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房產新聞
產業新聞
房市轉冷,上半年全台個人房地合一稅收155.98億元、減少10.4%,過去房市火熱的台南市、新竹縣均大減3成,台南、高雄等南二都由於先前房價漲幅大,資金外溢至外圍,使上半年嘉義市、屏東縣個人房地合一稅收分別增加60.9%、28.7%,成為少數逆勢成長的縣市。 自2016年房地合一稅實施以來,隨著符合課稅條件的交易案件增加,加上房價上揚、投資買盤熱絡,短線買賣獲利豐厚,以及房地合一稅延長重稅期、將預售屋納入課稅,房地合一稅稅收逐年提高,去年全年高達382億元,去年12月在年底節稅換手效應下,房地合一稅收更創下單月新高的54.7億元。
不過今年以來隨著交投轉趨清淡、房價上漲空間有限,加上重稅產生的供給閉鎖效應,愈來愈多屋主心態轉向長線持有,若沒有合適的價格不輕易處分房產,造成上半年房地合一稅收出現首度衰退。 根據財政部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各縣市房地合一稅收明顯衰退,六都中僅新北市微幅成長3.6%,其餘五都衰退,又以台南減少33.4%最多;而非六都上半年稅收超過1億元的9個縣市中,僅有屏東縣、嘉義市及宜蘭縣稅收增加,其餘如新竹縣、新竹市、雲林縣減少均逾2成。
大家房屋企研室總監郎美囡表示,今年買方普遍有降價預期心理,且市場交易低迷,多數主要都會區稅收衰退,不過過去幾年台南、高雄房價漲勢凶猛,使得原本外圍市場規模較小的嘉義市、屏東縣因房價基期相對較低,吸收不少首購、換屋或置產的買方,房產交易獲利大增。 隨著近一年多來升息後市場交易量緊縮,今年7月平均地權條例子法上路,央行又祭出第五波房市管制限制七都第二戶貸款最高7成,在房價郤漲不易、獲利空間萎縮下,短期稅收恐難以增加。
行政院今(13)日將拍板通過「新青年安心成家房貸」首購專案,首購族可享1.775%破盤價。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表示,此項貸款專案對房市有「四好、四壞」,雖可減輕首購族房貸負擔,並激勵買氣使交易量回溫,但房價高檔時推利息補貼,將使銀行的授信風險增加,年輕人若不量力而為,很容易陷入「買得起、卻付不起」的困境。 新青年安心成家房貸專案規劃有四大放寬措施,包括貸款額度從目前最高800萬、拉高到1,000萬元、寬限期從三年再延長到五年、貸款期限也從30年再拉長到40年,貸款利率由政府再補貼一碼一段式房貸利率下調到1.775%。
李同榮指出,新青年安心成家房貸推動對房市正面影響有四:包括減輕購屋房貸負擔、激勵剛性需求買氣、有利三年內交屋的建案與餘屋消化,以及活絡都會成屋低總價剛需市場。 四項負面影響為:
一、房價高檔推動,銀行風險增加,只要房市下跌15%,不良債權就會增加,雖然目前情況不至於,但在此時放寬首購融資條件,雖可協助年輕人成家,但也要兼顧市場風險控管。
二、以40年期、一千萬房貸、無寬限期為例,補貼一碼,每月平均負擔本息由30,414元可降為29,112元,月省1,302元,一年約省掉15,624元,實質補貼其實有限,真正要有感,應該補貼兩碼以上,對上班族實質幫助較大。
三、年輕人容易陷入「買得起,卻付不起」的困境:由於房貸年限由30年拉長至40年,且寛限期由3年拉長到5年,前5年1千萬貸款只要月繳14,792元,很容易吸引年輕人入手,但5年後每月就須繳本息31,983元房貸,負擔立即拉高一倍之多,年輕人若未能量力而為,很容易導致陷入「買得起,卻付不起」的困境。
四、執政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七天前才提出3大居住對策,其中之一就是青安房貸再加碼補貼1碼,行政院立即提出一模一樣的的政策版本,執政黨在選前提案呼應自家候選人主張,顯然令人質疑有「政策買票」之嫌。
李同榮表示,房貸利息補貼政策,2001年陳水扁政府上任時曾經使用過,當時歷經亞太風暴與房市不景氣的雙重影響,2000年政黨輪替後,陳水扁政府發現房市低迷,且包括不動產授信金融逾放比高達8%以上,也就是一百件房貸有可能八件會淪為呆帳,為防止金融系統性風暴,除了採取增值稅減半措施外,並提供2,000億~8,000億的購房利息補貼政策,此舉金融機構房市融資放寬政策,明為拯救房市,實為拯救金融機構風暴危機。 李同榮指出,當今房市仍處高檔,與2001年的房市低迷情況不可相提並論,政府此時卻逆向在選前擴張首購金融融資放寬及補貼房貸利息專案,將徒增房市若下挫時所增加的授信風險,其政策主要目的,不是救房市,應該就是為拯救大量流失的年輕人選票,並企圖化解年輕首購族對高房價的不滿民怨,雖然此項補貼政策對年輕首購族略有幫助,但不免令人質疑「政策買票」的意涵非常明顯。
大選當前,政府打房祭霹靂手段,不動產業界大嘆,巿場已冷吱吱,政府根本為選舉而打房!台北巿不動產開發公會理事長陳勝宏表示,政府不斷打房,如果造成房價崩盤,民眾資產變成負債,進而衝擊內需,造成產業蕭條,引發通貨緊縮等連串負面效應,而且若貸款呆帳太多,還可能衍生金融風暴,衝擊未來2、3年台灣經濟發展。 陳勝宏以大陸為例指出,大陸就是因打房下手太重,發生地方金融擠兌,中央不得不要求國有銀行支援地方銀行,以避免事態擴大,這是實在案例。現在台灣房巿趨冷,政府當務之急不是打房而是救巿,如拉長囤房稅2.0的建商寬限期、放寬央行選擇性信用管制與豪宅限貸令。
現在豪宅限貸4成,台北精華區建案只能設計成中小坪數,若政策不修正,都會發展將會因此受限。 力麒董事長郭淑珍與華固總經理洪嘉昇也認為豪宅限貸令應該鬆綁,郭淑珍舉例說,有北巿都更案原本不是豪宅,但有客戶在交屋時才發現房價走揚、跨越豪宅限貸令規定的門檻,只能貸得到4成房貸,被迫出售房子。 對於行政院會今天可望通過青年安心成家貸款與內政部自購房貸加碼補貼1碼等政策,陳勝宏指出,青安等政策貸款有資格限制,能貸的戶數並不多,且政府頻頻打房,已引發民眾觀望,對巿場助益有限。 他強調,政府不能總打著「居住正義」旗號來打壓房巿,「居住正義」的定義是什麼?政府應講清楚,若真要照顧弱勢,宜比照新加坡多興建出租、賣使用權的社宅,做出巿場區隔,就可以解決需求的壓力。
他認為,「16%無殼蝸牛與84%有房族都照顧到,才是真正的居住正義!」 吉美建設總經理林進輝表示,政府的錯誤是將建商與所有買房子的人都當成在炒房,政府要打炒房,應對症下藥,針對真正炒房族下手,建商只是加工蓋房子。 僑聯建設董事長李明昌進一步說,建商從土地取得、規畫到興建完工,平均每年利潤約2%至3%,房價上漲主因,除了人工、原物料,有一部分是源於地價上漲,政府若想平抑房價,應從抑制地價高漲著手。
將捷地產事業體執行長林莉婷對政府不斷打房,感到很沮喪。她表示,現在房價問題,真的不是建商想炒作什麼,其實是反映成本,一個都更案辛苦整合7、8年,好不容易跟地主談妥,但營建成本不斷攀升,建設公司不可能做一個賠一個,如今兩岸關係緊張、升息,政府卻陸續推出霹靂手段打房,巿場這麼冷,房子賣得慢,賣不出去還被要被課囤房稅,令人無奈。
今年房市不佳反應在稅收上,依據財政部資料,今年上半年全台個人房地合一稅收155.98億元,年減10.4%,六都僅新北市今年正成長3.6%,其他五都皆走跌,值得注意的是六都以外縣市驚見黑馬,嘉義市上半年稅收1.93億元,跟去年同期比勁揚60.9%,屏東縣不遑多讓,上半年個人房地合一稅共3.09億元、年增28.7%。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總監郎美囡表示,房地合一所得稅以不動產交易增值部分課稅,今年買方有降價預期心理,且市場交易低迷,主力都會區稅收多數降低,惟近幾年房價上揚,都會區價格大幅攀高,尤其台南市、高雄市漲勢凶,買方外溢到嘉義市及屏東縣,造就其逆勢走揚之姿。
市場冷淡 竹科熱區稅收大減 綜觀各縣市個人房地合一稅,納稅王仍然是台中市,上半年31.73億,但年減幅也達1成,台南市表現慘淡,今年上半年11.97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重跌33.4%,新北市是六都中唯一有成長的區域,今年稅收25.57億元、年增3.6%;至於六都以外縣市,今年上半年個人房地合一稅破億的共有9個縣市,僅屏東縣、嘉義市及宜蘭縣今年稅收增加,房市多頭時的交易大熱門新竹縣市今年稅收大跌,新竹市上半年稅收5.54億,跟去年同期比少了約1.5億元、年減21.7%,新竹縣稅收也大幅縮水,今年5.18億比去年少了3億多元,年減37.5%。
郎美囡分析,從稅收數據可觀察出今年主要都會區的成交價表現不佳,由於價格在高點,但話題性弱化,政府打炒房政策一波波,買賣雙方的觀望心態濃厚,雖然平均地權條例子法上路前擠出提前布局的買氣,但整體交易量依然緊縮,買方擔憂套在高點,價格也不易向上挺進,以增值部分課稅的房地合一稅必然減少,此外,科技園區雖有就業人口支撐,但投資客消散後交易相對低落,故新竹縣市、南二都上半年表現不佳,反觀其外圍區域,如屏東縣、嘉義市反而因此受惠,吸收不少首購、換屋或置產的買方,至於宜蘭縣除了自住換屋買盤,長期吸納雙北的退休族,加上其有休閒觀光利多,故稅收還有漲幅。
政策整肅房市 下半年表現費疑猜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指出,央行升息後市場交易明顯走低,上半年成交量不佳,房地合一稅收走跌並不意外,然而今年7月平均地權條例子法上路,央行又祭出第五波房市管制,限制六都及新竹縣市的第二戶貸款最高7成,多方利空條件干擾,今年下半年房市還有諸多挑戰,成交量及稅收要能突破,難度非常高。
近期平均地權條例修法上路,住宅及豪宅市場明顯受到壓抑,交易量下滑二成以上,普華國際不動產公司總經理田揚名觀察發現市場資金慢慢轉進商用不動產,近期商辦及廠辦交易逐漸熱絡,可為投資人於通膨下提供良好保值及資金去化選擇。 普華國際不動產接受業主委託公開標售雙北地區精華不動產,北市廠辦位於信義區,鄰近信義計畫商圈及南京三民商圈,區域內公司林立產業聚集,商業效益活絡;基地雙面臨路、鄰近松山綠線及板南線捷運等大眾運輸,交通便利。
田揚名表示,新北市廠辦標的位於中和,鄰近中和二八張工業區,近六年廠辦及土地交易累積規模已成交超過六百億元,其中不乏大型上市櫃公司進駐,近年剛性需求支撐工業廠辦市場蓬勃發展,其中中和因地理位置及交通建設二高、環狀捷運等加持,吸引許多產業;包含知名印刷業聚集、電腦相關製造零組件等廠商群聚。該案鄰近環狀捷運站,區域主要道路可直達省道64號、65號與國道三號,可以快速連結機場及港口,區域產業發展成熟,本標的稀有釋出,適合興辦產業自用及投資廠辦收租選擇。
一掃前一季低迷的市況,商用不動產投資市場因新光1號REITs標售案全數脫標,刺激了交易動能,根據仲量聯行最新統計,2023年第2季商用不動產總投資額達新台幣470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61%,季增率更是達到了267%,創下了近10年來全台第2季交易額新高的佳績。更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上半年度總交易額達598億,超越了2022上半年度交易量總合,其中不動產開發商最積極,在土地交易嗅到回溫訊號,又以新北市占比最高。 第2季商用不動產交易呈現了南溫北熱的現象,85%之交易集中於北部區域。又因新光1號中5個標的坐落於台北市,使台北市交易額占2Q23之62%,為第2季商用不動產的交易熱區。
交易類型方面,交易產品多元,主要交易組成涵蓋了以投資為主要目的之辦公室、出租型公寓,亦或是企業自用為主之工業廠房或廠辦。其中,最大宗交易類別為辦公室,標的集中台北市的精華地段,交易額總計達新台幣近140億元,並且占整體交易額30%。 不同於以往,商用不動產主要買方為金融壽險業,第2季主要買方產業組成多元。受到最低收益率提高之至2.845%影響,不動產可購置之標的受限,金融壽險業出手較保守,總投資額只占交易額8%。 最大買家為不動產開發商,專注於購置具改建潛力之標的,投資額達新台幣142億元,占交易額30%。
其次為自用需求為主的科技業,投資額達新台幣105億元,占交易額22%,其中又以半導體相關產業,最為積極購入工業型地產。 土地交易方面,2Q23交易額達新台幣275億元,季增47%,雖年減率仍達22%,但較第一季年減率66%收斂不少,能嗅到交易回穩的訊號,顯示市場對台灣土地市場長期信心回溫。就交易區域來看本季呈現了南溫北熱的現象,66%集中於北部區域,總交易額達NT$181億元,其中又以新北的表現最佳,交易額為54億元,達全台土地交易額的二成。土地交易類型方面,以開發商購置住宅用地為主,交易額達新台幣133億元,占本季交易額48%。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2下半年以來,因受政府政策打房,住宅土地交易額即呈現腰斬,在4Q22交易額見底後,連續兩季交易回升,2Q23交易額更是近一年來季度最高交易額。與1Q23數據相比,季增達84%,更是連續兩季交易額呈現正成長,可見市場對住宅推案之長期信心不悲觀。
土地交易以開發商總投資額達新台幣170億元最高,以購置住宅用地做為推案庫存大宗,占土地交易之超過六成。其次為自用型科技業買方購置工業土地擴充產能,占2Q23,投資額達新台幣47億元,占2Q23土地交易額17 %。 仲量聯行董事總經理侯文信表示,雖然短期內商用不動產市場仍挑戰仍在,但市場表現已優於預期,是個信心回穩的訊號。下半年度若整體經濟表現復甦,預期市場將可以持續回溫。
「遠雄航空自由貿易港區」第二階段今日正式啟用,預計將帶動5千個就業機會,年進出口貿易額增加1.5兆元,可望延續過去動能,提升區域發展。 桃園市長張善政表示,遠雄航空自由貿易港區是桃園航空城計劃的核心,桃園航空城計劃也已揮別過去塵土飛揚的整地時代,邁入新紀元,隨著遠雄自貿港區第二階段的啟用,兩者將相得益彰,市府與中央會一同努力,讓桃園成為台灣經濟發展最重要的翅膀,也盼將桃園航空城變成台灣最驕傲的地方。 目前桃園機場周邊許多工業區皆已滿載,張善政表示,市府正積極開闢新工業區,在意願調查階段受到產業界熱烈迴響,期盼將桃園航空城範圍、周邊工業區及自貿港區結合,持續提升區域整體發展、創造就業機會。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表示,近年桃園機場在旅客、貨運量大幅成長後呈現新的榮景,桃園航空城計劃也在如火如荼地推動,期待遠雄自貿港區第二階段的啟用讓桃園在物流產業有更大的發展,為台灣帶來更大的國際競爭力。 遠雄航空自由貿易港區公司董事長葉鈞耀表示,雄航空自由貿易港區位於政府多年推動規劃桃園航空城計畫的核心區域,同时也是台灣目前最多元、最有效率之園區之一,自民國95年營運至今,吸引包括荷蘭商艾司摩爾、鴻海集團、日商進鐵KWE、美商科磊KLA、德國郵政DHL、美商海盗船等。
自貿港區第二階段營運正式啟用後,預計將再帶動5000個就業機會、年進出口貿易額增加1.5兆元,可望延續過去動能,繼續擴大自貿港區績效,打造更優質的營運基地,實現台灣成為全球運籌中心的願景,也歡迎相關產業及廠商進駐投資。 第2階段主要的招商目標為加值型態業者、物流型態業者及運輸服務業者為主,營運啟用後將延續成長動能,續擴大自由港區營通加值廠房C、D、E、F四棟投入營運。
《平均地權條例》7月1日上路,統計高端豪宅市場上半年交易實價揭露資料顯示,台北市預售案億元級的豪宅已揭露28戶,揭露金額約48億元,其中最高價為「敦南霖園」每坪282萬元。另外,北市東區預售危老改建案「鑄慕」多數總價不到億元,但目前已有九戶單價站上每坪200萬元。
信義房屋(9940)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法人購屋一直是高端豪宅市場常見的交易模式,一來有節稅優勢,二來資金調度也比個人方便,不過,7月1日後用公司名義購置豪宅被嚴格管控,豪宅市場買氣短期受到嚴峻考驗。 統計顯示,今年以來億元級豪宅揭露的預售案包括「宏國大道城B棟」、「敦南霖園」、「鑄慕」、「國揚吉麟 」、「璞真之道」、「躍大直」、「最大直」、「富邦醴仁」、「樸園璞開石」、「松雍」與「世界明珠」等案。 而成交總價與單價最高的都是「敦南霖園」,二戶揭露成交約3.8億至3.9億元,高樓層的兩戶成交單價為每坪281萬與282萬元。
億元豪宅成交總金額最多的是「世界明珠」,五戶揭露成交價在2.8億至2.9億元,單價每坪在133萬至140萬元,今年總揭露金額約14億元。 全球居不動產情報室總監陳炳辰分析,除搶搭私法人自由購屋末班車的原因外,目前市場上較找不到高價宅市場可發揮的空間,有錢人布局豪宅,交易也多為行情價而非追高,讓不少急於出手的賣方演變為賠售窘況。
業者指出,由於市場看好明年景氣回溫,其實實際高價案場還有不錯的看屋量體,惟因信心不足而呈現觀望,也就是說投注房產的資金乃屬充裕,只待時機到來,尤其是這類族群有雄厚的資產實力,足夠在各項打炒房措施下,依舊能安然進場,明年大環境復甦,就會帶動其購屋意願,這也是高價房產市場價碼不易鬆動的原因之一。
近二年打房政策連下逾十道金牌,建商頻頻哀嚎,不應讓建商揹負炒作的黑鍋,動輒無預警的祭出打房新政策,一刀一刀的割,業者向政府喊話「政策不應凌遲建商!」應拿出更積極的作為,讓更多人住有所居,而不是往死裡的打房。 璞真建設董事長林廷芳指出,這兩年政策一波波的整頓炒房客、緊縮建商融資,動輒以無預警的步調祭出一項一項新政策,就像「凌遲」一樣,今天捅一刀,留著一刀明天再出手,讓建商面臨極大的壓力。他認為,囤房稅2.0是衝擊最大的政策,二年寬限期太短,主張拉長緩衝年限。
華固建設總經理洪嘉昇認為,豪宅總價上限並限貸4成的管制,非常不合理,應予以解除,最好全台主要都會區豪宅限貸總價上限,統統都取消。 昇陽建設總顧問簡伯殷表示,這兩年各部會打房政策,都不會讓年輕人買得起房子,只會墊高房價,真正問題根源,還是沒解決,包括缺工、土地難以取得且成本高漲,政府應有更積極的作為如廣建社宅,讓買不起房的相對弱勢,住有其居,非往死裡打的打房。
大陸建設執行長廖淳森也說,幾波打房政策下來,囤房稅2.0改採全國總歸戶且提高建商未售餘屋稅率,對建商衝擊最大,成本一定會再增加,雖房屋稅占房價比重並不是很大,不過餘屋愈多的建商,稅負成本增加愈多。對向來開發高單價高端住宅的大陸建設來說,衝擊最大的是私法人改採許可制,未來高單價高端產品客戶,只能視本身稅務規畫,調整是否依法申請許可、或改採自然人購買,大陸建設只能照規定走,不會改變銷售策略。
今年農曆7月1日(鬼門開)為國曆的8月16日,近日有網友在PTT房版發文表示,原定農曆7月前交屋,但為了等新青安成家房貸專案上路,和賣方協議延後1個月交屋,導致交屋時間可能會在鬼月期間,詢問交屋是否跟入厝一樣,需要避開鬼月? 對此有網友回覆,自己就在鬼月時交屋,不在意的人就沒有禁忌,「窮比鬼更恐怖」,盡快將權狀拿到手才是真的,其他人也贊成鬼月交屋,表示與其理會禁忌,實際一點才上道。 另一派網友則表示,「很多人買車、交車也是會避開,但就是看人」、「交屋只有一次,會在意的人就會疙瘩一輩子」、「就儘量避開,以免心中一個梗」、「看人或看長輩,有時候自己不在意,但長輩會在意」。後續有網友給出務實理由:「最好避開,因為7、8月天氣很熱,冷氣師傅很難叫。」
日前材料供應商新應材南科高雄園區高雄廠二期工程開工,投入超過20億元,預計2024年完工、2025下半年試產,以擴大第一期廠生產規模及產品線。 新應材董事長詹文雄指出,新應材從2020年加快擴廠步伐,在南科高雄園區的整體投資計劃超過35億元,打造「半導體先進製程材料」生產基地,為台灣半導體材料自主之路貢獻一份心力,並以成為台灣半導體產業的領頭羊之一為目標。
新應材投資計畫 估創造60億產值 高雄市長陳其邁表示,期盼與中央持續合作,推動南部半導體S廊帶政策,加速各大廠商進駐,將高雄市部分工業區朝擴大用地等進行調整,提供更多產業用地,促進廠商進駐,打造更為完整與韌性的半導體產業生態。 高雄市經發局長廖泰翔指出,業者加碼投資高雄不僅象徵公司成長,更進一步代表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與升級,預期新應材高雄整體投資計畫,未來將創造60億產值。
【歐亞】臉書粉絲專頁
若歐亞資產評價集團寄送之每日新聞造成困擾,懇請來信告知,將從系統作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