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房產新聞
產業新聞
根據不動產資訊平台資料顯示,今年Q1全台住宅平均屋齡已達32年,其中屋齡在50年以上就有101萬戶,屋齡30年以上的比例達到51%,表示每2間就有1間屋齡30年以上,其中台北市30年以上的房子占比更接近72%。至於全台屋齡10年內的住宅比例僅有12.1%,僅有少數的家庭有機會住在10年內的房屋。
全台每2間住宅就有1間屋齡在30年以上 根據不動產資訊平台資料顯示,今年第1季全台住宅平均屋齡32年,房屋稅籍住宅類共910萬戶,其中就有101萬戶屋齡在50年以上,高達462萬戶的屋齡在30年以上,比例達到51%,每2間就有1間屋齡30年以上,顯見國人住在老房子狀況普遍。
而主要都會區平均屋齡最大的是台北市36.87年,六都僅台中市與桃園市的住宅屋齡平均不到30年,北市有近72%住宅屋齡都在30年以上,最年輕的是桃園市,僅有約35%房屋屋齡在30年以上;至於全台屋齡10年內,六都比例最高的是桃園市的17.7%,台中市的15.2%,台北市占比僅有6%,在台北市想要入住屋齡10年內房子的難度是六都之冠。
台北市老屋量最多 房價也是六都之冠 據《經濟日報》報導,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北市的屋齡老舊,又缺乏大型重劃區供給,新房子供給量相對較少,加上房價水準也是六都之冠,一般受薪階層難以購屋自用。即使是有間老公寓的住戶,換到周邊的新大樓也會面臨房價問題;同樣的室內面積加上公設,坪數放大,加上單價又比公寓更高,拚了一輩子的屋主也可能不想再背負過多房貸。因此,常見的就是沿著捷運往外找新房子,不然就是住在本來的老宅內,等看看是否有更新的機會。
比較值得留意的是,全台住宅老化狀況越來越為嚴峻,全台有101萬戶屋齡超過50年,比例最高的是台北市,有13.7%屋齡50年以上,最少的是桃園市僅有4.5%,不過台北市即使老房子多,只要地段精華,銀行仍願意給予較好的貸款條件,但若是雙北以外的老房子,銀行放款就會謹慎很多。 曾敬德指出,有鑑於早年興建的住宅逐漸老化,可能抗震、防災等條件較差,政府積極推動都更與危老改建,不過改建還是在高房價區相對較容易推動,或者雙北以外的大地坪產品,比較有改建機會。
平均地權條例新制自7月1日施行,台北市政府地政局超前部署推出五大配套措施,全方位守護房市交易秩序,保障消費權益。 修法五重點 交易有序更安全 市府表示,為讓不動產交易市場回歸居住需求之政策目的,今年2月8日內政部修正,公布平均地權條例部分條文,本次修法五大重點,包含「限制預售屋或新建成屋之換約轉售」、「預售屋解約申報登錄」、「管制私法人購屋」、「建立檢舉獎金制度」及「重罰不動產炒作行為」,除禁止不動產炒作行為規定已於公布後施行外,其他四項重點,內政部已完成相關子法公布,明確規範申請條件與審查程序等,並自1日施行。
為回應各界對防杜不動產哄抬炒作的高度關注,促進平均地權新制順利推動,台北市政府地政局超前部署推出五大配套: 配套一、首創鷹眼比對系統,解約換約無所遁形 全國首創開發系統,自動化比對建物第一次登記後首次買賣登記之買方與預售屋實價登錄申報買方是否相同,作為稽查解約、轉售行為參考依據,有效掌握異動情形,確實把關投機違規行為,同時將比對結果提供國稅局,作為預售屋交易房地合一所得稅查核參考。 配套二、炒作審議小組台北隊就位,各路專家審議更公正 為呼應外界對於不動產炒作行為之認定疑慮,邀集不動產、法律、公平交易等專家學者,組成產官學跨域小組,共同審議違規炒作案件,促進審議客觀公正,毋枉毋縱,杜絕爭議。 配套三、擴大教育訓練,輔導先行減違規 新制上路前,已針對市民朋友、不動產公會、地政同仁分眾舉辦講習,宣導超過1,000人次,並藉公私協力,擴大宣導新制重點,深化知識,減少違規裁罰。
配套四:平權新制專區on line,資訊講習一站搞定 官方網站建置平均地權新制專區,全面收錄新制法令、書表、懶人包及教育訓練影片、教材等,資訊查詢、線上講習一站搞定。 配套五:人力預算有規劃,超前部署落實新制 為落實新制執行,增進查核效能,提前爭取所需人員與經費,並配合新制施行逐步到位。 地政局局長陳信良表示,針對此次平均地權新制施行,台北市就系統支援、審議制度、經費人力及教育輔導等各項配套措施均超前部署,全面守護房市交易秩序,保障消費權益。 另呼籲還沒有掌握新制政策的市民朋友及不動產業者,可到地政局官網「平均地權新制專區」,了解相關資訊。
台北市長蔣萬安早先於市議會報告時,表示優先規劃推動7千戶社宅,預估第一任期結束前,北市社宅戶數達5萬戶,遭議員質疑畫大餅。即使出現雜音,北市都發局表示持續朝5萬戶目標前進,繼信義區松信社宅,中山區力行社宅近日開工,為蔣萬安上任後開工第二案。 力行社宅位中山區朱崙街,近中山女高與中正國小,基地面積911平方公尺,為地上8層、地下2層建築物,將規畫10至12坪的一房型25戶、16至18坪的二房型10戶,總工程經費1.94億元,預計2025年底竣工,完工後將取得綠建築、智慧建築、耐震、無障礙住宅4項標章認證。
都發局表示,力行社宅公共空間包含區民活動中心、屋頂農園、里長辦公室等,停車場動線採人車分離,基地南、北兩側留設4公尺帶狀空間,東側退縮3.64公尺無遮簷人行道,1樓入口設置活動廣場,將打造成住戶與在地社區融合的場所。 議員呼籲 加強施工品質 由於日前部分社宅出現施工品質瑕疵,民進黨議員陳怡君表示,希望市府施工期落實工地防護、注重監工驗收。國民黨議員陳炳甫提醒,本次營造廠同時承攬力行社宅及大安區金華特五基地社宅開發,盼提供更好施工品質。
都發局表示,前市長郝龍斌與柯文哲任內分別完工1,566戶、4,954戶,總共已提供6,520戶社會住宅,目前仍有10,332戶施工中、待開工、招標中及規劃中的社宅基地,加上既有出租國宅等公有住宅,已達成26,973戶的階段性目標,目前市府已再盤點約7,000戶新增潛力基地,加上都更分回、容獎回饋及中央興辦等,逐步達到5萬戶社宅目標。
受到政府打房以及利率調整等因素之下,桃園市今年1至5月不動產交易統計,其中土地買賣交易量2萬2千368件、建物1萬4千568件,都比同期減少,土地增值稅,契稅稅收減少34.93%及19.52%。(李明朝報導) 打房、通貨膨脹、利率調整,影響到房市交易量。根據桃園地政資訊服務網不動產交易統計查詢,桃園市今年1至5月房地買賣交易量較去年同期下降逾2成。桃園市土地買賣交易量,去年1至5月交易量件數為3萬0302件,今年同期則為2萬2千368件,建物去年1至5月為1萬8千858件,今年同期1萬4千568件,。
交易量減,也影響到稅收,桃園市地方稅務局主任秘書唐美蓮說,今年1至5月土地增值稅及契稅稅收,分別為31億5,703萬元及6億955萬元,較去年同期48億5,191萬及7億5,739元,減少34.93%及19.52%。 台灣房屋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契稅減少,直接反映交易量降溫,土增稅減少,除了交易量縮,也顯示市場短期內的買賣比例增加,或以輕屋齡交易為多。近期受到平均地權修法影響,預售屋市場首當其衝,投資者退場,自用需求者轉向成屋市場,由於多數購屋族期待房市因交易量減,房價下修,看屋人潮不減,只是買賣雙方價格需較多時間磨合才能達到共識。
逐捷運站布局資產,已是不動產市場主流,信義全球資產公司觀察,桃園機場捷運開通後,陸續吸引企業砸重金布局沿線工業地產,累計近5年成交金額達2800億元,以工業土地為大宗;其中有45%集中在捷運行經的行政區,包括龜山、中壢、蘆竹等地,受產業群聚效益、交通紅利等因素影響,成為交易寵兒。
桃園工業地產交易暢旺,吸引企業加碼投資,觀察近五年桃園工業地產實價登錄交易,每年都有500億元以上的交易規模,2021年達到865億元高點,總計5年來工業不動產累計達2800億元,其中有近7成的交易是來自工業土地。觀察交易區域可發現,桃園機場捷運行經的龜山、蘆竹、大園、中壢,工業地產交易佔整體45%,龜山區5年來累計金額達404億元居冠,中壢區378億元次之,蘆竹區374億元居第3。 信義全球資產公司顧問發展部經理林建勛表示,便捷的交通系統,可提升企業營運效能、便於員工招募,因此企業在設廠選址,交通機能是評估購置的重要指標。
龜山、中壢均有工業區,產業群聚顯著,機場捷運通車後,強化企業前往投資設廠意願;此外,原進駐廠商由於地緣因素,擴廠時多半會選擇鄰近的土地、廠房,成為龜山、中壢工業地產成長動能,在龜山設有總部的晶圓代工大廠穩懋半導體,近日即宣布以15億元購入華亞科技園區廠辦,做為企業研發大樓。 蘆竹近5年工業地產交易總量雖不及龜山、中壢,但去年的交易量有94億元,是三個行政區中最高的,顯示蘆竹地區工業地產交易,處於快速成長階段。
林建勛表示,蘆竹鄰桃園國際機場、有交流道系統、機場捷運,隨著宅經濟起飛,吸引許多物流、倉儲業者來此設廠,加上機捷A10、A11新重劃區吸引人口移入,看好區位發展,產業也會選擇在蘆竹落腳,包括被動元件廠大毅科技去年以3億元取得蘆竹山鼻段近千坪工業土地。
桃園工業發展蓬勃,林建勛認為,企業拓點尋址需求龐大,待捷運綠線完工開通後,將激勵工業地產向上增長。除了交通影響外,ESG也是現今企業主相當重視的議題,廠房舊換新、綠色工廠是接下來工業地產發展主要方向,具備自動化、智慧能源管理的工廠、廠辦,是未來企業擴廠的優選標的。
雙北市因地理位置鄰近、商業交流頻繁和交通便利等原因,因此常被劃分在同一個生活圈內,但是在部分的雙北交界處,卻出現房價落差極大的現象。永慶房產集團根據實價登錄資料,統計大台北捷運中,雙北市捷運交界共計10處站點的大樓房價表現,發現「古亭站」與「頂溪站」的大樓單價差了高達45萬元,差幅將近八成,相當驚人。
在雙北市捷運交界點中,「古亭站」大樓平均單價每坪為103.5萬元,一站之隔的「頂溪站」每坪僅58.1萬元。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說明,「古亭站」為松山新店線與中和新蘆線交會的捷運站點,且位處中正區及大安區交界,屬台北市精華地段,加上鄰近國立師範大學和師大商圈,交通、生活、學區機能兼備,深受購屋族群青睞,也讓「古亭站」房價衝破百萬大關。
陳金萍說明,距離台北市僅一橋、一站之隔的「頂溪站」,位於永和區最精華的地段,坐擁多個大型綠地公園,像是仁愛公園、綠寶石公園等,可供日常運動、休憩,此外,鄰近樂華夜市,各式商家、餐廳應有盡有,商業機能活絡、生活機能完備,吸引不少民眾進駐。
不過,因該區相對發展較早,周邊的大樓大都屋齡較高,因此房價偏低。根據實價登錄資料,「頂溪站」大樓房價僅58.1萬元,足足比一站之隔的「古亭站」便宜了45萬元,價差近八成,因此若購屋預算有限,又想縮短往來雙北的通勤時間,「頂溪站」是個很好的選項。
房市剛性需求當道,大坪數新案不吃香,為將總價門檻壓低,建商小坪數推案大行其道,根據市調機構統計,雙北市今年規劃有15坪以下單位的新案共15個,總銷合計約218億元,其中,北市大安區「大將名人巷」推出一房12坪建案,是今年以來北市新案中,規劃坪數最小的建案。 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成采錡表示,北市大安區今年小宅新案眾多,包括「敦品藏」總銷5.8億元,基地面積180.59坪,樓層規劃為一棟地上13層,地下3層建築,共有26戶住家,1戶店面+辦公室,規劃一房16坪、二房29~34坪、三房32~45坪,每坪開價145~170萬元,尚未有實價揭露交易資料。
另外,位在新生南路三段的「植建築」總銷6.5億元,基地面積僅60.19坪,樓層規劃為一棟地上10層,地下1層建築,共有27戶住家,規劃一房13~17坪,每坪開價157~170萬元,目前實價已有9筆交易紀錄,平均成交價為163.6萬元。 位於北市大安區雲和街的「桓桓溫州」總銷14億,基地面積470.38坪,規劃為一棟地上15層、地下4層建築,共有78戶住家,規劃為一房~三房,其中一房坪數14.9、15.02坪,每坪開價160~165萬元。
而大安區新案中,坪數最小、總價門檻也最低的是地上權案「大將名人巷」總銷12億元,該案基地面積156.69坪,規劃為一棟地上9層,地下4層建築,共有25戶住家,2戶店面,坪數規劃一房12坪、二房20~29坪、三房34.44坪,每坪開價145萬,目前實價尚未揭露交易資料。 新北今年上半年進場的小宅案有淡水「山河帝寶」基地面積2,873坪,樓層規劃為二棟地上18層,地下5層建築,共有374戶住家,坪數規劃一房(12~13坪)、二房(23~29坪)、三房(44~45坪)、四房(44~45坪)。
淡水「景上汀」基地面積362.93坪,樓層規劃為一棟地上12層,地下1層建築,共有64戶住家,坪數規劃一房11、13坪、二房17、25坪,該案開價每坪60萬元,目前實價揭露一筆交易,二房成交單價52.9萬元。 土城「皇翔MRT」基地面積1,827.71坪,樓層規劃為三棟地上20層、地下5層建築,共有356戶住家,10戶店面,坪數規劃為一房12坪、二房20~32坪。
該案開價每坪57~65萬元,目前實價已有116筆交易紀錄,平均成交均價55.1萬元。 成采錡表示,受利率攀升、房價穩居高檔,以及限制換約上路等因素影響,仍在市場上的自住、置產族,拿捏購屋預算時得考慮更多風險,進而傾向選擇總價負擔較輕的小宅產品。因此,今年以來雙北新建案進場初期多以最小規劃單位為成交主力,使業者調整推案策略,新案規劃坪數約十多坪的小宅格局,也有部分已進場一段時間的預售建案,縮小建案坪數規劃,再重新進場銷售。
正值畢業季,雙北社會新鮮人多會選擇在在租金水準相對親民的新北租屋,然而新北市地政局抽查書店、四大超商等通路陳列販售的住宅租賃契約書發現,仍有約1成契約書不符合現行規定。 新北市地政局說明,這次抽查的35份契約書中,有4份仍為舊版,占比為11.4%。舊版契約因多存在「押金上限及返還時點不明確」、「不當轉嫁稅捐」、「加重承租人違約責任」等不利條款,恐損害租屋族權益,因此抽查時已要求業者下架,並複檢確認沒有業者還在販售舊版契約書。
禁房客申請租補 最高可罰房東30萬元 新北市地政局地價科科長蕭湘君提醒,住宅租賃契約出租人及承租人具消費關係,全面適用《消費者保護法》相關規定,無論是個人房東或租賃業者所簽租賃契約,皆應符合內政部公告的「住宅租賃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其中不得記載事項於今年6月14日公告新增「不得記載承租人不得申請租金補貼」,如有房東違反且經限期而不改正,將被處3至30萬元罰鍰,並可以按次處罰。
蕭湘君補充,如果房東和房客發生租賃爭議,可以向地政局或循消保系統提出消費爭議申訴。而為保障租賃雙方,內政部已公告「住宅租賃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及「住宅租賃契約書範本」,消費者簽約前可至新北市地政局網站查詢、確認合約內容是否符合規定,保障自身權益。
中央祭出「史上最重打炒房」平均地權條例子法昨上路,台中市政府打炒房,今年首次開徵囤房稅,影響約11.6萬戶,昨再公布約1.8萬戶新屋房屋稅漲15%、房價漲幅最大的七期重劃區5800戶調漲最高40%。房仲業認為,台中市連2箭對囤房族殺傷力很大,但也可能連動抬高租屋費用,波及租屋族。
中市地稅局長沈政安表示,房屋稅條例規定,房屋標準價格每3年重行評定1次,不動產評價委員會考量,近年房屋建築成本大幅上漲,參考營造工程物價指數變動情形等,兼顧租稅負擔,決議適度調升房屋標準單價,並適用於今年7月後新建房屋,既有房屋不受影響;另因應人口高齡、建築高層化,電梯已成生活必須設施,配合此次標準單價調整,取消電梯加價課稅。
沈政安表示,此次新屋房屋稅適度調升15%,標準單價調整後,在6都中排名第四,僅次於北市、新北、高雄,適用於昨天以後取得使照的新建房屋,既有房屋不受影響;另外,台中市七期重劃區周邊公共建設與設施密集,房價、地價漲幅最大,調整西屯區台灣大道3段(惠中路1段東、西側)等19條路段地段率,調幅為10%至40%,預估影響戶數5800戶,也將反映在明年5月開徵的房屋稅。
沈政安說,台中市今年首次開徵囤房稅,依新修正房屋稅徵收率自治條例,約11.6萬戶被課徵。對非自住使用的住家房屋,將按納稅人持有戶數課徵,只要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全國持有3戶以內,自住用房屋適用1.2%稅率,4戶以下者每戶稅率2.4%;5戶以上每戶稅率都是3.6%。地稅局特別在官網設置「囤房稅專區」,提供查詢。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說,台中市政府宣布調整新建房屋稅,以台中近年新屋案量大,有益稅收,對自用戶來說,影響不大,囤房族則大受到影響,也可能波及租屋市場;台中市政府今年首徵囤房稅,加上昨宣布的新建房屋稅調漲,對囤房族殺傷力很大。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認為,台中市今年首徵囤房稅,對囤房族比較有感,可能加速市場流通,調漲新建房屋稅預計明年開徵,對於持有多戶的房東可能會因成本增加,轉嫁在租客上,調高租金。
前五個月房屋買賣移轉僅11.2萬棟,年減達21.35%。公股銀行預估,以前五個月每月1.6萬至2.7萬棟,上半年最多將僅接近14萬棟,下半年因平均地權條例上路、央行新一波房市管制、大選轉熱等干擾,「全年鐵定跌破30萬棟」,後續重點觀察指標是能否守住2018年的27.7萬棟。
去年買賣移轉31.8萬棟、年減8.6%,今年衰退更明顯。公股銀主管分析,前五月房屋買賣移轉棟數只有11萬2,656棟,去年同期14萬3,231棟,大減3萬575棟,全年數字不樂觀,內部房貸案當然也顯現下滑趨勢,「連二年衰退」已無法避免。公股銀主管指出,去年全球暴力升息造成高利率環境衝擊,今年6月央行祭出第五波房市管制,及平均地權條例修正7月上路,還有明年初大選,房市可說陷入不平穩的一年。
但也將因此回歸正常供需,「自住客成為主力,跟投資客說再見」,各銀行均積極鎖定自住客、優質客。 部分銀行為嚴控投資客、人頭戶炒房,對無地緣關係的個人授信申請案件,積極強化「合理性評估」,且於撥款後每月定期檢視,並持續監控6個月,若經評估有異常往來情形者,除列入覆審加強管理外,一發現授信戶有重大風險,可能對銀行債權不利,即依覆審規擬具確保債權的因應措施。
公股銀主管表示,因應房市不佳,將特別留意案件來源,落實執行KYC作業及授信5P原則審查,執行差別化定價政策,對擔保品鑑價多方採證參酌,確實審查交易文件的合理性或真實性,並加上貸後覆審機制,徹底控管授信風險。
彰化銀行為抑制炒房風氣及有效管控不動產暴險,調整部分區域的分區貸放成數,但考量鄰近重要交通樞紐且符合特定條件(如離捷運站、高鐵站及火車站1公里內)不動產價格較具市場競爭性,得例外提高貸放成數5%;合庫銀行為提升房貸量能,近期對公教人員首次購屋貸款放寬貸放成數為最高8.5成;華南銀行新訂「綠建築房貸」方案,若房屋符合台灣建築中心核定綠建築或候選綠建築標章,可獲手續費最低1,000元起的優惠。
【歐亞】臉書粉絲專頁
若歐亞資產評價集團寄送之每日新聞造成困擾,懇請來信告知,將從系統作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