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亞不動產估價師聯合事務所
Euro-Asia Real Estate Appraisers Firm
電話:(02)2579-3722 / 0800-589-920
傳真:(02)2578-4950
地址:台北市松山區八德路三段219號6樓
聯絡窗口:

王詠樂 襄理(Zora#230) 陳盈如主任(Becca#235)

葉庭妤(Tiffany#212) 陳臻(Ariana#237)

 

~ 加入官方Line~

房產新聞

  1. 政院今開會討論囤房稅加重 最高喊4.8%

  2. 假贈地逃漏土增稅 稅局盯

  3. 平均地權上路!台南不動產交易量第2季回穩

  4. 營利事業售地拆屋 應視為土地出售成本

  5. 基隆都更中心設置草案-市議會通過

產業新聞

  1. 營造業「有條件」可申請移工了!8月開放申請 首波8千名

  2. 囤房稅2.0再掀話題 建商:不動產政策走火入魔、全民集體受害

  3. 琢白豪宅交易 每坪211萬

  4. 大龍新城又淹水! 電梯淋到罷工 住戶怒「一邊修、一邊壞」

  5. 南科重磅交通利多再+1!北外環樹谷園區聯絡道開工 區域房市熱度走俏

  6. 400億運動商機!健身房家數5年翻倍 空置商用空間有救了

 


1、政院今開會討論囤房稅加重 最高喊4.8%

2023/07/06 / 記者 余弦妙、翁至威

       鎖定囤房大戶,政府再出招,行政院會今(6)日議程將討論財政部提出的「房屋稅差別稅率2.0方案」,預計將祭出囤房稅修法,共兩大方向,首先是從現行縣市歸戶改為全國歸戶,其次是調高非自住稅率(囤房稅率),最高將由現行的3.6%調升至4.8%。面對居住正義聲浪,除今年7月1日正式上路的《平均地權條例》打炒房重拳外,針對外界關注的房屋稅條例,財政部祭出改革,將修法加重囤房稅,為房市再投震撼彈。 依據現行規定,自住住家用房屋稅率為1.2%,非自住住家用房屋稅率為1.5%至3.6%,各地方政府可視持有房屋戶數訂定差別稅率,授權地方政府因地制宜,根據持有戶數訂定差別稅率,也就是俗稱「囤房稅」,目前已有台北、桃園等十縣市落實囤房稅。

        財政部此次修法加重囤房稅,分為兩面向,首先是改採全國歸戶,現行房屋稅採縣市歸戶,若囤房大戶在不同縣市持有房屋,例如某大戶在台北持有三戶、高雄持有三戶,皆可適用自住稅率,將有規避囤房稅空間。 不過未來財政部修法,將改採全國歸戶,以前述案例來說,六戶房屋只能三戶自住,剩餘三戶為非自住,將會落入囤房稅課徵範圍。

       至於房屋跨縣市者,納稅人未來可自行選擇申報縣市。 另外在課徵稅率方面,據悉,財政部為強化差別稅率效果,從現行非自住住家稅率1.5%至3.6%之間,調升至2%至4.8%之間,等於是稅率地板、天花板統統都調升。 由於房屋稅屬地方稅,未來差別稅率級距仍由各縣市政府自行訂定。至於針對自住房屋方面,外界曾建議應朝「自住輕稅」方向改革,不過此次修法仍維持現行規定,自住仍限三戶、稅率維持1.2%。

       知情官員表示,囤房稅修法已討論許久,其中對於稅率調整幅度也經過反覆討論,最終才定案。 另外財政部2022年曾徵詢地方政府意見,當時僅台北市贊成採全國歸戶,其餘21縣市均反對;不過據了解,財政部近期又再度徵詢地方政府意見,包含台北市,贊成全國總歸戶的縣市已增加至十個,為落實居住正義,因此推出修法。

 

TOP


2、假贈地逃漏土增稅 稅局盯

2023-07-05 / 記者 陳姿穎

       嘉義市政府財政稅務局表示,從7月起至9月30日針對社會福利事業、私立學校受贈土地免徵土地增值稅案件展開清查作業,避免有心人士假藉捐贈之名而行逃漏土地增值稅的行為。 財稅局說明,依《土地稅法》第28條之1規定,私人捐贈供興辦社會福利事業或依法設立私立學校使用的土地,如符合三種情形,在移轉時可以申請免徵土地增值稅。

第一、受贈人為財團法人;

第二、法人章程載明法人解散時,其剩餘財產歸屬當地地方政府所有;

第三、捐贈人未以任何方式取得所捐贈土地的利益。

       另外,依土地稅法第55條之1規定,若發現未按捐贈目的使用、違反各該事業設立宗旨、土地收益未全部用於各該事業,或是經稽徵機關查獲或經人舉發捐贈人有以任何方式取得所捐贈土地的利益時,除了應追補土地增值稅外,還將處以應納稅額兩倍以下的罰鍰。 稅務局表示,每年皆依規定對經核准免徵土地增值稅案件展開清查,除了書面審查資料外,也會定期與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政機關實地勘查,提醒應注意規定以免遭補稅處罰。

TOP


3、平均地權上路!台南不動產交易量第2季回穩

2023-07-05 / 記者 王惠琳

       台南市不動產交易112年第2季統計出爐,本季土地買賣移轉12,557筆,與前季相較,土地交易筆數增加1,508筆,增幅為13.65%,而與去年同季(111年第2季)土地移轉16,018筆相較,土地買賣移轉筆數減約21.61%。本季建物買賣移轉5,414棟,與前季相較,建物交易筆數增加482棟,增幅為9.77%,而與去年同季建物移轉6,410棟相較,建物買賣移轉棟數減少約15.54%。

       另本季建物第一次移轉2,108棟,與前季相較,增幅約為16.98%,與去年同季相較,則減約16.58%。整體而言,112年第2季與前季比較,土地及建物交易量皆略為成長;但與去年同期相較,二者交易量皆出現縮減。

       本季各行政區房屋交易量前3名依序為永康區830棟、安南區653棟、東區605棟。另外善化區、安定區、新市區合併為「南科區域」,則交易量達652棟,交易活絡,其中6成3來自於建物第一次移轉(即新屋移轉增加417棟所致)。再進一步以「新屋移轉棟數」觀察交易熱區,可觀看出安南區、南科區域3區、歸仁區等區之建物移轉皆以新屋移轉為大宗。

       另歸仁區新屋移轉佔該區建物移轉量亦高達6成以上,亦為新屋的交易熱區。 市長黃偉哲表示,平均地權條例修法於112年7月1日施行,對於不動產交易實行多項管制措施,包含限制預售屋及新建成屋換約轉售、重罰炒作行為、建立檢舉獎金制度、管制私法人購屋、預售屋解約申報登錄等,呼籲業者及民眾皆應了解並且遵守,切勿挑戰政府打擊投機炒作之決心。

       地政局長陳淑美表示,平均地權條例修法於今年2月即已底定,央行亦於6月推出房市選擇性信用管控措施,本季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反映的約是3月至5月的市況,預估房市將逐漸回歸供需基本面,交易量回穩。 南市將積極配合中央政策,維護不動產交易秩序,務使不動產市場穩健發展。另外地政局除積極辦理查核外,檢舉獎金制度已實施,檢舉人應敘明檢舉人與被檢舉人資料、違規事實,並檢具足供研判違規行為之具體事證或佐證資料,提出檢舉,請民眾協助提供完整資料,以利查證是否有違法情事,共同打擊投機炒作。

       地政局說明,因應平均地權條例修法,南市地政局於6月已舉辦300人講座,介紹新制相關規定,後續將邀集相關公會合作進行宣導。另外,地政局網站已全面更新新制法令、書表,並上傳教育訓練資料(台南市政府地政局局網頁-下載專區-地籍類-不動產交易),盼業者及民眾確實了解新制規定,避免觸法。 地政局亦提醒,修正之預售屋及成屋買賣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於112年7月1日即已生效,7月後簽訂契約應符合最新規定,倘未符規定,依平均地權條例第81-2條第5項規定仍須處予罰鍰,提醒銷售預售屋者於6月前經備查但仍持續銷售者,務必來辦理變更備查,以免違規。 

 

TOP

 

 


4、營利事業售地拆屋 應視為土地出售成本

2023.07.06 / 譚淑珍  

        財政部台北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為使出售之土地達到可供出售狀態而拆除地上改良物,所產生的損費及該地上改良物之帳面未折減餘額,應視為土地出售成本,依規定計算出售土地損益,據以徵免《營利事業所得稅》。 台北國稅局說明,依財政部1987年7月28日台財稅第7639482號函規定,營利事業出售其持有之土地,依雙方簽定不動產買賣契約約定,地上改良物在交地日騰空,因出售土地而拆除地上改良物所產生的損費及其帳面未折減餘額,屬土地出售成本之一部分,基於收入與成本費用配合原則,應於出售土地增益項下減除,合併計算損益。

       台北國稅局舉例說明,甲公司2021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列報修繕費新台幣250萬元,經查係當年度因出售土地而拆除地上建築物所產生之費用,經進一步瞭解,甲公司與土地買受人所簽訂之買賣契約書約定,該土地須於交地日清空並拆除地上物,而拆除費用依前揭規定應視為土地出售成本,且查得該筆土地是在2011年間取得,是2021年出售土地的所得,依《所得稅法》規定免納所得稅。

       台北國稅局表示,將甲公司列報的修繕費用轉正自免稅之土地交易增益項下減除,核定補徵稅額50萬元(250萬元X稅率20%)。 台北國稅局呼籲,營利事業如有依約出售土地而拆除地上改良物之損費及其帳面未折減餘額,應依上述規定自土地交易損益中減除,以免因列報錯誤遭稽徵機關調整補稅。

TOP


5、隆都更中心設置草案-市議會通過

2023年7月5日 / 記者 郭基生

       市議員呂美玲提案要求基隆市府設置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經議會議決通過。呂美玲希望市府盡快設立,並在市府監督下加速推動公辦或民辦都市更新及專責經營社會住宅營運,提供市民對住宅供給的需求,改善市民居住環境及提升都市競爭力。 基隆住都中心根據自治條例為法源設置,將以專業第三部門之立場,在市府監督下加速推動公辦或民辦都市更新,提供民眾住宅的需求,改善市民居住環境及都市競爭力,增加市民在地就業機會。 呂美玲指出,基隆給人的印象就是一個老舊的城市,尤其市中心區礙於地狹人稠改善的空間有限,近年來除了一些開發後的山坡地增加新的建築,市區幾乎沒有改變。此次依據住宅法及都市更新條例規定,擬具「基隆市住都市中心設置自治條例」草案,並經議會在這個會期議決通過,也是六都外率先通過的縣市,希望市府加快腳步率先設置。

       住都中心是由政府機關代表及外部專業人士組成,具公法人資格為半官方中立機構;結合民間專業活力以「專案管理人」的立場,擔任公辦都更實施者,或協助民辦都更辦理前置作業,為推動都市更新提供有利條件。 住都中心可彌補市府人力不足或專業能力不齊的問題;並可針對民辦都更,在住都中心監督及協助下,有助於消除地主與實施者之間資訊不對稱、信賴不足,及雙方對權利價值預期不同所生的困擾,進而協助住戶凝聚共識成立更新會,公開評選合適廠商。在公辦都更方面,住都中心可協助捷運路廊及場站用地之規劃取得及建設,建設社會住宅或文化藝術園區,也可受託管理社會住宅。>

TOP


 

 

1、營造業「有條件」可申請移工了!8月開放申請 首波8千名

2023/07/05 / 記者 朱語蕎

       內政部日前發布「營造工作申請引進移工之雇主資格認定作業要點」,自今年8月1日起,「有條件」定額開放營造業者申請移工,首波開放8000個名額,並視申請情況增加至1.5萬名。 申請業者必須是綜合營造業、專業營造業及土木包工業等類別,並須符合3年內平均每年承攬工程達法定資本額10倍,且申請時須承攬在建工程,同時須聘僱一定人數的本國勞工,方可向內政部營建署提出雇主資格認定的申請,經審查及取得認定函後,再向勞動部申請辦理招募,預估約有1,900家營造業者可受惠。 內政部長林右昌表示,現行營造移工僅限專案申請,如公共工程建造經費達1億以上,或是民間工程如都更、危老等具公益性案件經費達2億以上,方可提出申請。

       由於近年各行各業皆面臨缺工問題,為因應營造業人力結構改變,內政部營建署在兼顧保障本國勞工就業權益的前提下,在今年3月6日勞動部跨國勞動力政策協商諮詢小組第35次會議,提出引進移工方案,並獲同意採「定額」及具工程實績業者始得申請,申請引進的移工工作範圍以營造業者承攬工程契約的工程範圍為限。

       林右昌強調,這次是「有條件」的開放,欲聘僱移工的綜合營造業及專業營造業,必須符合聘僱本國勞工總人數達10人以上、土木包工業達5人以上等條件;至於可申請移工人數的上限,將依業者為本國勞工投保勞工保險人數的30%來計算。每月受理的案件,於次月統一辦理審查及公告核配情形。另通過移工申請的雇主,須依規定繳交每人每月3千5百元的就業安定費。 營造業移工開放來臺後,林右昌指出,營建署會持續與勞動力發展署、移民署及營造公會共同合作,在促進國家營造產業發展及紓緩缺工之際,給予移工必要的工作適應、生活照顧等協助,並會配合加強相關管理宣導及稽查措施。

TOP


2、囤房稅2.0再掀話題 建商:不動產政策走火入魔、全民集體受害

2023年7月6日 / 記者 陳美玲、朱曼寧

       針對政府擬祭出囤房稅改採全國歸戶修法,且非自住稅率最高達4.8%,對此中華民國不動產開發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楊玉全昨(5)日抨擊,政府為了選舉,不動產政策已經走火入魔了,並強調「建商是生產者、不是炒房客」。 楊玉全分析,政府若將囤房稅改採全國歸戶的「戶數」來下重手,對於不是出於購買、並沒有囤房動機者,一定會傷及無辜。

       例如因都更危老或其他合建分回、債權人承受擔保品、起造人生產等情形,只因為「戶數」因而增加,就毫無例外的課徵囤房稅懲罰,這就是亂課。 楊玉全表示,政府如以囤房為由,全國一致逕為調漲房屋稅率,對於稅基高的縣市,將造成嚴重的「稅災」,城市建設也會在重稅之下難以進行,重稅也變成民生沈重負擔,全民集體受害。

       楊玉全強調,特別是「起造人」是投入勞力資本、配合政府都更危老政策,生產新屋的供應者,蓋出來的新屋是生產、製造出來的「待售商品」,竟列為等同投資客購屋囤積居奇的囤房稅課徵對象,在市場房屋已經難賣的困境下,全國建商以及從業員工,強烈質疑政府政策,強調「建商是生產者、不是炒房客」,為什麼要把建商也當成炒房客? 他指出,政府若要課囤房稅應該有排除條款,像是把因都更危老或其他合建分回、債權人承受擔保品、起造人生產等排除在外,才能對症下藥。 專家認為,整體而言,調整稅率恐影響最大的,恐怕還是建商,尤其手上長期有餘屋的建商,可能造成持有成本升高,獲利遭壓縮,苦日子怕不遠;另外,租金也恐應聲上漲,將傷害租屋客。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指出,該方案除最高稅率從3.6%變成4.8%之外,另外一個重點是財政部將採全國歸戶,也意味著現行有心人藉由縣市稅率不同,沒有全國歸戶達到節稅目的之作法將明顯減少,影響除了多戶持有者,也包括手上有長期庫存的建商,且新屋影響比舊屋明顯。 全球居不動產情報室總監陳炳辰指出,多屋族常有出租狀況,該修法是否轉嫁調漲租金也會是值得注意之處。

       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也指出,政府課徵囤房稅後,外界誤以為加重稅負會讓囤房族出脫手上房屋,但實際上屋主會將稅負成本轉嫁至租金、進而推升房租,導致租金走高。 專家解析,不少多屋族本身都是資產實力雄厚的人,以大安區30年老公寓為例,可能本來要繳的自用房屋稅率為1.2%的話,假設一年大約1萬元的房屋稅,即便囤屋,變成4.8%,那一年的房屋稅也不過4萬元,但若轉嫁給租客,就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TOP


3、琢白豪宅交易 每坪211萬

2023.07.06 / 郭及天

       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上路前催出高總價市場買氣,台北市單價200萬元豪宅均見法人布局。據最新實價登錄,信義計畫區指標豪宅「琢白」今年首度出現交易,21樓戶5月以總價5.55億元、每坪211萬元的高價出售,買家登記為長予股份有限公司。 根據台灣房屋統計,今年上半年迄今,台北豪宅市場已有5個社區、10件單價逾200萬元的交易案,各豪宅社區中以「松濤苑」和「潤泰敦峰」各交易3件最多,其次是「One Park Taipei元利信義聯勤」2件、「琢白」1件、「仁愛無彊」1件,10件交易中就有9件以法人名義購置。其中「琢白」為今年首件交易案。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琢白正臨信義路五段,是信義計畫區少數坐落幹道第一排的新穎豪宅,單戶都要價要價3億~6億元,住戶不乏年輕富豪、藝人、外資、港澳、外籍人士等高端人士,甚至有的資金是從海外回台置產,該社區7樓以上的成交單價,都落在200萬元以上。

       近期不少高端豪宅交易均是登記在法人名下,反映出不少富豪趕在7月1日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法人購置住宅採許可制新規定上路前,以法人名義出手置產,帶動一波豪宅市場交易小高潮。 房地產業者指出,即使豪宅面臨持續有較嚴格的貸款成數限制,且滿手現金的高資產族在通膨環境下,仍須幫資金尋找保值出口,因此還是會將豪宅視為避風港。 而法人購置住宅採許可制新規上路後,阻絕高資產族為了節稅而以法人購屋的方式,接下來的豪宅市場,將回歸自住剛性需求,買家身分也將從法人轉向自然人。 

TOP


4、大龍新城又淹水! 電梯淋到罷工 住戶怒「一邊修、一邊壞」

2023-07-05 / 文  蔡余婕

       台北市議員陳怡君4日在記者會指出,接獲國宅大龍新城住戶陳情,強降雨加劇大龍新城漏水問題,電梯淋雨淋到故障,導致住戶得連3天爬樓梯回家,不利長輩、輪椅族、身障者出入。 陳怡君批評,大龍新城是前台北市長柯文哲任內首個公辦都更案,耗資14億元打造,成屋後卻是「一邊修、一邊壞」,房屋問題頻傳。對此,北市新工處回應,電梯損壞故障原因為瞬間豪大雨造成屋頂灌溉水箱滿溢,使雨水溢流入屋頂電梯間,目前已緊急應變。

       陳怡君指出,根據大龍新城登記缺失表,只要下大雨,社區五樓屋頂平台就會積水,雖然有排水設計,但水無法順利排出,甚至要出動鷹架及工人清理汙水,對此她呼籲,蔣市府應為大龍新城進行建築總體檢。北市新工處指出,初步已排除建築滲漏水為設備故障或保固缺失的情形,後續將協同設計單位共同檢討及研擬改善方案。

 

TOP


5、南科重磅交通利多再+1!北外環樹谷園區聯絡道開工 區域房市熱度走俏

2023-07-06 / 撰文 黎詩彥

       隨著「台南矽谷」南科先進半導體聚落成型,帶動週邊交通路網快速發展。因應龐大產業人口,政府斥資16.5億元工程經費,建置「北外環銜接樹谷園區聯絡道」,以利產業物流及紓解交通壅塞,減少通勤時間。「北外環銜接樹谷園區聯絡道」北起樹谷大道與南134線路口,沿南135線路廊經堤塘港溪,穿越國道8號下方,並跨越大洲排水後,終點銜接北外環第3期新建工程平面道路。總長度約3,463公里、寬30公尺,力拼2025年1月完工。屆時可紓解新港社大道的壅塞車流,南科三期更可直接受益。重磅交通建設不僅讓台南都會區交通路網更趨完善,達成「全市1小時快捷生活圈」的理想目標,也帶旺安南、永康、安平等北外環周邊區域房市。

       根據內政部實價登錄資料顯示,位於安南區指標預售案「南科悦揚」自今年1月開賣以來,截至4月已創下超過3百戶住宅成交紀錄,單坪最高成交價已站上4字頭。 業者表示,「南科悦揚」因為交通便利,經北外環道串連大台南,快速通勤往返南科與市區,且不易塞車;同時位居史博館生活圈核心,擁15萬坪史博館綠地,低碳健康、文教氣息濃厚。

       相較於緊鄰南科的善化、新市等區,安南區與市區商圈連結緊密、到北區的美式賣場購物也很方便,生活機能更趨成熟,可提供高品質、舒適與交通便利的居住環境,因此受到許多科技新貴青睞。4600坪壯闊基地加上學區優質,周邊還有安南醫院、和順轉運站,並坐擁亞太國際棒球訓練中心、媲美世界級的6座棒球場,地段條件稀有,因此利於吸引高消費人口進駐,購屋買氣集中,讓區域房市發展前景充滿潛力。

       許多置產族看好南科18萬就業人口紅利,NVIDIA(輝達)加單更掀起一波AI狂潮,帶動台積電後續營收,令不少眼光前瞻的菁英人士認為:「錯過了當年的竹科,絕不再錯過今天的南科!」 目前「南科悦揚」2-3房訂金到交屋49萬起,讓購屋族資金運用更加彈性,還可望享有未來增值效益;此外,台南擁有深厚文化底蘊、舒適宜人的氣候、令人稱羨的美食,因此磁吸許多北部工程師島內移民南漂,看準時機用少少的資金,搶先卡位史博館特區首席地標宅。

 

TOP


6、400億運動商機!健身房家數5年翻倍 空置商用空間有救了

2023/07/05 / 葉思含

       隨國人健康及運動意識抬頭,相關產業經濟規模亦隨之成長,尤其疫情結束之後,運動相關服務產業的銷售額已經逼近400億元,根據財政部統計,運動相關服務產業整體家數自2017年底2511家,逐年增長至2022年底5482家,有效去化市場上不少閒置的商用空間,且近期仍有不少業者在尋找250坪以上的面積的空間,打算開設新的健身房。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雖然疫情期間嚴重衝擊到健身房的生意,不過疫情過後運動產業又迎來一波反彈,且接觸的層面越來越為廣泛,從兒童、青少年、上班族甚至到銀髮族,都為了追求健康或更好的體態,帶來更多的運動商機,同時也對商用不動產帶來穩定需求,除了較大面積的地下室或地上的空間需求,也有許多小型的運動場所,有租賃空間的需求。根據財政部統計,運動相關服務產業曾在疫情期間受到嚴峻衝擊,2011年運動相關服務業,銷售額從2020年的371.6億元,下滑至310億元,不過2022年疫情趨緩後,又回升至397億元,成為400億規模的熱門產業,且統計過去5年運動服務產業的家數從2511家,到2022年已經大幅躍增到5482家,5年家數成長了118%。

       曾敬德表示,健身場域的型態趨向多元,除了大型連鎖健身品牌外,市場上也出現許多客製化、小班團體的工作室,另外也有企業跨界進入健身產業,包括連鎖咖啡業者推出咖啡與健身結合的模式,另外,人口持續老化,銀髮族為了追求健康,也衍生出新的運動商機,疫情結束後,大型連鎖品牌又在全台人口密集的區域,出現一波新的開店潮。 元宏不動產加值服務平台創辦人周昆立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各產業都受到衝擊,健身房生意更是受到不少打擊,而各大商圈內大坪數、高總價店面先前普遍都有空置率攀升的狀況。如今,疫情過後各個產業回歸實體店面,不僅商圈人潮回籠,健身人潮也再度出籠,估計將有助於健身品牌擴點、開店,中大坪數店面產品將有機會擺脫空租的困境。

 

 

TOP


 

【歐亞】臉書粉絲專頁

 

若歐亞資產評價集團寄送之每日新聞造成困擾,懇請來信告知,將從系統作處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