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亞不動產估價師聯合事務所
Euro-Asia Real Estate Appraisers Firm
電話:(02)2579-3722 / 0800-589-920
傳真:(02)2578-4950
地址:台北市松山區八德路三段219號9樓
聯絡窗口:

王詠樂 副理(Zora#230) 陳盈如 襄理(Becca#235) 何其佳(Veronica#212)

~ 加入官方Line~

房產新聞

  1. 329檔期總銷規模達8,223億元 房市將回溫?「台積宅」效應還在?

  2. 新屋議價空間小 買賣方拉鋸

  3. 近五年北市旅館危老改建案 近六成規劃蓋住宅

  4. 北市蛋白區新屋 坪價逾百萬 文山、萬華、士林身價大漲

  5. 房價盤整 賣房沒那麼賺了!轉售獲利金額 五年來首下滑

產業新聞

  1. 北市「大齡商辦」交易占比破4成 2024平均每週交易3戶

  2. 中國房地產持續低迷 前2月賣地收入銳減跌幅達15.7%

  3. 永和大陳都更最後一塊拼圖 遠雄砸190億蓋39層超高大樓

  4. 百貨商場 未來十年爆炸成長

  5. 舊飯店改建變身豪宅、頂辦 「西華璞園」總銷挑戰200億元

 


1、329檔期總銷規模達8,223億元 房市將回溫?「台積宅」效應還在?

2025.03.30 08:30 財訊雙週刊

據房產業者統計,今年329檔期,6都加上新竹縣市,推案總銷金額約新台幣8,223.2億元,年增逾5%,創下歷年次高紀錄,是否意味著房市將回溫?對此,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今(25)日表示,雖然推案量大,但「不代表房市好轉」。

《財訊》雙週刊指出,央行去年8月中旬採取道德勸說,請銀行自主控管未來1年(去年第4季至今年第4季)的不動產貸款總量,並於去年9月,第7度調整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一連串打炒房措施,使國內房市逐漸降溫。

央行在上週舉行的理監事會中,未再祭出新一波信用管制措施,但強調會辦理專案金檢,促使銀行積極落實相關規範。

329檔期 建案「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央行總裁楊金龍強調,現階段,房市管制措施已見效果,希望房市能夠「軟著陸」;然而,不動產貸款集中度至2月底為止的數據為37.1%,還是太高,所以央行會逐季評估銀行自主控管的成效。

劉佩真指出,今年329檔期推案量達8223億元,並不代表房市回溫,主因在於,建商之前就準備大舉推案,工程已發包,「現在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但不代表房市好轉。」

劉佩真認為,目前央行對於房市政策「沒有鬆手態勢」,即使未再祭出信用管制,但仍有金檢措施。

台積電房市效應 有鈍化現象

除此之外,劉佩真也提到,美國總統川普的政策,使國內外經濟情勢的不確定性攀升,也是導致國內房市能見度偏低的原因之一。

劉佩真不諱言,台積電加碼投資美國1000億美元,「國內房市不可能不產生變化」,過去台積電設廠,對周邊住宅或商用不動產的拉抬效果,「就不會像過去那麼強」。

不過,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劉佩真也說,台灣產業還是以人工智慧(AI)、半導體為主,相關產業發展,仍是影響房市的重要因素,只是目前呈現比較鈍化的現象。

TOP


2、新屋議價空間小 買賣方拉鋸

2025/03/30 01:00:36經濟日報 記者陳美玲/台北報導

央行重手打炒房,房市買氣去年第4季至今未完全恢復,不過新屋房價每坪成交價不動如山,建案僅加大促銷力道,顯示買賣雙方對房價持續拉鋸中。

據最新國泰房地產指數季報資料顯示,2024年第4季全國預售屋交易量雖較前季腰斬,不過議價空間幾乎不動如山,不僅議價率維持上季7%左右,單季每坪可能成交價甚至較上季小增1.1%。

另外,根據住展雜誌發布最新1月新屋「房市風向球」中指標數據顯示,每周案場人氣持續衰退至14組、月減14.6%,預售屋人氣更是降至近一年谷底,待售建案增加31案、總量達1,104案,為2024年4月以來新高,不過最新1月新建案議價率仍守在一成以內,反映出即使當前銷售狀況不佳,建案價格也未見讓利跡象。

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分析,買氣冷清,當前新建案市場出現兩大情況,首先預售屋開價不再創高,顯見房價漲勢不再。再來,新建案促銷變多,包括低首付、工程零付款、送家電或家具,零星業者更出現送裝潢,促銷優惠不斷釋出,都是為了刺激買氣。

何世昌強調,由於近年營建業工料雙漲導致高營造成本問題未解,目前對多數開發商來說,高營造成本、缺工嚴峻是最大經營困境,而非房價,尤其2020年至今,房市多在多頭格局,已厚實了口袋深度,因此當前買方期待降價而掀起觀望氛圍,是否能等來建商讓價,只能說在現階段買賣雙方對房價拉鋸的戰況中,就看誰對價格先讓步了。

TOP


3、近五年北市旅館危老改建案 近六成規劃蓋住宅

2025/03/31 01:24:20 經濟日報 記者陳美玲/台北報導

近五年北市旅館危老改建案超過30例,信義全球資產經理林建勛分析,其中中山區逾11案最多,其次為松山區四案,惟近六成老飯店危老案多改建為住宅,近三成規劃為辦公大樓,至於重建後仍規劃為飯店則不到5%。

林建勛表示,分析近年逾30件旅館危老核准案分布區域,以中山區逾11件最多,松山區四件居次,北投與士林區則各有三件;中山、松山區件數最多,主要是其位於市中心,不僅交通便利且擁有捷運,可吸引觀光客、商務客入住,原本就是旅館設點布局的重鎮。

除此之外,市中心區同樣是為住宅需求熱區,自然也成為改建效益最高的地方。

至於北投區,林建勛指出,當前已通過的三件核准個案平均屋齡超過50年以上,由於位於溫泉區,具有改建為溫泉住宅的賣點;士林區三件核准個案,因較不屬於旅客入住的熱區,且旅館基地規模不大,改建規劃為飯店的效益不大,不過因位處住宅需求熱區,改建為住宅具有效益,因此重建後立地條件仍佳。

TOP


4、北市蛋白區新屋 坪價逾百萬 文山、萬華、士林身價大漲

2025/03/30 01:03:09 經濟日報 記者陳美玲/台北報導 

買盤回流,建商插旗蛋白區搶客;據實價、市調最新統計,台北市文山、萬華、士林等三大外圍區,因區域買盤超越市中心蛋黃區,指標建案不斷釋出,加上高造價成本,三大蛋白區新屋每坪推案價全攻破百萬元,宣告台北市預售屋每坪百萬元時代來臨。

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分析,台北市中心因房價基期高,購屋負擔沉重,相對低價蛋白區成為購屋族取得台北市門牌第一站,北市外圍區買盤超過市中心,包括文山、萬華、士林等區需求增加,加上未來區域發展潛力大,一線建商紛插旗推案,因造價居高不下,推升北市蛋白區預售屋房價躍上「百萬俱樂部」。

何世昌認為,北市蛋白區買盤強勁除來自與市中心比價效應外,近年新北市第一環如永和、新店、板橋與三重等地,亦陸續出現預售案每坪成交價創高情況,在新北市第一環新屋房價與北市蛋白區價差縮小下,讓台北市外圍區預售屋性價比上升、買盤回流,成為北市蛋白區預售新屋價格持續墊高另一因素。

據實價登錄資料、市調數據顯示,北市文山區「元利四季莊園」、「信義富境」、「忠泰湛」近一年每坪成交均價各達105.9萬、108.1萬、100萬元,區域最新登場的是「國泰悠然」每坪開價110~130萬元,目前尚未有實價登錄行情,後續還有「將捷旅境-美境、善境」將登場。

士林區在台北市最後一個重劃區-北士科重劃區帶頭衝下,區域預售屋價格持續上攻,目前北士科新屋每坪已站穩百萬元大關,又以「遠雄泱玥」、「國泰雍萃」近一年每坪成交均價各達131.1萬、129.8萬元最高。

至於萬華區,以皇翔建設「ASTER ONE」近一年每坪成交價127.4萬元最高,另外「長虹MVP」每坪開價達105萬元。

何世昌分析,木柵地區屬於文山行政區中相對低價區,在指標建商陸續推案後,目前木柵新案每坪成交價在90萬至120萬元間,每坪成交均價已追上景美地區,部分品牌建商如元利建案最高單價一舉超越景美。

萬華區高價案多在北萬華的西門町周邊,由於這一帶位置近中正區,近年有「台北雙星」與「西區門戶計畫」加持,未來區域發展性獲市場肯定,加上預售新案多採小坪數規劃,讓該區每坪成交價由7字頭快速跳漲。

至於北士科重劃區,區域發展以科技業為主,且被視為下一個內科,在2022年第一波推案時每坪單價已突破百萬元,近期再突破新高。

TOP


5、房價盤整 賣房沒那麼賺了!轉售獲利金額 五年來首下滑

2025.03.31 03:00 工商時報 郭及天

根據統計,去年第四季平均每件房產轉售獲利金額387萬元,為自2020年第一季連續19季成長以來出現首次滑落,轉售獲利件數也大幅減少,隨著房價盤整,非長期持有房產轉售獲利空間愈來愈小。

自中央銀行去年9月起端出信用管制後,房市交易量大縮,民眾對於房價上漲的預期不再,出售房產獲利金額開始滑落。

樂居網統計顯示,自2016年房地合一稅實施以來自2020年間,平均每件房產轉售獲利約在40萬~70萬元,而2020年起,隨著房價快速上漲,平均轉售獲利金額也跟著快速提高,2020年第四季突破百萬元,2022年第一季突跛200萬元,2023年第二季突破300萬元,直至去年第三季更高達435萬元,隨買方信心轉趨保守、追價不再,第四季則出現近五年來首次下滑。

從獲利件數與賠錢件數來看,2018~2019年間每季轉售獲利約有4,000~6,000件,賠錢則約有近2,000件,約僅有7成的交易能夠獲利;隨著房價飆漲;獲利件數持續攀升、賠錢件數持續減少,近二年每季轉售獲利件數約1萬~1.6萬件,約僅有300餘件賠錢,房市景氣最熱的去年第二、第三季,超過98%的房產轉售獲利,不過在第四季隨著交易量減少,獲利的件數也衰退至不到6,000件。

房地產業者認為,房產轉售獲利除了與區域房價上漲幅度有關外,持有期間長短也是決定獲利空間的主要因素,近年房價上漲,即使房地合一稅以高稅率壓抑短期交易,不過一些重劃區房價漲勢強勁、短期交易比例高,使轉售獲利件數、金額大增;近半年來市場普遍對房價續揚信心不再,屋主更傾向長期持有,使轉售獲利件數大幅減少,隨著房價盤整下修,短期房產投資要有豐厚報酬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

TOP


1、北市「大齡商辦」交易占比破4成 2024平均每週交易3戶

2025-03-30 15:21 ETtoday房產雲 記者項瀚/台北報導

觀察2024年台北市商辦交易,屋齡超過30年的物件成交182件,占比超過4成,顯示大齡商辦需求強勁。專家觀察,不少買方購屋心態『買舊勝過買新』,指名要找市區中古商辦,主要看好3大核心優勢。

信義全球資產統計實價登錄資料,2024年台北辦公室交易屋齡級距,10年內交易件數有109件、占總件數24%;10~20年交易件數有74件、占16%;20~30年交易件數有84件、占19%。

而屋齡逾30年以上的辦公室交易件數則有182件、占41%,等同於一個禮拜就賣出約3間大齡辦公室,大齡商辦需求強勁。

信義全球資產公司總經理林三智表示:「指標辦公商圈老商辦交易熱度持續不墜,不少買方購屋心態『買舊勝過買新』,指名要找市區中古商辦,主要看好3大核心優勢。」

第一,進駐商業機能熱絡、產業群聚成熟的辦公商圈,有益於企業發展,也能為品牌形象加分。第二,精華地段不動產具備穩健的保值性及增值力,可助企業抵禦通膨、強化財務結構。第三,是具備未來改建潛力,可享後續開發效益,創造重建商機。

另外,精華地段的新穎高檔商辦,也很搶手,且近年增值驚人。今(26日)實價揭露,去年底交信義計畫區「統一國際大樓」高樓層戶以約7.68億元,含車共430.15坪,換算單價約222.8萬元,創下全台商辦單價新高紀錄。

值得關注的是,該戶前一手屋主2019年以5.5億購入,持有6年後轉手帳面增值2億1856萬元,增幅高達4成。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表示:「政府打炒房以住宅為重點,對商用不動產的限制較少,私法人購買商辦免經許可,加上國內產業發展仍活絡,精華區豪辦近年的租金水位又持續上揚,因此有自用需求的企業,在商用市場購屋佈局的仍屬積極。」

另外,觀察2024年台北億元商辦交易量前三名,由士林豪辦「欣翰士林官邸」9筆奪冠,第二名為內湖「興富發T1」5筆,第三名則是中山區「大直豐匯」、「國票金控大樓」各成交3筆。

第一建經研究中心副理張菱育表示:「億級辦公室交易買方多半是上市櫃公司,或是大型科技業主,空間坪數需求高。內科產業聚落群聚效應高,但供給飽和,商辦供給延伸到外圍潭美段、舊宗段,以及大直商圈,且這類新型商辦規劃既有上千坪大坪數,也有百坪戶別,提供大企業總部規劃,或潛力新創產業進駐,佈局上具彈性,成為商辦市場的新焦點。」

TOP


2、百貨商場 未來十年爆炸成長

2025.03.31 03:00 工商時報 蔡惠芳

受疫情解封後消費復甦、科技園區及軌道經濟抬頭,全台百貨商場遍地開花,估計未來十年將有56座陸續完工開出,值得注意的趨勢是南台灣正在大崛起,高雄囊括達10座、占比達17.8%。

至於大黑馬則以國泰人壽最積極,手中擁有7座開發案,宏匯集團更是來勢洶洶,2028年將在台北雙星開出台北市規模最大、達5萬坪的百貨商場。

日前日商三井不動產在南港開出台灣第二座Lalaport,台北101更插旗台中,百貨商場話題不斷。瑞普萊坊最新調查,部分高屋齡、老態龍鍾的百貨商場,陸續啟動都更重建,如北市寶慶遠東、SOGO敦南館等,另隨著科技產業在中南部高速擴張、高鐵帶動區域消費市場往站區移動,全台百貨商場也呈爆炸性成長。

瑞普萊坊最新統計,今年全台百貨商場總計有10座完工營運,總面積約13.6萬坪,2026~2028年預計新完工開幕的商場共25座,總面積約47.86萬坪,以商場面積占比分析,北部占26.3%、中部25%、南部48.7%。

2029~2030年將有7座完工,至於2030年後,另外還有14座完工營運時程未定。總計全台未來十年可望有56座問世,在全台遍地開花。

密度最高在台北市達13座、占比達23%;值得注意的趨勢是南台灣正在大崛起,其次是高雄,達10座、占比達17.8%。

其中,國壽手中至少有7座百貨商場開發案,包括桃園置地廣場桃園二期、生活廣場小檜溪、高鐵桃園站前地上權、桃園中壢中原營區普忠段、新竹北區崙子段、「台北101」將進駐的台中置地廣場、台中烏日高鐵特區等,加上合資案南港國際商場,將有8座。

宏匯集團手中握有C1D1捷運聯開案「台北雙星」,規模達5萬坪,可望是台北市規模最大的百貨商場,另外還有高鐵新竹站前「未來之心Gateway Plaza」,耕耘百貨相當積極。

冠德旗下環球購物中心預計有台鐵E1E2「明日台北埕」、新竹宏匯「新竹未來之心」、南港台電AR-1案、台中捷運G9-1站捷運聯開案等4大案。

三井不動產繼Lalaport南港案3月開幕後,接下來還有台南三井Outlet Park二期、高雄鳳山Lalaport,總計在台灣將有6座百貨購物商場;加上新竹攜手國泰建設案,插旗全台企圖心旺盛。

TOP


3、永和大陳都更最後一塊拼圖 遠雄砸190億蓋39層超高大樓

2025/03/30 12:04:31 聯合報 記者劉懿萱/新北即時報導

新北市永和大陳地區都更完成最後一塊拼圖,單元1預計由遠雄投資金額約190億,蓋3棟地上39層、地下6層建物。新北市府秘書長邱敬斌今見證住都中心與遠雄簽約儀式。邱說,單元1順利招商,代表大陳7個單元全部完成都更,單元3即將施工、單元4整合規畫中,單元5、7審議中,單元6預計下半年開始拆除動工。

大陳社區自永和中正橋頭起,面積達2.6萬坪,由於產權複雜、所有權人分布在全台各地,堪稱史上最難整合都更案,隨著單元2由勝治機構在2020年興建完工後,單元3、4由皇翔建設標下,單元5為茂德機構,單元6、7則是在地建設漢皇集團獲選最優申請人,而單元1是最後一塊基地,歷經去年流標,今年3月終於招商成功。

邱敬斌指出,新北市幅員廣大,其中永和屬於早期發展的人口稠密地區,市府透過評估規劃,擇定永和大陳社區推動大面積公辦都更,希望能成為示範案例,帶動新北市的老舊社區重建。其中單元2於2020年完工入住,現在更新單元1順利招商,代表7個單元成功全壘打,而單元3即將施工、單元4整合規劃中,單元5、7審議中,而單元6預計下半年開始拆除動工。

新北住都中心執行長錢奕綱補充,更新單元1是大陳最後一塊拼圖,也是7個單元中規模最大,超過300戶及近500位的相關權利人,歷經一甲子歲月,增改建情形嚴重、產權複雜,這次招商可望翻轉城市風貌,打造嶄新的大陳社區,未來單元1預計興建3棟地上39層、地下6層建築物,規劃幼兒園、公托中心及社會住宅等公益性設施。

TOP


4、舊飯店改建變身豪宅、頂辦 「西華璞園」總銷挑戰200億元

2025/03/31 01:29:32 經濟日報 記者陳美玲/台北報導

據統計資料,近年北市舊飯店透過危老改建案中,西華飯店將華麗轉身為「西華璞園」豪宅案並在近期公開,總銷挑戰200億元,成為近年國內最大旅館改建住宅案;神旺大飯店則是最大飯店改建商辦、商場案、總銷估破120億元,北市指標豪宅、頂級商辦危老改建案將陸續登場。

信義全球資產經理林建勛表示,近年台北市眾多老飯店危老改建案,若改建為住宅、不再規劃為飯店,主要考量就是取得不動產資產增值效益。採複合式產品規劃,像是旅館加上住宅,或是飯店加上辦公大樓,主因希望本業經營升級,透過硬體更新讓住房房價拉高。

至於旅館搭配住宅或辦公做規劃,林建勛分析,主要是藉由訴求本身品牌的飯店式管理,不僅提高其住宅或商辦售價,也可挹注本業管理收入。

若業主採持有不出售,長期來看也可提高資產價值,充分將資產活化效益最大化;若是飯店改建案仍繼續維持本業經營,業主多是專注本業經營,透過升級轉型、提升品牌競爭力,且改建後有助吸引更多旅客,也可拉高住房房價。

據北市府資料顯示,近年台北市危老改建案中,位於民生東路三段、占地1,049坪的西華飯店,將接棒「國賓皇琚」,打造77~176坪、總戶數達176戶的「西華璞園」豪宅案,總銷挑戰200億元,為地上25樓、地下8樓的高端豪宅案,將在近期公開,為近年國內最大旅館改建住宅案。

另外,位於台北市忠孝東路上、占地524坪且規模估破120億元的神旺大飯店,則是近年國內最大飯店改建商辦、商場案;全案將改建為地上27樓、地下6樓之結合辦公和商場的商務大樓,總建坪達9,612坪。

位於北市長春路的六福客棧,也將改建為地上21樓、地下6樓的「酒店式頂級商辦大樓」,總建坪為6,344坪,市值估逾80億元,預計2026年完工。

座落於台北市南京東路、基地約達420坪的首都飯店,也將改建為地上22樓、地下6樓之結合商辦和住宅的複合式住商大樓,總量體約5,918坪。

TOP


5、中國房地產持續低迷 前2月賣地收入銳減跌幅達15.7%

2025-03-30 17:51 ETtoday房產雲 記者董美琪/綜合報導

中國地方政府依賴土地出讓收入作為財政來源,但近年來房地產市場動盪與經濟放緩,使得土地拍賣市場遇冷。根據中國財政部最新數據,今年前兩個月,全國土地出讓收入同比減少15.7%。市場預期,多個省市全年相關收入仍將面臨下滑壓力。

受房地產監管政策影響,以及大型房企債務壓力,進一步加劇經濟困境,使得開發商購地態度趨於謹慎,進而影響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收入,呈現持續下降趨勢。

《第一財經》報導指出,中國財政部資料顯示,去年全年土地出讓收入較2023年下滑16%,而今年前兩個月,土地出讓收入約為人民幣4744億元(約新台幣2.16兆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5.7%。

報導提到,去年除了黑龍江、雲南、天津、內蒙古、新疆、寧夏與湖北等地土地出讓收入仍維持正增長,其餘省市的土地出讓收入均出現不同程度下跌。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分析,目前市場呈現明顯的區域分化,一線城市的土地出讓金成長速度與溢價率高於其他城市,顯示這些地區的市場已逐步回穩。

根據中國房地產研究機構中指研究院數據,今年前兩個月,在全國300個城市中,一線城市住宅用地出讓金年增57.6%,二線城市年增30.9%,而三、四線城市僅增9.9%。

由於各地市場條件不同,土地出讓收入表現亦有所差異。報導提到,江蘇今年預估土地出讓收入為5900億元,年減19%;浙江約4420億元,年減6.4%;廣東則預計達3000億元,年增10.6%。

TOP


 

【歐亞】臉書粉絲專頁

 

若歐亞資產評價集團寄送之每日新聞造成困擾,懇請來信告知,將從系統作處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