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房產新聞
產業新聞
仲量聯行今(3)日發布第3季商用不動產市場季報,在信義區A辦新供給帶動下,台北市整體租金上台北市A辦平均月租金正式突破3,000元大關,來到月租金每坪3,052元,年增3.6%、季增2.2%,創下歷史新高,其中信義區頂級A辦平均月租金更達每坪4,088元,年增4.8%,也創下歷史新高。 空置率方面,台北市辦公市場空置率為4.3%,較去年增加2.33個百分點,較上季成長1.63個百分點。觀察台北A辦空置率與新供給趨勢,本季新供給為富邦A25,因有近三萬坪空間釋出,使第3季整體空置率上升至4%以上,不過,由於本季自用、去化、預租的總面積逾1.4萬坪,促使成交租金持續向上攀升,信義頂辦的最高租金亦被推升至站穩5,000元。 綜觀近兩年台北A辦每有新供給釋出時,空置率仍維持於3%以下,加上第3季平均租金季增幅,大於空置率季增幅,顯示供給尚未完全滿足市場需求,因此預計空置率上升屬短期盤整現象,整體市場仍屬強勁的房東市場。 仲量聯行副總經理游淑芬表示,本季去化量急遽攀升,主要來自於業主自用以及辦公室升級搬遷需求,需求產業則多為科技、金融、醫藥業。
展望未來,仲量聯行董事總經理侯文信表示,現階段辦公室換屋需求仍強勁,新供給去化速度快,主要是市場對於綠建築的需求日益漸增,預期未來租金仍會持續上漲,未來5年也將進入商辦的轉骨期,另外,除南港區域,北市核心商業區5年內將有22.2萬坪新供給,其中65.3%,約14.5萬坪,屬可租賃樓地板面積,預計2027年開始市場需求壓力可望紓解。
為加速全台北市危險老舊建築更新,加強房屋耐災力,台北市長蔣萬安2023年10月3日上午於台北市政府召開「台北市都更5+2箭政策記者會」,宣布除2023年3月推出的「都更5箭」之外再加2箭─「台北市防災型都市更新專案」及「台北市整建住宅專案計畫」,只要符合法定條件,整建住宅、海砂屋及耐震力不足而有明顯危害公共安全建築物,市府給予容積獎勵最高可達100%,並提供多元協助,積極打造韌性宜居的台北城市!
「台北市防災型都市更新專案」以三大精神積極推動「高氯離子鋼筋混凝土」及「耐震能力不足」之危險建築物重建,達到韌性防災的目標。「增誘因」即增訂「台北市危險建築物獎勵」,針對耐震力不足等危險建築物,透過都市計畫變更方式增加都更容積獎勵自原本的50%再加30%。「減災害」是透過都市更新重建,達到結構安全、耐候韌性、居家防災及環境友善之效,以減低致災因子,建構安全城市;「加速辦」則是以專案列管、加速審議、強制拆除,加速危險建物重建速度,打造韌性耐災的城市。 「台北市整建住宅專案計畫」則推出三大服務提高整宅都更意願。「增容積」是透過都市計畫個案變更方式,除都更容積獎勵50%之外再給予整宅專案容積獎勵50%,無須回饋樓地板或代金,最高可達100%,保障住戶居住面積;「補利息」則是協助經濟弱勢戶辦理貸款,並由市府協助補貼差額找補時所衍生的利息,以減緩弱勢戶參與都更的財務壓力;「齊協力」即不論住戶選擇民辦都更或公辦都更,都可以申請本專案計畫,達到整宅新生、環境共好的目標。
蔣市長表示,全台北市屋齡30年以上的老宅約64萬戶,其中也包含海砂屋、耐震力不足的建築,以及全台北約19處尚未重建完成的整宅。今天北市府正式啟動「台北市防災型都市更新專案」及「台北市整建住宅專案計畫」,透過精準資料研析與估算,積極推出符合時代需求的都更專案,全台北至少有5,000多戶亟需重建的海砂屋、以及10,000多戶的整建住宅立即受惠,更有數十萬戶未符合現代耐震標準的建築有了重獲新生的機會,讓台北市首創的「都更5+2箭」新政策翻轉城市危老現況,讓市府團隊與全民共同打造安全宜居、耐災韌性的台北! 若想知道關於「台北市防災型都市更新專案」及「台北市整建住宅專案計畫」內容,歡迎向台北市都市更新處申請「十五人連署法令說明會」,或至台北市都市更新處網站(https://uro.gov.taipei/)查詢,或撥打專線 (台北市防災都更專案請撥打02-2781-5696轉分機3093、台北市整宅專案計畫請轉分機7599)由專人服務。
受到全球經濟疲軟,商用不動產景氣也趨於保守。仲量聯行董事總經理侯文信今(10/3)表示,國內市場觀望氣息濃厚,第3季商用不動產交易額僅150.4億元,季增率轉為-67.8%,年度交易額為748億,減幅達11%,可以用「外冷內涼」形容,但目前已到谷底,第4季可望逐步回溫。 仲量聯行今日舉行第3季季報記者會,由董事總經理侯文信、副總經理游淑芬說明。游淑芬指出,受到升息影響,壽險業的最低受益標準升至2.875%,使得商業不動產做投資用比跌至22.3%,本季投資型買家回歸保守策略,交易降至11.71%,由自用型買家轉為交易骨幹。 仲量聯行分析,Q3商用不動產交易額僅新台幣150.4億元,季增率為-67.8%,累計交易額為新台幣748億,減幅達11%,全年要突破千億門檻將具有挑戰性。仲量聯行提供 仲量聯行分析,Q3商用不動產交易額僅新台幣150.4億元,季增率為-67.8%,累計交易額為新台幣748億,減幅達11%,全年要突破千億門檻將具有挑戰性。
仲量聯行提供 觀察買家組成,游淑芬分析,第3季生技業異軍突起,成交額42億元、占比28%創下歷年新高;零售業主要作為倉儲物流基地,交易量額從7億成長為23億、占16%,而製造業受惠於ESG能源鏈供應,交易額也由前一季的3億成長約4倍,來到14億;反觀科技業量縮,成交量由上一季的101億元,到本季下滑至40億、占比27%。 土地交易方面,游淑芬表示,本季大型土地交易額達393億,季成長率33%,雖然年減約25%,卻是今年本季交易額及季成長率最高;而整體交易量累計至第3季較去年同期減少約40%,累計交易額為87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住宅用途占市場大宗,開發商占51%最多、住宅用地39%,商業用地占36%,即使受平均地權影響,住宅開發仍有市場韌性,開發商針對地段看漲區域長期佈局買進土地存貨。
從土地交易區域來看,桃園市以總交易額200億、占整體51%為最熱區,交易類型多元,市場看好區域綜合發展,多數為地上權標售成交達127億;台中市、台北市則是特定交易成交金額大,推高整體交易量。 侯文信認為,目前全球經濟活動及金融政策盤整,國內市場利率相對安定,投資方在大環境條件不明下保守觀望,不動產交易市場靜待復甦,在央行預估明年經濟成長率將回復至3%以上,且通膨及利率政策可維持穩定的環境下,目前已到谷底,交易量可望緩步回溫。 更多太報報導
前2、3年房市熱,全國多區域房價上漲不少,其中高雄因台積電要去楠梓設廠的消息而帶動房價暴衝,北高雄楠梓、橋頭預售屋單價從1字頭飆至3字頭。但隨著如今房市降溫,買氣縮減,量縮態勢明顯,房價也有些變動。不動產平台統計,六都、新竹今(2023)年第3季總銷金額4588.7億元,季減8%、年減11%,較去年同期量減近千億,且近年房價過熱的高雄,楠梓高大特區已有部分案場修正價格。 不動產平台統整顯示,過去因受到台積電加持,房價猛漲的新竹、高雄及台南等地區,今年第三季較去年同期都應聲下挫,年減幅約4%到12%;反觀基期較高的雙北、台中等地則是年漲10%。包括房市政策、總統大選將至、囤房稅2.0等議題影響,建商不願當出頭鳥,因此暫緩推案或低調行事。
其中高雄像是北高雄橋頭、楠梓等區,在台積電話題與建設題材帶動下,當地指標案去化仍能維持恆溫,月成交可達10戶以上;不過房價部分,建商為刺激買氣多半保守,楠梓高大特區部分案場價格已陸續修正至合理範圍,房價追高動能熄火。 高雄大學特區周邊一些新建案,單價約33~34萬左右,在地資深房仲透露,今年房市買氣較弱的情況下,有建商確實有降價,1坪降幅約1萬元。 北高雄楠梓、橋頭隨著房市降溫,買氣縮減,量縮態勢明顯,不僅新案買氣下滑,不少急售屋的中古屋賣方更願意讓利。台慶不動產高雄八德站前加盟店劉國基店長指出,高雄近期要賣屋的屋主,確實不像過去2、3年那樣「開價瘋狂」,以現況觀察,高雄中古屋平均議價幅度大約1成或1成內,如果是總價更高的物件,議價幅度可能到1成5。 劉國基指出,高雄預售屋目前買氣不佳,建商、代銷頭痛,當房市景氣不錯時,有建商、代銷與投資客合作可互蒙其利、當然很好,但當房市轉差時,就會有投資客削價出售,與業者產生競爭,加上買氣減弱,讓建商、代銷都相當頭大。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表示,央行近年來已五度加碼房市信用管制措施,觀察全國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內政部住宅價格指數及中經院營造暨不動產業採購經理人指數(NMI)等三大指標顯示,國內房市交易量縮、房價漲勢漸緩,打炒房成效逐步彰顯。 楊金龍將於今(4)日赴立法院財委會報告,在提前出爐的書面資料裡,楊金龍提及,政府各部會落實「健全房地產市場方案」措施,相關部會持續抑制預售屋炒作,平均地權條例修法實施,加上央行去年3月以來採取緊縮貨幣政策,有助強化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成效,今年以來房市交易趨緩,房價漲勢亦漸緩。
央行打炒房已見成效,具體指標有三。首先,今年前八月全國建物買賣移轉棟數為近五年同期最低,年減13.2%。其次,第1季內政部住宅價格指數年增率續降為6.5%,連三季縮小;第2季國泰房價指數年增率由上季8.2%續降至8%,連四季縮小。 第三,今年2月以來,中經院營造暨不動產業採購經理人指數(NMI),在對未來六個月景氣狀況方面,由4月的25.8低點升至8月的40,由於NMI是以50作為景氣榮枯分水嶺,超過50為景氣擴張,低於50為景氣緊縮,對未來六個月的景氣狀況指數連16個月低於50、呈現緊縮,顯示不動產業者對房市前景看法仍保守。 楊金龍強調,央行採取房市管制措施以來,銀行建築貸款與購置住宅貸款餘額成長趨緩,銀行不動產授信品質仍屬良好。今年以來全體銀行不動產貸款餘額年增率持續走緩。今年8月不動產貸款、購置住宅貸款及建築貸款年增率分別為5.62%、5.15%、7.38%,均低於2020年央行調整管制措施前水準。
蔡惠芳/台北報導 2023年10月4日 週三 上午4:10 無懼房市逆風,華固建設出手獵地,3日公告以總價20.72億元,買下新北市三重仁義重劃區1,569坪土地,每坪成交單價高達132萬元,刷新區域新高紀錄。華固總經理洪嘉昇表示,這是華固首度插旗三重,預計分兩期開發,每坪推案單價暫估70萬元,希望規劃高CP值首購宅,這也是今年以來華固第五度獵地。
滿手現金的華固,愈是房市景氣低迷,愈加碼搶地,今年以來已陸續搶下雙北、台中不少土地,包括簽下大直台北和璞飯店辦公合建案,在台中14期以10.44億元、每坪72萬元的區域新高價,搶下美和段1,450.25坪角地,簽下台北市北士科園區新洲美段580坪合建案,另以13.22億元買下台中單元8的1,349.35坪土地;3日則以20.72億元、每坪132萬元的高價收購三重仁義土地,插旗新北市三重仁義重劃區。
洪嘉昇表示,近年三重堪稱雙北市的一級戰區,其中仁義重劃區更是一線品牌建商的兵家必爭之地;先前元利建設和同一集團樂樺建設合作開發的「元利樂樺」,每坪成交行情最高達70萬元,華固以此為標竿,看好這塊地就在三重交流道下來,基地斜對角即為「元利樂樺」,旁邊為全聯仁義店,與台北市士林僅重陽橋一橋之隔,以每坪約70萬元的行情,近年區內推出新案普遍去化不錯,因此華固規劃打造高CP值住宅,將分二期開發,總銷達75億元,第一期最快明年下半年推出。 展望下半年業績,華固將還有總銷39億元的「華固月河」,預計8月交屋後可望逐月顯現在營收上,另外總銷46億元「華固樂富中心」第四季完工交屋,兩案均已完銷,現金將大量回收。最近華固也積極購地,為2027~2028年之後的業績預先舖路。
台灣房市炒作手法千萬種,也使得房價居高不下,其中,全面推動「實坪制」也被官方、學者視為解方之一,不過,內政部年初提過一次有意推動後,聲量似乎就開始變小。財經、房產學者章定煊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表示,「其實『灌虛坪』就是一些炒作建商以及台灣高房價的遮羞布,即使內政部有意推動,阻力恐怕不小,但都是政府必須承擔與面對,不得也不應逃避。」
章定煊表示,現階段「高公設」動輒33%起跳的情況,就如同一塊高房價遮羞布,因為國外大多是以「實坪制」計價,以台灣灌虛坪方式比價,好像沒很貴,事實上就不是這樣。 以台北「1戶總價3000萬、30坪、公設比33%」來看,倘若推動實坪制,坪數瞬間剩下20.1坪,等於1坪約150萬。
他指出,想要實施「實坪制」首先要改變民眾一個觀念,買賣開始「以戶計價」,以上述案例來看,就是說3000萬買了20.1坪的房子,多出約10坪的公設,到底有沒有這個價值。 章定煊近一步指出,目前政府遲遲未推動實坪制,估計有三個原因如下:
一、市場大亂 目前市場已經充滿虛坪,一旦推動實坪制,大家一定會發現公寓超划算,公寓公設約10~15%,華廈大樓則約25~30%,新建案33~40%甚至50%。
二、建商跳腳 部分建商,喜歡用公設灌虛坪,調控自身成本,一旦推動實坪制,等於廢他們武功,競爭力立刻削弱一半。
三、單價飆漲 目前國外多採實坪制計價,惟台灣灌滿虛坪,一旦實施實坪制,揭露數字立刻暴漲5成左右,100萬就變成150萬,200萬就變成300萬,相當於高房價遮羞布被揭開。
章定煊建議,前兩個原因,都是部分建商造成,但無論是亂象,或是建商抗議,都是政府必須承擔,因為讓民眾看清楚實際價格,讓房市回歸正常,本就是政府責任;第三個原因,如果會在意,倒不如放下臉皮就好,虛坪亂象也不是一個朝代造成,藍綠交替多年,從沒改變過,如果有改變,才是好事。 最後,他還提到,「我們觀察近年政府的新法案及修正方式,都是像在擠牙膏,建議實坪制應一次到位,若一樣慢慢調整,只會延長亂象時間,對房市反而不是好事。」
去年標售熱絡的桃園航空城優先產專區,未標脫的I區土地3日將以原底價117億元重啟標售,桃園市政府經濟發展局並於10月13日舉辦標售說明會。 因應台商回流及廠商設廠需求,桃園市政府於航空城內,以臨既有幹道、較少地上物、已有水電管路及納入優先工區等原則,先行篩選9處優先產專區共52公頃釋出,紓解產業用地不足。7月首次標售土地,九筆土地出脫七筆,合計金額高達227億元,包括星宇航空、統一超商、健策精密等企業都有取得土地。
桃園市經發局指出,此次標售的之優先產專區I基地位於南崁溪東側,面積為18.94公頃,為9處基地中最大的一處。為增加企業投標意願,標售條件增加進駐開發產業別,容許航空城都市計畫產專區允許使用之核心發展產業,包含國際物流配銷、區域技術服務中心、文化創意、航空輔助、生物科技、精緻農業、雲端運算、智慧車輛、綠能、工商會議展覽、複合休閒等產業皆可投標。 此外,投資計畫納入標售審查,投標廠商須提出投資計畫,經市府審查通過,再進行開價格標,始可完成決標,其中投資計畫評分項目,包含合作廠商、分期興建開發規劃、對桃園市在地產業及航空城相關產業鏈結、可創造就業機會規模及預估產值等。
房地產開發商大陸恒大集團主席許家印因涉嫌違法犯罪,9月28日被依法採取強制措施,值得關注的是,恒大留下的「爛尾樓」預估達到162萬套,這些爛尾樓將何去何從引發關注。財經專家黃世聰則揭露大陸房市深陷爛尾樓風暴, 台灣的鋼鐵、水泥業也連帶受影響。
財經專家黃世聰在《關鍵時刻》節目中表示,大陸房地產市場泡沫化,北京政府拿許家印開刀以達到殺雞儆猴的效果,值得關注的是,大陸基礎建設房地產垮了之後,鋼鐵、水泥跟著崩盤,台灣也受到衝擊,中鋼董事長翁朝棟就直言,中鋼面臨有史以來最糟糕的情況,主因在於大陸房地產爛尾,沒有人要用鋼鐵,大陸的鋼鐵供過於求,中鋼當然首當其衝。 另外一個受衝擊的原物料就是水泥,黃世聰說,目前大陸廣東、四川很多的水泥廠自己互相殺價,影響層面很大,先是廣東水泥遭殃,再殃及廣西水泥,連福建水泥也受影響,福建水泥更直言「一夜回到了解放前」,直指水泥價格已回到2017年以來最低的價格。
黃世聰示警,周邊國家都感受到大陸通縮帶來的影響,台灣很多產業首當其衝,像是鋼鐵、水泥業都受影響。 至於大陸房地產的現況,黃世聰則說,昔日示範民企旭輝股價腰斬,上半年大幅虧損89.72億人民幣,另外,專蓋北京頂級豪宅大院的泰禾集團, 市值也大幅縮水超過98%從A股下市。他強調,大陸一大堆爛尾樓,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超一線城市全部都掛,現在大陸房地產真的是救不起來的狀況 。
【歐亞】臉書粉絲專頁
若歐亞資產評價集團寄送之每日新聞造成困擾,懇請來信告知,將從系統作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