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房產新聞
產業新聞
在打炒房政策影響下,今年整體房市交易量減少近3成,豪宅交易量萎縮幅度更明顯,根據統計七都總價超過當地豪宅限貸門檻的住宅大樓交易共計242件,較去年減少逾6成,近年限制私人限制購屋、貸款成數降至3成,大幅限縮豪宅買盤進場意願。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表示,從2011年央行祭出高總價住宅信用管制以來,豪宅限貸令長達10多年沒有鬆綁,貸款成數愈降愈低,讓交易量多年來都在低檔徘徊,價格也很難突破前央行總裁彭淮南設下的單價300萬元防線。
疫情時期,整體房市受資金行情推動迎來多頭,但豪宅交易動能未見提升,2021下半年房地合一2.0上路,法人課稅標準比照自然人,法人售屋獲利,從不論持有年限都以營所稅20%課稅,改為依照持有年限課稅20~45%,私法人置產節稅的彈性大幅降低,由於轉售閉鎖期拉長,使2021年豪宅交易量逐年下滑。
2023下半年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上路,私法人購置住宅採取許可制,私法人進軍豪宅市場更加受限,2024年房市景氣大熱,豪宅交易量才明顯反彈。2024年第三季末,央行實施第七波信用管制,豪宅貸款上限僅3成,多金買家更青睞購置兩間精華區小宅,豪宅房市遂逐步降溫。
房市交易量持續下跌,六都行政區房價普遍走低,其中台北市大安區跌幅達3.6%,而全台跌幅最大的是台南佳里區,高達16.8%。專家分析指出,限貸令政策實施及國際情勢不穩定是主要原因,導致買氣轉弱。特別是在蛋白區、蛋殼區等地區,雖有產業園區或交通建設等利多消息,但因推動時程長,加上自住人口少、就業機會低、機能不完善,難以吸引外地買盤進駐,使房價下修趨勢更為明顯。
根據實價登錄統計資料顯示,2025年全台房市交易量持續下滑。六都中,台北市大安區房價下修3.6%,為台北市跌幅最高的行政區;新北市則以八里區的6.2%跌幅最為顯著。其他地區如桃園大園、台中大甲、高雄林園也都出現房價下跌情形,而台南佳里區的跌幅更高達16.8%,成為全台跌幅之冠。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雖然新青安貸款曾帶動房市買氣,使房價有明顯起飛,但到下半年因限貸令上路,讓許多人措手不及。加上國際情勢不穩,導致交易量下跌,需要資金周轉或急著脫手的屋主不得不下修價格讓利成交。
對於新北市八里區的顯著跌幅,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莊思敏解釋,雖然八里有淡北道路、八里輕軌等重大建設利多,可為區域房市增加能見度,但這類大型建設項目往往需要較長時間才能落實,目前八里的交通問題仍是一大痛點。
專家進一步分析,跌幅最大的行政區普遍位於蛋白區和蛋殼區。這些地區雖有產業園區計畫或交通建設的優勢,但因推動需要時間而容易消風,再加上自住人口少、就業機會低、機能較不完善,難以吸引外地買盤進駐。
張旭嵐預測,整體到下半年,房價下修的趨勢仍會持續,至於明年之後則要視整體經濟變化而定。專家也提到,政府打炒房政策仍未鬆綁,加上國際情勢存在一定壓力,短期內若沒有實質性利多出現,房市恐怕還會繼續冷下去。
捷運環狀線朝「成環」目標邁進,房市反應熱絡。近一年實價登錄顯示,北環段以蘆洲與三重站點交易最旺,徐匯中學站年成交449件居冠;南環段則以文山區考試院站最熱,212件領先全線,環狀線效益浮現。
根據永慶房產集團彙整實價資料,環狀線北環段以徐匯中學站、五華街站等交易量領先,蘆洲、三重多站年成交破百件;南環段則以木柵生活圈的考試院站、馬明潭站表現最佳。北環段仍有四站維持4字頭房價,顯示仍具價格吸引力。
北環段買氣強 三重、蘆洲站點亮眼
北環段買氣最強的是蘆洲區徐匯中學站,年成交449件,永慶房產集團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指出,該站位處集賢商圈,擁雙捷運優勢、生活機能完整,是蘆洲房市熱區。得仁里站則以281件居第三,雖屬非核心區,具交通潛力。
三重區的五華街站與五華國小站則分別以288件與198件交易量名列前茅。兩站位於重陽重劃區,鄰近大型商場與學區,與北市距離僅一橋之隔,具備地理與價格雙優勢,吸引首購族與通勤族進場,展現區域活力。
房價親民 北環段四站仍見4字頭
北環段仍有四站平均單價維持在4字頭,包括五股的工商展覽中心站、興珍里站,以及蘆洲的得仁里站、徐匯中學站。陳金萍指出,五股因開發受限,工業區比例高,過去發展緩慢,形成房價凹陷區,但交通條件佳、機能逐步完善,具備補漲潛力。
得仁里站位於生活圈邊陲,房價自然壓低;徐匯中學站雖屬成熟市區,但交易以屋齡高的中古屋為主,平均單價也維持在4字頭,是少數具備市區機能與價格優勢的區段,對購屋族而言具吸引力。
木柵機能佳 南環段考試院站最熱
南環段以文山區交易表現最佳,考試院站與馬明潭站年成交212件、185件居前二。陳金萍指出,兩站皆屬木柵生活圈,鄰近世新大學、考試院及明星學校,環境安靜、文教資源充足,吸引剛性自住族群進場。
未來環狀線通車後,木柵地區對外交通可望大幅改善,加上本身綠地多、居住品質高,購屋需求穩定。陳金萍認為,隨著交通建設陸續到位,南環段有機會迎來新一波房市發展,值得觀察中長期走勢。
近年來預售屋上漲明顯,以六都的高雄來看從2020年到2024年,5年時間預售屋平均單價上漲超過75%,相比之下中古屋價格親民。永慶房產集團盤點高雄市近一年預售屋、中古屋實價登錄交易資料,發現預售屋、中古屋單坪價差幅度最大的前3大行政區:排名第一的「前金區」,單坪價差幅度高達65.6%;具重劃區題材的「鼓山區」位居第二,單坪價差幅度也有60.4%;「林園區」則是有捷運紅線延伸議題,也令單坪價差幅度達55.1%,排名第三。
高雄市「前金區」預售屋每坪均價突破5字頭,令預售屋、中古屋單坪價差幅度達到驚人的65.6%;若以30坪物件計算,預售屋要比中古屋貴上近600萬元。台慶不動產高雄亞灣三多加盟店東謝妙芳表示,前金區位於高雄中心,銜接南北高雄、鄰近火車站,也有百貨公司、大型綠地和捷運,生活機能優秀。由於發展早,區域內已沒有空地可開發,造成新建案、預售屋價格居高不下。
謝妙芳店東指出,以中古屋來說,屋齡約30年以上、每坪均價約30萬左右,價格實惠,加上中古屋實際室內坪數大,吸引換屋族前來置產。不過前金區中古屋物件釋出量少、需求量大,幾乎是一出手就會被秒殺,短期來看中古屋房價仍有支撐,跌價空間較小。
高雄市「鼓山區」擁有近年最熱門的美術館、農十六重劃區,推升預售屋每坪均價來到53萬元,與中古屋價差幅度達60.4%、位居第二。以1千萬購屋預算來看,預售屋、中古屋買到的面積相差達11坪之多,可以多出1-2間房間。永義房屋農十六明倫加盟店長林哲諭解釋,在台積電加持下,北高雄發展銳不可當,加上鼓山區有捷運站、輕軌、台鐵、又鄰近高鐵,交通便利,還有多個百貨公司、公園綠地,成為許多購屋族的理想區域。
林哲諭店長表示,鼓山區是發展成熟的區域,自住盤穩、中古屋轉手性佳,吸引購屋族湧入。屋齡約20-30年左右的中古屋,單坪平均價格約在30萬元上下,較預售屋便宜20萬元,相當值得考慮。加上自去年第七波信用管制上路以來,目前中古屋約有5-10%的議價空間,是不錯的入場時機。
預售屋、中古屋價差幅度名列第三的高雄市「林園區」,價差幅度也達55.1%,台慶不動產高雄桂林鳳頂加盟店長申德慶說明,林園區連結高雄市小港區與屏東,主要以工業區為主,過去多以在地就業人口有購屋需求,在捷運紅線延伸計畫通過後,吸引鄰近的小港區、屏東人口移入,預售屋價格明顯有上漲趨勢,與中古屋價差拉大。申得慶店長指出,林園區10分鐘就可達小港區的便利性,加上小港機場擴張計畫將帶動就業機會增長,未來發展值得期待。待捷運紅線延伸到林園區後,其1字頭房價,有機會吸引更多購屋族。
以高雄市預售屋、中古屋價差幅度大的行政區來看,皆為交通或生活機能便利的區域。永慶房產集團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指出,高雄市近年在台積電的議題影響下,主要集中在北高雄發展,預售屋帶動整體房價持續上升。然而,在國際貿易和關稅尚未明朗、第七波信用管制持續的狀況下,中古屋價格已有鬆動趨勢,建議有置產需求的民眾,可以積極看房和出價,把握機會以好價格、買進好物件。
中央銀行於113年9月實施第七波不動產選擇性信用管制(限貸令),希望能抑制房地產市場的過度炒作。新北市淡水地政事務所提供的統計資料顯示,政策實施前後半年間,淡水區整體房市交易量減少約38%,而成交均價則微幅上漲3.1%,呈現「價穩量縮」的特徵。
根據資料顯示,淡水地區房市近期出現「價穩量縮」的趨勢,整體交易量減少約38%,成交均價則微幅上漲3.1%,各主要生活圈的交易量普遍下滑,幅度落在2~5成左右。其中,紅樹林及淡海新市鎮生活圈的交易量減幅最顯著,分別下降約44%與46%。價格方面,除沙崙生活圈因生活機能提升而上漲19.8%外,其餘地區的房價多呈現持平或微漲的情況。
淡水地政事務所主任廖俊隆指出,淡海新市鎮生活圈減少件數最多,達138件,原因可能在於該區供應量大且產品多元,買方選擇性多但受限貸令影響,多數買方採取觀望態度。儘管交易量縮減,但該區仍有淡江大橋及淡北道路等交通建設利多,且房價相對親民,成交價格微漲2.5%。
其次,淡江大學生活圈減少89件,該區以學生套房等收益型物件為主,受貸款成數調降及取消寬限期影響,投資型買方進場困難,導致交易量下滑。然而,活絡的租賃市場支撐了價格,漲幅達3.6%。
沙崙生活圈則因淡海輕軌藍海線一期通車及周邊商場、影城進駐,生活機能改善,加上鄰近淡江大橋即將完工,交通便利性提升,房價因此大幅上漲19.8%。
廖俊隆進一步表示,儘管限貸令使淡水區交易量明顯下滑,但區內仍有重大交通建設持續推進,加上房價較臺北市親民,吸引剛性需求買方進場,未來成交價格仍有支撐力。
危老條例最後一波「1%時程容積獎勵」已於今年5月11日截止,之後將改以「規模獎勵」取代。全台在期限截止前,掀起一波危老送件潮。根據內政部統計,自危老上路以來累計至今年4月30日,全台危老重建受理申請數已達4,598件,核定件數達4,253件。
其中台北市速度最快,受理數、核准數都突破1,000件大關,其次則是台中市緊追在後,第三名是新北市。
根據內政部統計,截至4月30日,全台危老重建受理案件累計達4,598件;核准件數達4,253件。
危老條例自2017年上路,為鼓勵民間加速重建老舊、危險建築,提供容積獎勵作為誘因,初期前三年提供最高10%時程獎勵,自2020年起獎勵幅度逐年遞減,今年5月11日僅剩1%,並於隔日起正式終止,不再提供任何時程容積獎勵。
進一步觀察七都送件熱度,台北市仍居全台之冠,自危老上路以來累計至今年4月底已受理1,124件、核准1,000件;其次為台中市,累計至4月底受理935件、核准858件,新北市則受理622件、核准608件。
高雄市累計申請件數479件,核准437件;台南市累計申請427件,核准418件;桃園市累計申請209件,核准203件;新竹縣累計申請65件,核准59件;新竹市累計申請209件,核准185件。
從統計數據來看,危老申請案件多集中在七都,反映出七都仍較具獎勵誘因,仍具有高度需求。
七都之外,嘉義市累計申請71件,核准67件,是非七都縣市中表現最佳;苗栗縣、彰化縣、屏東縣、宜蘭縣、花蓮縣申請件數都超過60件。
內政部表示,最後一波時程獎勵已於5月11日結束,不再適用,不過,雖然時程獎勵落日,政府仍提供其他容積獎勵選項。
內政部指出,危老獎勵以「規模獎勵」接棒,只要能整合鄰地共同開發、擴大基地規模,最高可再獲得10%容積獎勵。
根據內政部統計,目前全台危老案件核准平均面積約在786平方公尺左右,各縣市中,彰化縣核准平均面積1,796平方公尺,冠居全台,南投縣則以平均1,438平方公尺居次。
六都核准平均面積則落在521平方公尺至1,003平方公尺之間,台北市625平方公尺、新北市751平方公尺,都低於平均,反映出都會區寸土寸金,危老基地平均面積也就比較小。
除了規模獎勵外,現行危老容積獎勵辦法也納入包括智慧建築、耐震設計、綠建築與無障礙設施等項目,依條件可獲得2%至10%不等的額外獎勵。
也就是說,危老容積獎勵的總額上限為基準容積的30%,若再加上規模獎勵,最高可達40%,對有意進行重建的住戶而言,仍具相當誘因。
危老條例將於2027年5月全面落日,內政部今年5月終止「時程容積獎勵」,2026年將提出修法草案。接下來只保留「規模容積獎勵」作為誘因,轉而鼓勵整合大面積基地,提升重建品質,也讓政策主軸從「速度導向」轉向「規模導向」。
財政部10日公布6月全國稅收概況,與不動產交易相關的稅目全面下滑,其中房地合一稅年減幅度超過35%,跌勢最為明顯。主因在於房貸審核趨嚴、央行信用緊縮政策,加上美國關稅壓力與國際政治局勢動盪,使整體經濟前景充滿變數,民眾購屋意願明顯轉弱。
為減緩美方關稅政策可能帶來的衝擊,政府今年延後綜所稅申報與繳納時程,導致部分稅款延遲入帳。財政部數據顯示,6月全國賦稅實收新台幣4038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減少一半;累計上半年稅收1兆4253億元,年減幅度達33.2%。
針對與房地產交易有關的稅目,6月的土地增值稅、契稅與房地合一稅均呈現年減趨勢。財政部統計處副處長劉訓蓉表示,房市持續承壓,除了受金融政策影響,國際經貿環境的不穩定,也進一步影響消費者信心,使得民眾在購屋心態保守,觀望氣氛濃厚,交易量明顯縮水。
以土地增值稅為例,6月實徵金額約57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18.5%,且已連續4個月出現雙位數衰退。就區域別觀察,台中、新北與台南稅收減幅最大,僅桃園因有數筆高價交易案,稅收呈現小幅成長。
土地增值稅上半年累計收入為362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18.5%。其中以新北、台北與高雄的減少情況最明顯,六都僅台中市逆勢上揚。
契稅方面,6月實收14億元,年減9.8%,同樣連續4個月出現負成長。不過跌幅逐步收斂,六都中以高雄、台中及新北市衰退最明顯,原因是交易量萎縮明顯;桃園、台北與台南則略有年增。
契稅上半年總計徵得76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8%。新北、高雄與台南市稅收衰退幅度較大,六都中只有桃園維持正成長。
至於房地合一稅,6月實徵43億元左右,年減幅達35.3%,為連續第3個月出現雙位數下滑。其中,高雄、台南、台中及桃園的稅收縮水近五成,台北減幅16.5%,新北則小幅下降2.1%。
累計上半年房地合一稅收為237億元,年減幅度達19.1%。六都中僅新北市逆勢成長12.4%,其餘五都皆呈現超過兩成的下滑。
另值得注意的是,自去年元旦起,房地合一稅在扣除中央統籌分配後的餘額,專用於住宅政策與長照支出,由行政院依實際需要與財務狀況進行分配,且任何單一用途獲配金額不得少於該餘額的10%。
今年上半年撥入住宅基金金額達43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61.7%。主因是撥入比例由去年10%提高至20%,顯見政府對住宅政策的財務支援力度明顯提升。
工業地產夯,反觀台北市商辦市場則略有挑戰,商仲業者分析,下半年在多棟新大樓完工加入供給後,不僅空置率將提高,商辦交易價、租賃價格是否能穩住,值得密切觀察。
仲量聯行商業不動產部副總經理游淑芬分析,接下來台北市粗估將新增七棟商辦案,新增供給估達52,113坪,其中第3季有新光杭北、元大銀星共增加10,290坪量體,南港也有中華電信南港商業大樓落成、增加5,237坪供給。
游淑芬指出,今年第4季又有世界明珠A棟落成、完工量約達12,147坪,光指標四大商辦案就貢獻不小量體,屆時將推升核心商業區商辦空置率估近雙位數、創近兩年新高,南港商辦空置率估逾18%。
第一太平戴維斯資深協理丁玟甄認為,下半年台北市商辦市場擴大供給下,將干擾北市商辦交易價格、租賃行情。至於商辦租賃市場部分,認為下半年在新商辦大樓增量供給下,對台北市辦公室租賃市場造成的壓力較大。
科技業衝AI、大擴產,上市櫃企業三年千億元買工業地。據最新統計,上市櫃公司近三年在六都的工業地產投資額逾1,400億元,其中,桃園、台南兩市合計交易額占近千億元,躍登南北雙星。
今年上半年工業地產交易年增42%,有愈來愈旺的趨勢,而交易最熱區域落在桃園市。
桃園市近三年來獲得上市櫃企業共砸近600億元進行工業地產布局、稱霸六都;台南市近三年以來,來自上市櫃企業在工業地產的投資額也進逼400億元,吸金動能相對強勁。兩市均成為這波AI浪潮下,企業擴產投資的大贏家。
信義全球資產經理林建勛分析,AI熱潮催動科技業擴產潮,並同步帶望工業地產市場,讓近年交易量急速成長;六都中,桃園市因具有產業群聚效應,已發展出完整的上下游產業鏈、完善的交通建設,加上串聯雙北市都會區的絕佳地理位置,成為上市櫃企業、公司法人進駐設廠首選。
林建勛表示,以今年上半年來說,第2季和碩以56億元買下宏達電桃園廠,是今年至今交易總價最高的工業不動產,顯示桃園市成為上市櫃企業擴展布局重點。
林建勛指出,同一時間,在科技大廠南下布局力道強勁,搭配南台灣科技廊帶政策,讓區域工業地產交易量急速成長;尤其去年台積電南下擴廠,以171億元取得群創南科廠,讓2024年台南市工業地產交易量衝上339億元,一舉超車桃園市,奪下當年工業地產交易最熱縣市,與桃園市有互別苗頭之姿。接下來台南市是否能擠下桃園市奪得工業地產投資王寶座,需密切觀察上市櫃企業對台南投資布局是否擴大。
據信義全球資產最新統計,近三年上市櫃法人在六都工業地產投資上,桃園市以累計三年工業地產總交易額達597億元、居六都之冠,台南市則以三年總投資金額389億元緊追在後,新北市以230億元、排名第三,反映上市櫃法人對桃園市、台南市、新北市工業不動產需求相當強勁。
林建勛分析,新北市傳統工業區群聚,且緊鄰台北核心都會地帶,讓區域工業地產交易動能穩健;以今年來說,上半年新北市工業地產指標交易,包括和碩以28億元處分新店廠,買方為國宏地產開發。
今年以來房市慘淡,雖呈反轉跡象,但尚未明顯發酵,房貸主力公股銀整體上半年度房貸逾放比率尚屬平穩,多數在0.1個百分點以下,僅三家微幅上升,其一家微升0.03個百分點,大多因房貸戶投資經營事業陷入困境、收入減少、資金周轉不靈、房屋出售不順等因素所致。惟整體風險仍維持可控範圍。
兆豐2025上半年房貸逾放比較近三年同期微增,惟尚屬平穩。第一銀行上半年購屋貸款逾放比維持在0.06%至0.07%間;其中,4月至5月因逾放金額略增,致購屋貸款逾放比連兩個月維持在0.08%,惟仍與國銀平均相同。以近三年上半年同期逾放比而言,2023年為0.07%、2024年為0.06%,今年略增至0.08%。
彰銀(2801)今年上半年度房貸逾放比率為0.13%,與最近三年同期比較微幅上升0.03個百分點,主要因為上半年房貸逾放金額微幅增加,惟大多因房貸戶投資經營事業陷入困境、收入減少、資金周轉不靈、房屋出售不順或家族繼承糾紛等因素所致。
【歐亞】臉書粉絲專頁
若歐亞資產評價集團寄送之每日新聞造成困擾,懇請來信告知,將從系統作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