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房產新聞
產業新聞
近年台中房市火熱程度不言可喻,惟豪宅市場趨冷不少,住商機構觀察實價登錄資料,台中突破豪宅門檻4千萬元的交易件數,3年來減少44.3%,惟觀察台中最多豪宅議題的西屯、南屯等區域,卻不見賠售潮。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析,受《平均地權條例》修法等影響,豪宅買氣衝擊不少,惟短期買賣需負擔高額房地合一稅,賣方觀望氣氛濃厚,致使價格仍有支撐。
住商機構根據實價資料,統計台中市4千萬元以上住宅用華廈或住宅大樓交易,其中疫情後房市多頭的最高峰2022年時,上半年度全市有約174筆豪宅交易;不過,僅時隔3年,觀察2024年上半年台中市4千萬元以上豪宅交易案件下滑至97件,減幅高達44.3%。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析,台中市受惠於科技產業題材與台中捷運等議題,成為各大建商兵家必爭之地,惟市場推案緊跟著剛性需求走,以中小坪數小宅支撐主力買盤,加上政府近幾年打炒房措施頻頻,且皆劍指都會區高總價住宅,市場氛圍較顯低迷,讓原本潛在買方就較為稀缺的豪宅案件,更加乏人問津。
不過,觀察台中市各區域高總價住宅交易量,南屯區卻異軍突起,2024年上半年成交件數相較2022年同期,成長高達73.3%,住商不動產七期南屯加盟店店長黃盟翔分析,南屯區近年來重劃區議題濃厚,例如台中市地段最燙金的七期重劃區,即有部分區段位於南屯,還有近期新興13期重劃區等,皆吸引品牌建商插旗,逐漸形成豪宅聚落,在高總價住宅供給穩固之下,區段買氣自然有支撐力道。
台中市雖說豪宅買氣低落,惟觀察實價上有成交4千萬元以上豪宅所在行政區,近年來區域賠售數量仍屬低檔,賴志昶分析,2016~2017年房地合一稅正式上路,許多高總價住宅出現賠售,惟近二年打房一波接一波,觀察交易量體卻有影響,但仍不見賠售潮,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賣方心態不同,不動產相比其他金融工具更為穩健,且能借貸較多金額,能保有更多槓桿空間;其次是稅制,台中不少豪宅都屬新成屋,但「房地合一稅2.0」上路,短期轉手獲利額度頗低,因此屋主心態轉為長期持有;最後,房價一路走揚,不少屋主怕轉手資產買不回同地段,因此觀望心態頗為濃厚。
房貸餘額大增,中央銀行已經提前要求銀行踩煞車,根據聯徵中心統計顯示,今年4月企業授信用途別為「購置不動產」的授信金額也高達5.2兆元、年增3.5%。房仲業者指出,不動產市場對於資金需求龐大,銀行踩煞車已讓市場出現「錢荒」。
金管會公布7月底國銀房貸餘額衝破10.6兆元,年增率10.84%創史上最大增幅,由於金額快速增加,央行已經提前要求銀行踩煞車,除了房貸餘額衝高外,企業購置不動產貸款也持續提升。
統計顯示,2017年企業購置不動產貸款餘額約在3兆元以內,隨著近年台商回流與擴廠投資,帶動國內經濟發展,加上不動產市場大好帶動企業購置不動產需求大增,2021年突破4兆元,去年5月更突破5兆元,企業購置不動產貸款規模也大幅增加。
信義房屋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國內超額儲蓄今年可能衝破4兆元,上半年市場還沒有資金吃緊的聲音,不過6月下旬開始風雲變色,市場不斷傳出資金吃緊,加上央行出手要求銀行踩煞車,房市隨即出現降溫。
除了短期內房貸需求增速太快,房貸族多搭配寬限期使用,本金資金回收速度慢,建案興建期延長,使土建融回收時間拉長,許多因素都導致資金回收速度變慢,現在甚至傳聞開發商擔心未來資金動撥不順利,設法將尚未動撥的資金先申請下來。
曾敬德表示,資金吃緊狀況短時間不會結束,建議在簽約前就先找尋好房貸來源,除了傳統銀行外,農漁會、信用合作社甚至保險公司,都可以詢問看看,同時自備款成數要提高,銀行勢必得回應主管機關的要求,放款時難免產生排擠效應,資金成為下半年的房市走勢的觀察重點。
591調查全台十大「最難買房區域」顯示,待售率最低的竹北市目前線上銷售個案總戶數逾3,400戶,卻僅有600戶待售量,待售率為17.3%,等於推案平均銷售率超過82%,近期銀行放款緊縮,除了得向銀行搶「錢」,還得與別人一同搶「房」,大大提高買房難度。
全台推案量大、但可售房屋庫存量少的區域中,以竹北、台中西屯、新北板橋、台中南屯的待售率最低,均低於20%,反應今年推案高銷售率,幾乎賣到無屋可賣,此外,如台中梧棲、桃園市桃園區、八德區、新北淡水、高雄市的三民、楠梓區也都低於30%,等於線上線售個案超過7成的房屋都銷售一空。
591新建案分析,待售量反映一地賣壓高低,這幾年房市熱,建商卯起來獵地及蓋房,仍無法滿足市場需求,部分區域更苦於素地稀少,推案量能下降,如今房貸拉警報,可預期未來「缺錢、缺房、缺土地」的情形將更加嚴峻。
591表示,資金短缺對房市一定會有衝擊,差別只是這把火會「燒到哪裡」,新成屋及中古屋在簽約後立即得面臨申貸問題,若已購客自備款不足或自身信用瑕疵,如今銀行「雨天收傘」,輕則多跑幾家銀行、重則面臨解約賠償,可說是首當其衝的族群。對預售屋買方來說,由於申辦房貸最快也要4、5年後,短期內受波及機會不大;不過目前已進入交屋階段並等待撥款,若建商沒有配合銀行承做分戶貸款,恐怕也難逃影響。
以竹北來看,賣壓會如此低,關鍵就在於當前縣治、高鐵等精華區域內,不是地主惜售使業者無地可買,就是建商轉向外圍開發,導致整體推案進入真空期,現在即便當地民眾口袋深,還不一定有機會能買到新房。
台中不少地區待售率也相當低,以西屯區來說,即使新案單價已高達6字頭,但建商大打總價戰,在水湳、七期等一級戰區內30坪以下房型比重大增,讓許多看中蛋黃區門牌的購屋族積極出手。
新屋市場火熱,591新建案統計六都、新竹縣市新案銷售狀況指出,竹北市目前線上46個案,總銷戶數共3465戶,但已賣出2800多戶,剩下600戶,待售率僅17%,全台最低。
另外,淡水目前線上55個建案,總銷戶數達1.5萬戶,不過多數已售出,目前待售戶僅3948戶,待售率也僅約26%。
591新建案表示,待售率偏低地區,代表新屋去化快,賣壓低,民眾想在這些地區購置新房,可能動作得加速。
全台最難買房十大行政區。資料來源/591新建案 全台最難買房十大行政區。資料來源/591新建案 591表示,新竹縣竹北市賣壓低,關鍵就在於當前縣治、高鐵等精華區域內,地主大多惜售,使業者無地可買,導致整體推案進入真空期,雖然均價一坪已到57萬,但銷售依然火熱,即便民眾口袋深,不一定有機會能買到新房。
台中市西屯區相同,即便新案單價已高達6字頭,但由於建商大打總價戰,在水湳、七期等一級戰區內,30坪以下房型比重大增,讓許多看中蛋黃區門牌的購屋族積極出手。
此外,榜上唯一房價在2字頭的梧棲區,在大量投資客、首購族湧進追捧,加速線上個案去化,成功搶占一席之地。
新北市是全台推案一哥,板橋及淡水供給雙雙破萬戶,不過板橋待售僅1887戶,淡水僅3948戶,主因還是在源源不絕的購屋客,讓龐大供給量也能快速去化。
其中板橋挾著蛋黃區優勢,即便均價已達7字頭,每有新案公開時買方仍是絡繹不絕。供給高達1.5萬戶的淡水,主要是來自於這幾年大型造鎮案,不過近期在房價優勢下且建商有意放慢腳步下,賣壓有所回穩。
首購族選擇以時間換取空間
桃園八德區總銷約4800戶,待售1240戶,待售率25%排名第六。
591分析,當地因距離關係,雙北客比例有限,且購屋以在地人大宗,關注度相對有限;但近期隨著周邊桃園區、中壢區房價高漲,在比價效應下不少首購族選擇以時間換取空間,目前重劃區內2、3房等自住型產品已有供不應求現象,估計將持續推升價格走高。
最後兩名則由高雄拿下,排名第九的楠梓區自搭上台積電列車後,瞬間躍居為全台房市明星,當前除了建商積極插旗獵地,四面八方的投資客大軍更成為當地建案的「票房保證」。另外三民區則是機能成熟的蛋黃區,長期以來買氣穩定,這幾年歷經房市多頭洗禮,新案已有供不應求的跡象出現。
而近期銀行鬧錢荒,591表示,資金短缺對房市一定會有衝擊,其中,新成屋及中古屋在簽約後立即面臨申貸問題,在銀行「雨天收傘」下,買家輕則多跑幾家銀行、重則面臨解約賠償都有可能,可說是首當其衝的產品。
反觀近期購買預售屋的民眾,由於申辦房貸最快也要4到5年後,短期內受波及機會應該不大;只是在前幾年就買進,目前已進入交屋階段並等待撥款,若是建商沒有配合銀行承做分戶貸款,恐怕也難逃影響。
為降低單人持有閒置多屋、抑制投資炒房、保障居住正義,《房屋稅條例》於今(2024)年1月3日修正公布,囤房稅2.0新制也將在今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明年5月1日依新制開徵。財政部23日提醒,房屋若符合三大條件,於明年3月24日以前辦竣戶籍登記,才可享「自住」優惠稅率。
新制改採全國歸戶
「房屋稅差別稅率2.0方案」又稱為囤房稅2.0,為針對擁有多間房屋且未有效利用者,調高其「非自住」住家用房屋法定稅率,以刺激住家用房屋釋出,進入租屋市場。
囤房稅2.0新制以家戶為單位做計算,針對全國單一自住房屋,且房屋現值在一定金額以下(排除豪宅),稅率由1.2%調降為1%;第4戶起視為非自住住家房屋,稅率從1.5%至3.6%,調升為2%至4.8%,改採全國歸戶、全數累進課徵。
財政部評估,政策上路後受影響縱戶數為406至445萬戶,其中,因加重囤房稅率受衝擊戶數共89至128萬戶,估增加稅收45至55億元;約7.8萬戶是因限制低價房屋免稅而受影響,稅增0.7億元;另有310萬戶是調降單一自住稅率享受到減稅利益,約減稅23億元。
明年3/24 申辦關鍵日
財政部說明,房屋符合(1)無出租或供營業使用、(2)本人、配偶或直系親屬實際居住使用,並於該屋辦竣戶籍登記、(3)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全國合計3戶以內等三大條件,納稅義務人應在房屋稅開徵40天以前,也就是明年3月22日(因明年3月22日適逢假日,展延至3月24日)以前,向房屋所在地的地方稅稽徵機關申報,即可按自住優惠稅率課徵房屋稅。 財政部進一步說明,今年6月30日以前,房屋稅稅籍資料記載為自住房屋,納稅義務人本人、配偶或直系親屬已在該屋辦妥戶籍登記者,就無須申報,稽徵機關將依戶政資料,逕行核定續按自住稅率課徵房屋稅。 財政部提醒,尚未辦竣戶籍登記者,各稽徵機關將輔導於明年3月24日以前辦妥戶籍登記,屆期仍未辦竣戶籍登記者,將自明年起改按「非自住住家用稅率」課徵房屋,與自用稅率最大相差4倍。。 財政部補充,依《房屋稅條例》規定,房屋稅徵收率授權地方政府因地制宜,於2%至4.8%的稅率範圍內訂定囤房稅,目前僅連江縣、新竹縣及新竹市3縣市進度較快,已完成修正所轄《房屋稅徵收率自治條例》。
政府擬推動使用權社會住宅,對此,華固建設總經理洪嘉昇表示,目前對於政府要推動的20年長租型,沒土地產權、沒建物產權,沒有不動產增值空間的使用權社會住宅,在配套上還顯不足、也不成熟;但若政府要推動,應該把未來20年的「地租」,「一次性標斷」,否則未來持有成本將隨著每年提高的房屋稅和地租攀升,而逐年提高,最後就形成「死亡交叉」。這是制度上的問題,只要願意修改,制度才可能行得通,走得下去。
洪嘉昇觀察政府研擬中的使用權社宅政策內容,認為每月租金2萬元,在北部、南部等全台各縣市,租金行情不同、因此受用度都不同,但是營建成本和造價,在全台各地,都是一樣的高。初步看來,政府研擬推動的使用權社會住宅,並沒有深入去調查、研究沒有自有住宅且65歲長者租屋者,他們真正的需求和想法是什麼,因此,這只是一個政策構想和腹案。
洪嘉昇表示,姑且不看政策成熟度如何,依民間投資人或金融壽險業的資金配置著眼點來看,除要求每年2.97%、甚至3%以上的租金報酬率之外,最主要還是要看持有10年、20年之後,持有的房地產增值帶來的資本利得,而不只是看10年、20年的租金報酬率。
他指出,更何況,台股中很多檔ETF,年化報酬率都已經有8~10%水準,如果站在民間投資人或金融壽險業者的角度來配置資產,又何必去參與必須投入營建成本、租金報酬率3%、沒有資本利得、而且20年期滿後使用權資產一切歸零的使用權社會住宅?
洪嘉昇表示,目前相關政策尚未正式定調,或許有具體招商案例、配套和計畫,民間建商才會自行來進行財務試算、風險評估,才知道是否有足夠的參與誘因。
另外,在持有成本方面,洪嘉昇依政策研擬中的方案來觀察,政府若要推動沒有土地產權、也沒有房屋產權的長租型社會住宅,那麼在入住民眾的不動產持有成本方面,應不必繳交房屋稅、地價稅,但是,必須依租賃的權利金年限繳交「地租」,依據則是以公告地價的一定比例來訂定。
洪嘉昇建議,政府若要推動20年長租型社會住宅,在配套上,應該把未來20年的「地租」,「一次性標斷」,一次計算完成20年總租金及總「地租」,讓民眾可以一次掌握未來20年究竟要花多少錢,才能入住,否則,依照公告地價每年調漲的特性,將來「地租」勢必逐年浮動性的遞增,而且,只會增加、不會減少,造成持有成本「地租」的不確定性。
洪嘉昇指出,現階段地上權住宅,就存在這樣的一個制度性問題,不動產價值隨著存續年限逐年減少、而逐年遞減,但是持有成本隨著每年提高的房屋稅和地租攀升,而逐年提高,最後就形成「死亡交叉」。這是制度上的問題,只要願意修改,制度才行得通,走得下去。
洪嘉昇表示,因此目前對於沒土地產權、沒建物產權,沒有不動產增值空間的使用權社會住宅來說,民間投資人何苦去參與投資開發,值得深思。
全台購地動能強勁,據商仲業者統計,7月上市櫃法人土地市場交易量達292億元,創49個月以來單月交易新高紀錄,累計今年1至7月全台土地市場交易量破900億元大關,已超越去年一整年的交易量。其中,台中市為建商重押之地,又以北屯區最受青睞,包括大城、華固、新美齊等品牌建商搶進插旗,單區購地金額總計近百億元。
住展雜誌發言人陳炳辰提到,台灣景氣復甦,房市熱度高昂,雖有央行出手打炒房的雜音再起,不動產總量管制對中小型建商的土建融空間更加限縮,而上市櫃建商推案腳步持續進行,反倒有可能因先搶先贏、大者恆大的籌碼優勢,在限貸衝擊中保有上風。
觀察區域土地市場交易,台中市不動產開發公會市調委員會統計,今年前8月台中土地交易量達242.6億元,居六都之冠,全台12家上市櫃建商在台中總購地面積約為2.34萬坪,其中又以北屯區最受建商青睞,土地交易達1萬餘坪,居全市之冠,其次為豐原區5,484坪、南屯區4,542坪。
至於區域購地金額,北屯區的總購地金額96.3億元,逼近百億元大關,穩居全市首位,並較台中市其他區域買超幅度達50%以上,未來有望蟬聯台中預售房市主戰場,其次則為南屯、西屯、豐原。
在地業者表示,北屯區的土地交易熱點集中在14期、機捷及4期,又以14期重劃區土地交易7,880坪為最大宗;機捷特區今年交易面積雖次於14期,但地價漲幅卻更為明顯,其中最受市場矚目,為新美齊砸13.799億元,搶下機捷特區溝背段50、51地號,合併約908坪土地,換算每坪單價約152萬元,創下機捷特區有史以來土地最高單價,與鄰地單坪113~118萬元價差約3成。
北屯區14期、機捷等重劃區產品主力為換屋型的新富聚落,目前14期預售案由『大陸豐莚』搶先站上8字頭;11期『國泰仰薈』也創下單價73萬元的區域新高,推升北屯整體行情,連帶鄰區的機捷特區房價也陸續站上6字頭,包括『大城光年』、『惠宇大悅』、『寶輝The Springs』、『富宇鉑金大苑』等案都出現多筆6字頭實登紀錄。
機捷特區近年新案大量交屋,居住人口增加,生活機能逐漸到位,換屋型群對周邊環境、產品細節更加要求,文北段屬機捷特區內獨有純住宅區規劃,遂成為高端客首選的宜居環境,即將進場的『大城吾界』位千坪三面臨路角地,大棟距加上低建蔽規劃,尚未公開就已吸引不少賞屋客目光。
受惠科學園區發展,竹科新貴購屋力道強勁,新竹縣市房價漲勢驚人,近5年新竹縣市住宅總價中位數漲幅逼近60%,總價近1,900萬元也超車新北市,僅次於台北市的2,560萬元。另七都除台北市以外,其餘五都總價中位數近5年漲幅約17%至47%不等,房價有感上漲。
新竹縣市 5年漲幅逼近6成
永慶房產集團統計2020至2024年的5年之間,七大都會區各年度住宅大樓中位數總價變化,新竹縣市2020年時1,190萬元,2024年一舉來到1,885萬元,5年內大增695萬元;並自2021年起,中位數總價就已超越新北市,今年更狠將新北市甩在其後,與新北市1,480萬元相比,領先幅度達405萬元,僅次於北市。
另外,新竹縣市5年中位數房價漲幅高達58.4%,高居七都之首,中台灣及南台灣緊追在後,漲幅也有40%不等,分別是高雄市47.7%、台南市41.7%、台中市40.9%,至於桃園市、新北市的5年漲幅也有38.1%及17.5%。
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表示,新竹縣市是台灣高科技產業重鎮,眾多高科技就業人口移入帶動住宅需求,此外,竹科新貴普遍高所得、購屋能力更強,連帶推升新竹中位數總價,平均1年漲幅達11.68%。
北市小宅化 中位數不漲反跌
反觀台北市,住宅大樓總價中位數近5年均維持在2,500萬元左右,是七都中房價變動最為平穩的縣市,不過中位數房價不漲反跌,2020年時總價中位數還有2,588萬元,之後逐年下滑,2024年雖回漲到2,560萬元,但仍比5年前下跌28萬元,跌幅1.1%。
陳金萍分析,雖然台北市房價居全國之冠,但多數受薪階級的薪資成長有限,購屋負擔能力追不上房價漲幅,因此只能犧牲坪數以控制總價,購屋也趨向小宅化,因此北市近5年中位數總價不增反減。
桃園、台中 中位數站穩千萬
進一步觀察桃園市與台中市,住宅大樓總價中位數分別在2023年及2022年突破千萬元大關,近5年漲幅約4成。陳金萍表示,桃園市與台中市擁人口、重劃區與重大建設等三大優勢,帶動房市買氣,加上建商搶進推案,預售屋價格明顯上漲,成屋房價連帶攀升,兩都會區住宅大樓總價中位數已站穩千萬元。
台南、高雄 房價相對親民
最後看到南二都的台南市、高雄市,近年科技產業帶動區域發展,南部科學園區產值表現突出,工作機會大幅增加,提升當地購屋需求,近年房價也有明顯上漲,兩都會區住宅大樓總價中位數5年均成長超過4成,漲勢明顯。但因台南與高雄房價基期相對較低,總價中位數尚在千萬元之內。
隨著新青安政策上路,台灣房市出現過熱的情況,銀行祭出史上最嚴「限貸令」,引發廣泛討論。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透露,過去一周以來,房市在銀行限貸令與不動產放款總量管制下哀鴻遍野,來客量、成交量都出現下跌,大致上來說,中古屋、預售屋市場全倒,唯一的活口只剩一線品牌建商。
何世昌在臉書粉專曝光近一周新建案市況,並分享了多個代銷的說法,他稱過去一周以來,房市在銀行限貸令與不動產放款總量管制下哀鴻遍野,各大代銷所受衝擊甚大,來客量、成交量連袂下挫。
他稱,大致上來說,中古屋、預售屋市場全倒,無一倖免。唯一的活口只剩一線品牌建商,他們的案子依然熱銷,成交價仍舊驚人,所以市場還不到絕望的地步。不過何世昌也強調,「目前預售屋市場倒下去的只有成交量,價格依然金槍不倒。」
針對近期房市,何世昌曝光代銷感受,「各建案狀況不一,品牌力強的建案銷售不受影響,案尾、或是一般個案受到衝擊較大」、「整體來客量、成交量平均減少約30%,消費者觀望氛圍濃厚」、「目前影響較有限,新案預約情況仍然很踴躍」、「看屋組數大約少掉約30%,整體成交組數減少約25到30%左右」、「買氣急凍,有單一建案出現零星退訂,可能與點位不佳,客戶擔心未來貸款成數不足有關」、「一線建商建案仍熱賣,但新客戶數量驟減逾6成以上」。
為免國內房市過熱,央行日前祭出限貸令,要求銀行控管不動產貸款放款總量,台灣經濟研究院26日公布最新景氣動向調查,認為未來半年房市展望趨於謹慎,且不排除央行將祭出第7波選擇性信用管制,並推演2套劇本,包括擴大限制地區範圍或降低最高貸款成數。
根據台經院7月景氣動向調查,營建業氣候測驗點為111.96點,較上月下滑1.03點,終止連續3個月上揚態勢。
營造業未來半年回暖
台經院表示,雖然政府公共工程、住宅廠辦等建設需求增加,但因水泥貨物稅減半政策結束、預拌混凝土價格上漲和缺工問題未解決,7月營造業景氣持平。惟隨著下半年進入公共工程加速趕工期,加上政府預算創10年新高,下半年營造業景氣有望回暖。
房市下半年轉趨謹慎 不動產業方面,台經院分析,雖然交屋潮帶動7月六都建物買賣移轉件數月增率仍有11.6%,但受到台股回檔修正影響購屋人信心、銀行端對於房貸業務趨於保守,加上政府嚴查新青安違規,主要不動產仲介業者7月交易量較6月略顯降溫。
台經院指出,由於全球地緣政治疑慮仍在,特別是短期內市場關注美國總統大選、中東局勢及俄烏戰爭的變化,加上房價先前高漲,也讓北台灣較適用於新青年的物件越來越少,買賣雙方對於價格認知差距又擴大,使得市場對於未來房市景氣持謹慎態度。
推演央行管制2劇本 外界緊盯央行9月是否會推出第7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研究總監劉佩真不排除此可能性,並推演2套劇本,第1是擴大限制特定地區貸款範圍;第2,最高貸款成數可能再調降。
金管會公布 2024 年 7 月底國銀房貸餘額衝破 10 兆 6035 億元,較前月大增 1162 億元,年增率 10.84% 並寫下史上最大增幅,除了房貸餘額衝高外,根據聯徵中心統計顯示, 今年 4 月企業授信用途別為「購置不動產」的授信金額統計也高達 5.2 兆元。
市場專家指出,全台不動產市場對於資金需求龐大,銀行的踩煞車已經讓市場有些驚恐。
信義房屋 (9940-TW) 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指出,全台超額儲蓄今年可能衝破 4 兆元,上半年市場還沒有資金吃緊的聲音,不過 6 月下旬開始風雲變色,市場不斷傳出資金吃緊的狀況,再加上央行出手要求銀行踩煞車,房市隨即出現降溫。
造成此一影響的原因除了短期內的房貸需求增加太快,現在許多房貸族都搭配寬限期使用,本金資金回收速度慢,案子蓋的時間變久,土建融回收時間拉長等等,許多因素都導致資金回收過慢,現在甚至傳聞開發商擔心未來資金動撥不順利,設法將尚未動撥的資金先申請下來。
2024 年 7 月底國銀房貸餘額衝破 10 兆 6035 億元,國銀的房貸餘額高達 10.6 兆元,月增 1162 億元,年增率 10.84%,增幅驚人,同時間根據聯徵中心的 4 月資料顯示, 企業「購置不動產」授信金額統計也高達 5.2 兆元,近年台商回流與擴廠投資,帶動國內經濟發展,也帶來資金需求,同時過去一年房市交易暢旺也讓房貸餘額快速增加,讓房市出現 20 年來罕見的錢荒。
曾敬德提出建議指出,資金吃緊狀況短時間不會結束,建議在簽約前就先找尋好房貸來源,除了傳統銀行外,農漁會、信用合作社甚至保險公司,都可以詢問看看,同時自備款也不能抓太緊,銀行勢必得回應主管機關的要求,因此放款時難免會產生排擠效應,資金成為下半年的房市重點。
【歐亞】臉書粉絲專頁
若歐亞資產評價集團寄送之每日新聞造成困擾,懇請來信告知,將從系統作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