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房產新聞
產業新聞
金龍海嘯打房,把天龍國房價打回去年4月水準,陷入量縮價跌格局。北市地政局依據實登資訊統計,今年6月北市住宅價格指數、住宅總價、住宅單價的三大指標,同步下跌至前波高點之前,其中住宅價格指數、住宅總價更是雙雙回落到近14個月最低點。
市場專家認為,房市正處於「沒什麼人想賣、沒什麼人想買」階段,最大關鍵還是在於申請房貸面臨不確定性。
北市地政局22日公布6月「實價登錄價量動態」指出,6月住宅價格指數127.57、月跌0.38%,創下近14個月最低紀錄,回到去年4月水準,年跌幅約0.55%;標準住宅總價方面,平均每戶約2,021萬元、跌至近14個月最低量;至於標準住宅單價,每坪64.36萬元、跌至近12月新低,三大價格指標都同步衰退。
就產品類型方面,只有公寓硬挺,住宅價格指數112.41,月微增0.04%;電梯大樓、小宅的表現疲弱,大樓住宅價格指數138.52、月跌0.43%,小宅月跌1.13%。
觀察全市、大樓、公寓及小宅之月線、季線及半年線趨勢,除公寓月線微漲外,其餘皆下跌。 至於交易量方面,6月實價登錄件數共519件,月減13.36%、年減41.69%;交易總額163.37億元,月減3.88%、年減38.91%。
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分析,目前房市呈現買房意願正在打底、賣房意願深不見底的態勢,據國泰金公布2025年9月國民經濟信心調查結果,國人賣房意願持續下探,認為目前是賣房時機的比率較8月減少1.3個百分點。認為現在是買房時機的比率則反彈至19.3%,較8月增加1個百分點。這顯示,現在的房市處境十分尷尬,可謂「沒什麼人想賣、沒什麼人想買」。
何世昌分析,目前房市最大問題,還是在於房貸困境;無法順利獲得房貸的不確定性,讓「想買的買不了、想貸的貸不到、想賣的賣不掉」。
金融海嘯至今房市歷經兩波大多頭,直接推高房價,但民眾購屋能力卻未跟著提升,導致在負擔能力有限之下,只好越買越小。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最新發布,2025年第二季全國住宅買賣移轉平均面積約31.5坪,對比金融海嘯後的2009年第二季、約41.5坪,16年來直接減少10坪,相當於一個套房大小。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指出,近幾年房市吹起小宅風,但造成小宅化的因素卻有很多,像是家庭成員變少、尤其是單身族數量越來越多,再加上購屋負擔能力追不上房價飆漲速度,購屋預算也只能負擔小宅,至於,中、南部居住型態則從過往主流的透天厝,逐漸被有管理、附設電梯,甚至基礎公設的大樓取代。
高雄住宅買賣移轉平均面積減最多 直接少了一戶兩房
進一步觀察金融海嘯後至今六都住宅買賣移轉平均面積變化,除台北市、台南市縮減面積不到10坪外,其它都會區縮減面積全數為11坪起跳,又以高雄市縮減面積最大,2009年第二季平均約51.4坪,到了2025年第二季只有31.9坪,大減19.5坪,相當於少掉一戶兩房住家。
曾敬德表示,房價飆漲是最現實、也關鍵的問題,即使人口結構精簡,民眾對於居住面積還是會想要住的大一點、也舒服一點,而這波小宅浪潮則是從雙北市較先上演,之後一路往南延伸,最後蔓延至全台各地,不外乎建商還是鎖定各區域民眾負擔的起總價帶,再去規劃銷售坪數。
每坪單價百萬元似乎已成北市預售案標配,根據內政部實價網預售屋揭露資訊,台北市預售案每坪中位數單價自2023年9月第四度站上百萬元大關後,截至今年7月為止,已連續23個月中位數單價都在百萬元以上,房產業者指出,也就是近兩年台北市所推出的預售案半數以上的成交單價都在100萬元以上。
根據內政部預售屋實價揭露統計,台北市預售屋中位數每坪單價在2022年5月,首度突破百萬元大關,且僅一季又跌落百萬元以內,之後2022年10月、2023年3月都曾短暫一季超過百萬元,但自2023年9月後,就不曾出現低於百萬元。
再觀察台北市預售案總價中位數,自2023年10月再度突破3千萬元後,截至今年7月為止,已經長達22個月突破3千萬元,而且5、6、7月的三個月中位數總價更突破3900萬元。
北市房價所得比長達19季超過15倍
房產業者指出,根據內政部發布的購屋負擔能力統計報告,台北市不論是房價所得比,還是房貸負擔率均是全台各縣市中最沉重,其中房價所得比自2020年第三季再度突破15倍之後,已長達19季逾15倍,其次更有多季出現超過16倍的超沉重負擔。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北市地價高昂,加上造價等物價成本攀高,百萬單價已經不是什麼太奇怪的事情,不過也因為單價偏高,早就出現M型化的趨勢,尤其偏向大坪數高總價市場,或者壓低總價的小宅化兩端推案。
房市冷,土地交易量雪崩,隨著多家重量級建商宣布今年不再購地後,台中市三大屯區土地交易量瞬間熄火。根據實登揭露,今年前七月,北屯、西屯、南屯億元級土地交易共僅64筆、年減7成;其中北屯區受到重劃區買氣急縮影響,土地交易量年減幅高達85%,堪稱重災區,南屯區年減幅也逾6成。專家直言,今年恐成台中「最冷土地年」。
觀察前七月台中三大屯區土地交易,北屯區僅13筆交易,相較於去年同期的84筆,暴跌84.5%,是三屯區中縮水最明顯的區域;南屯區34筆,比去年同期的102筆大減66%;西屯區則從31筆掉到17筆,跌逾45%。
不僅土地買賣冷清,台中市府舉辦的土地標售也接連失利,今年連續三場重劃區抵費地標售案,脫標率均低於2成,過去被封為「掃地機器人」的上市櫃建商幾乎缺席。
春耕不動產總經理張維良指出,目前土地市場呈現「價撐量縮」,建商幾乎不敢進場,因為貸款成數只剩4成,又面臨公告現值提高與稅賦壓力,加上預售屋賣壓沉重,建商購地持續觀望,更不願意追價。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表示,三大屯區過去因重劃區開發題材豐富,加上房市景氣暢旺,帶動重劃區土地交投熱絡;但近一年政府積極打炒房,房市買氣驟降,建商資金回收速度放慢,因此「減量經營、暫緩布局、以拖待變」,讓過往土地買賣頻繁的三大屯區,交易量直線下滑。
陳定中分析,建商購地趨冷除因買氣放緩外,更受資金壓力影響。中央銀行持續信用管制,購地貸款僅5成、另須1成自備款,且購地後18個月內必須開工,資金壓力沉重;雪上加霜的是,過去可作為周轉的餘屋貸款,如今上限被壓縮至僅3成,讓建商可調度的銀彈大幅縮水,在資金未轉鬆前,建商普遍傾向觀望,購地態度預料仍將維持低迷。
桃園市地政局發布8月不動產交易統計月報,全市8月買賣登記案件量共計4,105件,較上月4,968件下跌17.4%,較去年同期5,534件相比,降幅25.8%。其中建物移轉棟數為3,292棟,較上月4,145棟降幅20.6%,較去年同期則減少30.4%。
預售屋買賣實價登錄方面,因預售屋案件,有30天申報緩衝期,另一般買賣案件簽約日與申報(登記)日,普遍存在數月時間差,通常於簽約後1至3個月始完成登記,為反應逐月實際交易情形,預售屋申報案件統計至7月底,買賣申報案件統計至5月底。
買氣不振...桃園預售價持續下修 官方數據揭:交易量連11期低於年均線 統計顯示,7月預售屋申報373件,較上月減少39.6%,比去年同期大減86.6%。價格部分,7月預售屋成交均價為每坪41.97萬元。
地政局表示,本月交易量明顯減縮且價格持續下修,與上月相比,,與上月單坪43.19 萬元相比,跌幅為 2.8%,但比去年同期的每坪40.11萬,仍小幅上漲4.6%。
統計各行政區「預售屋資訊及買賣定型化契約」申報備查案件數量及交易量,近1年備查案件數量以中壢區最多,主要集中於青埔地區及過嶺重劃區,而114年7月交易量則以中壢區為大宗;近1年交易量以中壢區最多,其次則為桃園區。
地政局表示,8月「買賣移轉登記案件數」較上月下跌17.4%,整體交易量仍未回升至年均水準,「預售屋成交案件數」更已連續11期低於年均線,顯示市場買氣仍顯疲弱,買方普遍採取觀望態度。
受惠全球供應鏈重組與科技產業持續擴張,中部商辦市場熱度不斷升溫,尤其以台中七期新市政中心為核心的精華地段,頂級商辦大樓租金行情近期已突破每坪月租2,500元。不僅大型企業總部進駐,推升七期商辦的租賃需求,微型商辦亦掀起自用與置產買氣,成交單價屢見百萬元,顯示台中商辦市場正進入「租買雙熱」的加速超車階段。
據實登資料顯示,台中西屯區近四年商辦大樓租賃件數逐年增加,累計超過560家新租客進駐,租金單價平均漲幅約15%;七期新市政中心,租金穩居每坪千元以上,如「聯聚中雍大廈」、「CBD時代廣場」、「NTC國家商貿中心」等,最高租賃行情落在每坪2,300至2,900元之間。
隨著AI、半導體、航太與機器人產業持續擴張,相關企業加大投資台中,設備大廠志聖,近期更豪砸18億元台中水湳購地興建研發總部。
根據市調顯示,近期七期預售商辦新案,包括「允將TST台灣之鑽」、微型商辦「市政壹號廣場」,及預計第四季公開的「聯聚中衡大廈」,每坪單價均以百萬元上下定錨;尤其微型商辦產品(25至35坪)成為市場主流,滿足中小企業與專業工作室需求,也符合投資型買盤偏好。
信義全球資產指出,台中商辦市場成長動能來自三大因素:企業追求地標型辦公室以提升形象、自用與置產需求同步上升、跨區域設立總部或分部的趨勢明顯。台中市建築經營協會市場資訊主委白洪章分析,七期未來還有國泰置地台中、冠德中捷市府站共構案、台中之鑽,豐邑、興富發、皇翔等建商的商用土地將陸續推出新案,預料五年內熱度持續升溫,「七期曼哈頓」已是市場共識。
高屏交通建設獲重大進展!行政院22日正式核定通過「高雄—屏東間東西向第2條快速公路」(高屏2快)建設計畫,總經費達983億元,為繼國道7號計畫獲核定後,中央再拍板高屏2快案,象徵南部高快速路網朝向完整建構,為高雄與屏東交通發展提供關鍵解方。
高屏2快全長約22.6公里,路線自高雄左營高鐵路起,向東延伸至國道3號,沿線預計設置8處交流道,預計於117年動工,後續主辦機關交通部公路局也將啟動設計作業,並會在後續階段陸續召開地方公聽會。
高市府指出,高屏2快除了可有效分流現有台88快速道路與台1線交通壅塞問題外,更肩負銜接國道7號與國道1號的重要路廊功能,未來完工後,將有效紓解國道1號末端與台88線的交通瓶頸,提升整體路網效能。
本計畫路廊不僅串聯高雄與屏東生活圈,亦是南部半導體S廊帶產業運輸動線及高雄港洲際貨櫃中心進出作業的關鍵路廊。透過串連沿線多個核心產業園區,將有效提升產業物流效率,並進一步強化南部地區整體交通網絡與產業競爭力。
高雄市政府交通局表示,高屏2快、國道7號與國道10號間未來有工程界面需協調整合,後續將全力協助公路局及高公局各建設間介面整合,加速推動工程期程,並協助與在地進行溝通等流程;期望中央跟地方能通力合作讓高屏2快如期動工、及早完工,盡速發揮交通效益。
預計未來高屏二快完工後,將有利屏北地區鹽埔、九如,以及高雄仁武、左營地區的鄉親往返,屏東民眾可直接藉由這條快速公路前往高鐵左營站。
市調顯示,高屏二快持續推動,日後完工通車後,將讓高屏交通更順暢,對於屏東房市是正面影響,目前高雄市房價持續上漲,房價相對低的屏東,可吸引高雄人置產,屏東市區新推出的住宅大樓已站上3字頭,部分輕豪宅出現4字頭實登價。
高屏二快日後將連結高鐵左營站區與仁武水管路一帶,目前高鐵左營站區新案成交價位帶紛紛站上5字頭,近高鐵路、華夏路也有部分輕豪宅售價帶壓至4字頭,鄰近的仁武水管路一帶預售推案則站上3字頭。
隨著健康意識升溫,運動中心成為民眾日常與生活機能的核心設施,根據實價登錄資料,北台中多座運動中心生活圈近5年房價皆呈現穩健增長,漲幅介於2~5成之間,也讓久樘、富宇、大華、勝美、鼎佳、國聚、亞昕等建商紛紛卡位。
根據全向科技房產中心統計實價登錄數據,在北台中4大運動中心中,西屯朝馬國民運動中心5年漲幅達50.2%,單價站穩6字頭;而北屯國民運動中心所在的11期、14期重劃區,則上漲47.6%,單價逼近7字頭;至於北區與潭子運動中心周邊,近5年亦有2~3成漲勢。
另外8月底剛試營運的「豐原國民暨兒童運動中心」首周就累計破2萬人次入館,觀察周邊推案,近期包含大華、勝美、鼎佳、國聚、亞昕、櫻花、坤聯富等建商也陸續插旗,像是大華建設以總價9.6億元、換算單價101萬元搶下豐富專案一心段近千坪土地,溢價率達31.7%,登上豐原新地王,市場預估未來推案應站穩5字頭。
亞昕集團(5213)也斥資總金額16.92億元,拿下豐原5483.8坪土地,未來會先做土地變更再推住宅案,另外,櫻花建設也獵地合作段、約600坪住宅區土地,單價每坪約50萬元、總價約3億元,而近期新推案「久樘雋陽」採36~38坪3房與42~43坪3+1房,最高成交單價已來到46.52萬元。
樂洋地產總經理陳正文分析,豐原受惠於亞洲大學斥資逾75億元推動「豐富健康產業園區」,結合國民暨兒童運動中心啟用及中捷紅線延伸、國道與鐵路交通樞紐等建設,吸引不少自住買盤進場。
雖然行政院與金管會日前都呼籲放寬新青安水龍頭,高雄房市買氣仍待提升,但包括上市櫃與大型建商第四季推案動作卻更積極,尤其以迅速15分鐘連結台積電楠梓廠區的楠梓高大特區與橋頭新市鎮,將成為第四季推案主戰場,陸續將出現5字頭輕豪宅領軍,推案表現也成為年底房市發展重點觀察指標。
根據高雄市房屋市場調查協會最新調查統計,今年高雄928檔期,包括成屋與預售大樓推案達33案,合計總銷達797.4億元、戶數4831戶。
市調顯示,從第四季開始,包括上市櫃與大型建商推案動作持續加溫,尤其以距離台積電楠梓廠區15分鐘生活圈的楠梓高大特區與橋頭新市鎮推案最熱,包括品牌建商鼎宇建設在橋頭新市鎮新完工的「森花園」超高層大樓案,採樓高24層設計,戶數達368戶,總銷金額達90億元。
楠梓區高雄大學城特區也成為第四季上市櫃建商推案主戰場,包括遠雄建設「遠雄一靚」超高層大樓預售案,樓高達20層,戶數466戶、總銷金額達65億元,售價帶將站5字頭。
茂德機構也在大學南路將推出「高大之上」預售大樓案,採樓高20層、地下3層設計,總戶數達314戶,總銷金額約達43億元,高樓層售價將站上5字頭。 積極推案的永信集團,也在大學一街推出「辰旭」新成屋大樓案,樓高達25層,總戶數96戶,總銷金額達25億元。聯上集團在楠梓壽民路也將推出「世界極」預售大樓案,規劃戶數232戶,總銷金額達35億元。
另外,北高雄大樂明誠商圈一帶,國泰建設也將於三民區明誠一路基地,規劃推出樓高23層「國泰明誠」大樓預售案,戶數180戶、總銷金額達46億元,推案售價將站5字頭。
麗寶集團旗下名軒開發,也在鳳山五甲公園旁推出「名軒亞灣城」地上權住宅大樓預售案,總戶數達399戶,總銷金額達50億元,成為鳳山今年指標型大案。
「白埔產業園區設置計畫」都市計畫變更案,23日獲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審議通過,預計可帶來約3,000億元年產值與4,500個就業機會,為南部半導體S廊帶發展,再添重要基石,加速先進半導體產業鏈落地紮根。
高雄市副市長林欽榮表示,對於未來半導體先進製程,持續擴充的龐大用地需求,預估至2050年,約需新增2,000公頃建廠空間,因此「白埔產業園區設置計畫」除了呼應行政院的「大南方新矽谷推動方案」,也是展現高市府推動產業轉型、建構高雄新經濟引擎的決心。
白埔產業園區規劃占地88.73公頃,其中53公頃,將作為半導體製造與關聯廠商專用地,預計可帶來約3,000億元年產值與4,500個就業機會,園區開發不僅能補強南部半導體聚落生態鏈,更將提升群聚效益與產業韌性,為台灣邁向AI應用時代奠定重要基礎。
林欽榮指出,白埔產業園區的發展,以「產業升級、社區共榮、環境永續」為核心目標,並充分展現大眾運輸導向發展(TOD)理念,透過捷運站與園區的無縫串聯,提升交通便利性與可及性,吸引高科技產業進駐投資。
高雄經發局長廖泰翔表示,白埔產業園區的產業專用區土地,將全面採取出租方式,以建立長期且穩定的產業用地儲備機制,確保園區持續吸引優質產業進駐,並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他說,在區內地主權益保障方面,園區依規劃提供被徵收土地及合法建物所有權人社區用地配售方案,保障其可優先取得開發後的社區用地,不僅協助居民維持原有生活連結,同時提升居住品質,使後續開發兼顧產業發展與居民權益,打造產業升級與生活環境雙贏的新典範。
【歐亞】臉書粉絲專頁
若歐亞資產評價集團寄送之每日新聞造成困擾,懇請來信告知,將從系統作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