成長,新北市首季個人房地合一稅收高達11億元、年增7.7%,稅收僅次於台中,高雄市今年稅收10.12億元、年增7.8%,桃園市首季8.98億元,年增幅10.8%是今年六都中成長最大的區域。 郎美囡表示,房市從去年下半年觀望氣氛凝重,仍有投資人願意以小賺或平轉出場,除此之外,先前的房價漲幅大,因此賣方若非在高點入手,轉售應該都有增值空間。
不過各區域價格漲幅不一,賣方入手時間點也會影響轉賣的獲利空間,如台中市前幾年交易量大,多數買方偏觀望後,緊縮幅度較為明顯,台北市房價高,原本增值幅度本就有限,而台南市前幾年因園區大好,近期市場降溫,賣方也偏觀望,反觀高雄市同樣因園區議題轉冷,但仍有大幅度成長,桃園市今年交易量縮不少,但稅收幅度大增,顯見不少低點入手的賣方轉售房價有所成長。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指出,去年央行升息後明顯衝擊市場交易量,從政府不斷推出打炒房政策,顯示調控不動產市場價格走高的決心,且房貸利率突破2%,影響買方購屋意願,房地合一稅日後是否還能盆滿缽滿,值得觀察。
【歐亞】臉書粉絲專頁
若歐亞資產評價集團寄送之每日新聞造成困擾,懇請來信告知,將從系統作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