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亞不動產估價師聯合事務所
Euro-Asia Real Estate Appraisers Firm
電話:(02)2579-3722 / 0800-589-920
傳真:(02)2578-4950
地址:台北市松山區八德路三段219號6樓
聯絡窗口:

黃宣慈主任(Mia #230)  王詠樂(Zora #212)  林莊婷(Tracy #235)

房產新聞

  1. 房市讓利成疲態 交易量龜速前行

  2. 外國人來台買房 去年截至11月 增1成

  3. 全台違建愈拆愈多 10年暴增20萬戶

  4. 張藥房獲土地權狀 預計年底完成重建

產業新聞

  1. 南崗工業區掀設廠熱 順德宣布投4.5億元興建新廠房

  2. 協助政府缺地問題 鄭優:中華電釋出土地出租

  3. 大咖來了! 亞馬遜來台設聯合創新中心

  4. 元大併大眾銀出走逾700人 元大金揚言補進400人

 


1、房市讓利成疲態 交易量龜速前行

2018-01-06 17:57聯合晚報 記者游智文/台北報導

六都12月買賣移轉棟數出爐,統計全年,雖較前一年成長,但增幅低於預期。市場解讀讓利效果已呈疲態,今年交易量回升可能比去年更加趨緩。

六都本周公布2017年12月買賣移轉棟數,北市表現最佳,12月共2553棟,是近17個月以來的單月新高,月增24%,且年增17%。其中文山區因「華固新天地」交屋,移轉棟數打敗中山區,躍升全市第一名。

新北市12月4700多棟,相較上月小增8%,台中市12月交易比11月略增4%。桃園市、高雄市則呈下滑趨勢,桃園量縮超過16%,高雄12月2848棟,相比上月下滑7%。

永慶房產集團業管部資深經理謝志傑表示,年底是交屋、購屋旺季,但六都12月移轉量僅比11月小增2%,與低迷去年同期相比,也僅小幅增加1.5%,顯示2017年底並未出現交屋潮,僅由中古屋市場與新屋餘屋讓利出清撐盤。

聯合晚報提供

以全年來看,六都2017年共約20.4萬棟,較2016年的18.2萬棟量增11.8%,雖是近4年以來首度移轉棟數轉為正成長,但由於2016年移轉量僅24.5萬棟,創史上新低,去年上半年市場預期2017至少成長二成以上,表現明顯不如預期。

謝志傑表示,觀察去年移轉量,上半年回升力道強勁,1-6月移轉增加二成以上,但下半年量能明顯低緩,7-12月僅小幅增加4.7%,趨勢顯示讓利效應減低,若讓售屋價格讓利無法獲得買方認同,整體房市的交易量可能再陷入低緩前行局面。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經理徐佳馨表示,雖然銀行滿手資金, 預料今年房貸成數仍會寬鬆,但下半年有央行升息不利因素,在沒有重大政策利多的加持下,預料今年台灣房市交易量雖會持續回升,但增幅可能低於2017年。

此外,對買方來說,多數看屋時間長,對價格已經有定見,除非價格修正到心中甜蜜點,不然不願意進場,但就賣方來說,低利環境,加上大環境景氣復甦,政府政策又偏多,只要沒有財務壓力,很難再大幅讓步,買賣雙方將陷新僵局,在此情況下,買賣移轉棟數大幅成長並不容易。

TOP


2、外國人來台買房 去年截至11月 增1成

2018-01-07 13:29聯合晚報 記者游智文/台北報導

根據內政部統計,去年截至11月,外國人來台買房已逾千件,達1092件,較前年全年多出一成。業者分析,不少本土資金以僑外資名義持有房屋,可能是外國人取得建物件數回升主因。

大家房屋企研室主任郎美囡表示,以僑外資名義持有不動產,雖然出售時比照外資,適用較重的房地合一稅,但對持有人而言隱蔽性較佳,且房屋稅、地價稅等持有稅,可列為費用扣除,不少打算長期持有的本土資金因此以境外公司名義持有。

她表示,陸客來台人數大減,市場看壞店面、飯店,但不少本土資金卻認為此時是危機入市的好時機,積極物色價格合理的現有住宅、商用大樓,打算開發或改裝成飯店、零售商場、養生村,考慮肥咖條款等因素,因此以僑外資名義持有。

郎美囡表示,房地合一稅上路前,以僑外資名義持有國內不動產,出場時只要繳20%預扣所得稅,比國人賣屋所得課稅40%,節稅效果佳,很多富人以僑外資名義購買豪宅, 房地合一上路前外國人取得建物件數都在千件以上,2015年為了搶搭最後輕稅列車,更是高達1700件。

TOP


3、全台違建愈拆愈多 10年暴增20萬戶

2018年01月08日 04:09 工商時報 方明/台北報導

全台及六都現有違建數量、占住宅存量比率及增減量、全國歷年違建存量

國內違建愈拆愈多!根據營建署最新統計,截至2017年10月底止,全國違建數量約66.8萬件,占全國住宅存量約8%,與2007年的47.3萬件相比,10年內全台違建數量暴增近20萬件,等於每年以2萬件的速度快速增加,全台每百戶住宅就有8戶有違建,全台違建數量再創歷史新高。

雙北市違建接連大火,讓台北市長柯文哲喊話,考慮取消前市長陳水扁的「違建特赦令」,涉及公安的大型違建,不論是既存違建或新違建,都要依法拆除;此外,新北市也展開大動作,宣示將開始全面執行頂加分租套房拆除。

而根據內政部營建署最新統計,截至2017年10月底止,全國違建數量約66.8萬件,較2016年同期增加逾4,000件,占全國住宅存量854萬戶約8%,全台違建數量再創歷史新高。其中,新北市違建數量最多,高達約19.3萬件,高雄市也有12.2萬件,北市有8.6萬件,以違建數占住宅存量比重來看,新北、高雄市皆為12%,台北市則為10%。

觀察2017年前10月六都違建戶數消長情形,與2016年相較,除新北市減少約1.4萬件、高雄市小減15件之外,其餘各都仍逆勢增加。其中,台北市儘管在市長柯文哲上任後,對於違建態度強硬,但台北市違建數量2017年仍持續增加1,288件。目前雙北尚未拆除違建高達28萬件,占全國違建數量42%,違建數量驚人。

此外,新北市違建數量19.3萬件,等於每百戶就有12戶有違建情況,其次為高雄市的12.2萬件,同樣每百戶就有12戶違建;以全國違建數量約66.8萬件,占全國住宅存量約8%來看,等於全台每百戶住宅就有8戶有違建。

屋比趨勢研究中心總監陳傑鳴表示,雙北市違建數量龐大,與高房價、人口眾多脫離不了關係,過去頂加產品為首購族想在雙北市擁有較大居住空間的一個主要選擇;就實務來看,頂樓加蓋的價格,大約只要樓下樓層的三分之一,購屋者只要再多付出原本購屋總價不到三分之一的金額,就可以擁有2倍使用空間,負擔相對輕很多。

甚至,因北市有「違建特赦令」,對民國84年以前興建、沒有安全疑慮的「既存違建」,依法可以緩拆,造成過去市場有很多購屋者、投資客都指名這類「違建特赦令」購屋,認為政府不會拆,而仲介業者也不斷依此作為推銷術語,使得近年北市頂加產品價格不斷被炒高。

陳傑鳴表示,地方政府雖想拆違建,但受限於經費與人力不足,加上「不少」個案排定拆除後就會陳情,地方政府每月執行拆除量能相當有限,導致違建戶無法有效降低,10年全台違建數量暴增近20萬件,等於每年以2萬件的速度快速增加,值得政府有關單位加以重視。

TOP


4、張藥房獲土地權狀 預計年底完成重建

2018-01-08 〔記者鄭名翔/苗栗報導〕

苗栗縣竹南大埔張藥房原地重建一案,繼去年五月內政部承諾原地重建與屋主簽訂和解書、九月張藥房原址用地由道路用地變更為住宅用地後,包括張藥房等三戶都已拿到土地權狀;張藥房老闆張森文遺孀彭秀春表示,「懸著的心總算可以放下了!」預計年底前完成重建。

彭秀春說,目前規畫施工期程約在四、五月動工,預計年底前完成重建。對於能夠成功爭取重建,彭再三感謝各界幫忙,但她強調,希望政府以張藥房作為借鏡,積極推動土地徵收條例修法,從制度面進行徹底改善,才能避免悲劇再度重演。

苗栗縣府秘書長陳斌山則說,縣府已與黃福記所有地與地主協商,經同意後將科專三路打通連接到公義路,已發包施工。張藥房部分,縣府僅負責將土地地目變更後歸後,後續重建事宜則由內政部負責。

苗縣府在前縣長劉政鴻主政期間,推動新竹科學園區竹南基地開發案(又稱大埔開發案),於一○二年將張藥房、朱樹、黃福記及柯成福等四戶強行拆除,引發各界抨擊。

蔡英文總統上任後承諾將張藥房「蓋回來」,去年五月內政部與地主黃福記、朱樹等達成換、購地協議,並簽訂和解書草本,張藥房原地歸還、重建。

去年九月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審議通過,將張藥房原址的用地從道路用地變更回建築用地;苗縣政府地政處也在日前發出土地權狀,將土地正式歸還給張藥房。

TOP


1、南崗工業區掀設廠熱 順德宣布投4.5億元興建新廠房

2018年01月08日 04:09 工商時報 劉朱松/南投報導

南崗工業區最近掀起設廠熱,繼冠好科技及樹德企業已陸續打造營運總部計畫後,總部設在彰化的導線架大廠順德工業也宣布,將投資4.5億元,預定107年6月動工興建一棟南崗新廠房,計畫增加電鍍與材料表面處理製程。

順德南崗廠目前共有沖壓廠、導線架廠,及電鍍與蝕刻廠等三廠,新廠房土地面積2,000平方公尺,將興建地下二樓、地上六樓的建物,經費約4.5億元,另設備將分期到位,最終投資額上看10億元。

順德的南崗新廠房,鎖定從事車用導架線的材料表面處理及電鍍等製程,滿載後,計畫至少再增加3成產能,以因應未來車用導線架後製程的產能需求。

樹德企業共斥資6,600萬美元,2017年8月9日在南崗工業區,動工興建占地逾1.68萬平方米的「Babuza半山夢工廠」,包括企業總部、兼具觀光休憩功能的觀光工廠等設施。

樹德董事長吳宜叡說,Babuza半山夢工廠建坪1.5萬坪,預定2019年底完工落成,做為公司50周年慶的最大賀禮,營運後年規畫產值將比現有產值,至少增加1倍以上。

同樣地,生產膠帶的冠好科技,斥資十幾億(不含土地費用),在南崗工業區興建辦公大樓與廠房,目前已開始啟用。

TOP


2、協助政府缺地問題 鄭優:中華電釋出土地出租

2018年01月08日 04:09 工商時報 林淑惠/台北報導

行政院去年底針對產業「缺地」議題,提出獎勵容積、加強媒合閒置土地等措施。中華電信董事長鄭優7日表示,中華電最近針對政府政策,確實進行相關規畫中,大方向將朝向釋出適合的土地、提供企業使用,而大原則是,釋出的土地只租不售。

鄭優強調,由於中華電信現有土地,大部份仍然是電信專用地,因此,未來各縣市政府如果願意配合將電信用地變更為工業用地,就能順利促成中華電信釋出土地出租給企業使用。

中華電信目前全省約有409公頃土地,除了2017年5月公告參與桃園市政府公辦楊梅土地都更,2016年參與新北市新店區公辦都更,以及子公司光世代2010年買下台北市衡陽路一塊商辦大樓及地、並於2014年出售之外,這10年來鮮少在土地開發方面著墨,更遑論出售土地幾乎少之又少,使得過去多年來,中華電信每年來自土地資產活化收入約僅7億元左右。

政府拚經濟,行政院長賴清德去年年底宣布推出「多元釋地方案」,為企業解決投資過程遇到的缺地問題。

中華電信響應政策,鄭優表示,該公司正在規畫,部份土地釋出出租給企業使用,但是有些電信專用地即便釋出、也不見得符合企業需求,如果土地所在地的各縣市政府同意變更為符合產業使用的土地使用分區,在適當地區、中華電信樂於配合政府,調整一下中華電信長期以來的土地發展政策,但是只租不售的大原則不會改變。

中華電信民營化多年,在土地開發政策上面,向來採取保守態度,除了光世代在2009年陸續與潤泰新合建萬華萬囍推案、自建板橋光點推案,以及與彰化市建商合建「光世代.柯芬園」英倫莊園之外,這7~8年來,幾乎不在土地開發著墨。

TOP


3、大咖來了! 亞馬遜來台設聯合創新中心

2018-01-08 00:45經濟日報 記者尹慧中/台北報導

科技巨擘瘋雲端新創,積極加碼或來台灣投資。據了解,全球電商龍頭亞馬遜看好台灣人才、在地需求成長等兩大誘因,將攜手夥伴在台打造旗下第一個聯合創新中心,預計將在本周四(11日)說明細節。

在亞馬遜前進台灣布局之前,微軟、IBM都已來台卡位設立創新應用中心,範圍涵蓋物聯網產業發展中心、雲端創新聯盟等,藉此強化生態圈布局。亞馬遜敲定來台後,加上微軟、IBM,全球三大企業雲端業者都將齊聚台灣。據了解,全球半導體龍頭英特爾,以及網通設備一哥思科也醞釀跟進。

其中,微軟方面,不僅看好台灣物聯網創新能量,也攜手研華、凌華與新漢以及鴻海集團等夥伴發展,且已連續兩年在台灣舉辦微軟物聯網國際博覽會,吸引全球17國代表來台交流,成為業界熱門話題。

據了解,微軟今年擴大物聯網行動生態圈,大型論壇正陸續巡迴一線城市召開,並成為帶領台灣夥伴在1月25日至2月13日前進東京、首爾、舊金山等地的創新者交流的平台,並促進硬體製、代理商、軟體整合生態系統合作。

亞馬遜則透過夥伴預告,旗下亞馬遜網絡服務將攜手藍濤亞洲及新北市政府,在台灣打造旗下第一個聯合創新中心,藍濤亞洲則預定擔任運營商,並在本周四與官方夥伴舉辦簽約記者會暨說明會。

亞馬遜網絡服務預告,此次合作期望透過導入國際雲端服務、強化創業投資資金、鏈結業界輔導資源、培育雲端產業人才和接軌在地產業優勢等五大面向,整合產官學界創業培育資源,打造全方位的創新創業生態系。

活動當天,預計新北市市長朱立倫、亞馬遜AWS全球副總裁及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容永康、遠東集團總裁徐旭東及藍濤亞洲總裁黃齊元將致詞,屆時也將分享未來的目標願景與實際運作模式。

合作夥伴看好,引進亞馬遜網絡服務的創新生態系,將有助台灣新創企業不一樣的服務與全球一流資源。

國際三大雲端科技服務廠布局台灣 圖/經濟日報提供

TOP

 


4、元大併大眾銀出走逾700人 元大金揚言補進400人

2018-01-08 08:08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

元大併大眾銀之後,爆出逾700人離職,甚至有分行幾乎成「空城」,元大銀證實此事,並表示是優退條件好,才使得多達700名員工選擇優退出場,今年,元大至少將擴大對外徵才達300~400人。

《工商時報》報導,元大銀董事長范志強表示,元大銀以近20年金融整併裡市場最好的優退優離條件,凡年資10年以上都適用2N(N為年資)條件,此次選擇退職員工逾700人平均年資為13年,等於平均拿到26個月退職金,再拿勞基法6個月失業福利金,等於可以拿到32個月退職金。

范志強表示,今年預定補進人員,除了專業人力外,還有前台臨櫃人員等,預定徵才300~400人。

不過,之前《蘋果日報》報導,大眾銀被併入元大後,元大另成立工會,以防原大眾銀工會坐大成派系,導致勞資關係緊張,最後引爆逾700人離職。

TOP

 

 

 

【歐亞】臉書粉絲專頁

 

 

 

 

若歐亞資產評價集團寄送之每日新聞造成困擾,深感抱歉,懇請來信告知,將從系統作處理。

TOP