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亞不動產估價師聯合事務所
Euro-Asia Real Estate Appraisers Firm
電話:(02)2579-3722 / 0800-589-920
傳真:(02)2578-4950
地址:台北市松山區八德路三段219號9樓
聯絡窗口:

王詠樂 副理(Zora#230) 陳盈如 襄理(Becca#235) 何其佳(Veronica#212)

~ 加入官方Line~

房產新聞

  1. 老宅買氣熱占全國交易總筆數達31.1% 交易比重創高

  2. 豪宅市場吹冷風來襲 北市「200萬俱樂部」買氣腰斬

  3. 全國住宅大樓房價中位數兩年漲近15% 六都全面站上1,100萬元大關

  4. 房市急凍誰最穩?北台15區出列、這區房價季漲4%

  5. 每3戶就有1戶滯銷!「這兩市」成重災區 七大重劃區1.4萬戶待售

產業新聞

  1. 六都預售買氣低 新案靠「耐震」撐人氣

  2. 危老重建受限少 案量穩健

  3. 保險公司房貸量暴增5倍 首購利率2.65%起

  4. 央行9月是否跟進Fed降息? 台經院長:無升降息空間

  5. 建商供給量持續拉高 公股銀一句話讓人破防:不動產凍到年底


1、老宅買氣熱占全國交易總筆數達31.1% 交易比重創高

2025-08-27 01:37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玲/台北報導

中信房屋彙整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資料顯示,今年首季屋齡40年以上中古住宅的交易筆數達7,201筆,占全國交易總筆數達31.1%,老宅交易比重再創新高,幾乎每三筆交易就有一筆是屋齡40年以上的老屋,顯見房價攀升讓老屋交易愈加熱絡。

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莊思敏分析,老屋交易愈來愈熱絡,推估有三大原因,首先就是價格問題,與預售屋、新成屋相比,老屋房價普遍較低,更容易入手,且新建案因建商有成本考量,讓價空間較有限,相對之下,老屋屋主在議價上通常更具彈性,對買方更有吸引力。

其次,地段價值是老屋的一大亮點。大多數都會區的老宅都位在市中心,具交通便利、生活機能完善優勢;反觀近年新推案多位於蛋白區、甚至蛋殼區,這些區域仍處於發展階段,需周邊交通、生活機能配套,對自住型買方而言,精華區的老屋更能滿足實際生活需求。

最後,莊思敏表示,近年政府積極推動都更與危老改建,不少老舊建物經重建後身價翻漲,吸引許多投資型買方進場,進而帶動老屋交易升溫。

統計顯示,截至今年第1季,全國住宅平均買賣屋齡高達30.89年,創歷史新高。

相關資料顯示,屋齡逾四十年以上的住宅交易筆數高達7,201筆,占全國住宅買賣總筆數23,164筆中的31.1%,老宅交易比重再度寫下新猷,進一步顯示房價持續不斷攀升,加上都更緩慢,持續墊高住宅屋齡和老屋交易占比提升。

進一步觀察六都屋齡40年以上中古屋的交易占比,以台北市最多、高達55.7%;其次為新北市30.8%、台南市30.3%、台中市28.6%、高雄市23.2%以及桃園市19.8%。

莊思敏分析,台北市土地開發趨於飽和,區內可供大面積開發的素地有限,區域住宅供給以中古屋為主,加上新建案每坪開價動輒破百萬元,而中古屋每坪成交價普遍在7、8字頭左右,在比價效應下,購買中古屋民眾更多。

TOP


2、豪宅市場吹冷風來襲 北市「200萬俱樂部」買氣腰斬

2025-08-26 住展雜誌 MyHousing

台北市高總價住宅市場明顯降溫,「200萬俱樂部」豪宅買氣今(2025)年上半年呈現腰斬態勢。根據實價登錄資料,今年上半年北市豪宅成屋交易僅7件,較去年同期28件大減75%;預售案則成交31件,也較去年的66件減少53%。

房市大環境不穩,加上美中關稅戰干擾及全球政經情勢動盪,讓高資產族群對於高單價產品的置產效益產生疑慮。同時,豪宅涉及的高持有成本、貸款限制與法人購屋審查制度等政策因素,也進一步壓抑購買意願。

信義、中山退燒最為劇烈

各行政區中,信義區去年上半年尚有12件中古豪宅成交,今年同期卻僅剩1件交易,幾近全面停滯;中山區豪宅市場則「全面掛零」,去年仍有8件中古交易、18件預售成交,相較之下今年買氣明顯消退。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析,高總價住宅動輒數億元,加上央行實施多輪選擇性信用管制及維持高利率水準,使得高資產族群資金運用愈發保守,導致信義、中山兩大指標豪宅區交易急凍。

然而,大安區受惠於優質學區與生活機能,仍具剛性需求支撐,吸引本地高資產族群進場;松山區則因交通便利與新案釋出,讓豪宅市場維持基本交易量。

賴志昶指出,台北市豪宅市場正朝區域分化方向發展,傳統蛋黃區不再代表成交保證,未來能兼顧自住需求與生活機能的地段,將更具抗壓與抗震性。考量資金成本仍居高不下,以及政策壓力仍在,高總價住宅短期內恐怕難以重現過往榮景。

TOP


3、全國住宅大樓房價中位數兩年漲近15% 六都全面站上1,100萬元大關

2025-08-26 住展雜誌 MyHousing

根據內政部不動產實價登錄統計,截至今(2025)年Q2,全國住宅大樓含車位的中位數房價已上升至1,378萬元,較2023年同期增加178萬元,顯示過去兩年全台房價呈現明顯上揚趨勢。六都住宅大樓加車位的中位價也全數突破1,100萬元,正式進入「千萬房價」時代。

房價上漲趨勢以中南部及北部衛星城市最為明顯,其中桃園市兩年內上漲246萬元、台南市漲幅高達255萬元,為六都之最;新北市則從1,480萬元增至1,700萬元,漲幅達220萬元;台中市與高雄市也分別上漲188萬元與190萬元。

自2023年以來,在台股走強與新青安政策帶動下,民眾對房價上漲預期濃厚,形成強勁購屋潮。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2023年Q3台股從17,000點攀升至24,000點,加上新青安方案上路,為房市注入大量資金與信心。

然而,中央銀行推出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後,市場熱度開始趨緩。房價雖在去年Q3第三季觸頂至1,415萬元,但至今年Q2已略為回落至1,378萬元,顯示房市逐漸回歸理性,民眾購屋傾向自住需求為主。

曾敬德表示,隨著貸款條件趨嚴與價格上漲預期消退,房市過熱情況獲得控制,未來房價恐難再出現大幅成長,預料將進入盤整期,呈現溫和整理格局。

TOP


4、房市急凍誰最穩?北台15區出列、這區房價季漲4%

2025-08-27 09:18 經濟日報/記者游智文/即時報導 

全台房市買氣跌入谷底,就連以往為房價高點的北部各縣市,也出現價格盤整。

住商機構彙整實價登錄資料,2025年第二季北部各行政區中,房價仍有15個行政區仍呈現上漲,其餘地區多呈持平或盤整。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表示,北部仍能維持漲勢區域,多屬生活機能成熟,或有其他建設題材,才能讓區域買盤支撐房價。

住商機構根據實價登錄資料,盤整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及基隆市各行政區第二季平均成交單價,並與第一季房價進行比較,北部各行政區多呈現盤整下跌或是持平,但仍有15個行政區維持漲勢。

其中,台北市內湖區房價漲幅最高,第二季平均成交單價達84.3萬元,房價單季上揚 4.2%;另外,南港、中山與文山區則分別上漲3%左右,名列3~5名,至於信義、大安、中正、北投等區也有 0.5~1.9% 的小幅漲幅。

住商不動產北市區協理錢思明分析,此次進榜15個行政區中,有8個行政區皆屬北市,主要有二個原因,一是受惠於商業機能成熟、交通設施便捷,地段優勢加持之下,令蛋黃區房價仍是歷久不衰。

二是近期北市蛋白區如南港、北投及文山等區,皆有不少話題帶動,如前二者有重大建設與重劃區,而文山區則有品牌建商進駐,整體而言,北市蛋黃、蛋白區雖呈量縮格局,但各區仍具有不少抗跌力道。

賴志昶指出,整體而言,北部僅有15個行政區逆勢上漲,且漲勢相對有限,已清楚顯示就算以往為交易火熱的北部各縣市,市場也邁入盤整階段,消費者進場房市應慎選地段,如區域未具有機能優勢,亦要有足夠帶動未來性之議題,才能在高利率、限貸令及政策調控下,讓資產具有一定保值性。

TOP


5、每3戶就有1戶滯銷!「這兩市」成重災區 七大重劃區1.4萬戶待售

2025.08.27 03:00 工商時報 郭及天

房市銀彈問題未解,建商推案保守、買方謹慎觀望,不少地區都呈現「沒推案、沒買方、沒成交」的空轉狀態,據591新建案統計全台主要重劃區銷況,全台前十大重劃區合計就有1.8萬戶待售,占這些區域在線總戶數的36.6%,約每3戶就有1戶滯銷,新北、桃園二市就有淡海、客運園區、林口、青埔、二重疏洪道、草漯、A7等七個重劃區合計1.4萬戶待售。

591新建案調查顯示,除了新北、桃園二市七個重劃區外,包括高雄市高雄大學特區、台中市台中港特區、捷運機廠重劃區也都分別有千餘戶待售。

591新建案指出,銀彈問題一天未解,房市恐怕寸步難行,尤其當前土建融及房貸緊縮,除了建商資金鏈受阻,消費者申貸更得經過層層關卡,且最終利率和成數還未必符合預期,額外自備款、交屋等待時間,甚至裝潢費用等相關成本明顯增加,整體負擔愈來愈重,市場M型化更加極端,長期下來對業者和購屋族都是警訊。

而重劃區推案集中且量體大,易受市場波動影響,是觀察市場買氣冷熱的重要指標之一,目前業者心態更是悲觀,一路看壞市場到明年,營運上也只能採取多案共用銷售中心、人員彈性工時等方式降低管銷成本,並為長期抗戰做準備。

全台未售量體最大的為淡海新市鎮待售3,621戶,規模直逼部分縣市整體在線銷售戶數,淡海雖有捷運輕軌、淡江大橋等建設加持,但因為通勤及氣候等因素影響,加上當地多為量體龐大的造鎮案,待售壓力長期居高不下。

居次的桃園客運園區,近年受周邊青埔特區房價高漲,親民3字頭房價及建商力捧,成推案熱區,不過生活機能尚未成形,又遭逢市況變天、買方決策期拉長,即便已有個案願意讓利,短期內仍難以見效,超過2,000戶未售,賣壓同步上揚。

TOP


1、六都預售買氣低 新案靠「耐震」撐人氣

2025-08-26 14:49 經濟日報/記者朱曼寧/台北即時報導

房市買氣低迷,預售市場慘兮兮。據實價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六都預售屋合計交易1.82萬戶,不僅較去年下半年減少52%,更比去年同期大減72%,買氣直落谷底。

以六都來看,除台北市年減41%、新北市年減59%外,其餘四都交易量年減量均高達7~8成,買氣最為悽慘,其中又以高雄市年減81%最高,從去年上半的10,637件,到今年上半年只剩下2,024件,買氣急凍。

專家指出,雖然預售市場買氣低迷,但卻有案子可以吸引購屋者目光,從根據建案活躍度與用戶瀏覽量統計而出的「591新建案活躍榜」最新資料顯示,六都以「耐震、制震」作為建案特色的新案,成為目前市場少數能吸睛的主流,約有3~4成的耐震新案在目前逆境下,還都能擁有較高人氣而進入各地區「活躍榜」,成為當前新案市場最有機會突圍而出的產品。

全向科技房產中心創辦人劉永昌表示,銀行限貸、央行信用管制與川普關稅沖擊未定,是今年房市買氣大減的主因,而預售屋因為價格普遍高於成屋,受到的沖擊更是大,特別是雙北以外的主要都會區,包含: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縣市,近五年房價狂飆4~6成,目前這些地區民眾追價買房意願大減,因此造成預售屋交易量更是明顯萎縮。

而目前在川普關稅沖擊未定的氛圍下,短線估計預售新案買氣要提振並不容易,因此,建商若有推案,如何確切打中購屋者需求,將是案子能否吸引購屋者青睞,進而賣到好價格與順利去化的重要關鍵。

以目前市場還有人氣的「耐震宅」來說,就是受惠近年台灣大地震發生頻率變高,民眾關注建物耐震性能所造成的結果。目前北市線上新案強調「耐震性能」的比率約有2成,比率除為全國各縣市最高外,耐震宅更是頻頻進入到各行政區的「活躍榜」,顯見購屋者確實對耐震宅有著高需求度;另外,這幾年因地震災損嚴重的台南、高雄等地,今年民眾對於耐震宅的關注度更是明顯拉升,估計也是目前這兩地約4成的耐震新案,在目前市況低迷下,還相對擁有高人氣的主因。

劉永昌指出,房市買氣差,建商常見的傳統思維,一定先從精簡成本開始,包含人事費用、用料、買地進度等,但這樣的結果,對於幫助建案去化成效相當有限,最終甚至只會演變成「殺價競爭」才能去化庫存的結果。因此,如何幫助建案增加賣點、符合市場需求,才是建商能否突圍而出的關鍵,畢竟能賣掉,才能有現金流,才可度過難關。

至於目前市場需求度高的耐震宅,很多建商認為將增加興建成本,如果投入,能否有回報還不確定,因此而猶豫不決。

但從如今「耐震宅」明顯受到購屋者青睞而排名靠前下,顯見興建耐震宅確實有一定「保價、順銷」效果。因此,建商在推案時,不妨可進一步精算,多評估利弊。

劉永昌指出,而且其實蓋耐震宅並不需高成本,想用有限成本,達到高耐震性能,並非不可能。目前在日本普及度高,已有超過1.3萬個案例且已引進台灣的「半剛接」耐震技術產品(如:RBone),每坪成本只要增加0.5萬~2萬,就可以達到耐0.41G強震而大樓不倒,媲美核電廠耐震等級的效果,相對目前市場常見的制震、隔震想達到同等效果,每坪成本需增加2~10萬,甚至更高,用半剛接產品蓋耐震宅cp值更高,建商有意推耐震宅時,可多了解比較。 

TOP


2、危老重建受限少 案量穩健

2025.08.26 03:00 工商時報 郭及天

由於危老重建建融不受銀行信用管制、不受18個月內開工限制,即使房市景氣下滑,全台危老重建相對穩健,修法上路迄今年上半年,全台累計核准危老案達4,379件,其中台北市累積突破千件,占全台2成以上,宜蘭、花蓮是非都會區危老案件最多的縣市,新竹市則是危老案平均基地面積最小的縣市。

根據內政部營建署統計顯示,目前全台危老重建核准案件,六都合計約占全台的83%,除台北市突破千件以外,台中市以885件居全台第二,六都中最少的為桃園市的215件。

新竹市、嘉義市二個發展較早的城市也分別有194、70件,常是國內颱風、地震的抗災最前線,建物受災風險較高,危老重建需求殷切的宜蘭縣、花蓮縣也分別有近70件。

值得注意的是,台北市平均每件危老基地面積坪189.6坪,反映了開發飽和、素地極度缺乏,不過台北市並非危老基地最小的縣市,新竹市由於腹地小、且部分地區又受新竹機場禁限建管制,整合大基地的難度高,每件危老案基地平均面積僅138.4坪。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危老重建是近年政府大力推動的重大政策,所以許多打炒房政策都對危老開綠燈,包括不動產放款天條的銀行法72-2排除危老授信,銀行放款額度不受水位限制;危老重建融資貸款也不在央行的信用管制中;加上開發商買老屋來重建不必受18個月內開工限制,開發商投入危老重建不論在資金調度還是開發時程方面,都有更大的彈性,使得即使房市景氣波動,但危老重建漸成為取得案源的重要管道。

雖然危老重建的貸款限制少,但危老、都更的放款為中長期放款,資金回收的速度慢,隨著都更、危老放款在建築貸款中的占比節節攀升,中長期的市場風險仍需留意,所以相關授信依然會納入「不動產放款集中度」的計算。

TOP


3、保險公司房貸量暴增5倍 首購利率2.65%起

2025-08-26 15:28 ETtoday房產雲 記者項瀚/台北報導

近期保險公司的新增房貸量單月為657件,雖然對比2013年高峰期仍有落差,但現在的案件量也已是2年前的5倍之多。信義房屋專家表示,保險房貸利率也跟隨市場波動,近期有網站顯示首購客戶表定利率2.65%起。

上一波房市景氣高峰的2013年,保險公司的房貸1個月新增數量可達3300逾件,後續陸續開始減少房貸業務,2023年1月最低出現67件的新增房貸數量,在房貸開始吃緊與第七波管控後,保險公司每月新承做量逐漸增加。

根據聯徵中心統計,3月保險公司的新增房貸量為657件,雖然數量不是特別多,但已經是2023年3月的5倍,保險公司在這波房貸吃緊狀況下,也開始慢慢爭取一些房貸業務。

利率方面,今年3月全體銀行平均房貸利率為2.326%,信用合作社的利率為2.76%,農漁會利率為2.32%,保險公司為2.34%。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保險公司過去礙於通路、成本與產品競爭力等狀況下,幾乎退出房貸市場,多以客戶服務為主,不過在銀行端的資金吃緊後,房貸利率逐漸調高,壽險業也開始願意爭取一些房貸業務。」

曾敬德表示:「保險房貸利率也跟隨市場波動,2024年央行要求銀行自主管理時,有壽險公司網站提供優質客戶都會區房貸2.2%起,之後網站公告改為都會區一般客戶房貸利率2.38%起,近期網站則是首購客戶表定利率2.65%起。」

東森房屋研究中心經理葉沛堯表示:「在房貸資金緊縮、申貸不易的環境下,除了新青安,房貸利率與市場利率也有明顯的脫鉤,而較高的利率自然也會吸引保險公司承作房貸業務的意願。」

葉沛堯補充:「對部分民眾而言,保險公司的房貸服務確實也是相當不錯的選項,身旁有位朋友就是某保險公司的大戶,手上握有多張保單,其中包括儲蓄、投資型,近期申貸房貸業務時就拿到了不錯的條件。」

TOP


4、央行9月是否跟進Fed降息? 台經院長:無升降息空間

2025/8/26 14:22 公視新聞網 游騐慈 郭俊麟 / 綜合報導

台灣面臨美國對等關稅及匯率衝擊,加上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日前釋出可能降息訊號,產業界紛紛觀望台灣央行的9月理監事會議,是否會選擇降息?不過身兼央行理事的台經院院長張建一,25日出席記者會提出看法。

張建一表示,「沒有升息也沒有降息的空間,這個降息涉及到房市,預售屋價格是沒什麼降,但是中古屋是有降,因為房地產這樣子,所以央行就要降息救房市?央行過去7次信用管制根本白做。我們簡單講,不要道德綁架我們中央銀行,目前我認為到年底,台灣的貨幣政策都不會變。」

台灣下一步的利率決策怎麼走?央行總裁楊金龍25日在立院備詢時回應,央行調整利率不會針對單一產業,而是看總體經濟狀況,判斷經濟成長率和物價這些標準來做調整。

根據主計總處最新預測,全年經濟成長率4.45%、物價低於2%,儘管新台幣匯率升值高於日韓,但台灣的基本面比日韓好,甚至是好很多。央行是否降息,會在9月的理監事會議中討論。

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認為,「聯準會降息那我們都不動的話,等於向這些國際的熱錢發出邀請函來。因為我們拉抬經濟成長,最主要的引擎還是商品出口,因此我認為還是會調整,在9月如果說我們降息半碼,實質利率還是正的,通膨對整個房市還是有一些抑制的效果。」

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分析,「你透過降息來引導新台幣貶值,這個是一個可以考慮的政策操作,但是我不認為央行會這樣做,會考慮他降息對房地產的一些意義。」

央行利率決策不僅牽動台灣出口產業是否能減輕匯損壓力,也攸關房市是否會因為降息減輕房貸成本而回暖。台灣利率是否維持連6凍?就等9月央行理監事會議揭曉。

TOP


5、建商供給量持續拉高 公股銀一句話讓人破防:不動產凍到年底

2025.08.27 03:00 工商時報 呂欣芷

國內房市去年交易過熱,甚至出現炒作風再起,中央銀行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加上不動產總量管控與《銀行法》第72條之2限制,銀行房貸資金逐步緊縮。公股銀行指出,今年來國內不動產市場交易量明顯受抑制,隨政策限制持續,加上川普2.0祭出的對等關稅政策增添經濟不確定性,無論企業或消費者,對廠辦及房市需求均下滑,不利於後續房市銷售表現,且房市供給量持續放大,恐導致建商面臨庫存調整壓力,不動產市場續凍到年底。

公股銀指出,政府去年下半年開始信用管制及房貸緊縮,導致不動產市場資金供給下滑,抑制國內不動產市場交易量能。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一連串關稅政策,全球面臨經貿環境風險變大,亦間接造成不動產市場買氣停滯。

今年以來建物買賣棟數較去年同期減少,上半年房市買氣已有大幅衰退的趨勢。若從整體建築物使用執照核發件數及總樓地板面積統計來看,均較去年同期減少,反觀住宅類使照核發件數仍成長,推估前幾年因房市熱絡促使建商積極推住宅案,並在今年湧現交屋潮,將使得今年房市供給呈增加態勢;房地產新案待售存量也逐步上揚,顯示國內預售屋、新成屋需求不振,近期使照增加預計將促使房屋供給量持續放大。

商用不動產市場方面,受惠壽險業投資不動產最低投報率下修,加上AI熱潮帶動科技業廠房、廠辦及辦公大樓等大型交易活絡,挹注第一季商用不動產產業成長動能。不過,在美國後續宣布關稅政策後,衝擊我國部份產業經濟景氣,恐削減未來商用不動產銷量走勢。此外,目前住宅市場買氣持續萎縮,建商推案與購地意願亦將更為謹慎,國內土地交易前景不容樂觀。

公股銀認為,未來不動產業有五大觀察重點,包括政府相關房地產信用管制政策及限貸令是否持續、美國關稅貿易戰及地緣政治所造成的經貿環境變動將影響房市走勢、少子化、都更危老推動進度及利率水準等。

TOP


 

【歐亞】臉書粉絲專頁

 

若歐亞資產評價集團寄送之每日新聞造成困擾,懇請來信告知,將從系統作處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