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房產新聞
產業新聞
民國113年(2024年)5月份六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規模不但創下近11年來同期新高,合計2.68萬棟之外,月增率也為17.1%,顯示房市買氣頗熱;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表示,今年1~5月六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表現也很好,尤其台南與高雄因為半導體業效應更帶動房市量能。
劉佩真說,5月份六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規模創近11年來同期新高,反映出5月行政工作作業天數較4月為多,加上國內股市頻頻挑戰新高、市場游資充沛。 劉佩真表示,今年1~5月六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表現好,尤其台南與高雄因為半導體業效應更帶動房市量能。
另外,科技業受到AI熱潮的帶動,企業購地擴廠及園區新貴購屋置產的信心不斷增強,況且青年安心成家方案2.0政策持續催動首購族進場,使低總價產品、科技園區宅成為推動5月份六都交易動能的雙引擎所致。 若以年增率觀察,劉佩真指出,今年5月六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年增率為25.6%,主要是受惠於去年同期基期較低,加上總體經濟持續呈現好轉,景氣燈號更是亮出許久不見的黃紅燈,加上通膨預期仍在,自住、長期置產等剛性需求穩健,此都代表房市交易欲小不易。
劉佩真表示,總計今年1~5月六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年增率30%,尤其是以南二都的台南市、高雄市增幅都為39.8%,表現居六都之冠,顯示半導體業所帶動的投資效應,確實對於區域房市都是有所拉抬,推升買氣及價量。 劉佩真分析,特別是在台南科學園區、高雄路竹和橋頭科學園區,以及楠梓加工區、仁武產業園區等所形成的南部半導體S廊帶下,產業進駐帶動周邊房市需求,因而帶動南二都房市表現相對亮眼。
新青安房貸強勢帶動房價,除了帶動房價快速上升外,也讓今年的房市交易量明顯增加,永慶房產集團業務總經理葉凌棋指出,2024年房市交易量約34.8至36.0萬棟之間,有望挑戰近11年新高紀錄。 葉凌棋指出,以五大行庫新增房貸來觀察,新青安房貸金額占整體房貸比重從2023年8月的19.1%一路攀升,至今年5月占比已達40.6%,是新青安上路以來新高。
此外,根據財政部統計資料顯示,新青安自去年8月上路至今年5月累計撥貸57,980件、撥貸金額達4281.3億元,排除2月農曆春節季節性因素,撥貸件數與金額幾乎呈現逐月走高態勢。2023年8月撥貸件數與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占比僅9.8%,占比逐月提升,預估2024年5月占比約23.7%,締造新高紀錄。
永慶房產集團發布2024年第三季房產趨勢報告,今年交易量有望挑戰11年新高,預估在34.8-36.0萬棟間。葉凌棋表示,觀察七都委售與成交年增率發現,2023 Q1受到平均地權條例修法衝擊,讓房市交易降溫,尤其預售市場首當其衝,在定調「不溯及既往」後,2023 Q2市場買氣回溫,而平均地權條例於7月上路,讓2023 Q3預售交易短暫回檔,成屋市場表現則相對穩健,加以新青安8月上路實施,自2023 Q4起引爆七都成屋與預售買氣,七都房市交易均呈現擴量成長走勢。
葉凌棋說明,全球經濟景氣穩定復甦,市場資金氾濫,加上通膨預期強烈,及新青安促動購屋買氣,積極進場,房市交易熱絡,2024年整體房市「量增」格局確立。 觀察上半年表現,葉凌棋判斷若下半年經濟局勢穩定且沒有房市政策推出的狀況下,預估2024年房市交易量約34.8至36.0萬棟之間,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13%至17%,有望挑戰近11年新高紀錄。 新青安優惠貸款件數、金額與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占比。
房地產景氣持續熱絡,中央銀行25日發布5月房貸餘額為10兆4336億元,持續攀升,年增率為9.79%,創下110年8月以來最大增幅,顯示房地產交易價量均增溫。不過,央行表示,目前帶動房地產交易熱絡的三項因素對於建商而言,未來都是不確定因素,因此建築貸款年增率萎縮,增幅創106年6月以來新低,建商態度審慎。 央行25日公布5月消費者貸及建築貸款餘額統計,截至今年5月底止,購置住宅貸款(房貸)餘額達10兆4336億元,年增率高達9.79%,創110年8月以來最大成長幅度,比4月年增率9.12%的增速更猛。
央行官員指出,房貸餘額與房屋的交易價量均有關,六都買賣移轉數量增加,房價也上漲,反映在房貸餘額的成長上。 六都5月買賣移轉量達2.68萬棟,月增17.1%、年增25.6%,創11年來同月新高,顯示房市交易不僅穩定成長,也相當熱絡。不過,下半年有高基期因素,加上央行6月理監事會議後加強選擇性信用管制,調降特定地區(六都加新竹縣市)第二戶房屋貸款成數上限降為6成,市場預期,下半年房屋移轉數量年增率將大幅收斂。 央行分析5月房貸餘額加速成長有三項原因:景氣復甦;股市多頭帶來的財富效果;以及新青安政策激發出剛性需求。
不過,這三項造成房貸餘額快速成長的因素,對於建商而言,卻都是未來房地產市場的不確定因素。 官員分析,新屋建案看量體大小,需要3年至5年的興建,銷售也需要時間,3年後國內景氣狀況是否仍然熱絡?不一定;股市3年後是否跟現在一樣還是多頭?不一定;新青安政策只有3年,自112年8月實施迄今,還剩2年多一些,建商現在推出新建案,要拚2年半完工及銷售,壓力其實不小,從建築貸款餘額增幅萎縮,就能看出建商對未來房地產景氣的審慎態度。
5月底建築貸款餘額3兆2804億元,年增率繼續收斂至2.91%,創106年6月以來最小增幅,建商推案風向球持續消風。 房貸餘額及建築融資呈相反走勢,顯示建商對於未來2、3年後的房地產看法保守,未來2、3年國內經濟景氣、股市多空表現等對建商而言,都是不確定因素。
隨著台北市老舊大樓紛紛重建為商辦,加上南港將邁向商辦完工高峰,台北市辦公市場的供給潮即將來臨。高力國際25日公布2024年第二季商用不動產市場季報指出,2025年到2026年台北市辦公室新增供給量估計將超過20萬坪,2025年將是辦公室租賃市場出現轉折的一年。
調查顯示,台北市辦公室市場總供給量總計約131萬坪,空置面積約8.1萬坪,平均空置率約5.79%,較上季微降。在辦公平均租金方面,每坪月租來到2,641元。累計上半年租金漲幅2.2%,已接近往年全年水準。 高力國際企業租戶服務部資深執行董事陳頌民表示,租金持續上漲的背後,也觀察到企業剛性需求穩健,上半年新增供給總計釋出逾3.3萬坪,但整體淨去化量約3.9萬坪,扣除銀行業者的總部自用,來自於科技業與生技醫療相關的租賃擴張需求仍活絡。 觀察各辦公商圈第二季表現,租金依然全數走揚,其中信義區租金單季漲幅最高、達1.84%,每坪月租金3,354元;排名第二是敦南商圈,季漲幅1.11%,租金達每月每坪約2,282元。 在空置率的變動方面,以信義區及西區商圈最明顯,信義區則因富邦A25租客遷入完成,空置面積大幅去化,空置率降至7.08%;西區有皇翔台北廣場1.2萬坪新增供給完工,推升空置率至12.64%。
目前頂級大樓每坪月租平均為4,379元,漲幅相對平緩,單季約0.06%;A級大樓為2,953元,B級大樓為1,988元。 另外在內湖科技園區方面,調查指出,在科技產業需求支撐下,租賃需求穩定,最近有凱基人壽西湖大樓原租客遷出,推升空置率由去年第四季的5.26%,上升到目前的5.93%;平均月租方面,表現未受影響,維持在每坪1,349元水準。 至於南港上半年有新落成潤泰玉成大樓、世界明珠H棟等兩棟,總計約2.7萬坪的新大樓,為資通訊產業擴張重鎮,上半年淨去化量2.4萬坪,已是過往全年去化水準,每坪月租來到1,807元。
外國人投資台灣不動產大回溫,住商機構彙整內政部數據顯示,外國人今年第1季在台取得290棟建物,是2022年以來同期新高,土地、建物取得面積也較去年大增不少。其中,外國人今年第1季取得建物總面積約1.16萬坪,其中高雄市就達6,040坪,占全台約51.7%,等於外國人取得建物面積超過一半在高雄。
|經濟表現出色 吸引外資買房意願
根據內政部統計,外國人2024年首季,在台共取得674筆土地、290棟建物,其中土地筆數為2017年以來同期低點,但建物棟數卻是2022年以來同期最高。
另外,有別於交易量各有增減,外國人置產的面積卻成長不少,其中土地與建物面積分別達5萬5,708坪、1萬1,687坪,與去年同期相比,漲幅高達80.8%、114.3%。 根據《聯合報》報導,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分析,雖然房地合一稅制、《平均地權條例》修法等衝擊下,影響部分外資置產意願,不過隨著政府頻向國際大廠招手,電子業話題發燒,長線外資已有重返房市的跡象。 徐佳馨分析,過去在台置產外資多為台商背景僑外資,近年政策限制之下,讓外資短期炒作的大門已關,但台灣經濟表現強勁,國際大廠如GOOGLE、輝達(NVIDIA)來台投資,陸續加碼台灣,反應在不動產市場,在整體景氣一面向好情況下,增加外國人轉入不動產市場的意願。
|設廠需求 外國人青睞大型商用不動產
觀察六都數據可發現,外國人在台取得不動產各有偏好,其中購買土地集中在新北市、桃園市,建物則以雙北物件為主。但值得注意的是,外國人2024年第1季取得建物面積共達1萬1,687坪,其中高雄市就達6,040坪,換言之,當季全台約51.7%建物面積都集中於高雄。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析,雙北匯聚台灣政經資源,向來都是外資置產首選。不過,外資購買土地偏好地價相對低,且具捷運或機場等交通優勢及設廠優勢的桃園、新北,使兩者成為土地交易冠軍與亞軍。 賴志昶指出,外國人購置高雄建物雖僅約35棟,但外國人取得的建物面積卻占全台逾半數,也和高雄近期招商積極、外國投資族群青睞大型商用不動產有關係。
寶一科技(8222)為擴大生產規模,董事會25日決議通過購買土地案,並公布向環球手套公司,購置台南市新營區嘉芳段#320、325至327四筆土地,合計8,883平方公尺,折合逾2,687坪,以每坪14.2萬元至15萬元,交易總金額達3.81億元至逾4.03億元。
寶一25日召開股東常會,因波音及空中巴士均認為,隨著各家航空公司疫後忙著更新機隊,訂單數量將會再創紀錄。為因應後疫情時代的發動機市場復甦與供應鏈集中的需求,寶一將持續開發新產品與新客戶,並改善製程及提升產能因應。 寶一去年度EPS 0.88元,優於2022年度的0.28元,每股將配息0.3元。 對於2024年度營運展望,寶一董事長曾國浩表示,公司主要客戶為法國Safran Group旗下各家廠商,及美國Pratt&Whitney,公司2020年與客戶協力提升效率,使法國Safran Group的Leap A/B/C工件,與美國Pratt&Whitney的PW1100G、PW1200G、PW1500G工件,皆進入客戶認可的量產階段。
這代表客戶對公司在製程創新、工作活力、交件效率及品質上的肯定。 2023年,上一代CFM56發動機部分,市場預估每年仍有部分需求。而新一代LEAP系列發動機的部分,因目前全球性疫情消退,航空市場復甦強勁,波音B737max使用的LEAP B需求量,2020至2023年從預估311具調升至1,200具。 至於2024年市場預估需求量已達約1,400具。而A320 neo使用的LEAP A需求量,在2020至2023年從預估466具,再調升至1,000具,直至2024年市場預估需求量已達約1,150具,有助於寶一的營運增長。 寶一近二年開發航太零件成功的技術或產品,包括1.葉片冷卻片類,開發包括適用於PW1000G等發動機中的產品2項。2.板金類環件,包括Leap 1A/B/C等發動機零件7項。3.加工類環件,開發內容涵蓋各式新舊大小發動機1項。4.鋁合金加工,真空幫浦零件的產品5項。
寶一短程計畫(未來三年內),持續運用自動化技術增加效率擴充產能及開發Swirler。中程計畫(五年內),導入開發半導體、綠能等其他業種的特殊產品所需最適設備,對製程進行優化。至於長程計畫(十年內),將配合下一世代的發動機技術,進行現有製程調整與新製程開發。
新光人壽持續進行不動產檢討,今天(25日)公告處分士林區土地超過182坪的不動產,處分金額高達4.13億元,淨獲利為1.3億元。
新光金公告,新光人壽25日處分北市士林區的17筆不動產,交易的土地面積達182.86坪、建物面積為584.82坪,交易總金額達4億1,268萬元,賣給御上建設公司及兩位自然人,處分後淨利益為1億2,910萬元。
新光人壽3月底董事會就已公告決議處分國內不動產,因應央行升息半碼後壽險不動產投報率拉高,加上今年力拚要讓資本適足率(RBC)回升,預估要出售數個投報率不到標準或已閒置的小型不動產標的,且新光人壽一直有在進行不動產活化,檢討與不動產的運用效益,要提升不動產效益,在盤點過後,擬出售部分效益不合適的不動產。
勤美(1532)集團25日股東會通過每股配息1.51元,董事長林廷芳表示,朝產業控股公司持續發展,集團以金屬成型、建設住宅、生活創新三大事業群三足鼎立,彼此穩固專業發展,互相支持與茁壯。
林廷芳表示,去年全球通膨創高,美聯準會為此持續升息,造成金屬成型事業營收衰退,但自去年第三季起營收及淨利率逐步回穩,勤美大陸廠除確保國內客戶供貨穩定,也積極開發外銷市場,內部著重技術及製程優化,為今年經濟復甦做好準備。 談到建設住宅事業時,林廷芳說,璞真建設在土地開發上將慎選地段,利用已建立的口碑與品牌優勢,深耕精華地段都市更新案,以儲備未來土地開發之能量。
總銷高達百億的台中「勤美之森」,目前銷售率近8成,第二季進入交屋旺季,帶動勤美營收逐月攀高,加上總銷約6.7億元的台北「璞真榮華」也在第二季交屋,建設住宅事業上半年可望挹注勤美約70億元的營收貢獻,助攻今年營運攀高峰。
勝生活科技集團(2547)旗下集順生活科技總經理李正文25日表示,日勝生集團為迎接高齡化社會來臨,「中和樂陶居」、板橋「幸福站」、三芝「日初不老莊園」三大案,已採全齡友善社區高規格打造,接下來台中市三大捷運聯開案、「高雄旗山案」,也將全面朝「全齡化友善社區」升級。
近期日勝生委由新聯陽實業代銷的台北市大案區危老重建指標大案、總銷近百億的「鑄慕」,逼近完銷;今年預計有「日初不老莊園」第一期預計在第四季可望完工交屋,2025年「日初不老莊園」第二期則預計年中完工入帳,2026年則有「鑄慕」交屋挹注,未來業績成長無虞,日勝生集團也將持續朝向捷運聯開案、都更危老等方向開發土地,回饋社會更兼具擴展集團永續經營理念。
李正文表示,未來日勝生集團除部分資產採只租不售策略、作為收益型營運資產之外,接下來「全齡友善社區」會是最大的主軸。先前除「中和樂陶居」、「幸福站」和「日初不老莊園」已升級到「全齡化友善社區」,跨足樂齡產業之外,接下來集團推出的開發案,硬體軟體也將全面朝向「全齡友善社區」升級。
台灣央行今 (25) 日公布 5 月購屋貸款和建築貸款 (土建融) 餘額,分別來到 10 兆 4335 億元、3 兆 2804 億元,雙雙續創歷史新高,其中,房貸餘額年增率 9.79%,創 2021 年 8 月以來最大增速,而土建融餘額年增僅 2.9%,較上月續減 0.41 個百分點,呈連 13 減,更創 2017 年 6 月以來新低,反映近年營建成本高漲,使建商推案相對保守。
由於缺工問題,再加上通膨因素,建材價格和人力支出增加,造成建商推案力道減緩,並反映在土建融的增速上。 央行日前公布 5 月五大銀行 (台銀、合庫銀、土銀、華銀和一銀) 新承做房貸金額達 1162.35 億元,月增 206.69 億元,創單月新高,也反映在房貸餘額上。 央行說明,房貸創高主要因六都移轉棟數有增加,且房地產價格偏高,價量齊揚,尤其新青安專案占總房貸比重衝破 40%,顯示首購需求暢旺。
房仲業者指出,前 5 月六大都會區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共 112630 棟,年增 30%,創 2012 年來次高紀錄,僅次於 2013 年,顯示房市買氣火熱,目前自住、長期置產需求未減,看房市欲小不易。
【歐亞】臉書粉絲專頁
若歐亞資產評價集團寄送之每日新聞造成困擾,懇請來信告知,將從系統作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