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亞不動產估價師聯合事務所
Euro-Asia Real Estate Appraisers Firm
電話:(02)2579-3722 / 0800-589-920
傳真:(02)2578-4950
地址:台北市松山區八德路三段219號9樓
聯絡窗口:

王詠樂 襄理(Zora#230) 陳盈如 主任(Becca#235) 何其佳(Veronica#212)

~ 加入官方Line~

房產新聞

  1. 買賣移轉 今年恐跌破30萬棟

  2. 南台灣 交易放緩 悲觀派憂價跌10%

  3. 金蛇年房市 2025面臨量縮價修挑戰 3利多、4變數

  4. 內政部新點子老宅延壽 解都更重建難題 加速500萬戶房屋新生

  5. 桃竹房市剛需撐 房價難鬆動

產業新聞

  1. 蛇年住宅進入冬眠期 商用市場踏上AI浪潮 乘風破浪

  2. 高雄建商囤屋稅最高3.6%→4.8% 最貴豪宅首當其衝

  3. 高鐵南延拍板高雄方案 高雄與屏東新站特區房市發展將現新活力

  4. 輝達效應 南港建案吸睛

  5. 楠梓高大特區房價站穩3字頭 信義房屋:台積效應加持

 


1、買賣移轉 今年恐跌破30萬棟

2025.02.03 03:00 工商時報 郭及天

去年上半年新青安政策帶動一波房市買氣,即使下半年遭遇銀行放貸緊縮、央行信用管制,全年全台建物買賣移轉棟數仍登頂35萬棟、年增14.2%,超越2021年的34.8萬棟,創下近11年來新高。房仲業者預期,過去連續六年站上30萬棟,今年房市景氣在政策壓抑、國際經濟變數干擾下,能否延續紀錄恐遇嚴峻挑戰。

內政部統計顯示,自2019年以來全台買賣移轉棟數即站上30萬棟,去年35.05萬棟更創房地合一稅時代新高,以各月移轉量來看,9月是明顯轉折點,前八月平均每月達3.02萬棟,5月更創下3.49萬棟高點,不過自9月起銀行放貸滿水位、資金緊縮下交易動能跟著下滑,成屋市場交易大減四至五成,即使仍有大量新屋交屋高峰支撐,9~12月平均每月買賣移轉僅2.72萬棟。

以各縣市來看,全台22個縣市僅有新竹市、澎湖、金門、台東等四縣市衰退,其餘縣市均呈正成長,六都中以高雄年增24.8%、桃園年增20.8%,最為亮眼,新北市年增6.9%為六都中唯一成長率不及雙位數的縣市。非六都則以彰化縣年增29.2%最高,新竹縣、嘉義縣也都超過2成。

房地產業者表示,由於近年建商大量推出預售案、且銷售率普遍不錯,因有較往年更大量的新成屋交屋支撐,使買賣移轉棟數數據呈現上波動較小,否則若單就占市場大宗的中古屋市場交易來看,去年9月起的交易量可能比之前景氣熱絡時接近腰斬。

今年房市主要觀察點仍在於銀行放款水位能否緩解、央行信用管制政策是否調整,由於市場對房市信心普遍趨於保守,對房價上漲的預期不再,可能使剛需者進場遞延、置產者觀望卻步。

TOP


2、南台灣 交易放緩 悲觀派憂價跌10%

2025.02.02 03:00 工商時報 顏瑞田

南台灣房市2024年第三季起成交量明顯減縮,已從「飛龍在天」,墜落凡塵,迄今仍在地上爬行,2025年的市場共識是,成交量繼續萎縮,至於價格變動,樂觀者認為因為成本因素,售價將持穩,部份則認為恐將下跌修正5%到10%。

根據高雄市不動產代銷公會統計,2024年高雄市大樓新成屋和預售屋共賣出18,403戶,年增62.93%,台南市總共賣出11,978戶,銷售盛況是「南二都」的歷年之最。

高雄市不動產代銷公會理事長謝哲耀表示,高雄房市在過去一段時間以來,房價上漲的太快,成交量放大太快,但經過2024下半年跟2025上半年的放緩盤整,高雄的房地產成交量體會回歸到剛性需求的自住客戶身上,不過因缺工、通膨、碳稅等原因的影響,房價仍難以下修,市場將會「呈現一個量縮價穩的局面」。

高雄市不動產開發公會理事長陸炤廷指出,一旦「919金龍信用管制」政策持續收緊,造成買方對房價將會下跌的預期心理,市場觀望情緒,將更加濃厚,成交量勢必大幅萎縮,除非銀行貸款轉為寬鬆。

他說,隨著投資客退場,一般民眾也不太進場,預售價格漲幅預計將趨緩,甚至部分高總價區域,可能出現價格下修或讓利的空間,特別是在區域供應過剩,或投資客集中購買的個案,受到貸款限縮的投資客,可能會降價出售,這部分會慢慢發酵。

清景麟集團創辦人林聰麟指出,南二都同樣擁有台積電等科技產業紅利、軌道建設的利多題材,不過也跟其他區域一樣受到「金龍風暴」的衝擊,購屋客戶觀望態度濃厚,加上貸款不易,導致交易量減少。

預期高雄房市2025年交易將放緩,成交價也不會創新高,回歸剛性需求;台南房市則因南科就業人潮不斷攀升,南科周遭房價相比竹科基期仍低,將呈「價穩量平」格局。

泰嘉開發董事長呂金發表示,台南、高雄2025年上半年之前恐將難有表現,台南房市的未來發展性,將比高雄來得平穩。

台南市代銷公會理事長佘光宗表示,台南2025年房屋市場將回歸自住需求,不過因土地及營造成本不降、預期通膨、熱錢效應、台積風潮,建商資金充足,房價沒有降價空間,只會量縮價穩,客戶觀望期將拉長。

TOP


3、金蛇年房市 2025面臨量縮價修挑戰 3利多、4變數

2025.02.02 03:00 工商時報 蔡惠芳

邁向2025年之後的房市,在政策打擊短線炒房後,市場專家普遍預期未來一年,勢必進入商辦熱、住宅冷的格局;尤其住宅市場,雖擁有三大利多:新青安仍助攻首購剛性需求,資金動能仍在,跌價風險不如想像中大,但仍面臨四大變數的挑戰,包括信用管制短期內難獲鬆綁,地緣政治衝突風險,川普2.0時代來臨、中美貿易戰恐升溫,買房被變相升息,總體來說,2025年將面臨「量縮價修」的挑戰。

據住展雜誌、591的統計,2024年北台灣預售屋推案量已突破1.5兆元,全台共計2.56兆元,雙雙創下歷史天量,主要高峰來自上半年,受惠於台灣景氣復甦、台股狂飆帶動的財富效應及資金行情所推升。不過8月初部分國銀房貸逼近滿水位,房貸資金開始緊縮,導致成屋交易時間拉長,民眾也擔心房貸撥貸不如預期,購屋態度轉趨保守觀望,買氣急凍,房價上漲動力瞬間被削弱,尤其中央銀行於9月祭出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的「金龍風暴」後,房市由熱轉冷,進入寒冬期。

邁向2025年之後,房市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多空紛歧挑戰,要觀察三大利多、四大變數。

2025年房市多空變數 2025年房市多空變數 三大利多,一是首購剛性需求仍有新青安助攻。二、國內外半導體及AI大廠持續投資台灣,資金動能仍在。三、市場賣壓,跌價風險不如想像中來得大。

至於變數,首先是房貸緊縮、不動產選擇性信用管制短時間內難鬆綁,民眾對於房價上漲預期已反轉,打房政策及房貸資金接近滿水位帶來的房貸排隊潮問題將影響資金動能。

第二,中美貿易戰是否升溫、俄烏戰爭何時落幕、中美關係發展等,值得觀察,若地緣政治衝突升高,將可能帶動原物料價格波動,影響營建成本、通膨壓力及不動產投資信心,也牽動台海局勢及全球資金布局。

第三,川普2.0時代全面啟動,美國關稅政策、美元匯率走向等,以出口為導向的台灣,勢必難以置身事外,一般預期2025年經濟成長動能恐不如2024年來得強。

第四,銀行不動產融資趨緊,消費者買房已被變相升息,首剛族以外自備款更必須備足。

在上述三大利多、四大變數的影響下,2025年房市恐將呈現「量縮價修」。接下來買賣雙方將面臨對於價格的認知拉鋸戰,為全年成交量增減的關鍵。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也認為,2025年國內房市恐進入調整階段,主要係因短期內政府對調控政策難有鬆動的可能性,以及房市新增供給恐需時間去化,加上川普2.0所帶來的政經情勢的變數,因此預測2025年全台房市景氣將未如2024年。

在住宅市場方面,劉佩真認為,資金成本上升、銀行提高貸款利率,央行第七次選擇性信用管制後續效應發酵,房市買方因貸款受限且期待價格修正心態濃厚,致使不論是成屋或銷售市場,短期內恐難有起色,因此市場觀望氛圍依舊濃厚。美國川普上任後,將影響全球政經局面,在整體政策局面未底定、地緣政治衝突依舊緊張下,對於台灣產業及經濟的影響,仍有待評估,2025年住宅市場景氣能見度有限。

TOP


4、內政部新點子老宅延壽 解都更重建難題 加速500萬戶房屋新生

2025/02/02 00:44:49 經濟日報 記者徐珮君/台北報導 

 

「台灣的老屋問題嚴重,要在短期內全面更新重建,不切實際,也緩不濟急」內政部次長董建宏去年12月初在一場「老宅延壽」研討會上直指,全國屋齡超過30年的老屋約有500萬戶,占總體住宅一半以上,顯見高齡老屋已成為台灣重要的社會課題,而「老宅延壽」正是內政部新發想的解方,它跟都更有關嗎?會比都更重建更好推動嗎?

老屋要翻新,要重建,都更是釜底抽薪之道,只可惜近年都更腳步牛步化,根本趕不上民眾對居住品質與安全的需求。

不過,都市更新並不是只有大眾熟知的「重建」一種方法,依據《都市更新條例》規定,都市更新還可採取「整建」和「維護」兩種方式處理,達到老宅延壽的效果。

過去內政部的政策方向,都是以重建為主軸,整建和維護淪為配角,現在政府則打算把重心轉向「老宅延壽」,藉由加強老舊建物的整建維護,不需要拆除老宅重建,只要透過簡易、快速的評估與修復補強技術工法,就能在短期內,達到老宅的整建維護,不僅延長建物壽命,還能活化都市機能。

據了解,目前內政部正在盤點中央補助都更整維未來的檢討方向,包括跳脫都更程序,讓老舊建物機能復新,以及建立專業輔導顧問團隊等,知情官員說,「現在都更重建走的程序太多,要花上好幾年,有一些房子如果不需要重建,就鼓勵去做外牆整修,或內部修繕,讓老房子不用重建,就有新生的機會,這樣也比較快達到都更的目標。」

搶在中央老宅延壽政策的前頭,過去十年,台北市則已完成100件的老宅整維案,台北市是怎麼做的?實務上有遇到那些困難呢?

「整維要成功,住戶的團結度要夠,」台北市都市更新處工程科股長郭啟琰提出他的第一線觀察,他說,同一個社區或同一棟住戶,只要自主性夠,老鄰居好溝通,就能很快成案。

只可惜,很少有案例是一開始大家就講好的,「光是整合意見,至少要一、兩年,再加上施工,保守估計完成整維,就要三年以上。」郭啟琰說。

以台北市申請最多的老宅增設電梯為例,目前台北市政府已大幅簡化申請程序,只要取得住戶過半數同意就可以啟動,但實務上,也常見有些住戶不願意出錢,或是考慮到必須拆除自家的違章建築,會縮減使用空間,就不願意配合,即使政府提供補助也沒有用。

再舉外牆拉皮為例,郭啟琰說,大樓的外牆拉皮整新涉及建築管理法規,依《建築法》規定,必須取得百分之百住戶同意,實務上更困難,由於還牽涉到辦理變更使用執照許可等程序,總體經費動輒上千萬元,住戶意願又更低了。

另一個住戶整合的難點是,由於老舊公寓都沒有設置社區管委會,雖然台北市的法規放寬,可由同意整維案的住戶中推選代表人,作為與政府的聯繫窗口,未料涉及到住戶要先分攤費用,最後由政府將補助費撥給代表人,由代表人把錢再分派給住戶,有的住戶對代表人不信任,爭相擔任代表人,結果協調不成,導致破局。

根據內政部統計,截至今年11月底,都更重建案達1,027件,都更整建維護案卻只有163件,僅占整體都更案的14%。之所以會如此,除了住戶整合意願不高外,現有繁瑣的都更程序,也是關鍵。

郭啟琰指出,都更重建和整維的法源都是《都更條例》,整維的申請程序和重建大同小異,都要提出都更事業計畫,並須整合所有權人一定比例同意,後續又有都更事業計畫報核、公開展覽、公聽會、審議核定、監管等法定程序及行政作業繁複。

因此,台北市在2015年依據《地方自治法》自訂作業規範,每年編列5,000萬元預算,開辦簡易整維方案,未向中央爭取補助,才能跳脫原本複雜的程序,加快老宅整維速度。

TOP


5、桃竹房市剛需撐 房價難鬆動

2025-02-02 08:55 工商時報記者 郭及天/綜合報導

中央銀行的第七波信用管制,燒熄熱絡的交投氣氛,不過桃園新竹地區因產業群聚,人口結構年輕化,各大重劃區發展已趨成熟,專家預期,2025年房市交易量雖放大不易,不過房價支撐性強,將吸引剛性買盤持續進駐。

2024年在新青安房貸帶動上半年購屋熱潮帶動下,桃園及新竹縣市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均有約2成的年增率。根據國泰房地產指數、信義房價指數顯示,過去在六都房價相對較低的桃園市無論新建案及中古屋都有18%以上的年漲幅,在全台名列前茅;新竹因科技業蓬勃發展帶動,新案供給缺乏,過去房價漲勢兇猛,2024年漲幅有所收歛,不過新建案均價達5字頭、中古屋均價達4字頭,已經超越桃園、追上台中,精華區段甚至直逼新北。

桃園捷運綠線、鐵路地下化、航空城計畫等重大建設推動,重劃區也跟著快速發展,包括桃園小檜溪、中路、經國、青埔特定區、八德擴大,及鄰近新北的龜山A7等重劃區,建商持續大量推案、吸引北客桃遷,成為帶動桃園房市的重要動能。新興的中壢A20興和特區、中壢體育園區挾地段優勢,可望成為明日之星。

過去房價低基期的外圍蛋白區,如觀音草漯、大園客運園,也因鄰近產業聚落、吸納蛋黃區高價外溢買盤,區域房市熱度也不下於蛋黃區。

新竹方面,半導體產業快速發展,科學園區周邊產業聚落、帶動高所得且均質就業人口移入,房價衝破百萬單價近在咫尺。竹北高鐵特區「惠宇謙和」拆算車位最高成交會已達9字頭,此外,不少關埔及竹北高鐵的大樓成交價也都達8、9字頭,以竹科為主的園區客買盤仍穩定,新竹是否能成為繼雙北及台中後,最高房價觸及三位數的都會區,受到矚目。

房地產業者認為,信用管制政策使投資買盤退場,是否持續有剛需買盤進場為區域房市穩定與否的關鍵,即使房貸放款緊縮短期疏解不易,市場對於房價上漲的預期不再,不過桃園地利之便擁有吸納台北客的優勢,自用買盤穩固;而新竹房市則與台股及半導體產業密切連動,近年房價漲多,也考驗市場對市場價格認知是否持續。

TOP


1、蛇年住宅進入冬眠期 商用市場踏上AI浪潮 乘風破浪

2025/02/02 18:22 地產天下 文/記者張瀞勻整理

川普2.0上路,關稅、禁運、非法移民議題搭配交易式外交,從年前就勾動通膨預期心理發酵,間接拉抬美元資產走強,幾乎解消市場對過去一年降息循環的佈局。而科技產業從2022年生成式AI大步躍進後,引發中美貿易戰第三波從貿易戰,轉移重心到科技戰、貿易戰,甚至直接挑動敏感的地緣政治、瓦解各國國內的政治經濟版圖。在MAGA口號帶動、科技巨頭簇擁、金融市場押寶的三股巨浪下,台灣房地產的小船波動不小,但更有良機再上風尖浪頭。

從資金面來看,龍年下半年過熱的房市觸發銀行法72-2條的警報,也逼央行端出第七波信用管制的辣招。失衡的資金供需結構性壓力,再加上史無前例擴及全國的限貸管制導流,完全壓抑市場買氣及預期。預估蛇年住宅市場氛圍仍處在資金高山症狀,交屋、交易雖壓力山大,但資金血液濃度降低,買賣方窮噁心而業者卻無能為力,終至住宅市場進入冬眠階段,全年難逃價量齊修的局面。然而,房地合一稅2.0、低利的環境,以及融資環境的緊俏,都限制市場的流動性,因此很難出現急殺盤。

但從產業面觀察,輝達宣布在台灣設立海外總部,等於鍍金台灣高科技供應鏈。過去台灣以護國神山的台積電為榮,主要擅場是IC設計、晶圓代工、封裝測試的一條龍服務,但是輝達晶片作為Google、微軟、Meta、亞馬遜AWS、特斯拉等最重要的資料中心供應商,再加上CUDA軟硬體整合的生態系,將加速成就輝達AI解決方案、機器人、自駕車等產業的壟斷效應,使台廠供應鏈在中美科技博弈的險局之下,獲得最直接、最完整的挹注與保護,成為全球AI產業軍備賽中最大的軍火商。

進一步落實到不動產投資,複製川普1.0中美貿易戰、台積電2020年單季狂砸百億佈局南科的節奏,去年高科技業暖身,買廠、購地搶時效以擴充產能的不動產金額直逼700億,甚至鴻海直取高雄捷運聯開案,拉近企業、供應鏈與員工「一站購足」的需求。隨著科技巨頭在台投資、落地生根的腳步,將使2025年的商用需求持續暢旺 。

有別於過去台灣半導體設廠投資的慣性,由於輝達海外總部計畫帶動的是台灣從「晶圓代工」Foundry往「無廠半導體」Fabless 的價值鏈位置升級,「肉粽串」的效應,意味產業地位的上升與擴大,也代表更多研發資源投入、更多應用模組、更多緊密的代工交付、更邊緣的產品創新、更靈活的企業營運模式,將重塑產業與城市的關係。因此,房市投資將從前一波的大面積、低價格基期區域,顛覆、翻轉進入新產業核心,「鄉村包圍城市」將成為AI產業革命浪潮下,不動產佈局的戰略顯學。過去5年最旺的工業地產、重劃區首購風潮將轉進市區商辦需求,而供不應求的市場庫存現實將引導剛需、投資動能進場,加速物件價格的表現。

TOP


2、高雄建商囤屋稅最高3.6%→4.8% 最貴豪宅首當其衝

2025-02-02 16:00 ETtoday房產雲 記者張雅雲/高雄報導

房價上漲,外界持續關注囤房稅議題,根據高雄財政部公布的課稅新標準,滿5年未出售的建商餘屋,房屋稅課徵最高稅率將從3.6%調漲到4.8%,今年5月開徵。在地表示,這也屬於增加建商成本之一,未來羊毛出在羊身上,墊高房價恐轉嫁購屋者。

高雄市依中央房屋稅條例部分條文修正,並參照財政部公告的相關基準及辦法擬具《高雄市房屋稅徵收自治條例》草案,針對新制,高雄市財政局表示,建商待銷售房屋按持有期間課徵房屋稅,起課1年以內每戶2%;1~2年每戶2.4%;2~4年每戶3.6%;4~5年每戶4.2%;超過5年每戶4.8%,今年5月開徵。

高雄財政局表示,原先稅率為建商待售餘屋持有3年內,房屋稅率1.5%,超過3年,持有3戶以下稅率為2.4%,4戶以上3.6%,換言之,最高稅率從3.6%調升為4.8%。

對餘屋被外界視為「囤房」,大高雄建築公會理事長洪光佐喊冤,強調新成屋不是「囤貨」是「存貨」,開發商是土地加工業者,根本不具囤房動機,尤其第七波在信用管制下,民眾擔心限貸,買氣受影響,以致拉長銷售期。

根據實登統計,目前高雄億級成屋豪宅指標案有「京城天贊」、「高雄HH」、「定潮」、「遠雄 THE ONE」等案,其中高雄單、總價最貴的成屋豪宅「京城天贊」,屋齡9年,去年一口氣成交4戶,銷售率達5成,還有62戶可售戶,未來將面臨房屋稅上調。

代銷透露,在加稅政策下,房屋稅也是建商成本之一,羊毛出在羊身上只會造成房價推高,最後還是轉嫁給購屋者。

TOP


3、高鐵南延拍板高雄方案 高雄與屏東新站特區房市發展將現新活力

2025/02/02 09:57 地產天下 文/記者林耀文

行政院經濟發展委員會將高雄、屏東、台南及嘉義,四個縣市畫作大南方新矽谷,未來將有更多國際大廠與國內科技廠商進駐投資,政院對全台軌道建設進行通盤檢討,高鐵高雄延伸路線,最終拍板高雄方案,未來高鐵延伸屏東將經過高雄車站,高鐵南延計畫也將推動高雄站區大都更,讓高雄與屏東新站特區發展前景受到矚目。

高市府持續進行站前第一環圈發展行動計畫,去年9月底核定站前建國路首件民辦都更案。該案實施者為高雄客運公司,將投資興建二棟24樓商辦及26樓住宅大樓,預估提供約380戶的商辦及住宅單元,總投資金額約33億元,預計117年完工。

交通部與高雄市政府也將攜手推動「高雄車站周邊大都更計畫」,通盤檢討車站周邊土地使用,藉由國公有土地開發,引入民間投資,重塑高雄車站成為南高雄的成長核心,與新左營車站形成高雄雙核心車站特區,共同帶動周邊地區的繁榮發展;針對車站與周邊行人連結不足問題,市府建議規劃多條地下連通道以跨越建國、九如、站東及站西路,並規劃地下街並串聯周邊商圈,提升人流與商業機會。

新站特區一帶的都更計畫已陸續推動中,包括「高雄市三民區臺鐵站東宿舍更新地區劃定案」,鐵路管理局委託日勝生集團泰誠發展營造擔任本案實施者,擬興建地上9層、14層與15層,地下4及地下5層之鋼筋混凝土建物,規劃戶數共1854戶,規模為14棟商場、店鋪、集合住宅大樓。

看好新站特區周圍的71期重劃區雄中段精華地,大建商陸續布局購地,高市府標售開發區土地,71期特定商業區土地,單坪得標價已出現146萬~153萬元行情,建築業界推估,日後推案房價帶皆將站上4字頭,朝向5字頭邁進。

另外,屏東六塊厝高鐵特區與周圍,並擴散至屏東鬧區大武營重劃區,也成為建商購地布局重點區,目前新案房價帶已站上3字頭。

TOP


4、輝達效應 南港建案吸睛

2025/02/02 01:34:03 經濟日報 記者朱曼寧/台北報導

房市觀望氛圍濃厚,但今年倒是有指標建商勇於進場,甚至也有百億級的大案推出,有望激勵市場。據市調單位住展雜誌統計,今年上半年有意登場指標案,百億元案量就有六筆,其中以「南港國際臺鐵調車場案」最備受矚目。

台北市「南港國際臺鐵調車場案」總銷達千億元,加上輝達來台設立總部話題,再度掀起南港熱度,該案基地面積達萬坪,結合商場、影城、飯店、商辦、住宅,是在北市難得一見的超級大案。

此外,台北市還有大安區安和路黃金地段的「德運安和路二段案」、大同區捷運站生活圈的「毅聯涼州街案」,和知名都更宅系列案「宏國大道城A區」。

新北市方面分別是第一環行政區新店區、永和區的「華固榮工廠案」與「新碩永傳」,及中和左岸景觀宅「左岸明珠」、林口新市鎮「長耀中山路案」、新莊體育園區第一排的「君泰復興段案」和副都心重畫區的「茂德副都心No.4」。桃竹地區則有青埔的「宏普青塘園案」、「竹風青埔案」,跟中路重劃區的「國泰GRAND PARK」、「宜誠川丰」,與A7地帶的「長耀文桃路案」,及新竹市東區訴求竹科X基地的「達麗台肥案」。

專家指出,今年華固(2548)、國泰、宏國、達麗、長虹、皇普、宏普、宜誠皆見作品,在市場口碑效應下,累積出話題聲勢可令建案備受矚目,而這些新案不難看出多挾地段優勢、建商品牌、市場話題而讓建商保持一定信心,迎戰不明確態勢。

TOP


5、楠梓高大特區房價站穩3字頭 信義房屋:台積效應加持

2025/02/01 17:20:03經濟日報 記者楊伶雯/台北報導

一位網友在PTT分享去年入主楠梓的成功經驗,以1,100萬元購入重劃區內44坪的精裝宅,加上捷運便利性,引發網友熱烈討論。一年後楠梓區房價坐三望四,在台積電效應加持,也帶來許多外來人口,其中高雄大學特區也成為備受矚目的區塊。

根據實價登錄資料顯示,楠梓區房價從去年4月的每坪30至32萬元,上漲至打房前的36至38萬。信義房屋楠梓店徐暐倫表示,打房政策實施後,雖然買方態度轉趨理性,但成交價格仍維持穩定。徐暐倫表示,台積電效應持續發酵,12月已有第一批員工進駐,預計農曆年後將有第二批人員抵達。雖然面臨打房政策,台積電於11月底舉行動工典禮,確認第一批廠區啟用,因此帶動一波剛需促成的購屋潮。

楠梓區可分為三大區域:高雄大學特區、後昌商圈,以及靠近國道的土庫重劃區。其中,後昌位在舊城區,機能最為成熟、後昌接近南北交通要道、高雄大學特區則以新穎的都市規劃受到矚目。徐暐倫說,高大特區以家樂福為核心,沿著藍昌路和藍田路兩大要道發展出蓬勃的商圈,不僅有星巴克即將進駐,麥當勞也在規劃中,各大品牌陸續進駐,展現區域發展潛力。

徐暐倫解析高大特區目前行情,5至10年的中古屋每坪約33至35萬元,5年內新成屋則達36至38萬元。部分知名建商的優質建案,單價更站上4字頭。值得注意的是,高雄大學特區分為東西兩區,其中東區較為成熟完整,西區因靠近海岸,機能性尚在成長中,價格也略有差異。

對首購族而言,徐暐倫建議依據需求選擇合適區域。若以工作需求為主,建議選擇家樂福周邊區域;若期待遠離喧囂,可考慮靠近台17線的社區,環境較為寧靜。不過高大特區也存在些許限制,如距離國道路程較遠,到捷運站需10至15分鐘車程,高鐵站則需20分鐘,較適合開車族。儘管如此,高大特區憑藉整齊的街道規劃、完善的生活機能,以及嶄新的市容景觀,持續吸引購屋族群目光。政府更規劃未來將有捷運線經過高大地區,可望進一步提升區域價值,為楠梓房市注入新動能。

TOP


 

【歐亞】臉書粉絲專頁

 

若歐亞資產評價集團寄送之每日新聞造成困擾,懇請來信告知,將從系統作處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