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房產新聞
產業新聞
配合行政院109年核定「南部科學園區臺南園區擴建計畫」所辦理南科園區三期擴建都市計畫變更案,台南市府已於6月14、15日公告發布實施主要計畫及細部計畫。國科會南部科學園區管理局將接續啟動南科園區擴建用地取得與開發,並同步辦理招商作業,全案預計115年完成擴建工程,可望為大南科地區再注入新的成長動能。
台南市長黃偉哲表示,南科園區三期之開發預估引進半導體、智慧機械、智慧生醫、通訊及電腦周邊、研發創新中心等產業,將創造4900個就業機會及390億元年均產值,可望強化南臺灣高科技產業S廊帶之體質,提升南部地區整體產業與都市發展格局,進一步奠定本市文化首都與科技重鎮兼容並蓄之永續發展基礎。
南市府都發局長徐中強指出,南科園區三期位於現有南科園區西南側之新市區台糖土地(看西農場),緊臨國道8號、北外環快速道路、區道南134線(民生路)、樹谷聯絡道等建設,交通區位優越。計畫面積約84.5公頃,主要規劃為38.9公頃事業專用區、45.5公頃公共設施用地,以兼顧高科技產業發展、八角寮考古遺址保存、地區滯洪排水等需求,達到產業與地方共榮共生及接軌國際之目標。
根據不動產資訊平台資料顯示,今年Q1全台住宅平均屋齡已達32年,其中屋齡在50年以上就有101萬戶,屋齡30年以上的比例達到51%,表示每2間就有1間屋齡30年以上,其中台北市30年以上的房子占比更接近72%。至於全台屋齡10年內的住宅比例僅有12.1%,僅有少數的家庭有機會住在10年內的房屋。
全台每2間住宅就有1間屋齡在30年以上 根據不動產資訊平台資料顯示,今年第1季全台住宅平均屋齡32年,房屋稅籍住宅類共910萬戶,其中就有101萬戶屋齡在50年以上,高達462萬戶的屋齡在30年以上,比例達到51%,每2間就有1間屋齡30年以上,顯見國人住在老房子狀況普遍。 而主要都會區平均屋齡最大的是台北市36.87年,六都僅台中市與桃園市的住宅屋齡平均不到30年,北市有近72%住宅屋齡都在30年以上,最年輕的是桃園市,僅有約35%房屋屋齡在30年以上;至於全台屋齡10年內,六都比例最高的是桃園市的17.7%,台中市的15.2%,台北市占比僅有6%,在台北市想要入住屋齡10年內房子的難度是六都之冠。
台北市老屋量最多 房價也是六都之冠 據《經濟日報》報導,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北市的屋齡老舊,又缺乏大型重劃區供給,新房子供給量相對較少,加上房價水準也是六都之冠,一般受薪階層難以購屋自用。即使是有間老公寓的住戶,換到周邊的新大樓也會面臨房價問題;同樣的室內面積加上公設,坪數放大,加上單價又比公寓更高,拚了一輩子的屋主也可能不想再背負過多房貸。
因此,常見的就是沿著捷運往外找新房子,不然就是住在本來的老宅內,等看看是否有更新的機會。 比較值得留意的是,全台住宅老化狀況越來越為嚴峻,全台有101萬戶屋齡超過50年,比例最高的是台北市,有13.7%屋齡50年以上,最少的是桃園市僅有4.5%,不過台北市即使老房子多,只要地段精華,銀行仍願意給予較好的貸款條件,但若是雙北以外的老房子,銀行放款就會謹慎很多。 曾敬德指出,有鑑於早年興建的住宅逐漸老化,可能抗震、防災等條件較差,政府積極推動都更與危老改建,不過改建還是在高房價區相對較容易推動,或者雙北以外的大地坪產品,比較有改建機會。
房價看回不回處於僵局。永慶房屋今(20)天發表最新房屋趨勢前瞻報告,看漲、看跌與認為房價持平的受訪者,形成「三方鼎立」的局面,雖然「平均地權條例」將在7月上路,但有5成8民眾覺得不會影響預售屋銷售。永慶房屋分析,新房市政策確實打到投機客,有自住需求的買方反而有機會進場。
台灣房屋則提到,隨著升息循環告一段落,政策對房市影響也會愈來愈溫和。 永慶房屋今(2023)年第3季房屋趨勢前瞻報告顯示,看漲房價的比例較前次調查增加5個百分點來到34%,看跌的比例則減少7個百分點降至33%,而認為房價持平的比例也有33%,造成「三方鼎立」的情況,說明房價拉扯僵局依然無解。對於7月1日實施的「平均地權條例」,則有高達58%認為不會影響購買預售屋的意願,甚至有11%更願意進場。永慶房產集團業務總經理葉凌棋表示,根據預售屋實價登錄資料,今年1月至4月各都會區的預售屋中位數總價,全部上揚至1,000萬元以上,整體價格在今年第2季時小漲0.8%~4.2%,房價看回不回,後市還待觀察。
儘管央行升息趨緩,但通膨壓力未解,加上面臨總統大選的不確定性,從今年上半年房市表現預判,全年交易量落在27.1萬棟至28.6萬棟之間,為「量縮」格局。 葉凌棋進一步說明,「平均地權條例」7月1日實施,央行近期又針對特定地區祭出第2戶限貸令,若是把近年的所有房市政策列出,會發現政府是在補足過去政策的漏洞,有效打擊投機客,保護真正有需求的買家,因此,新政策抑制房市投機炒作後,會帶動更多自住、有長期置產需求的民眾進場。
另外,台灣房屋首席副總裁周鶴鳴指出,先前央行5度升息,以致國內利率水準來到近15年新高,且今年下半年平均地權新制與央行加碼信用管制,都讓市場的觀望氣氛濃厚,導致量能欲大不易,交易量低、推案量低、總價帶低的「3低」趨勢,將會繼續延燒。只是隨著升息循環結束,往後利率走勢可望趨於平穩,政策對市場的影響漸趨緩和,具有高投報收益的抗通膨物件,仍是置產族須密切關注的標的。
永慶房產集團20日發布第三季房市前瞻報告,永慶業務總經理葉凌棋表示,房價漲幅整體已趨緩、但看回不回,第二季七都房價持平小漲;不過,經濟情勢、通膨、房市政策、總統大選等4大因數影響下,今年房市衰退10~15%的量縮格局已確立,全台交易量估計約27.1~28.6萬棟。 對於日前央行啟動新一波選擇性信用管制,七都自然人持有第二屋限貸七成,葉凌棋表示,信用管制是對「人」而非「戶」、且有貸款的第二屋限貸,因此同一戶籍中可用子女、配偶申貸,對第二屋的預售購屋者來說,交屋需多準備1成自備款 ,但也會有建商提供貸款補差額,且多數預售屋還有很長時間能進行財務分配、或換約至二親等名下,因此對新成屋或預售屋影響並不大,外界講的太嚴重。
葉凌棋表示,市場普遍看淡2023年經濟景氣,通膨壓力恐成新常態,加上總統大選不確定性,及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7月上路,另下半年是否還有新房市政策推出,都是決定下半年房市交易量的關鍵因素。葉凌棋表示,去年下半年房市開始進入量縮階段,全台每個月買賣移轉棟數從3萬棟衰退至約2.4萬棟,以6月永慶房產集團門市交易量約與5月相當來看,預期下半年和去年同期相較持平或微幅衰退,全年交易量約有10~15%的衰退。 永慶調查顯示,全台認為房價看漲比例增加5個百分點至34%,看跌的比例較上季減少7個百分點至33%,連二季下降,而認為房價持平的比例也有33%,看漲、持平、看跌形成三方鼎立的局面,對於房價看法呈現多空僵局。
雖然疫情對市場干擾大幅降低許多,但諸多商圈尚未恢復過往繁榮,依據實價資料,今年1~4月台北市單價百萬以上的店面交易僅66筆,比去年同期134筆少了50.7%,今年成交量直接砍半。 不過平均成交單價差異不大,今年平均每坪129.1萬元,比去年127.1萬高2萬元。
大家房屋企畫研究室總監郎美囡分析,雖然政府打炒房政策聚焦住宅市場,疫情也明顯趨緩,但店面租金水平仍難回到高點,有些租金投報甚至不到2%,表現遜於金融商品或其他類型不動產,因此成交量衰頹。 今年1~4月台北市單價百萬以上店面交易,單價前5高有4筆都位在忠孝東路,其中1筆位在永康街,成交單價第1名位在忠孝東路四段、國父紀念館旁,今年3月成交,每坪238.4萬元,總價1.3億元,另外3筆忠孝東路店面都位在巷內,因此成交單價並不高,觀察今年台北市百萬店面交易情況,不僅交易量遽減,價格也沒有突出的表現。
住商不動產仁愛光復加盟店經理黃獻寬指出,以目前實價所揭露的價格確實不理想,過去忠孝東路主要道路、甚至是巷弄店面,f樓店面的成交單價都會超過2樓的二倍,如今忠孝東路巷內的中古華廈單價都能破百萬,店面成交價卻不到200萬元,足見店面市場仍在低檔。 另一方面,目前整體房市偏空,賣方認為時機不對而惜售,尤其黃金地段店面的屋主封盤不賣,市場優質物件供給不多,買賣雙方都觀望以待,因此價量低迷。
郎美囡表示,自從國內興起多元化購物中心及百貨商場的經營模式,讓消費者在同一棟建物或以空橋、地下道連通的多棟建物內,消費者走出商場的意願低,故百貨商場不容易帶動周邊的街邊店面,購物中心對整體商圈發展的助益有限。 此外,台北市除了西門町、中山站商圈維持租金水平,大部分店面的租金與疫情衝擊時差距不大,故店面價格有議價空間,倒是提升自用型買方的興趣,投資置產的比例降低不少。
根據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統計資料顯示,今年4月中部科學園區就業人口共有56,429人,對比去年同期53,027人,短短一年俱增3000多人,在產業進駐、人力大增的同時,剛性需求也跟著提升,而科技人在購屋選擇上也有一套「選房策略」,市場觀察,外溢熱區中,位於龍井區的「東海商圈」,因地理位置與西屯中科最相鄰,生活機能也不亞於市區,再加上串聯中科與國道三號的「特五號道路」,預計今年全線通車,可大幅縮減通勤時間,吸引科技族群鎖定置產。
對此,住商不動產七期南屯店經理黃盟翔指出,科技族群因工作上有需要輪班、即時性的特點,地段就成為首要考量條件,生活機能要充足之外,也要能與公司保持適當的通勤距離,而對於現在買房以預售為大宗的市場來說,具有品牌實力的建商相對安全且有保障,也相較可保值抗跌;在價格方面,較年輕的科技族多數會鎖定在1500萬元以下產品,經濟負擔上不會太重。
深耕中科周遭地區已逾30年的「茂洋建設」,近期於東海商圈推出的新案「茂洋晴山洋洋」,規劃12項多元公設,周遭生活機能除東海生活圈外,未來透過特五號道路開通後僅需10分鐘車程即可抵達中科,產品主力為19~28坪,總計80戶純住家,且總價千萬內可入手。而另一銷售中建案「茂洋閱美」,基地位置鄰近通往市區的主幹道「向上路」,產品規劃21~34坪、2~3房格局。
另外,允將建設也於今年推出「允將青曦」,基地位置同樣鄰近東海商圈,產品規劃23~33坪、2~3房格局,根據實價登錄顯示,目前最高單價為46.4萬,總價約1,896萬元。 同樣深受科技人青睞的沙鹿區,則有鴻豫建設站前商圈新案「鴻豫境」,基地位於天仁北街,產品規劃25~35坪、2~3房純住宅;在地布局多年的久樘開發,今年初於三民路主幹道再推新案「久樘花漾天鵝」,基地位於家樂福商圈,主力26~27坪2房雙衛浴、33~47坪、3~4房住宅產品。
元宏不動產加值服務平台研究總監陳傑鳴表示,比起傳統透天別墅,科技人更愛住大樓,若有物業管理的社區更佳,因此「戶數」也是考慮因素之一,一般70戶以下社區很難做物業管理,科技族工時長較無多餘時間處理瑣事,社區秘書可以協助處理很多生活上事務;此外,科技族也偏好公設多元的產品,以提供休閒和社交活動的空間。
房市冷,今年買賣移轉棟數30萬大關將失守。永慶房產集團與信義房屋昨(20)日均指出,今年買賣移轉棟數將跌破30萬棟,最壞將下探27萬棟,若對比去年的31.8萬棟,年減幅約15%。 永慶估在27.1萬至28.6萬棟間,信義估在28萬棟左右,而上一次跌破30萬棟是在2018年的27.8萬棟,換言之,如果房市交易續冷,今年交易量恐寫五年來新低紀錄。永慶房產集團昨日發布房市季報指出,今年下半年房市面臨四大變數,包括經濟情勢、通膨、房市政策與總統大選,預估全台全年買賣移轉約在27.1萬至28.6萬棟間,較去年減少10%到15%。
信義房屋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今年房市已是自用當道的市場,由於去年下半年是房市交易急凍的時期,因此比較基期低,預估今年下半年與去年相比會成長,全年預估買賣移轉落在28萬棟左右,房價上,由於通膨感受強烈,仍處於拉鋸階段。 永慶房產集團業務總經理葉凌棋表示,全球經濟情勢仍不明朗,升息趨緩,而通膨壓力尚未緩解,加上國內下半年尚有總統大選不確定性,以及央行再度實施選擇性信用管制影響,讓今年整體房市表現「量縮」格局已確立。 在房價方面,葉凌棋指出,今年房價仍處於盤整階段,預計接下來還是會走「上上下下」的模式,最快要明年初才能見到房價上有較穩定的局面。
據永慶房產集團成交資料顯示,今年第2季七都房價變化,七都與上季、去年同期相較,都全面上漲,其中漲幅最高的為新竹縣市,今年第2季平均單價達32.4萬元,年增9.1%、季增4.2%,第二為桃園市,平均單價25.6萬元,年增4.5%、季增2.8%,第三為台南市,平均單價來到21.4萬元,年增4.4%、季增3.9%,其餘縣市漲幅則分別在0.9%到3.4%間,顯見儘管房市量縮,但房價仍緩步上漲。
展望下半年,葉凌棋表示,全球經濟需求不振,經濟前景不明,市場普遍看淡2023年經濟景氣,將影響房市表現。而全球能源、糧食與供應鏈仍有風險,加上地緣政治衝突未歇,通膨恐成新常態,都將左右下半年房市表現。 在政策面上,平均地權條例將於7月1日上路實施,央行近期又推出針對特定地區第二戶的限貸令,下半年是否還有新房市政策推出,也會讓房市表現出現變化。此外,下半年總統大選選戰開打,也將是影響下半年房市的不確定因素。
新北市地政局今(20)日公布2023年第1季預售屋實價登錄,共揭露2,894件,總成交金額505.7億元。其中三重區申報件數838件、成交總金額157.5億元,價量皆為全市之冠,且已連續兩季奪冠。 地政局表示,分析今年首季三重區等10個熱門蛋黃區的預售屋,成交單價區間以每坪60至70萬元占比近50%為最高,總價以1,500至2,000萬元為主流;其他非蛋黃行政區成交單價每坪多介於40至50萬元,總價以1,000至1,500萬元為主。
地政局指出,熱絡行政區如中和區、新店區、三重區、板橋區,每坪單價62.5萬元至63.2萬元,新莊區、土城區、泰山區、汐止區、林口區成交均價每坪47.7萬元至57.4萬元,淡水區每坪成交均價36萬元。 此外,主流產品以3房2廳2衛含車位為大宗,該類建物面積多為41至49坪,平均總價新店區2,608萬元最高;板橋區、中和區、汐止區、三重區、新莊區、泰山區、土城區次之,介於2,091至2,496萬元間,最後林口區、淡水區則分別為1,982萬元、1,370萬元。
至於今年第1季預售屋建案備查情形,全市預售建案申報43件,較上季減少34.8%,總戶數1萬752戶則較上季減少54.2%,其中委託不動產代銷業銷售計34件,占約79.1%,代銷總金額達755億元,較上季金額減少43.1%。行政區分布上淡水區1213戶居冠,新莊、林口、土城、板橋等區亦屬熱絡,申報總戶數3814戶約占全市比率77.4%。
萬物齊漲的時代,民眾剛性需求的消費都深受影響!永慶房產集團統計近5年七大都會區預售屋成交的中位數總價,以新竹大漲136.3%最兇猛,總價超車新北達1772萬元;過去低基期的台南也漲逾6成,若以一碗漲到260元的「阿堂鹹粥」來對比,永慶房產集團業務總經理葉凌棋坦言,雖然一開始無法理解,但只能接受。永慶房產集團今(20)日舉辦第3季房市展望記者會,根據預售屋實價登錄資料統計,今年1~4月與去年相比,成交件數減少36.7%、總金額也少了37.5%,葉凌棋指出「很合理」,又以台北市交易量減最多,衰退64.9%,台南、高雄則對較好,減略減4.1~9.4%之間。
僅台北市總價略跌 新竹超車成全台第二高 觀察今年1~4月七大都會區的預售屋中位數總價,則可發現購屋門檻全數突破1000萬元;拉長近5年的總價變化,除台北市2980萬元略低於去年同期的3313萬元,其它都會區皆呈極速飆漲。葉凌棋指出,台北市總價去年創新高,今年雖回落,但仍在3000萬元上下,「沒有3000萬元預算,想進入台北市的困難度很高」。
「新竹市進入了新的天龍國!總價已經超過新北市」,葉凌棋分析,新竹縣市中位數總價5年漲幅136.3%,超車新北市的1645萬元,房價從750萬元成長到1772萬元,「5年多了1.36被才能買到一戶!這是值得關注的事」。 台南預售屋3字頭為主流 飆漲只能接受 此外,台中、台南預售屋中位數總價5年也漲了64.9%,身為台南人、之前常透露看不懂台南房價為何這麼貴的葉凌棋,也從交易佔比中分析台南預售屋單價,發現3字頭佔比高達49.8%,超過34.6%的2字頭,「顯示3字頭已經成為主流,要買2字頭要稍微遠一點,新時代的台南事必須接受的事實」,強調如果買方想買更大的空間,可能只能買舊中古透天了。
會後有記者詢問葉凌棋,就像台南飆漲的房價,去年二度漲價的「阿堂鹹粥」1碗要價260元,「台南人會不會受不了?」他說明自己就住在附近、在那邊長大,強調「阿堂鹹粥」很好吃,看起來很貴其實是「總價高、單價還好」,很大一碗可以好幾個人一起吃。
今年量縮是必然 價格盤整不會跌 以此例來看房價,「每個人都很疑惑房價走空還是走多,試著從交易數據來找線索」,再看現在工資、原物料雙漲,又看所有相關指數也沒有回跌跡象,最後也只能接受了。 葉凌棋預估今年量縮是必然,全年房市交易量約27.1~28.6萬棟間,年減10~15%,雖然多數消費者認為現在不是好的買點,但仍有不少「非用不可」的剛需一定要接受現在的房價、一定得買。至於價格盤整的機會大,「大致上會穩穩的在那邊,有些區位可能還有機會上揚」。
【歐亞】臉書粉絲專頁
若歐亞資產評價集團寄送之每日新聞造成困擾,懇請來信告知,將從系統作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