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房產新聞
產業新聞
在美國對等關稅與新台幣升值的雙重壓力,加上全球經濟前景不明,企業整體投資態度趨於保守,今(2025)年第二季商用不動產與土地市場表現同步降溫。仲量聯行最新統計,今年第二季國內不動產交易總額為615 億元,季減 24%、年減 13%。2025年上半年累計交易金額達1,427 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 9%,市場觀望氣氛濃厚。
在資金緊縮與政策不確定性干擾下,第二季商用不動產買賣市場整體交易件數較上季減少 5%,土地交易件數也下滑 11%。儘管如此,科技業擴廠需求支撐部分買氣,且第一季上市櫃企業繳出亮眼獲利,帶動市場信心回穩。展望下半年,進入交易旺季,加上 AI 應用持續擴展,預期市場交易動能將逐步回升。
商用不動產方面,第二季交易金額為336 億元,季減12.3%、年減 4.5%;今年上半年累積交易量為719 億,較去年同期增長1%。即便行政院主計總處下修下半年GDP 預測,但全年經濟成長仍有望保3%,且 AI 熱潮帶動科技產業持續擴張,為市場注入穩定支撐力。
其中,廠房交易量第二季季增13%,仲量聯行說,代表性案例包括和碩以56.38 億元購入宏達電桃園廠,展現產業擴產決心。廠辦市場則以自用型需求為主,本季交易金額達88 億元,代表交易如美好證券與相關法人聯手購入華固 V-Park B 棟。物流資產方面,本季迎來今年首宗大型交易,遠見智能物流倉儲以62.44 億元成交,顯示市場對長期物流需求仍具信心。在整體市場保守氛圍中,投資型買家多持續觀望,等待價格修正與入場契機;反觀自用型企業則積極進行資產布局,由科技產業帶動,本季自用型交易占比上升至65%。
土地交易方面,在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持續發酵下,購地貸款額度與土建融資條件趨嚴,使開發商資金調度受限,加上銷售周期拉長,導致土地市場交易熱度明顯趨緩;第二季土地總交易額為279 億元,較上一季減少 35%,年減幅達22%。
仲量聯行指出,儘管市場整體轉趨審慎,工業用地市場表現相對亮眼,第二季交易金額自上一季的39 億元成長至 67 億元,季增 71%。交易主力以傳產企業為大宗,占比達 53%,代表交易包括興豐鋼鐵斥資32.6 億元購入彰濱工業區土地。科技產業展現對土地的強勁需求,交易量占比約為 30%,且多集中於半導體相關企業,如群聯電子與同欣電,顯示在 AI 發展驅動下,產業布局仍具前瞻性。
住宅與商業用地市場則受到建商投資態度轉趨保守影響,第二季交易金額降至213.4億元,住宅與商業土地交易量分別較上一季下滑59%與12%。區域表現方面,高雄土地脫標率維持約六成水準,台中則僅有17%,反映市場審慎態度仍在。不過少數條件優異的標的仍出現溢價現象,顯示資金充裕的大型建商依舊積極尋求布局良機。
整體而言,面對經濟不確定因素,第二季投資人整體策略趨於保守。然而,上市櫃企業上半年獲利創新高,半導體產業需求強勁支撐市場基本面,預期下半年投資動能有望逐步回溫。部分企業已著手提前布局,以因應未來擴產與營運空間需求。
仲量聯行董事總經理侯文信表示,科技業需求推動工業地產交易活絡,包括和碩、群聯電子等科技大廠積極投入資金布局,推升第二季工業不動產交易量上揚,其中廠房更已連續三季成長,顯見產業長期發展信心不減。雖然建商普遍面臨融資壓力,但仍有資本實力雄厚的建商把握時機,以更具彈性的價格策略取得核心地段,靜待未來市場回溫。而對等關稅政策走向未明,加上台幣升值可能壓縮出口導向產業利潤,未來整體企業資本支出仍須審慎觀察。
過去幾年房價、地價飆漲,不但帶動有房地產民眾的資產增值,更令人好奇整個台灣的土地現值是多少;根據內政部地政司最新發布,今年台灣公告土地現值總額超過134兆元,相較去年還多出6.32兆元、增幅近5%。
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指出,全台公告土地現值總額約為台股總市值一倍,約是GDP總額的5倍,為國人擁有最高額的財富項目。然而,多數國人只是「坐在金礦上」,鮮少活化或交易,導致周轉率偏低且持續下降,同時也因巨額財富衍生詐騙等嚴峻問題。
至於,22縣市中則以台北市公告現值總額最高、今年超過34兆元,第二名則是新北市、逾22兆元,光是雙北市合計土地現值總額就超過56兆元、占全台土地現值比重超過4成、約41.79%。第三名則是台中市,今年公告現值總額約14.46兆元,另外,桃園市與高雄市今年度的公告現值總額則均貼近13兆元。
雙北現值超過56兆元
反觀六都以外,今年度公告現值總額最高的則是彰化縣、約3.86兆元,超越新竹縣的3.35兆元以及新竹市的2.35兆元。而今年度公告現值總額最低的縣市則為連江縣、超過281億元,房產業者指出,連江縣是22縣市中面積最小的區域、僅3037公頃,加上地理位置的因素,才會成為全台公告現值最低的縣市。
高力國際不動產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黃舒衛表示,公告土地現值是直轄市或縣市政府對轄區內土地,每年1月1日公告的當年公訂價格,作為土地移轉、設定典權時申報現值的參考,以及政府課徵土地增值稅、遺產稅、贈與稅的依據,在實價登錄、房地合一稅實施之前,是最重要評估不動產資產價格的依據。
雙北市因為產業、人口集中,都市開發、公共建設之資本化程度最高,因此房地產價值最高,所以公告現值佔比也最大。相對來說,連江縣有軍事禁建、保安林地、都市計畫禁建、酒廠專用、宗教專用、養殖、古蹟保存區、水源水質水量保護、生態保育、自然保育、野生動物保護區等開發限制,使用收益、持有移轉都受限,因此公告土地現值最低。
6月房租指數年增率仍高達2.3%,根據主計處最新發布,即便6月居住類物價指數年增率約1.76%,寫下近17個月來新低,但房租漲幅仍持續,尤其6月房租指數年增率達2.3%,已經連續23個月年增率為2%以上。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指出,房租跟通膨、房東成本、租客負擔能力與市場供需息息相關,過去在疫情期間,曾有過短暫部分屋主減收租金的狀況,不過後來反映房價上漲、通膨等因素,帶動房租走揚,所幸政府推出擴大租金補貼減緩租屋族付租負擔壓力,不過,過去三季房市買氣量縮,部分民眾可能以租代買,因此,短期內統計的租金指數仍寫下新高。
6月居住類物價指數年增率 寫17個月來新低
不過,受惠住宅維修與水電燃氣的年增率減緩,6月整體居住類物價指數年增率寫下近17個月來新低,其中6月住宅維修費年增率約1.43%、水電燃氣年增率僅0.26%,但家庭管理費用年增率則高達3.74%,曾敬德認為,可能與近幾年新大樓社區管理費用或者人事費用增加有關係。
最後,曾敬德認為,房租指數年增率2%以上持續快要兩年,可能與近幾年租約到期,租客更換或者重新續約有關,尤其每到換新租約,房東便會反映過去房價與成本上揚,不過,整體通膨狀況逐漸受控,房價也從高檔進入盤整階段,尤其這幾年進入大量交屋潮,會有越來越多的新屋進入供給端,部分可能會進入租屋市場,預期在租屋物件增多的趨勢下,可觀察未來租金漲勢是否會趨緩。
高力國際統計,第二季北市辦公室市場空置率約5.89%,季增0.47%,主要是冠德民權大樓完工所致;平均月租金行情微漲至每坪2,674元、單季漲幅0.3%。隨著第三季起商辦新增供給陸續進場,在民間投資成長動能趨緩下,預估北市商辦空置率今年底將攀升至7.0%。
高力國際9日發表「2025年第二季台北市商辦市場調查」。高力國際企業客戶服務部資深執行董事陳頌民分析,第二季企業租賃動能偏弱,主要受全球局勢不明朗影響,多數企業採觀望態度,擴張計劃轉趨保守。第二季台北市頂級辦公室月租金為每坪4,380元,連續五季持平,成長動能明顯疲弱;A級大樓平均租金行情超過每坪3,000元門檻,且有24棟A辦月租金超過3,000元;反而B辦大樓在A辦帶動下,租金穩定微漲、空置微跌。
展望下半年商辦局勢,陳頌民表示,第三與第四季仍有商辦新增供給陸續進場,2025全年新增供給總量預估達5.7萬坪,將對市場造成壓力。尤其受全球經濟前景偏保守影響,下半年民間投資成長動能將趨緩,租賃需求成長空間有限,預測2025年全年的淨去化量約3.6萬坪,難以消化新增供給,預估空置率今年底將攀升至7.0%。
更值得注意的是,北市商辦市場在2026~2028年面臨連續性的新增供給潮,尤其2026年,將一口氣釋出近10萬坪的空間,大幅壓縮租金上漲動能,對空置率造成更大壓力,空置率將一路攀升,預估至2028年恐達到15%。
陳頌民表示,目前市場主要租賃動能來自企業對於工作環境的升級,尤其現在企業更重視辦公空間對員工滿意度與人才的影響,在此趨勢下,建議商辦大樓房東應升級設備,例如智慧管理系統、共享設施及活動,甚至是軟體服務等,強化辦公產品差異性,以贏得企業租客的青睞。
另一方面,面對未來幾年商辦大量供給的挑戰時,由於各大樓既有條件及進駐狀況不同,房東在招租策略上應搭配更彈性、甚至於客製化的租賃方案選擇,以因應瞬息萬變的經濟局勢與企業需求。
臺南市政府地政局公布114年第2季土地與建物買賣移轉統計資料,顯示本季交易量在連續數季修正後出現回溫跡象。土地買賣筆數為10,208筆,較上季增加6.71%,但較去年第2季減少29.93%;建物買賣棟數為5,645棟,季增34.79%,較去年第2季減少26.40%。其中,建物辦竣第一次登記後移轉棟數為2,315棟,季增幅高達68.12%,占建物總移轉比率達41.01%,反映新屋市場交屋潮顯著。
從各行政區建物買賣移轉棟數統計資料觀察,本季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前三名為東區773棟、安平區746棟、安南區578棟,與上季相比皆明顯增加。其中以安平區季增率高達263.90%,較第1季明顯增加,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實屬量縮。另外,安平區、安南區、歸仁區、善化區、麻豆區的新屋移轉佔比達六至七成,顯示新建案交屋推升交易動能的情形尤其明顯。
市長黃偉哲表示,近期房市受央行信用管制與國際政經不確定性因素影響,如美國關稅政策、台幣匯率波動等,導致交易量較去年同期明顯減少。然而,臺南市因持續推動公共建設與區域均衡發展,具備良好基本面支撐,市府將持續強化宜居環境與城市建設,提供市民良好的生活環境。
地政局長陳淑美指出,本季建物買賣移轉量雖較第1季增加,但交易結構顯示目前市場交易動能主要與新成屋交屋有關,且與去年同期相比仍處萎縮,代表央行緊縮政策與總體經濟變化持續影響市場成交量。陳局長並提醒,在面對匯率與國際政經劇烈變動下,民眾應秉持理性態度看待市場波動,審慎評估自身財務能力與實際需求。地政局也將持續提供即時、透明的市場資訊,協助民眾做出穩健決策。
當建商因資金壓力放緩腳步,科技業卻逆勢而行。群聯電子近期現身苗栗竹南購地,搭配和碩、同欣電等大廠持續加碼工業資產,顯示科技產業在AI驅動下對營運基地仍有高度需求,也讓工業不動產成為商用市場中少數逆勢成長的亮點。
仲量聯行指出,2025年上半年台灣商用不動產市場呈現觀望氛圍,上半年總交易金額為新台幣1,427億元,年減9%;其中,A級辦公室上半年租賃量約2萬坪,年減17%,反映企業決策保守。然而,工業地產表現持續強勢,廠房交易已連三季成長,本季交易量季增13%。
代表性交易包括和碩斥資逾56億元購入宏達電桃園廠,群聯電子則在非核心區域竹南購地,自用需求明確,反映出科技業對供應鏈落地與營運彈性的長線規劃。本季自用型買方占工業不動產交易比例高達65%。
土地市場部分,受到央行限貸與銷售期延長影響,總交易額僅279億元,季減35%、年減22%,但工業用地逆勢成長,交易額達67億元,季增71%。科技企業購地比重達30%,集中於半導體及電子零組件產業,其中群聯電子與同欣電為主要案例。
相較之下,住宅與商業用地因建商趨於保守,交易明顯下滑,住宅用地量較上季大減近六成。儘管如此,具條件優勢的個案仍有溢價成交,反映資金實力雄厚者仍積極尋找布局機會。
仲量聯行董事總經理侯文信表示,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與本地政策調控下,企業整體投資策略趨於審慎,但科技業因產業成長動能穩健、上半年獲利強勁,仍積極提前卡位。尤其AI與半導體需求續熱,帶動廠辦與工業用地持續活絡,是支撐商用地產的關鍵力量。
去年中央銀行啟動第七波信用管制措施後,房市一夕變天,住商機構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最新資料統計,去年第四季全台暨七都房貸違約率為0.07%,儘管為歷史第二低,惟台南、高雄「南二都」出現微幅增加的警訊。
房仲業者認為,目前銀行鑑價、成數與利率「三緊」,且史上最大交屋潮山雨欲來,預期自今年起房貸違約率數據「不會太好看!」
根據內政部近二年數據統計,全台暨七都房貸違約率自2023年第一季達到0.06%,創下自2007年有數據以來歷史新低,在2023年第二季起至2024年第四季,全台房貸違約率維持在0.07%。
大家房屋企研室主任賴志昶表示,房貸違約率是指截至該季底為止,住宅貸款逾放金額占住宅貸款總額的比例,目前全台與七大都會區的房貸違約率,仍處於相對低點,主因是市場雖有波動,但房價仍具漲勢,尤其是早期入手屋主,仍能找到買方接手。
觀察七大都會區,台北市房貸違約率自2023年第一季的0.08%,升至去年第四季的0.10%。賴志昶表示,北市房貸違約率去年第四季攀至0.10%,雖仍維持低水位,但為七都中最高,顯是去年底房市已略顯疲態,部分財務槓桿較高的資產族群,正面臨違約風險。
至於新北市則維持在0.07%,顯示區域房貸違約率穩健;桃園市亦長期維持在0.05%,未見明顯波動;台中市房貸違約率自2023年第一季的0.03%,2024年第一季後穩定於0.05%,有微幅升溫;台南市則自2023年第三季的0.06%,逐季攀升至2024年第四季的0.08%;高雄市房貸違約率則在0.07%、0.08%間震盪,2024年第四季回升至0.08%。
賴志昶認為,台南、高雄房貸違約率呈現略升趨勢,主因仍是南二都受惠高科技產業議題,吸引投資客進場,此類買方財務追求高槓桿與高報酬,適逢區域市場景氣即將變天,便會有部分違約情況發生。
至於新竹地區,新竹市2023年第二季違約率一度升至0.04%,但是隨後回落至0.03%。整體而言,新竹房貸違約率為七都最低,顯示區域有收入優渥的竹科客群買盤加持,購屋人財務相對穩定,區域房貸違約率長期處於低檔。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認為,目前全台住宅貸款違約率雖偏低,惟隨著各行庫提高房貸利率,加上史上最大交屋潮來臨,以及2022年後使用寬限期族群陸續到期、2025年整體經濟又難以期待下,「高槓桿族群恐將面臨血洗,市場也將迎來新一波震盪」。
串聯桃園龜山、新北新莊的桃園捷運棕線規畫多時,市府今年5月第二次提送基本設計及經費至交通部審議。市長張善政昨說,市府已同步推動先期工程、提前啟動招標準備,目前進度比預期快,期待中央審查作業順利推進,力拚棕線今年底正式動工。
桃園捷運棕線全長11.38公里,採用中運量系統,包含地下段6.1公里設置5站及高架段5.28公里設置2站,共設置7個車站,並採用全自動無人駕駛模式營運,預計18分鐘即可從桃園抵達新北迴龍,43分鐘即可從桃園抵達台北市區的民權西路站。
張善政昨主持市政會議表示,棕線規畫目前仍在行政院審議,但已進入最後階段;市府今年1月第一次提送基本設計及經費審議後,交通部提出許多意見,捷工局快速啟動設計優化作業,5月將修正設計送交通部,交通部正準備送往行政院,原則上沒有太大問題。
張善政說,等待行政院核定期間,市府已先行推動騎樓打通、地面整平、電箱遷移及路樹遷移等前期工程;捷工局也在進行土建及機電等招標前置作業,當行政院一核定,就立即啟動招標作業。
至於工程設計原規畫拆除大棟橋,經捷工局實地勘查後,評估恐影響居民通行,因此重新檢討,提出免拆橋方案,不僅降低道路施工影響,同時節省經費支出。
台北市艋舺公園二○○五年啟用至今滿廿年,「艋舺公園景觀改善工程」昨舉行開工典禮,工程預算約兩億六二一萬元,台北市工務局表示,預計明年八月完工。
北市工務局說明,景觀改善工程主要設計重點包括拆除遮蔽南側廊道,讓龍山寺正殿視覺回歸,重現古蹟之美;更新迴廊鋼構屋頂及公園照明系統;填平下凹式水池,打造彈性空間供藝文活動、市集使用;增設無障礙廁所;公園南側設置候車長廊,串聯捷運站出入口、公車候車亭、YouBike等動線,引導民眾進入公園及地下商場。
台北市長蔣萬安表示,萬華是北市最早期發展繁榮興盛的樞紐,現在萬華宮廟文化也成為國際旅客必來參訪的景點之一,希望完工後不僅可以帶給市民公園的休憩功能,甚至擴大到商業觀光與產業的全面發展。
台北市萬華街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洪文和受訪表示,工程未來完善後對於環境衛生會有很大的改善,對國內、外旅客都會形成更佳的導流方式,周邊的店家都相當期待公園的完工;近期外國旅客大幅增加,因此也在關注指標設施是否仍有不足,希望未來完工後不管是公園內、地下街的廁所,都可以給旅客更舒適的環境。
南投國姓中興路旁約0.28公頃公設保留地,為鄰里公園兼兒童遊樂場用地,但迄今未徵收闢建,縣府擬將重新畫設為整體開發區,21日(二)在公所舉辦市地重劃意願調查說明會,向地主說明相關規畫及了解參加意願,作為推動參考依據。
縣府指出,早年都市計畫的公共設施保留地,多未規定採區段徵收或市地重劃等取得用地,導致取得及興闢需以一般徵收辦理,非政府財政能負擔,造成巨大潛藏債務,為解決公設保留地問題,近年透過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專案通盤檢討。
其中,國姓鄉中興路旁、占地約0.28公頃的鄰里公園兼兒童遊樂場用地,坐落在國姓都市計畫區南側,早年該區塊及人行步道畫設為公兒用地後,迄今均未徵收開建,而為使該土地使用更符合當地需求,縣府評估重新畫設為整體開發區。
地政處表示,該公兒用地整體面積為2783平方公尺,經參考鄰近分區附帶條件變更為住宅區,並配置必要性公共設施,透過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專案通盤檢討方式,將該區域畫設為整體開發區,並以市地重劃方式辦理整體開發。
而該案開發面積為2783平方公尺,初步規畫住宅區約2125平方公尺,另畫設廣場用地兼作道路、道路等公設用地約658平方公尺,並預計於21日(二)在當地公所辦立「國姓整體開發區」市地重劃意願調查說明會,進一步蒐集地方意見。
縣府表示,透過公設用地規畫及道路系統改善,讓住宅區土地臨路且可建築使用,減少土地經界糾紛,消除畸零地等不利土地處分利用問題,提高土地價值,後續將向地主說明市地重劃相關規畫及權益,同步了解參加意願,作為推動參考依據。
【歐亞】臉書粉絲專頁
若歐亞資產評價集團寄送之每日新聞造成困擾,懇請來信告知,將從系統作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