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亞不動產估價師聯合事務所
Euro-Asia Real Estate Appraisers Firm
電話:(02)2579-3722 / 0800-589-920
傳真:(02)2578-4950
地址:台北市松山區八德路三段219號6樓
聯絡窗口:

王詠樂 襄理(Zora#230) 陳盈如主任(Becca#235)

葉庭妤(Tiffany#212) 陳臻(Ariana#237)

 

~ 加入官方Line~

房產新聞

  1. 不動產開發將徵碳費?環保署緩頰:仍在規劃

  2. 打炒房「吹哨者條款」 採實名制

  3. 預售屋禁換約 六情況例外

  4. 房價下跌成趨勢?學者從12個指標看端倪

  5. 台北市房價鬆動 半年下修6%

產業新聞

  1. 美國商用不動產重挫 較小型銀行可能陷入危機

  2. 建商跨界飯店業 具三大優勢

  3. 台積電高雄廠變變變 楠梓、橋頭房市賣壓升高

  4. 疫後頂級飯店興建潮 爆量

  5. 升息重災區 高雄市房貸升幅居冠

  6. 首季六新建案 開價創區段新高

 


1、不動產開發將徵碳費?環保署緩頰:仍在規劃

2023年4月23日 / 記者 黃仁杰

       有媒體報導,由於不動產開發業者指建築成本高,加上未來徵收碳費,營業成本將會再提高,行政院環保署今(23)日澄清,碳費徵收仍在規劃中,初期規劃徵收對象為年排放量達2.5萬噸以上之電力業與製造業,且被徵收對象可提出自主減量計畫適用優惠費率。

       另環保署特別強調,碳費是經濟手段而非財政工具,其目的是為促進實質減量,而非關注徵收金額甚至造成成本轉嫁,至於各界所關切之相關衝擊將會整體審慎評估。 環保署表示,有關各界所關注碳費徵收對象與費率,將依據氣候變遷因應法第28條之規定,針對國家溫室氣體長期減量目標及各期階段管制目標,分階段對排放溫室氣體之排放源徵收碳費,而且訂定的費率須經審議委員會來審議,環保署亦將與各界充分溝通討論。

       目前環保署規劃以分階段、先大後小之方式逐步推動實施。建築業並非初期碳費徵收對象,而排放量大的製造業,依氣候變遷因應法第29條規定,對於碳費徵收對象因轉換低碳燃料、採行負排放技術、提升能源效率、使用再生能源或製程改善等溫室氣體減量措施,能有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並達指定目標者,得提出自主減量計畫申請核定優惠費率,以提供誘因鼓勵徵收對象積極減量。

       環保署也說明,將同時考量國內產業營運情形,提供足夠減量誘因,促進產業低碳轉型,達成減量目標。環保署強調,氣候變遷因應法於今(2023)年2月15日公布實施,目前該署刻正就碳費徵收費率及對象進行研議中,預定在下半年端出腹案與各界討論,碳費徵收的金額則將由審議會於明年上半年討論後決定。

TOP


2、打炒房「吹哨者條款」 採實名制

 2023/04/24 / 記者 陳姿穎

      《平均地權條例》五大子法預計25日預告,據悉,針對「吹哨者條款」,內政部將明訂檢舉實名制,且若偽造事證將移送檢調,檢舉獎金比率為罰鍰30%,不訂上限。若以炒作最重罰鍰5,000萬元計算,檢舉人最高可得1,500萬元獎金。 平均地權條例修法祭出打炒房五重拳,在修法三讀後,內政部終於要端出五大子法,包含私法人買受住宅許可辦法、免經許可情形,預售屋可轉售情形、審核辦法,以及「吹哨者條款」檢舉獎勵及運用相關作法。

        其中吹哨者條款又稱「窩裡反條款」,知情官員表示,雖內政部不定期辦理預售屋聯合稽查,但政府人力有限,因此修法新增檢舉制度,鼓勵窩裡反,民眾、甚至同業若掌握炒房確切證據,可向政府提出檢舉。然而檢舉條款也讓業者擔憂,恐出現有權無責的「檢舉魔人」,且母法未將炒房行為及可檢舉範圍規範清楚,容易造成惡意檢舉、妨礙市場交易等亂象,相關業者先前與內政部座談,希望能建立防杜浮濫檢舉機制。

        據悉,內政部對於業者聲音有正面回應。知情人士表示,子法草案已規定檢舉人實名制,須提供身分及聯絡資料,另也要求檢舉人須提出足以研判違規行為的具體事證,若偽造文件將移送檢調。至於檢舉獎金比率,內政部原研議方案為實收罰鍰40%,每案上限1,000萬元,但業者建議調降獎金比率及上限,經討論後,參考其他機關作法,折衷調降比率為30%,但不設獎金上限。

        草案也將明訂不受理檢舉或不發給獎金情形;檢舉獎金的適用範圍,包含實價登錄違規直接裁罰案件,以及違反紅單管制、限制預售屋換約、禁止炒作等情形。 其餘四大子法主要分為私法人購屋許可制、預售屋換約限制兩大面向。前者鬆綁私法人購地,都更計畫報核後,在公展期間就可開始購地、規畫,不用每次申請許可,且都更危老合建分售、產權整合過程中,因實務所需的買賣移轉,納入免經許可範圍;預售屋換約限制則明訂六大樣態,仍可讓與或轉售合約。

TOP


3、預售屋禁換約 六情況例外

2023/04/24 / 記者 陳姿穎

       《平均地權條例》限制預售屋換約轉售,除法定轉售配偶、子女、手足等親人不在限制範圍內,內政部子法將明訂例外條款,共列出六大可轉售情形,讓突逢財務困難、意外等狀況者,經核准後仍可轉手,不致傷及無辜。 其中尤其針對買受人死亡後,若繼承人無意保留所遺留下來的預售屋,卻被禁止轉售,恐損及當事人權益,內政部特別打開這扇門,同意此情形下,經核准仍可轉售,是此次例外條款中一大亮點。 平均地權條例規定,預售屋簽約後不得讓與或轉售第三人,但配偶、直系血親(如父母、子女)、二親等內旁系血親(如兄弟姊妹)不在此限;另外內政部也將訂定經核准後可轉售情形,據悉,共有六大情況。

第一,因非自願性離職,超過六個月未就業;

第二,本人或家庭成員罹患重大傷病,或特定病症須六個月以上全日照顧;

第三,本人或家庭成員房屋,因災害毀損而不堪居住,須另行租屋。

第四,本人或家庭成員發生意外事故,導致第三人重傷或死亡;

第五,買受人死亡,繼承人無意保留;第六,共同買受人間的轉售或讓與。

內政部將例外條款規範清楚,目的是讓已完成預售屋簽約後,卻發生重大事故無力繳款的民眾能有轉售機會,允許換約免受罰。

TOP


4、房價下跌成趨勢?學者從12個指標看端倪

2023.04.24 / 

       近年大家最關心的焦點議題,除央行會不會再推出第五次選擇性信用管制之外,更密切注意今年1月10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平均地權條例部分條文修正案之後如何擬定施行細則,以及「不溯及既往原則」要如何配合實行? 眾所皆知,房地產市場景氣已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出現明顯轉折,此可由排隊買房消失以及100%完銷不再出現,並且房價也不再屢創新高見其梗概;近年雖然中南部地區屢屢出現漲價超過一倍之異常情況,惟此一情勢已自去年下半年開始逆轉,並且漲幅較高的蛋白區也已出現較大跌幅。

       至於一般所最關心的景氣是否確實朝下行趨勢發展,雖然各相關研究機構看法不盡一致,惟如能經由以下十二個重要指標(詳請參閱附圖)循序漸進逐步追蹤觀察,當問題一一逐漸浮現時,就代表著房市景氣逐漸朝下行趨勢發展無疑!

1.建商是否減緩購置土地? ─購地後必須在18個月內動工,逾期加碼計息 現階段一般建商莫不以出清存貨為優先考量,尤其當前過度飆漲的地價依舊高懸,除台北市之外,大部分地區房價也都呈現下跌趨勢,大家都不願再高價購地,以免增加餘屋滯銷風險,更何況現階段銀行都密切監視其所承做放款建案之工程進度、售價變動與銷售狀況,為免陷入資金調度之流動性風險,各地建商莫不採取減緩購置土地之保守因應策略。景氣每況愈下,原預售完工建案交屋不易,建商皆以出清存貨為優先選項,倘若再貿然高價購地,很可能落得血本無歸,甚或出現流動性風險之經營危機。 另外,依央行之規定,建商向銀行申請購地貸款後,必須在十八個月內動工興建,若「無不可歸責借款人因素」而屆期未動工,金融機構應逐步收回貸款,並採階梯式加碼計息,必然也是建商延緩購置土地之一大原因。 

2.廣告量是否有增加趨勢? ─廣告量增加,讓利不斷加碼,促銷效果卻愈來愈差 現階段雖然各地建案都普遍採取加碼讓利之廣告策略,惟促銷效果並不顯著,影響所及,即使是精華地段已搭建好豪華接待會館與樣品屋的建案,也大都採取暫時不開價而只蒐集潛在客戶名單,或待價而沽的保守因應策略;其次,雖然廣告量增加,讓利不斷加碼,值得進一步觀察的是銷售率是否也隨之提升?

3.推案量是否大幅縮減? ─銷售率下降,推案量縮減勢所必然 近年在房價過度飆漲情況下,加以打炒房政策有增無減,即使是首購需求也都普遍採取暫時觀望態度;其次,在市場長期超額供給,空屋餘屋明顯增加情況下,只要有些大型指標建案銷售不理想,大部分建案都會跟著延緩推案。 由附表資料顯示,雖然今年329檔期全台推案量再創新高至8,426億元,惟在銷售率普遍下降情況下,未來推案量必然會隨之大幅縮減。

4.建案是否逐漸增加讓利優惠? ─減價之外,還附贈裝潢、家電? 近年隨著餘屋數量逐漸增加,各地建案相繼推出附贈裝潢、家電等方式促銷,一則變相降價,再則維持高價假象,以免一個月之後實價登錄出現前後過大差距,而進一步壓縮銷售率。 當前一般對於所謂讓利的認知,尤其是在房價節節高漲情況下,例如媒體報導「每晚一年購屋,就要多花100萬」,甚至亦有「竹縣晚一年買預售屋平均要多花500萬元!」之聳動標題,究竟總價與單價價差要如何評量?贈品與房價何者重要?贈品換算房價總價與單價,是否划得來?以上種種疑慮都是導致讓利優惠失靈之主要原因。

5.議價空間是否逐漸擴大? ─預售屋、新成屋競價求售,議價空間逐漸擴大? 隨著景氣下行逐漸明顯,議價空間也逐漸由10~15%提高到10~20%,至於幅度多大應視地段與個案產品力而定;例如北中南各地以及蛋黃區與蛋白區差別就會愈來愈大;其次,推案量大銷售率差之建案,議價空間必然也會逐漸擴大。

6.代銷公司是否減緩推案? ─住宅市場已較去年同期萎縮8% 整體而言,今年房市在升息與打炒房政策下已逐漸顯露景氣緩降趨勢,雖然329檔期全台推案量仍高達8,426億元,惟根據591新建案統計數據,部分地區是在「商辦供給量爆發、住宅指標案撐場」下,總銷金額逆勢爆出8,426億元巨量,惟扣除商辦、廠辦逾二千多億元之外,住宅市場僅剩6,400億元,和去年同期相較萎縮8%,由此顯見景氣已逐漸呈現趨緩之發展趨勢。 其次,亦可由內政部統計處所公布之代銷業分設常態營業處所家數之增減變化,檢視其推案是否減緩之變化情況。

7.是否出現房仲業頂讓情況? ─可由經紀人與經紀營業員之增減檢視動向 在預售市場景氣衰退情況下,連帶房仲業績也明顯下降,此亦可由各大房仲業者所公布之數據見其端倪,影響所及,在營運成本居高情勢下,已有部分業者出現頂讓情況。其次,由內政部統計處所公布之不動產經紀業家數與經紀人、經紀營業員之增減變化檢視其產業營運之變化情況。

8.投資客是否不再進場購屋? ─平均地權條例修法影響多大? 自從今年1月10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平均地權條例修法之後,預售市場已不再出現100%完銷建案。 一般咸認其對整體市場之衝擊極為深遠,因此,市場景氣也隨之逐漸趨緩。 至於平均地權條例修法五大重點如下: (1)限制預售屋、新建成屋契約讓與或轉售 (2)重罰不動產炒作行為 (3)建立檢舉獎金制度 (4)私法人取得住宅用房屋許可制 (5)預售屋解約要申報登錄 當前眾所矚目之焦點在於平均地權條例子法制定以及「不溯及既往原則」如何執行?

9.地主戶房價是否愈賣愈低? ─端視預售屋與新成屋是否競價求售 在景氣下降階段,地主深恐房價愈賣愈低,通常都會出現預售屋、新成屋與中古屋競價求售情況。

10.是否有愈來愈多的新成屋競價出售? ─建案餘屋+投資客釋出→直接衝擊房價 在預期下跌心理愈來愈濃厚情況下,建案餘屋在央行限縮貸款成數,以及投資客唯恐房價下跌為求保本爭相競價求售,而直接衝擊房價。而更重要的是,未來購屋者也必然會在預售屋、新成屋與中古屋之間的價差,衡量自身能力選擇購屋標的。

11.買賣移轉數量是否驟減? ─買賣移轉數據是觀察景氣最重要的指標 在預期房價下跌情況下,購屋者「停、看、聽」之觀望態度必然愈來愈明顯,而內政部所公布買賣移轉數據就是最佳佐證(詳請參閱附圖)。

12.易名再售 ─是否影響施工品質與逾期違約情事 一般所擔憂的是在建案銷售欠佳情況下,部分體質不良的建商不得不將建案盤讓,影響所及,原契約約定事項是否能夠實現,甚或可能出現偷工減料,影響施工品質、建材等級或逾期違約等情事。 房地產景氣循環一波緊接一波,房價起伏變化備受關注,不論投資或自住,如能就以上十二項指標逐一追蹤檢視,在迎接理性購屋時代來臨之際,必能正確掌握轉折契機,選購到優良品牌並且兼具好地段的好產品!

TOP


5、台北市房價鬆動 半年下修6%

2023.04.24 / 郭及天

       升息、打炒房政策等利空頻傳,過去節節上漲、居高不下的房價上漲動能消失,都會區房價也開始鬆動。根據信義房屋公布3月的房價大台北月指數顯示,台北市房價自去年10月高點以來,至今年3月下跌6%,已回跌至一年前水準,跌幅更甚於房價相對穩定的新北市。 該指數顯示,台北市3月房價指數為142.4,月減2.53%、年減0.34%;新北市房價指數為172.43,月減0.01%、年增4.53%。 雙北在2018年以來的房價上漲潮中,多呈現同步走揚的走勢,不過在去年下半年創下歷史高點後,走勢紛歧。

       台北市在去年10月創下歷史高點以來,6個月中有5個月下跌,半年間跌幅已經達6%;新北市雖然有波動,不過,在相對穩定的剛性需求買盤支撐之下,仍舊處於高檔的位置,目前房價水位與去年第三季的高點差距並不大。 全台各地房市在這波景氣熱潮中,房價紛紛在去年下半年達到高峰,不過隨著全球經濟不確定性提升、國內升息啟動、打房政策發酵、預售市場低迷,房價漲幅收歛,部分房價也開始微幅修正,過去房價最穩定的台北市房價也因剛性需求買盤外溢、精華區高價區段及高端產品成交趨緩,而有較明顯鬆動。

       信義房屋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指數反映房價已經漲不動,未來呈現盤整機率較高,未來怎麼修正,還要觀察未來幾季狀況,整體交易呈現交易時間拉長,且議價空間略增,接下來要觀察房市是否有足夠韌性,如何進行這波景氣修正循環。

TOP


 

 

1、美國商用不動產重挫 較小型銀行可能陷入危機

2023-04-23 / 編譯 任中原

       美國銀行業主管高度擔憂商業用不動產價格下跌,導致銀行業財務風險升高。主管們雖預期還不會發生重大的系統性風險,但一些較小型銀行仍可能陷入危機。 商辦行情跌幅最大,主因是利率上升、及新冠疫情爆發以來許多企業員工都偏向在家工作。道富銀行執行長韓利表示,「商用房地產,尤其是辦公室地產」,是該行最大的憂慮,「A級地產還挺得住;房租雖然下降,但並未陷入困境。B級與C級地產絕對有困難」。 保德信投資管理公司(PGIM)房地產債務業務主管麥唐納表示,「我們都面臨的問題,就是辦公室地產的困境是否會引發連鎖效應。一旦出現信心問題,投資人會把所有商用房地產視為一體」。

       富國銀行的財報也顯示,從去年12月以來,該行商用不動產貸款的違約金額激增近50%,達15億美元。摩根士丹利表示,由於商用不動產及經濟展望惡化,使該行大幅提高壞帳提撥,執行長高曼指出,「我不認為會發生銀行危機,但一些銀行仍可能陷入危機」。 商用不動產貸款占小型銀行放款總額的40%,占大型銀行的放款比率約13%。摩根士丹利的數據顯示,全美商用地產貸款總額為4.5兆美元,其中近三分之一將在2025年底之前到期;他以「頭重」來形容這種現象。 加州教師退休體系(資產達3,060億美元)投資長艾爾曼表示,他估計辦公室行情已下跌約20%,使該體系持有的520億美元地產組合將遭受重損。.

       美國銀行投資經理人每月調查報告指出,約半數經理人認為商用地產是最可能發生系統性信用事件的部門。 國際貨幣基金(IMF)也形容商用地產是「一項焦點」;IMF發表的最新金融穩定報告警告,地產跌價,金融情勢趨緊,加上市場缺乏流動性,將使債務人難以取得再融資,來償還到期貸款,從而使韌違約率大幅上升。 布魯克菲爾德地產集團在華盛頓郊區的辦公室地產貸款上周發生1.61億美元造約事件;黑石與品浩集團近月來也放棄了一些賠錢的辦公室地產投資。

       今年第一季辦公室相關的地產交易額降到十多年來最低。地產專家指出,商用地產陷入慢動作式的衰退,不大可能很快復甦。 黑石集團總經理葛瑞表示,所幸與物流、飯店、租屋與數據中心有關的商用地產仍運作良好。他表示,「商用地產貸款分布相當廣泛,包括大銀行、小銀行、壽險公司、政府機構、證券化及房地產投資信託。我並不認為會發生系統性問題」。

TOP


2、建商跨界飯店業 具三大優勢

2023/04/24 / 記者 朱曼寧

       建商搶跨入飯店業,規模大增。未來五年,台灣飯店新供給量體有15間是建商主導,儼成飯店業新霸主。 專家指出,建商跨入飯店業有三大優勢,包括穩定的現金流、可將住宅建案引入飯店式服務與管理以提升品牌力,以及經營者的夢想實現。 第一太平戴維斯研究部資深協理丁玟甄指出,大型的建設公司進行多角化策略,除了住宅建案,也轉型參與飯店經營、商辦開發,短期可以有穩定的現金流,以平衡營建業的營收穩定性,中長期穩定經營後也可以整棟出售,甚至是發行不動產證券化都是可行的方案。

第二,將住宅建案引入飯店式服務與管理,採住宅與飯店的複合式開發,對建案本身也能如虎添翼。全球居不動產情報室總監陳炳辰指出,飯店走高檔形象,可拉抬建商名氣,又能更多元的貼近大眾市場,實質規劃成飯店式管理住宅,或是商辦商場的複合式大樓,都會為建物帶來話題與更多獲利發展。

第三,經營者的夢想實現,例如元利建設打造四季酒店,或是興富發總裁的七期安達仕飯店,都可以看到建商老闆對於擁有飯店的情有獨鍾。

 

TOP


3、台積電高雄廠變變變 楠梓、橋頭房市賣壓升高

2023/04/23 / 記者 游智文

       台積電高雄廠一再生變,元宏不動產加值服務平台統計高雄住宅待售資料指出,高雄房市賣壓在連續兩個月下降後,4月再度走高, 目前全市待售住宅約2.08萬件,較3月增加約500件,2.5%。 其中,楠梓、仁武、橋頭等台積電設廠主要受益區,賣壓月增3.5%~4.5%,明顯高於其他行政區。 台積電原本規劃在高雄楠梓興建2座廠,包含7奈米和28奈米廠,預計2024年完工量產。但台積電今年1月法說會宣布7奈米暫緩,隔了3個月,又傳出高雄廠計畫採購的28奈米機台全數取消。 台積電本月20日法說會證實高雄廠不做28奈米,但投資高雄計畫不變,將改為先進製程。

      元宏不動產加值服務平台創辦人周昆立表示,,雖然台積電表示高雄設廠會持續進行,但計畫一再生變,仍讓投資人有所憂慮,從待售住宅來看,主要行政區賣壓幾乎全數升高,其中楠梓、仁武、橋頭又最明顯。 他表示,今年1月雖然台積電宣布7奈米暫緩,但因1月平均地權條例修法通過後,決定不溯及既往,讓市場投資客急售賣壓大減,2月高雄房市待售量2.2萬間,較1月2.7萬間,減少了近兩成,3月更進一步降至約2萬間。

      周昆立表示,4月台積電設廠再度傳出生變,搭配Q1高雄買賣移轉件數創下近三年新低的低落買氣,賣壓下降走勢,一夕反轉,是否持續升高,值得關注。 周昆立表示,高雄各區房市這幾年因為高科技業的設廠題材房市遍地開花,三年房價漲幅至少2~3成,很多自住客、投資客進場追價買房、炒房。 其中楠梓、仁武、橋頭這些原屬高雄的蛋白區,這些年區域房市能快速成長,與護國神山台積電進駐題材有絕大的關係,隨著台積電設廠進度出現變化,近一年進場追價的投資客與自住客,買在高點的可能性已大增。

TOP


4、疫後頂級飯店興建潮 爆量

2023/04/24 / 記者 朱曼寧

       疫後海量飯店潮要來了,國際頂級五星級飯店戰火引爆。據第一太平戴維斯最新統計,當前全台有約45家星級酒店開發案正在興建或規劃興建中,房間數合計逾7,000間,揭示未來三到五年,台灣飯店業烽火連天。 第一太平戴維斯研究部資深協理丁玟甄分析,以已公布開幕年份的飯店來看,未來三年,全台至少有28間飯店開幕,占整體新供給量的七成,換算起來,星級旅館的供給量會由目前的117間成長到145間,房間數則成長兩成,其中近五成為國際飯店品牌,新飯店所引發的搶客戰火,將讓台灣飯店業進入空前的戰國時代。

       其中,台北市三年內將有十家飯店完工,房間數達2,512間,有七間是屬於國際連鎖飯店集團,都是一線品牌,包括四季酒店、凱悅集團旗下得柏悅酒店Park Hyatt、安達仕Andaz、凱悅尚萃Hyatt Centric,IHG集團的洲際酒店、金鬱金香酒店集團、日本相鐵集團。 另外,台中也是飯店業另一大戰區,未來三年有四家飯店完工、營運,包括勤美洲際酒店、中華郵政合作的天成丰閣─樂捷,興富發(2542)集團總裁鄭欽天個人投資的七期安達仕飯店,以及台中商銀預計引進JW萬豪酒店,預估房間數合計超過800間,其中三間是在七期,也將打破目前七期由日月千禧跟林酒店獨大的局面。

       特別的是,建商近期跨足飯店業的比重相當高,未來五年,由建商主導的飯店概估將有15家將問世,其中,北市就占了14家、戰況也相對激烈,其中,較受矚目的包括四季酒店、凱悅集團旗下得柏悅酒店Park Hyatt、安達仕Andaz等都將在台首度營運,競爭熱況備受矚目。

       未來新供給飯店中,建商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而且因為是從購地即開始規劃,飯店普遍位於市中心,房間數較多,以興富發集團及總裁鄭欽天的布局為例,就包括金山凱悅溫泉飯店、新北汐止新隆儲運合建案、台中七期安達仕飯店、高雄Hyatt Regency凱悅飯店。 大陸建設則是以合作的模式,引進國際酒店集團;The Sky Taipei就將是全球首座結合柏悅酒店Park Hyatt與安達仕Andaz雙品牌飯店;另外,新案「鐫萃」則是引進凱悅酒店集團旗下品牌凱悅尚萃Hyatt Centric,將豪宅導入飯店式管理。

 

TOP


5、升息重災區 高雄市房貸升幅居冠

2023.04.24 / 郭及天

       自央行去年3月啟動升息以來,房貸利率普遍升破2%,成為購屋人沉重壓力。與升息前相較,包括樓中樓產品、高齡、高所得購屋者升息幅度較高,區域上則以高雄市升息幅度冠居全台,成為這波升息中的重災族群。 根據聯徵中心統計,與升息前的2021第四季購屋平均利率1.45%相較,去年第四季已達1.96%,上升了0.51個百分點,不過各地升息調整幅度並不相同,突顯銀行對各地房市後市及風險看法的差異。 去年第四季全台各縣市已有基隆、嘉義市、花蓮、台東四縣市平均利突破2%,不過金門及雲林利率還在1.9%以下,全台最低;若以升息幅度來看,高雄增加0.55個百分點全台最高,新竹市、台北市0.54個百分點居次,過去被視為房市過熱的都會區調幅明顯大於整體,相較下嘉義縣市、金門、澎湖等地調幅均在0.45個百分點以下。

       大家房屋企研室總監郎美囡指出,央行去年3月啟動的這波升息,跟過往央行升降反應在房貸利率僅6~7成不同,這波升息銀行都足額反應,各區域房貸利率急速拉升,其中受到科技業投資拉抬的高雄市,房價漲勢強勁,但隨著科技業光環黯淡,房市成交量驟減,買方居高思危,台積電決策也是影響銀行對於區域的風險評估的要素之一,在央行升息後,利率反應更加明顯。 高雄市中又以精華區的前金、新興等區平均利率增加均逾0.6個百分點,購屋族償貸壓力最有感。

       過去屬低利率的台北市平均房貸利率增幅居次。郎美囡表示,台北房地產價值相對穩定,銀行評估風險較低,但這波升息幅度大又急,高房價在市場轉向空頭時,物件去化時間長,導致銀行態度較為保守。 新竹市房貸利率上升0.54個百分點、新竹縣上升0.52個百分點,升幅均名列前茅,郎美囡表示,新竹過去2~3年,房價翻倍成長,升息後交易量大受衝擊,國際情勢不明,影響外銷訂單及科技業發展,新竹市價格穩定但銀行端仍擔憂風險,利率增加幅度相對明顯。

 

TOP


6、首季六新建案 開價創區段新高

2023.04.23 / 方明

       儘管房市買氣低迷,還是有業者頭戴鋼盔、身穿防彈衣,推出相對高價新案挑戰消費者認知;根據調查,今年第一季北台灣有六筆新建案(包括二筆商辦案)開價創下區段新高,房市專家表示,目前大環境不佳下,業者敢開高價的底氣來源,主要來自建案本身條件,如大基地開發、鄰近捷運站、建商品牌等優勢。 住展雜誌調查,今年第一季有六筆新建案開價創下區段新高,包括台北市松山區由京華城改建的商辦案「京華廣場」,每坪開價約250萬元,遠高於鄰近的信松廣場事務所單位平均單價115萬元。「京華廣場」強調是第一家取得LEED美國綠建築、WELL健康建築雙白金國際認證的大樓,是全球ESG浪潮下頂級商辦的新標竿。

       另一筆商辦案為北市內湖區的「興富發T1」,該案每坪開價75~78萬元,也高於鄰近「長虹雲端科技大樓」的平均單價60萬元。 在住宅案方面,新北市鶯歌「巨東‧藏」每坪開價44~45萬元,創鶯歌全區最高價;新北市八里「全坤家宜」每坪開價37~39萬元,創台北港特區最高價;桃園觀音「立冠敦皇10-大樓區」每坪開價27.5萬元,遠高於鄰近「青埔城家」的平均單價18.5萬元;另外,新竹市北區「利晉曙光」雖未正式對外開價,但根據同業透露該案平均成交單價見6字頭,也高於鄰近個案「PARK268」的平均單價53萬元。

       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成采錡表示,業者開高價的底氣來源,主要來自建案本身條件,如大基地開發、鄰近捷運站、建商品牌等,至於消費者是否接受價格,主要取決建案所在區域的市場供給情形,若區域供給稀缺,則部分消費者還是會買單,相反,如果區域銷售中建案數量不少,當前消費者普遍「買低不買高」,會優先選擇價位相對平實的建案。 另外也觀察到,北市指標商辦新案的開價普遍不低,推估與去年北市辦公室空置率走低,以及建案土地、營建成本較高有關。

 

TOP


 

【歐亞】臉書粉絲專頁

 

若歐亞資產評價集團寄送之每日新聞造成困擾,懇請來信告知,將從系統作處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