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亞不動產估價師聯合事務所
Euro-Asia Real Estate Appraisers Firm
電話:(02)2579-3722 / 0800-589-920
傳真:(02)2578-4950
地址:台北市松山區八德路三段219號9樓
聯絡窗口:

王詠樂 襄理(Zora#230) 陳盈如 主任(Becca#235) 何其佳(Veronica#212)

~ 加入官方Line~

房產新聞

  1. 軌道經濟帶動七都高鐵宅大漲 北部「這站」多豪宅反跌價

  2. 全台房市淪小宅鳥籠天下!「不宜居房型」1年暴漲1成6 均單價站上7字頭

  3. 住宅拆除量逼近北市 新北進入大都更時代

  4. 南部都會區地價高漲 建商轉朝蛋白區尋購甲種建築用地 具高容積與成本控制優勢

  5. 房市景氣低迷 台中四塊精華地設定地上權招商案二度流標

產業新聞

  1. 房市轉冷 1月房貸餘額增速 近八月最低

  2. 近五年房價這區漲133% 展望今年房市仍需觀察股市發展

  3. 不動產業2024年總銷售額大噴出!達2.46兆元再度創高、年增近27%

  4. 買山換碳權?新竹地主開價5億賣「整座山」32萬坪鎖定特殊買家

  5. 電價「漲」聲響通膨看增 央行今年有升息壓力


1、軌道經濟帶動七都高鐵宅大漲 北部「這站」多豪宅反跌價

2025年2月25日 週二 下午4:25 徐筱嵐

台灣燈會人潮擠爆桃園高鐵站引發熱議,觀察全台的高鐵站,近年來隨旅客增加而衝高房價,房仲業者觀察實價登錄,七大都會區高鐵站點新案與成屋成交行情,以板橋、台北兩站房價年漲幅最高,而左營站第三,不過,南港站是唯一下跌的站點。專家分析,南港站周邊因區域新案供給較顯缺乏,又以指標豪宅推案為主力,使得購屋族出手謹慎。

住商機構盤整實價登錄數據,比較七大都會區各高鐵站點在2023、2024年的平均成交單價。統計台北站周邊2024年全產品平均成交單價達119.1萬元,年漲幅達18.4%;板橋站周邊2024年平均行情達每坪95.1萬元,相較2023年成長20.7%,漲幅位居各站點最高。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賴志昶分析,台北車站周邊過去屬於舊城區,去年因都更、改建議題擴大區域新案供給,加上「台北雙子星」等議題帶動,儘管區域房價已屬天價,但年漲幅仍近2成;至於板橋站周邊新板特區,屬於新北市最精華商業區,地段精華程度無庸置疑,去年還有品牌建商進場,新案成交單價破百萬元引起市場關注,致使該區域房價漲勢冠居其他高鐵站點。

除了雙北站點,房價漲幅最高的高鐵站為左營站,該站周邊2023年平均成交單價約35.9萬元,至2024年成長17%,來到每坪42萬元。住商不動產高雄R15捷運加盟店店東黃承富分析,北高雄受惠於半導體龍頭進駐議題,區域發展受各大品牌矚目,吸引建商頻頻進場興案,其中左營高鐵特區周邊發展多年,在產業人口紅利與軌道經濟加持,新案成交行情站穩4字頭,中古屋也有3字頭左右行情。

值得注意的是,南港站周邊罕見出現小幅度房價盤整,賴志昶指出,由於區域新案供給較缺乏,又以指標豪宅推案為主力,去年下半年適逢房市進入冷淡期;不過,高鐵站點具有重大建設、軌道經濟及重劃區等議題,房市前景頗具可看性,因此,七大都會區高鐵站周邊房價漲勢皆屬凌厲,顯示市場對「高鐵宅」房市長線發展的信心。

TOP


2、全台房市淪小宅鳥籠天下!「不宜居房型」1年暴漲1成6 均單價站上7字頭

2025/02/25 13:17 記者陳韋帆/台北報導

全台房價不斷暴漲,「鳥籠」漲勢最兇猛!據591新建案統計,近2年新建案房型的平均成交單價,已全面站上5字頭,各房型漲幅又以被戲稱「鳥籠」的1房型漲勢最兇,全台平均單價站上7字頭。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莊思敏表示,「1房型明顯並非自住用途為主,熱賣暴漲,顯示投資盤在2023~2024年相當熱絡,如今房市買氣翻轉,房價一旦開始向下,缺乏剛需的1房型,恐怕就要吞下無人接盤苦果。」

據591新建案資料,全台新建案近2年平均成交單價,依房型劃分,1房77.22萬/坪、漲幅16.7%,2房53.52萬/坪、漲幅9%,3房51.46萬/坪、漲幅9.9%,4房51.14萬/坪、漲幅4.9%。

房子太貴買不起 小白投資盤湧入1房型

莊思敏表示,一般居住需求至少需要2~3房,即使單身不婚主義盛行,但套房型產品1人居住仍顯擁擠,無奈房價過高,近2年在「今天不買、明天更貴」的氛圍下,房市小白紛紛投入市場,過往被稱作風險最高的1房型價格也出現空前暴漲。

她進一步說明,1房型因空間過小,長年被銀行視為投資產品,故貸款條件往往比一般房型差,無奈這波房市多頭尾盤,新青安貸激發出許多房市小白,義無反顧的投入房市,但手頭資金有限,只能購買低總價的1房型產品,忽略其貸款條件較差、翻轉首當其衝之風險。

1人空間實坪至少要10坪 小了太擠、大了會有孤獨感

台灣物業管理學會理事長郭紀子表示,根據日本照護「銀髮族」的成功經驗,居住空間「1個人10坪」、「2個人20坪」(實坪),才是最有利居住健康的坪數,也適用於一般人,因為太大容易產生孤獨感,太小則會造成壓力、生活不便等。 他指出,居住在小宅中易產生自卑感,且小宅建案,不只自己擠,還要跟鄰居擠,如果是夫妻兩人,一旦發生衝突,就會發現連一個人獨處的地方都找不到,容易使紛爭擴大,建議購屋不宜過小。

TOP


3、住宅拆除量逼近北市 新北進入大都更時代

2025.02.26 10:10 工商時報 郭及天

隨著房市進入冷靜期,都更及危老重建腳步放緩,去年全台住宅拆除共3,753宅,年減17.7%,且為近五年來首次跌破4,000宅以下,不過改建需求最殷切的雙北則明顯消長,台北市住宅拆除量去年接近腰斬,而新北市則是首度突破千宅、逼近北市,並創歷年新高,雙北都更節奏出現變化,新北市進入「大都更時代」。

內政部統計顯示,台北市過去受惠於危老與都更政策的推動,拆除宅數自2017年開始明顯增加,2022年更達到高峰,但2023年起,隨著部分案件進入興建階段,加上2024年下半年起房市漲勢趨緩,去年拆除量明顯降溫,去年僅1,165宅,較2023年減少42%。

相較下,過去每年住宅拆除都在千宅以下的新北市,拆除量逐年提升,去年則攀升至1,124宅,已逼近台北市年拆除量水準。除雙北以外四都住宅每年拆除數量則穩定,老屋拆除需求尚不急迫,並未出現大規模改建潮,台中每年約在400宅左右,台南、高雄則約在200餘宅,六都最年輕的桃園市每年均在百宅以下。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疫情以來的房市多頭,加深建商改建意願,內政部統計顯示,住宅拆除執照核發量自2020年以來,每年都能維持4,000宅的以上,2024年開始略有回落,與去年下半年房市進入冷靜期有關,如今都更案從北市到新北處處遍地開花,顯示都市新進程已進入新階段。

大家房屋企研室主任賴志昶表示,近期除中央、地方政府合力鼓勵都更,、一線行政區房價高漲,如永和大陳都市更新案已正式立案,預計成交單價或破天價,板橋江子翠、新埔等處亦有多處改建案成交單價創新高,吸引建商持續進駐整合,加上新北市第一環蛋黃區住宅屋齡普遍老舊,為危老重建提供強大推力,拆除住宅數量在2024年呈現跳躍式增長。

TOP


4、南部都會區地價高漲 建商轉朝蛋白區尋購甲種建築用地 具高容積與成本控制優勢

2025/02/26 07:15 文/記者林耀文 

近幾年來在政府推動南部半導體產業發展,南科也成為全台三大科學園區龍頭,連帶推升包括台南與高雄都會區地價大幅上揚,推案熱區高容積土地紛紛拉高達百萬元以上,高雄市心更出現單坪逾300萬元高檔地價,將墊高房價。但仍有不少建商推案採平價、高質感策略,最近陸續將購地目標轉朝蛋白區的甲種建築用地,具備240%容積率、60%建蔽率,單價仍多維持在10、20萬元之間,符合業者控制土地成本考量,成為建商尋購土地新目標。

根據市調與土地市場成交資料顯示,目前台南推案熱區的九份子重劃區,水岸旁住八基地容積率400%的單坪成交行情已達98萬元,建商後續將推出的超高層水景大樓,售價將站上5字頭;台南市東區平實營區旁的中華東路商圈,單坪土地成交行情也達百萬元。

高雄市區近來大建商持續進場購買高容積土地,包括五福三路、仁義街旁單坪成交價達315萬元;上週美術館園區馬卡綠園道、青海路旁的6128.67坪住五土地,容積率420%,遠雄建設以每坪222萬元購入。

住商不動產鳳山文山加盟店東鄭啓峯指出,目前土地市場除了農地、工業用地的交易穩定,不少建商對於整合完成的土地也頗感興趣,雖然市區大筆精華地具備高容積優勢,成為大型建商獵地目標,但也有不少建商對於蛋白區相對低價的土地接受度高。

台南推案重量級品牌建商臺邦建設集團董事長陳福成表示,由於市區地價高漲,連帶墊高房價,但平價、高質感規劃的住宅產品,仍受一般家庭歡迎,因此考量土地成本控制,選擇聯外交通便利且迅速連結科學園區、產業園區的非都市編定甲種建築用地,容積率達240%,並不低於市區住宅用地,但土地單價差距可超過5成以上,因此也能在六甲區近省道的萬坪基地,規劃2字頭的高質感景觀大樓與總價帶約1700萬~1900萬元的大地坪透天社區,提供買家更多選擇彈性。

TOP


5、房市景氣低迷 台中四塊精華地設定地上權招商案二度流標

2025.02.25 19:32 工商時報 曾麗芳

受到房市買氣低迷影響,農業部農田水利署台中管理處農曆年前釋出台中水湳、單元八等四塊精華地的設定地上權招商案,總面積合計6,622坪,總權利金底價20億元,今(25)日仍以無人投標收場,這也是該地上權招商案近年來第二度流標。

農田水利非事業用不動產設定地上權招商案,這次共釋出四筆精華土地,分別坐落於台中單元八重劃區、水湳經貿園區及北屯機捷特區,地上權存續期設定70年。

開發商指出,該地上權設定案去年投標前夕曾召開招商說明會,當時現場擠爆有興趣的業者,原本以為可以順利脫標,不料,開標前夕卻碰上政府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政策,造成市場急凍、開發商信心不足,導致雷聲大雨點小、因無人投標而流標。

據悉,雖然去年無人參與投標,但仍有不少業者私下頻頻詢問、表達濃厚興趣,對比台中其他核心區段地上權案,這四筆精華區土地投資額相對友善,對開發商來說具有極大誘因。

松彬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估價師廖家顯表示,本次地上權招商案於農曆年前公告,因為時間短,因此無人投標。雖然這四塊地上權土地方正,且存續期都設定70年,但目前台中所有權可開發土地數量龐大,也降低地上權案的能見度。

事實上,台中近幾年精華區地上權招商案,包含七期市政北二路、水湳經貿園區6、8地號,都屬於百億等級的開發案,雖然地點絕佳,但因投資金額龐大,最後均因無人出手而流標。

不過,中台灣百貨零售市場高速成長,近幾年最大的民間投資案,當屬交通部鐵道局2021年8月開標的「高鐵娛樂購物城」,由廣三SOGO百貨主導的第一大國際取得最優申請人,規劃打造「D-ONE第一大天地購物中心」,目前地基正在如火如荼開挖中。

TOP


1、房市轉冷 1月房貸餘額增速 近八月最低

2025.02.26 03:00 工商時報 巫其倫

央行房市管制逐步發酵,加上春節連假效應,房市愈顯冷清,1月六都買賣移轉棟數月減33.66%、年減43.17%,同步反映在銀行房貸餘額。根據央行25日公布1月消費者貸款與建築貸款餘額,房貸餘額雖續增至11.11兆元的歷史新高,且連13個月在10兆元之上,但單月增僅幅加280.99億元,年增率放緩至9.86%,增速為去年6月以來的近八個月最低。

央行官員指出,1月房市交易量就買賣移轉棟數來觀察,六都較上月及去年同期雙降,尤其年減逾4成,房市交易量確不如去年同期,主要因春節因素使移轉棟數放緩,加上政府打炒房措施連動。

觀察近一年房貸餘額年增率,去年第一季年大多仍在10%以下,但隨房市加溫,至9月攀上二位數的高點11.26%,但在打炒房啟動後月增速開始放緩,今年1月直接降至個位數的9.86%,增速連四月放緩,房市顯現降溫。

去年房市一度有過熱情況,市場多歸咎新青安房貸的激發,根據央行統計,1月新青安房貸占整體房貸餘額(新青安餘額/房貸餘額)比重為11.21%,較上月11.09%略高。官員則強調,新青安房貸占比雖拉高,但其實是健康的走勢,近期包括金管會、財政部下令積極嚴謹的貸前審查,加上貸後嚴謹管理,當前使用新青安貸款族群,應該是「真的首購族」,不動產信用資源逐步落實到真正有需要的首購族,對市場而言是較健康的發展。

對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措施,市場普遍認為已出現成效,加上銀行法72-2條規範,移轉棟數年增幅有逐月衰退趨勢,因政策效果剛開始發酵,市場推測,央行3月應不會再推新一波管制措施。

供給面的建築貸款(土建融)餘額也再度回落,1月降至3兆4,325億元,月減57.19億元,已連三月減少,年增率降至3.7%,創去年9月以來新低。央行官員強調,土建融餘額年增率已下滑很長一段時間,因基期偏低下,預估後續月增率應會回升,但長期曲線往下走了一、兩年,凸顯建商態度仍偏審慎,1月有季節性因素,後續認化有待觀察。

TOP


2、近五年房價這區漲133% 展望今年房市仍需觀察股市發展

2025-02-25 22:18 聯合報/記者林莉/台北即時報導

統計過去5年股房表現,股市上漲幅度高達92%,六都房價漲幅在37%~78%,而新竹地區房價漲幅高達133%超越股市。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過去五年股房同步大漲,反映經濟帶動股市,展望今年房市,仍需與股市同步觀察。

曾敬德指出,過去5年股市大漲至2.3萬點,漲勢分布較為平均,很多是長輩手上的存股標的,包括半導體、金融、電子五哥等族群,因此帶來的財富效應也較為平均,資產增加後也讓房市增添柴火,不過股市雖然看似漲幅驚人,但高比例都被外資賺走,一般民眾不一定會重壓,反而不動產是民眾人生中最大筆的消費,金額高且有槓桿的效果,因此民眾感受上會認為房市增值遠比股票更多。

統計顯示,過去五年台股指數從2020年初的1.2萬點,上漲至去年底的2.3萬點,股價漲幅高達92%,同時間房價漲幅也很顯著,信義方屋統計的房價指數,2020至2024年以新竹地區5年房價漲幅133%最高,超越股市表現,主要還是可以連結到半導體產業對股市漲幅貢獻甚大,園區客的薪資成長與未來性能見度高,反映在區域買氣與房價上。

曾敬德表示,中南部地區房價也有感走揚,台南5年上漲78%、高雄上漲67%,台中上漲70%,部分區域都有類似複製竹科經驗,加上過去房價基期較低,出現明顯漲勢;北部房價最高的台北市漲幅相對少,5年房價上漲37%,新北市過去五年則是反映疫情後的造價與通膨,房價漲幅達52%,桃園漲幅達69%。

曾敬德說,過去五年股房幾乎同步走揚,反應股市帶來更多資金與信心,而2025房市可能也要看股市發展,現在房貸資金仍處於調控階段,不容易再像去年上半年一樣飆風再起,股市若維持穩定,對於房市信心偏向正面,但若股市波動加劇,對房市信心與動能也可能造成影響。

TOP


3、不動產業2024年總銷售額大噴出!達2.46兆元再度創高、年增近27%

2025.02.25 22:17 工商時報 蔡惠芳

新青安房貸政策、台股攻頂、資金行情醱酵,帶動2024年房市前三季旺到爆炸,全年不動產業上中下游也大豐收。財政部最新統計顯示,不動產業2024年總銷售額正式出爐!全年噴出達2.46兆元再度創高、年增近27%。其中不動產投資開發業仍然穩居火車頭產業、貢獻1.56兆元,占比達64%;成長幅度最大則是租賃住宅包租代管達108.34%、翻倍成長。不過邁向2025年,受政策影響,恐將進入汰弱留強洗牌期。

財政部最新統計顯示,包括不動產開發業、不動產經營及相關服務業,2024年營利事業總家數達49,500家,較前一年成長3.3%;銷售額更是大噴出,總計近2.46兆元,較2023年激增26.96%,刷新史上最高紀錄。

在不動產各行業別中,其中貢獻最大為不動產投資開發業,2024年全台共18,230家,貢獻銷售額高達1.56兆元,占不動產業銷售總額2.46兆元比重達63.6%。

在不動產各行業的銷售額年成長動能方面,受惠房市大旺,除迷你倉庫自助儲物空間出租業,呈現倒退嚕、衰退26%之外,幾乎不動產上中下游產業鏈都雨露均沾,銷售額分別有一到六成的成長。

其中成長動能最強的大黑馬,為租賃住宅包租業,以超過翻倍的高速成長,創造全年銷售額達6.31億元。

排名第二,為未分類其他不動產服務業,年成長幅度68.29%,年銷售額4.16億元。

成長率排名第三為其他不動產代管業,達4.16億元,年增率達66.56%。

第四為土地開發業近715億元,年成長達63.8%。

第五為不動產代銷業近2,088億元,年成長47.74%。

第六為租賃住宅代管業14.74億元,年增率47.04%。

至於不動產租賃業32.93%、不動產投資開發業31.52%、不動產仲介業30.04%等,營業額也都比2023年成長三成以上。

2024年是房市好年冬,不論建商、代銷或房仲業,都處於狂賺高峰期;不過2025年房市將面臨央行第七波不動產信用管制的殺手鑑、及銀行房貸排隊潮的考驗,房市急凍,市場已傳出房仲業已有關店潮,預期今年不動產業恐將進入汰弱留強的洗牌階段。

TOP


4、買山換碳權?新竹地主開價5億賣「整座山」32萬坪鎖定特殊買家

2025/02/25 23:53 文/記者朱語蕎

近幾年碳稅、ESG永續發展議題成為國內企業關注焦點,雖然政府目前僅對特定產業進行碳稅徵收,但2050年減碳目標不變,也讓不少企業提早佈局。看好此類話題,有房仲就上網PO出大型山林地物件,32萬坪山坡林地,開價5億元,直接打著「減碳造林」,鎖定特殊買家。

近期有房仲在臉書貼出山林地物件,位在新竹五峰鄉32萬坪林地,包含有丙種建地、林業用地、農牧用地以及交通用地,使用分區為山坡地保育地,直接賣出「一座山」,開價高達5億元。

負責銷售的房仲私下表示,此案是專任委託,地主主動想拿出來賣,面積32萬坪大概是80個足球場大,由於新竹五峰鄉很多土地都是原住民保護地,限制較多,此案不是原保地,較好發揮利用。房仲也透露,目前已接獲不少買方有興趣,或詢問碳權方面的問題,但大多還是對於價格有所考量。

環境部表示,鼓勵各界參與植樹造林活動,除了得以增加的碳匯依環境部審定的減量方法執行,申請取得溫室氣體減量額度之外,也須著重在其多元功能及生態意義加強推動。

其中就其增匯效益,環境部指出,台灣納入「溫室氣體自願減量機制」,就人為經營的造林增匯活動以核發「減量額度」,也就是所謂的「碳權」作為誘因,鼓勵事業參與造林。環境部已依氣候變遷因應法訂定發布「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專案管理辦法」,事業應依該部審定的減量方法規劃及執行減量措施,才能申請核發「減量額度」。

而要如何將碳匯轉成碳權,根據農業部資料,目前已有「造林與植林碳匯專案」、「加強森林經營碳匯專案」、「竹林經營碳匯專案」3項方法學將碳匯轉換成碳權,增加民間加入動力。

不過,想直接買山坡林地來為未來碳權作準備,恐怕得耗費多年時間,專家就表示,買山林不只是種樹,每種樹種都有不同計算方式,得要細心管理種植,若要轉賺成碳權得先符合相關條件,且需經過複雜嚴格的計算程序,需要耗費多年時間經營才能達成。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析,若要進行所謂碳權轉換,並非是直接購置一塊含綠意的山坡地即可,得先提出專案計畫書,並經第三方驗證,再經過環境部審查與註冊,並實際在該土地上種樹造林,並再次經過第三方監測,碳匯量超過基準線的部分,再經環境部審查,才會被核發為碳權。

整體而言,此類山坡地雖有減碳造林之未來前景,但涉及碳權交換等議題,背後需考慮成本繁多,不過由於ESG為未來趨勢,益符合企業長期發展利益,因此此類物件雖說潛在買方較稀缺,但若土地單價合乎行情,亦可能會吸引大型企業主青睞。

TOP


5、電價「漲」聲響通膨看增 央行今年有升息壓力

2025/02/26 01:50:38 經濟日報 記者葉卉軒/台北報導

電價「漲」聲響,央行理事、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張建一昨(25)日表示,4月電價調漲壓力大,恐推升通膨,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恐難低於1.5%,他認為今年「央行沒有降息空間,但有升息壓力。」

中央銀行將於3月20日召開理監事會議,外界關注,國際上,川普2.0新政為經濟前景增添不確定性,而在國內,由於台電千億撥補預算遭到刪除,今年4月電價蠢蠢欲動,調漲機率高,央行如何接招受到關注。

身為央行理事的張建一昨日出席台經院景氣動向調查記者會時表示,央行總裁楊金龍去年曾提及,通膨率降至1.5%以下才有降息空間,不過以目前情況看來,今年CPI年增率要降至1.5%以下「很困難」。

張建一指出,若4月電價持續調漲,由於我國工業電價與全球主要國家相比是倒數幾名,這方面影響應該還好;至於民生電價調漲,則對外食族衝擊較大,也將反映在其他服務類價格上。

張建一提到,朝野目前也在立院商討追加預算,若能夠成功爭取,或許有辦法能讓電價免於出現劇烈變化。

然而,電價費率審議會將在3月底前召開,已迫在眉睫,屆時若台電未能拿到撥補,立法院又不願意通過追加預算,張建一直言,「那電價勢必漲定了!」

張建一認為,如果漲電價,是直接從老百姓口袋拿錢出來,但若補助台電虧損,是從國庫、也就是稅收財源支應,台灣繳稅最多的是台積電,很多人可能都沒繳稅,如果希望老百姓能較不受影響,就要看是哪一種政治思維。

對於國內物價走勢,張建一表示,現在最麻煩的是,國內蔬果價格仍處於相對高點,香蕉一斤要90元,和去年相比漲了快五倍,「比台積電還好賺」。因此,蔬果價格上漲對國內通膨仍有相當壓力。

張建一提醒,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戰,以及氣候異常等因素,也都是牽動接下來物價走勢的觀察重點,須密切關注。

此外媒體也關心,日前央行理事改選,是否新一任央行理事能比較看清楚台灣物價問題?對此,張建一回應,「央行確實有一些考量」。張建一並補充,實際上央行升不升息,仍要看主要國家、特別是美國貨幣政策,以及物價、經濟狀況等綜合考量。

TOP


 

【歐亞】臉書粉絲專頁

 

若歐亞資產評價集團寄送之每日新聞造成困擾,懇請來信告知,將從系統作處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