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房產新聞
產業新聞
高雄市2024年第4季待售新成屋,總數新增到1.39萬戶左右,年增幅13.6%,顯示買氣趨緩,庫存壓力持續增大,不過,仍有部分區域待售新成屋的去化力表現不俗,剔除偏鄉後,待售新屋量減輕幅度最大的前三名行政區,分別為小港區、鹽埕區及鼓山區。其中,小港區因有產業聚落,加上2字頭房價,待售新成屋去化速度最快,待售新屋年減幅超過3成,成為高雄餘屋去化效率最高的區域。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經理李家妮19日表示,台灣房屋集團根據內政部最新資料統計,高雄市2024年第4季待售新成屋,新增至約1.39萬宅,年增幅13.6%,顯示買氣趨緩,庫存壓力持續增大。
不過,仍有部分區域待售新成屋的去化力表現不俗,她說,剔除偏鄉後,待售新屋量減輕幅度最大的前三名行政區,分別為小港區、鹽埕區及鼓山區。其中,小港區從2023年Q4待售新成屋逾500宅,去化至2024年Q4庫存355宅,年減幅超過3成,為高雄餘屋去化效率最高的區域。
李家妮表示,待售新成屋包含當期完工的新成屋,加上屋齡5年內未去化的庫存量,若區段具備人口成長與建設紅利,或價格親民帶動剛性需求,去化速度可相對加快。此外,若該期間新推案量基數少,沒有大量新成屋加入待售庫存,也是壓力減緩的原因之一。
台灣房屋高雄新站加盟店店東楊秉瑞表示,去化力排名冠亞軍的小港區及鹽埕區,都屬於生活機能成熟的舊市區,由於區段開發飽和,老屋比新屋多,因此只要一有新案進駐,多吸引習慣生活圈的在地換屋族汰舊換新,新屋買氣表現都不俗。
楊秉瑞表示,以小港區漢民商圈來說,區段商家林立,並有小港市立醫院與捷運小港站機能,且彙集漢民國小、中山國中及小港高中學區完整,整體生活機能優渥成熟,成為建商推案主力區,近年陸續有不少新案進駐,5年內新大樓包括「錢進高雄2」、「利威康莊大道」等案,約有近400戶供給量能。
同時,小港新屋房價水位仍有2字頭,相比鄰近的前鎮、苓雅來得親民,加上區段具有中鋼及臨海產業園區就業客群,支撐剛需買氣,新屋去化速度相對較快。
觀察新案去化力最強的三個行政區,近一年新屋房價表現均呈上揚,其中以鹽埕區漲勢最兇,新屋均價年漲幅約2成,小港區也有約1成漲幅,鼓山區則小幅微漲1.8%。
李家妮則指出,鹽埕區屬房價基期低的舊城區,近年受亞灣區開發及觀光景氣提升,讓商圈再度活化,帶動新案供給逐漸熱絡,整體買氣表現優異,也讓房價更具優勢。
她說,高雄去年下半年,全市待售新成屋,仍有近8成行政區餘屋待售壓力漸增,尤其像傳統購屋熱區三民區、台積電推案熱區楠梓區等,隨過去推案逐漸完工,新案庫存量也增大,由於目前高雄新屋購屋門檻仍高,加上限貸令卡關,若政策持續緊縮,未來新屋去化速度可能更加遲緩。
新北捷運三鶯線工程進度已達92.52%,近日全線29輛列車全數報到,宣示完工通車進入倒數衝刺!專家指出,預計今年完工的三鶯線,未來可大幅縮短三峽民眾到台北市的通勤時間,觀察市場就可發現,近年建商積極卡位布局的鳳鳴重劃區,就明顯受惠三鶯線題材,五年來房價從2字頭,直逼5字頭。
新北捷運局長李政安表示,三鶯線列車去年9月開始上主線進行動態測試,今年4月LB04(橫溪)~LB08(鶯歌車站)已進入模擬營運狀態的無人駕駛動態測試,目前LB01(頂埔)-LB04(橫溪)與LB08(鶯歌車站)-LB12(鶯桃福德)站間皆已供電進行低速自動駕駛及號誌功能測試,測試里程碑皆如期推動。
新北捷運局補充,除列車與號誌系統緊鑼密鼓測試中,三鶯線12座車站裝修、水環、機電系統共同作業中,車站月台門全數架設完成,另外驗票閘門完成率近9成,車站內部裝修亦同步推進,內部設施如電梯、電扶梯、旅客顯示器、列車到站資訊顯示器等也已進入安裝與調整階段。
觀察區域房市,全向科技房產中心總監陳傑鳴表示,預計今年完工的三鶯線,未來可大幅縮短三峽民眾到台北市的通勤時間,而且三鶯線之後也將延伸至桃園八德段,並串連桃園捷運綠線直達桃園國際機場、桃園高鐵站,將使三鶯地區的交通便捷度明顯提升,有利吸引外來客置產,估計將有助於三鶯地區的資產保值與增值效果。
陳傑鳴指出,觀察市場就可發現,近年建商積極卡位布局的鳳鳴重劃區,就明顯受惠三鶯線題材,5年來房價從2字頭,到目前4字頭,直逼5字頭,即便今年房市買氣不佳,房價仍穩步墊高,顯見區域利多被市場看好。目前市況下,購屋者仍可留意三鶯線的通車利多。
嘉義受台積效應影響,近年房價有明顯漲幅。西區具備市中心完整生活機能,一向是自住客購屋熱區,不過近期受限貸令貸款難影響,專家表示,買氣比第七波信用管制前明顯萎縮6成,市場氛圍趨於觀望,中古房市直接回到2年前房價水準。
東森房屋嘉義民生嘉大加盟店店東李銘基表示,嘉義受嘉義科學園區、台積電議題持續帶動外來人口移入,加上鐵路高架化工程預計2029年完工,以及故宮南院、華泰Outlet、IKEA等建設、投資利多激勵,外界看好嘉義長期發展,近年房價出現明顯漲幅。
李銘基表示,目前西區主力產品以約30年透天與中古大樓為主,透天價格約落在1000萬元上下,中古大樓單坪成交價則多在20萬元以內。
近期隨台積電上下游協力廠商進駐,部分工程師及相關業者選擇落腳嘉義市購屋,憑藉充足現金購買力,成為現階段房市重要支撐。李銘基說:「然而相較去年9月第七波信用管制前,現在中古市場買氣萎縮了約6成。」隨著市場買氣疲弱,不少中古屋主主動降價求售,成交行情普遍回落至2023年水準。而預售市場買氣雖更低迷,萎縮幅度比中古市場還明顯,但現階段預售價格仍未明顯降價,維持盤整。
在自住客方面,因銀行審核嚴格,即便首購族也難以取得高成數貸款,使得不少民眾選擇延緩進場,等待市場價格走勢更明朗。反倒是部分資金雄厚、不依賴貸款的置產型買家,持續鎖定嘉義農地、工業地等物件,趁勢進場掃貨。
李銘基分析,西區因具備完善生活機能與宜居環境,長期仍有穩健成長空間。然而在限貸令及銀行審核嚴格的多重影響下,市場成交動能短期難以回升,只能等待政策鬆綁,買氣才有望回溫。
林口新市鎮因生活機能成熟、建設陸續到位,加上新北國際AI+智慧園區的設立,進一步促進當地產業發展,吸引人口移入,然隨著購屋門檻不斷提高,近期更出現「以租代買」趨勢。
當租金與房貸支出相當時,租屋反而可獲得更大的居住空間,遂成為林口居民的務實選擇。據實價登錄統計顯示,林口新市鎮租屋案件自2023年Q3的57件,至2024年Q2成長至145件,成長率達154.39%,租金水準亦隨需求穩定上升,顯示租屋市場熱絡,反映出政策與房價結構變化下,民眾居住行為的轉變。
自2023年8月推出「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新制後,短期內自住買盤大幅湧現,帶動中古與預售市場熱絡。統計顯示,中古屋交易量自2023年Q3的301件成長至2024年Q2的349件,均價從每坪39.48萬元升至45.03萬元,增幅達14.06%。
預售屋於2024年Q3達高峰,交易量由506件升至749件,均價由50.01萬元升至61.01萬元,增幅達22%。隨著房價快速攀升引發政策調控,央行於2024年9月推出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加上全球經濟不確定性,自住買盤轉趨觀望。中古屋交易量於2025年Q2降至81件;預售屋亦降至277件,但價格小幅上揚。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析,近年來林口房價持續高漲,新案行情已站上六字頭以上,其中三井outlet一帶,更由於吸引各大品牌進駐,形成新北市罕見的豪宅聚落,在區域價位持續上揚情況之下,不少口袋較淺的年輕族群,僅能先以租代買;此外,雖說林口區域房價漲勢驚人,但整體房價仍相對北市蛋黃區而言,有些許落差,尤其租金表現更是明顯,年輕族群若希冀居住空間較新穎、較大,則會選擇來此區域租屋;同時,除房價因素,新北市不少外圍區域隨著捷運機能逐漸擴散,生活便利性漸漸提升,若經由捷運可輕鬆往返北市蛋黃區,因此會吸引通勤族群來移入;整體而言,在房價、交通機能等加持之下,令林口短期租賃需求爆發。
桃園市地政局發布最新房市交易統計數據,7月買賣登記案件量共計4,968件,較上月增加13.8%,較去年同期減少14.2%,其中建物移轉棟數為4,145棟,較上月上漲13.9%,但仍較去年同期少了17%。
預售屋買賣實價登錄方面,今年6月申報602件,較上月減少14.2%,與去年同期大減79.4%;6月預售屋成交均價為每坪43.26萬元,比上月5月少了2.83萬、跌幅6.1%,但比去年同期上漲5.7%。
地政局分析,在整體交易量萎縮情況下,加上本月交易量案件多數集中於中壢青埔特區、A20機場捷運區、與桃園中正路生活圈及藝文生活圈等高價地區,致使本月均價不跌反升。 統計各行政區「預售屋資訊及買賣定型化契約」申報備查案件數量及交易量,近1年備查案件數量以中壢區最多,主要集中於青埔地區及過嶺重劃區,而6月交易量則以中壢區為大宗;近1年交易量以桃園區最多,其次則為中壢區。
中古屋部分,今年4月交易之全市大樓及公寓方面,大樓(含華廈)均價為每坪29.5萬元,較上月下跌3.6%,較去年同期下跌7.5%;公寓均價為每坪19.3萬元,較上月微幅上漲1%。 地政局表示,7月「買賣移轉登記案件數」較上月上漲13.8%,整體交易量仍未回升至年均水準,「預售屋成交案件數」更已連續十期低於年均線,顯示市場買氣仍顯疲弱,買方普遍採取觀望態度。
益發建設銷售部協理賴浚龍表示,政府祭出的措施已建成效,房市買氣陷入低潮,但也讓價格相對好談,對自住客來說,反而是進場好時機,適逢明年再次進入選舉年,預估房市政策有望放寬,屆時的整體情勢可能又不一樣,建議自住客可趁現在多比較。
7月全國個人房地合一稅稅收達58.2億元,為今年單月最高,不過,年減幅仍達2成,房產業者指出,2020年疫情爆發後,房價大幅度飆漲,促使該稅收大增拉高,若觀察各稅率級距,則以持有滿5年、適用稅率20%的賣房民眾比率最高。
根據財政部最新統計,7月六都個人房地合一稅稅收,以新北市貢獻最多,有20.5億元、年增幅達6成,也是六都中唯一呈現年增的都會區,第二名則是桃園市的7.5億元、年減幅約10%,第三名為台北市的6.8億元、年減幅約13%,第四名為高雄市的6.7億元、年減幅約43%,第五名為台中市的6.1億元、年減幅約56%,最後則是台南市的3.3億元、年減幅約33%。
中南部三都 稅收衰退較明顯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指出,可看出中、南部三都的房地合一稅稅收金額年減幅相對大,推測與中南部房市買氣明顯萎縮有關。
房地合一稅是2016年上路,截至目前為止已快要10年,因此,累積不少適用該稅制的屋主,再加上2020年疫情爆發後,房價大幅度飆漲,通常賣屋都有明顯獲利,因此,帶動該稅收大幅提升,其中有持有滿5年出售、適用稅率20%的售屋民眾占比最高,反觀持有超過10年、適用稅率15%,其實稅率減幅誘因有限。
因此,造成持有5年便出售的比重最高,即便因房市買氣萎縮,可能讓今年全年該稅收不達1千億元,但賣屋獲利者仍占相當大比率,因此,稅收減幅不如買氣衰退來得明顯。
定位航太科技為主,由高雄市政府開發的「仁武產業園區」,目前分為二期進行開發與招商動作,其中仁武產業園區第一期開發,陸續已有天正國際等29家廠商進駐,考量企業建廠需求強勁,開發面積約23公頃的仁武產業園區二期,預定於第三季動工,2028年園區公共工程完工後,估計每年產值達242億元,並創造約6300個就業機會。市調顯示,在國道10號與國道7號、高屏二快將形成更完整快速路網,園區周圍3字頭輕豪宅,可望吸引更多科技工程師進場。
根據統計,預計今年第三季完工的仁武產業園區第一期,目前已有包括天正國際、元山科技、駐龍精密機械、科力航太等29家廠商同步建廠中。
聯筑廣告總經理陳建良指出,位於國道10號仁武交流道旁的仁武產業園區,面積約74公頃,產業用地佔48公頃,聚焦航太精密機械產業,預計創造242億元產值,並推動成為航太科技產業群聚。原永達技術學院仁武校區停辦後,也將推動仁武科技製造園區已啟動環評初期計畫,最快2028年後開發,可望引進約近2千個就業機會。
距台積電廠區與仁武產業園區都僅約10分鐘車程的仁武行政特區生活圈,擁繁華中正商圈,同時位居仁武航太科技園區、仁武科技製造園區與台積電楠梓園區三角核心,政府也加強推動國道7號、高屏二快,串聯國道10號、1號與3號高速路網,透過台1線省道也迅速連結高鐵左營站區與漢神巨蛋百貨商圈,凸顯仁武行政特區3字頭輕豪宅高CP值優勢。
市調顯示,目前在鄰近仁武產業園區的仁武行政特區一帶,高京建設推出「高京豐薈」輕豪宅大樓預售案,訴求高質感與高CP值,仁武澄德特區一帶,全誠建設也推出「遠見沐景」、「遠見蒔美」新成屋大樓案,三發地產新完工「首席大院」輕豪宅大樓案等,售價帶維持在3字頭。
鄰近的新開發92期重劃區,吸引華友聯、天玉集團等大型品牌建商紛紛進場高價購地卡位,日後也將成為高質感輕豪宅大樓推案潛力區,房價帶可望逐漸邁向4字頭。
富旺(6219)位於台中沙鹿的新案「心海綻」19日公開早鳥銷售,樂觀能延續前二期「心海苑」、「心海城」的銷售佳績。法人指出,「心海綻」總銷達19.7億元,配合六建案預計年底前交屋入帳,可望為富旺下半年營運增添動能。
富旺指出,沙鹿人口數已突破10萬人,捷運藍線2034年通車在即,加上光田、童綜合醫院與靜宜大學、弘光科大所帶來的醫療與學區效應,支撐穩定居住需求。區域同時鄰近關連工業區、台中工業區與精密科技園區,並受惠台積電中科擴廠帶動逾5萬名就業人口進駐,住宅剛性需求龐大。隨著三井OUTLET二期、台中國際機場建設持續推進,沙鹿房市價值可望再提升。富旺董事長林宗毅表示,「心海綻」將延續前兩期經驗,滿足在地與科技族群的居住需求,並挹注富旺營運動能。
展望下半年,富旺對營運持審慎樂觀看法。富旺表示,目前全台建案共有20案、總銷約達370億元,其中6案總銷合計118億元,均已進入驗屋、對保階段,年底前可望陸續完工入帳,將挹注營收及時雨。
桃園市住宅發展處日前完成桃園機場捷運A21(環北)站旁350戶社會住宅專案管理標評選,預計2026年11月工程發包、2030年完工。桃園市政府在大眾運輸場站周邊投入興辦社宅,統計桃園機場捷運沿線的社會住宅推案戶數,從龜山A7、蘆竹A10到中壢A20和A21站沿線累計4個基地,共有逾1400戶。
住宅處長邱英哲說明,機捷A21社宅基地面積6576平方公尺,位於機場捷運A21站區段徵收區域內,主要聯外道路為新生路及環北路,鄰近興南非營利幼兒園及環北國中預定地,距離捷運站步行10分鐘。初步規畫地下3層、地上14層共350戶,有1至3房型,1房型為10至12坪適合單身或新婚夫妻,2房型18至20坪,適合夫妻加小孩,3房型則為25至27坪。該處社宅也納入日間照顧等社福設施及商業空間。他提到,A21基地是第四處桃園機場捷運沿線的社宅,提供青年、小家庭族群,住得起並透過大眾運輸串連工作、就學。
桃園A21社宅明年發包,2030年完工。(示意圖桃市都發局提供/呂筱蟬桃園傳真) 桃園A21社宅明年發包,2030年完工。(示意圖桃市都發局提供/呂筱蟬桃園傳真) 邱英哲表示,桃園社會住宅整體進度,目前已入住有4374戶外,興建中的5處社宅共1301戶,分別是蘆竹2處、龜山2處和中壢1處,將在2026年下半年上梁;明年也將有6處共1496戶社宅開工,包括中壢4處、八德1處和觀音1處。截至今年底,包含完成專案管理評選的A21基地,共將啟動興辦7個基地共3000戶的標案,其中包括平鎮游泳池、中壢新明市場兩處空間活化與轉型的指標案件。
桃園市都市發展局長江南志也說,為提供桃園市民更友善、更公平的住房機會,目前住宅處持續討論透過都市計畫、都市更新等多元規畫管道,尋找更多讓市民住得起、可負擔的房源,協助青年成家。
房市短線交易因限貸令與高稅率壓力快速退燒。根據統計,兩年內轉售、適用房地合一稅45%稅率的案件佔比,已從去年底的15.7%降至今年首季13.8%,顯示短期炒作難度攀升。反觀持有超過5年的20%稅率案件卻成市場主流,「剛需為王、長抱取勝」成為當前房市新常態。
觀察兩年內房地合一「稅率45%」的案件佔比,則從2024年Q4的15.7%,下滑至今年首季13.8%,季減少1.9個百分點,下降最多;持有2-5年的「稅率35%」佔比也減至16.7%。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表示,政府打炒房的原則是「打投機不打自住」,在政策導引下,房市朝長期持有調整,短期交易風氣淡化,所以攤開近一年的各稅率佔比,可發現長期持有的20%稅率以下案件,總體呈現上升趨勢;而適用高稅率的短期交易,佔比則一路從2成左右,下修到15%上下,「剛需為王,長線佈局」已成現今房市的最大公約數。
其中最大宗的20%稅率,持有年限為滿5年未滿10年,和上一個級距,持有滿2年未滿5年的35%稅率相比,稅率差距高達15%,落差鮮明,因此許多屋主都會至少撐到可適用低稅率的時間,轉售獲利就能省下大幅稅金,使20%成為最主流的交易稅率。
陳定中進一步指出,適用45%稅率的兩年內短期交易,受打炒房影響最深。第七波限貸令後,不僅待售期拉長,貸款的申辦與排撥期程也比以往冗長,所以想要在短期內完成轉售的難度上升,增值空間亦已相當有限,使45%稅率的案件佔比縮減程度最鮮明。
【歐亞】臉書粉絲專頁
若歐亞資產評價集團寄送之每日新聞造成困擾,懇請來信告知,將從系統作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